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440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

5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意。

3.读懂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品读课文第二段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2.体会文章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和命题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学们把手放进衣袋,说一说你的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一个人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你们觉得奇怪吗?

  这个衣袋里装满昆虫的人是谁?

他是哪儿人?

为什么要把昆虫装进衣袋?

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3.介绍法布尔。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他为什么在口袋里装满昆虫了?

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读准生字音。

     莱 昂 溪 纺 厉 垃 圾

  

(2)认清生字形。

     比一比,组词

3.指明学生回答提问,因为他十分喜欢昆虫。

4.检查学生词语。

  学习了生字,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词语。

你能读好这些词语吗?

  出示词语:

   纵横 笼罩 穿梭 蠕虫 闪烁 厉声 兴致勃勃

   裤兜 殿堂 垃圾 圣莱昂 纺织娘 鼓鼓囊囊

  

(1)请你读一读,带领大家来读。

  

(2)自读课文来理解一些词语。

请你来说说你会的词语。

  5.齐读课文,加深理解词语。

  6.检查课文朗读。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主要介绍了法布尔十分的喜欢昆虫。

列举了一些例子。

  指明学生来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并且来说说他们读的好与差的部分。

  请你再来尝试读一读,读出语气。

  三、总结

1.本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字词,还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请你来谈一谈。

2.指导学生写字。

3.学生描红。

教师从旁指导。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理解,你觉得法布尔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呢?

  (他是个对虫子特别着迷的孩子)

 2.板书“着迷”,你来说说什么样子叫着迷呢?

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是你特别着迷的呢?

  过渡:

是啊,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的着迷,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是球迷,喜欢下棋的叫棋迷。

那法布尔我们可以叫他是什么?

(昆虫迷)

  二、精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请你来找找从哪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个名副其实的“昆虫迷”呢?

    学生自读课文,指名学生说一说

    A从“捉纺织娘”

    B捉小甲虫。

2.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他着迷的精神来。

   ①影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读第三自然段,从那个词我们最能看出法布尔的着迷呢?

圈出“终于”。

法布尔在三天前就开始寻找了,结果终于被他找到了,他心中会多么的高兴,兴奋啊,那么请你来体验一下他当时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妈妈,在这儿呢……”读出高兴兴奋的语气来。

   ②读一读第四节,从这些例子中我们更加能了解到法布尔对昆虫非同寻常的感情啊。

   ③我们再来看看另一只小甲虫的故事,指明学生朗读5、6、7、8、9、五段,从这五段中,你觉的法布尔仅仅还是对昆虫很着迷吗?

请你来找一个更合适的词语能说明法布尔的心情。

     板书:

迷恋

   ④投影出示6、7、8、9三段

   这时候法布尔的心情不同的,请你来划一划,找一找。

请你来说说有什么不同呢?

   心情的变化:

捉小甲虫时的“高兴”“心里甜滋滋的”-------被父母责骂时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将“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昆虫,背地里“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A同学们在生活中肯定也曾被父母责骂过,你还记得你父母是怎么责骂你的吗?

你来模仿一下他们的口气来读一读法布尔父母的责骂。

指明学生读。

男女声来读一读。

    B当父母责骂你时,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请你来说说。

我们的小法布尔心里也是非常难过的。

指名学生来读一读第九段。

    C但是在这样的责骂面前他又怎么样呢?

放弃还是坚持啊?

圈出词语“丝毫没能”“仍然”。

可见啊,他确实是非常的迷恋昆虫的啊

    D齐读6到9自然段。

 3.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只能用“痴迷”来形容。

     正是有了这种执着追求,法布尔走进了科学的殿堂。

而今天人们印象中的法布尔就具有了一个典型特征--------(引读)衣袋装满昆虫

 ①请你再来读一读课题,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呢?

换一个题目,例如,爱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的故事与它相比有什么不足的呢?

  生动形象的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

他时时刻刻都在钻研着昆虫

 ②教师板书:

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三、拓展阅读。

   法布尔对昆虫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或许他对昆虫的好奇、那份爱,不能为人所理解。

他的心血凝结成了简单通俗的一本昆虫巨著《昆虫记》,以科学的态度,翔实的资料真实地介绍了昆虫生活。

他笔下的那些小虫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布尔。

读一读课外资料。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像对他说一说的吗?

  

  教学板书:

 15 装满昆虫的衣袋

    入迷

    迷恋(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痴迷

5装满昆虫的衣袋

一.教学目标:

    知识: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

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从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课文录音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

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

他是哪儿人?

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

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

(个别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

  

(2)释词。

(讨论交流)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

   2.联系全文想一想:

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

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

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

(第一层:

2、3自然段,第二层:

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各自谈体会)

    (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

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

(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

“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

有没有具体写呢?

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

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

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

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

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

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

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

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教学反思参考1)装满昆虫的衣袋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文章的开始提到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正因为着迷,才能够潜心研究,才使法布尔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

“着迷”是文章的核心,只有抓住核心问题进行教学才能有的放矢,线索分明。

因此,教学这一课时,我紧紧抓住“着迷”展开教学。

如:

文章通过几件事情来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具体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学生通过自学后与小组同学的交流很快会找到:

一是讲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二是法布尔在放鸭子时捉到了小甲虫,后来受到父母的责骂,却依然迷恋于昆虫。

当学生概括出这两件事情后,我又引导学生从“敏捷”“高兴极了”“小宝贝”“放进蜗牛壳,包上树叶,装进衣袋”“欣赏”“鼓鼓囊囊”“甜滋滋”等词语以及从父母对法布尔的责备中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如“只顾自己玩,拣这些没用的玩意儿!

”“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深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本节课教下来后我感到:

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

美中不足的一点是:

应指导学生分角色入情入境地多读读课文。

(教学反思参考2)装满昆虫的衣袋

《装满昆虫的衣袋》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这一课时,我从题目入手,抓住“着迷”,让学生悟情、悟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题入手,质疑问难。

我认为可以以课题为突破口,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上课开始,我先板书课题,然后询问学生:

“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并顺手在课题上打了个“?

”,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有的问:

“谁的衣袋装满了昆虫?

”“他的衣袋里为什么要装满昆虫?

”有的问:

“装满了昆虫是为了做什么的?

”“他的口袋里装的仅仅是昆虫吗?

二、扣住课题,理清脉络。

文章的层次就像人的骨架一样,只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才能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我让学生通读全文,根据时间的变化理清课文的条理。

学生掌握了方法,很快把课文分成了四部分,并且一边朗读,一边边找出文中提到“装满昆虫的衣袋”的语句。

有了全身心的投入,学生很快画出了这样几个句子:

“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装得鼓鼓囊囊的。

”“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

三、抓住“着迷”,逐段分析。

文章的开始就提到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正因为着迷,才能够潜心研究,才使法布尔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

“着迷”是文章的核心,只有抓住核心问题进行教学,才能有的放矢,线索分明。

学习第三段时,我让学生朗读、讨论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学生答案丰富多彩,他们不仅找到有关语句,还说出了合情合理的原因。

大多数学生找到了“敏捷”“高兴极了”“小宝贝”“鼓鼓囊囊”“甜滋滋”等词语。

有的同学更加细心认真、爱动脑筋,从父母对法布尔的责备中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如“只顾自己玩,拣这些没用的玩意儿!

”“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四、适当渗透,感悟写法。

课文学完了,我让学生讨论一下文中哪儿写得好,为什么。

我只略作点拨,并不明说文章的写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领悟、理解。

比如第一节有几句是典型环境的描写,为下文作了铺垫,也说明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周围的环境。

总之,我认为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灵活多变,要让学生更自由、更生动、更主动、更活泼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教师更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的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教学反思参考3)装满昆虫的衣袋

《装满昆虫的衣袋》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这一课时,我从题目入手,抓住“着迷--迷恋--痴迷”,让学生悟情、悟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初次阅读本篇文章时,就觉得文章整个思路比较清晰,但是要在上课时,游刃有余地控制整个教学课堂,对于经验尚浅的我,而且教学的是高年级的课文,我还是有些担心课堂的有效性,所以我反复阅读教材,根据自己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原本的教案进行了修改。

一开始我就抓住文章的眼睛——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询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我在教学课文时,经常会引导学生抓课题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导他们在写作时,也可以仿照例文,斟酌课题,经过一年的训练,本班学生对于课文阅读有了很大的进步。

所以学生的回答是丰富的,是经过主动思考的,“谁的衣袋装满了昆虫?

”“他的衣袋里为什么要装满昆虫?

”有的问:

“装满了昆虫是为了做什么?

”还有的问:

“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学生思维积极运转起来了。

于是我趁胜追击。

开始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

接着就抓住文章的思路“着迷——迷恋——痴迷”进行阅读教学。

紧跟教材脚步,斟酌文章的思路,我主要抓“迷恋”这一过程。

于是把这一部分的内容从三个角度来教学:

(1)抓住法布尔观察昆虫时的动作:

如“蹲下来静静地”“装——放——装”简单的几个动词,学生就能够谈得很深,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能够体会出法布尔对于昆虫的喜爱。

(2)通过法布尔对于父母对话,反复品味双方的心里感受,通过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从侧面反衬法布尔对于昆虫的喜爱。

(3)通过对昆虫细微观察,文章细致的描述,再一次从侧面看出法布尔对于昆虫的喜爱。

基于这样的课堂思路,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路也非常的清晰,所以整个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能够被一步步引领着深入课文中。

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会到,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模仿以上三点内容进行作文思路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