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4763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docx

未来科技城项施组技术交底

一、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内容:

本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为八章:

第一章编制依据;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第四章施工准备;第五章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第六章主要施工管理措施;第七章主要经济技术措施;第八章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二、下面就各章有关的主要内容作一介绍,着重介绍工程概况及特点和施工目标,施工部署以及主要技术措施。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主要包括;主要法规、各项规范、规程及图集;

第二章工程概况:

1、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技城南区)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技城南区,东侧、西侧及北侧分别紧邻科技城路、鲁疃路及南区一路,南侧为绿化带。

本工程建设用地由CP07-0600-0022、0039、0040共3个地块组成,各地块内分布有办公楼、住宅楼或人才公租房以及纯地下车库等。

总用地面积约23731m2,总建筑面积约138377m2,拟建建筑物设计条件如下表:

建筑物设计条件一览表

地块

建筑物名称/编号

层数

地上/地下

建筑高度(m)

结构型式

埋深

(m)

基础

形式

CP07-0600-0022

1#办公楼

11F/B3F

43.15

框架—剪力墙

-15.45

(不含基础板厚)

尚未

确定

2#办公楼

10F/B3F

38.95

3#人才公租房

16F/B3F

44.05

4#住宅楼

11F/B3F

34.6

纯地下车库

1F/B1F

/

框架

CP07-0600-0039

5#办公楼

10F/B3F

43.15

框架—剪力墙

-16.15

(不含基础板厚)

6#住宅楼

11F/B5F

35.5

纯地下车库

1F/B1F

/

框架

CP07-0600-0040

7#办公楼

10F/B3F

43.15

框架—剪力墙

8#住宅楼

11F/B4F

35.5

纯地下车库

0F/B3F

/

框架

-14.85

(不含基础板厚)

/

地下连廊

0F/B3F

/

2、依据图纸,本项目基底设计标高整体按-15.45m、16.15m、14.85m考虑,局部设计标高为-7.0m~-15.45m、16.15m、14.85m。

基坑支护深度整体按16.5m、17.0m,局部按7.0m~15.45m、16.15m、14.85m考虑。

依据图纸及现场踏勘,基坑东侧紧邻科技城路,距离拟建物结构外墙线约8.0m;北侧紧邻南区一路拟建物结构外墙线约14.5m;西侧紧邻鲁疃路;南侧为绿化带。

本工程±0.00为30.900。

3、周边环境:

1#、3#、4#、7#、8#东侧有12.8m的10KV高压线路,其它楼号外围无障碍物。

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

1、熟悉施工图,组织图纸预审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将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安排逐步编制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2、组织本工程拟采用的新材料试验工作和新技术的调研工作;对于施工中能够采用的新工艺和新材料要优先采用,以期达到优质、高效、降低成本的良好效果,因此施工开始前要制定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使用计划,在技术与采购环节作好相应的准备。

项目经理组织好各种材料设备的加工定货和进场准备工作。

并配合业主做好分供方的评审工作。

3、建立健全质保体系、编制创优措施。

4、施工之前项目工程师负责建立技术、质量工作责任制和工作程序。

5、开工前,项目工程师组织学习设计图纸,按程序文件要求,填写《图纸自审记录》,在设计交底前组织内部的图纸会审会议。

汇总图纸问题及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做好图纸会审记录。

组织全体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工艺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对于在本工程中所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前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

做好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工作计划。

6、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要严格按照公司的编制标准和审批程序执行,施工前要进行贯彻交底。

施工组织设计是整个工程施工的综合文件,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

如果施工中需要对施工方法进行重大修改,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变更申请,报原审批人重新审批,经原审批人同意后方可变更。

7、制定施工试验计划,对工程中的各种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做好施工试验工作。

做好计量器具、测量仪器配置工作。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对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和技术考核。

特殊专业工种的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8、水电专业要在施工前编制分项施工方案,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专业施工计划。

第四章施工准备;

1、施工技术准备:

进场后,首先是与业主进行测量资料移交和进行测量控制网放线工作,对轴线、标高和定位坐标进行复测和井字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工作。

及时进行现场临时设施搭设及临水、临电方案上报监理公司和业主审批并及时组织施工队伍进场;抓紧进行分包商的选择;塔吊布置方案、总平面布置方案、底板混凝土浇筑组织方案进行讨论,确定最终方案;紧接着进行塔吊地基基础处理和塔吊安装工作,总平面布置,迅速敲定各种设备材料的进出场路线。

制定各种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进行分阶段、分部分项进度计划的编制,制定整个工程的综合配套计划;抓紧进行钢筋备料、钢筋放样、钢筋加工和模板准备等。

2、施工生产准备:

本工程施工单层面较大,尤其在基坑施工期间,塔吊的选择要考虑到尽可能的将施工工作面覆盖在塔吊的工作半径内。

结合甲方提供的总平面位置图,还需综合考虑现场材料、构件的重量、水平、垂直运输的需求及安装、附壁、维修、拆除的方便,满足施工工艺、施工进度和地基承载能力、结构设计承载能力、动静荷载影响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工程选用6台STT133型,臂长55m,(其中8#塔臂长50m)的塔吊。

第五章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一、模板工程

1、评审模板工程,应主要抽查模板设计、模板制作、模板安装、模板拆除操作质量及其拆模后混凝土结构质量所反映的效果。

应根据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依据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有关规定,按照本标准,综合评价模板工程质量。

2、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1)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2)模板的设计、选材和制作量,应力求资金投入合理,兼顾后续工程的适用性。

模板的规格尺寸宜标准化,多通用型,少异型,力求增加周转次数。

3)拼装型大模板、组合型模板、滑升模板、模壳等,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规程的要求。

4)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依据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规定,应有专家论证审查书。

3、模板制作,应保证规格尺寸准确,棱角平直光洁,面层平整,拼缝严密。

1)封闭型模板,宜设置排气孔。

2)清水饰面混凝土模板,其板面拼缝痕迹和棱角应不损坏或不影响清水饰面效果。

3)毛面混凝土模板,其镶贴的内衬模(网格布、铅丝网等)或毛面涂层,应与模板内侧面固定牢靠,既便于脱模拆除,又防止振捣滑落。

4)柱钢模板及其支架、零部件,应有防锈蚀措施。

5)新制作的模板,应进行检查验收和试组装,并按规格、类型编号标识。

4、模板安装,应确保模板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位置线、轴线、标高、垂直度、结构构件尺寸及门、窗、孔洞位置等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1)跨度等于或大于4m的梁板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至3/1000。

起拱线应顺直,不得有折线。

住宅工程的楼板模板应在中间起拱,楼板四周不起拱。

2)模板的竖向支架、支柱底部支撑在土层地基时,基土必须坚实,并铺设50mm厚通长垫板,雨期施工应有排水和防基土沉陷措施,冬期施工应有防基土冻涨或融陷措施。

底部支撑在下层楼板顶面时,垫板可用50mmx100mm木方,长度应≥300mm。

3)层间高度大于5m时,宜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或桁架支模。

上下层支架间应铺设垫板,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垂直在同一中心线上。

拉杆、支撑应牢固稳定,垫板应平整。

4)模板安装时,拼缝应严密平整,不漏浆,不错台。

木模板的板缝宜采取硬拼不宜贴胶条。

5)地下室导墙、电梯和楼梯上下层间、外墙上下层间等接茬处的模板,应做到平整、垂直、严密、牢固,不跑模,不涨模,不变形。

6)梁柱节点、主次梁节点、板墙与顶板交角和楼梯、阳台、檐口、腰线、滴水槽等模板,应确保尺寸准确,棱角顺直,接缝平整。

7)结构工程后浇带或施工缝模板安装的位置及留置形式,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并应安装牢固,确保留茬截面齐整和钢筋位置准确。

后浇带处的模板应单成体系,不得先拆后顶。

8)预埋件、螺栓、插铁、水管、电线管、箱盒的埋设,应位置尺寸准确,固定牢靠。

9)新钢模安装前,应在模板外侧刷防锈漆,内侧涂刷隔离剂(脱模剂),隔离剂不得影响结构和装修质量。

采用柴油加机油涂刷的油层,应均匀适度,不得汪油、淌油不得采用粘稠黑色的废机油。

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茬部位。

10)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值(mm)

检查方法

1

轴线位移

柱、墙、梁

3

尺量

2

底模上表面标高

±3

水准仪或

拉线尺量

3

截面模内尺寸

基础

±5

尺量

柱、墙、梁

±3

4

竖向模板垂直度

层高不大于5m

3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大于5m

5

5

相邻两板面高低差

2

靠尺、塞尺

6

表面平整度

2

靠尺、塞尺

7

阴阳角

方正

2

靠尺、塞尺

垂直

2

线尺

8

预埋铁件中心位移

2

拉线、尺量

9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移

2

拉线、尺量

螺栓外露长度

+5、0

10

预留洞

中心线位移

5

拉线、尺量

尺寸

+5、0

11

门窗洞口

中心线位移

3

拉线、尺量

宽、高

±5

对角线

0

12

插筋

中心线位移

5

尺量

外露长度

+10、0

13

预留管、预埋孔中心线位置

2

尺量

二、钢筋工程

1、评审钢筋工程,应主要抽查钢筋原材料、半成品加工和安装绑扎质量。

应依据项目施工方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及有关专业规范、规程、标准的规定,并按照本标准,进行综合评价。

2、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3、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3)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4、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5、钢筋原材料入、出库应有管理制度。

应按进场批的级别、品种、直径、外形,分垛堆放,妥善保管,并挂标识牌注明垛号、产地、规格、品22种、数量、复试报告单编号、检验状态等。

6、钢筋的调直、切断、弯曲、焊接等半成品加工质量,应符合规程、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

经检验合格的半成品,应按工程使用部位和规格、形状分类堆放,有标识牌,注明钢筋编号、规格、尺寸和使用部位,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钢筋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也可采用冷拉方法调直。

采用冷拉方法调直后,应立即进行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检验。

2)钢筋切断配料,应以钢筋配料表提供的钢筋级别、直径、外形和下料长度为依据。

钢筋表面应洁净,不得有颗粒状、片状锈蚀和飞边、翘皮、裂纹损伤及泥浆油污。

用于对焊、电渣压力焊焊接接头的钢筋,应将钢筋端头的热轧弯头或劈裂头切除。

3)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均为135°,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箍筋直径d的10倍且不小于75mm。

绑扎搭接接头箍筋弯钩一端弯折角度为135°另一端弯钩应先有两根钢筋直径的平直部分,再弯折135°。

4)剪力墙钢筋拉钩的弯折角度均为135°,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拉钩筋直径d的10倍且不小于75mm。

5)直螺纹丝扣的加工端头应平齐,无毛刺;直螺纹中间应无断丝扣现象;丝扣的有效长度应等于套筒长度的1/2加1mm;加工完的直螺纹应加塑料帽保护。

6)箍筋弯钩两端平直部分长度应相等,弯钩平整不扭翘。

箍筋的内净尺寸,应确保主筋绑扎就位和保护层厚度。

设计要求受力主筋、构造筋有弯折或末端有弯钩的,其弯折点位置、角度和弯钩尺寸、平整度等,应符合要求。

7)垫块、卡具、马凳、梯子筋、定位框等钢筋定位工具的规格、型号、尺寸,应符合要求,并应分类标识码放。

7、钢筋安装应牢固,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位置、间距、锚固长度、绑扎搭接长度、节点构造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8、应采取以下措施保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1)可采用专门制做的水泥砂浆垫块、塑料垫块、定型支架、卡具、梯子筋、马凳、定位框等控制保护层厚度,其规格尺寸应准确,并具有相应的抗压、耐碰撞强度。

不得使用灰浆皮、钢筋头、石子、碎砖等杂物充当垫块。

2)框架结构中机械连接的套筒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能满足要求时,箍筋宜错开套筒绑扎,当不能错开时,可采用较小直径的箍筋进行等截面代换。

3)将拉钩90°一端弯曲成135°时,应使用卡具,先卡后弯。

4)钢筋安装后应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防止踩踏、碰撞等变形。

9、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2)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梁类、板类、柱类及墙类构件均不宜大于50%。

3)钢筋搭接接头范围内,应保证三个绑扣。

4)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10、在梁、柱类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

2)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3)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4)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11、框架柱箍筋的绑扎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箍筋加密的高度取1/6净高、600mm、最长边(圆柱为直径)的长度三者中的最大值。

2)箍筋加密的间距等于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3)框架结构的角柱全高加密。

12、绑扎剪力墙洞口连梁锚固筋进组合柱范围内的箍筋,其在底层和顶层处应按设计间距满加,中间层连梁锚固筋进组合柱距洞口边50mm处应有一根箍筋;组合柱竖向受力筋搭接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13、因缺少设计规定的钢筋品种、规格而采用其他品种、级别、规格的钢筋替换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洽商文件。

14、钢筋安装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梁板第一根筋距边角为30mm-50mm。

2)固定门口的顶模筋、固定箱盒的钢筋以及接地线,严禁点焊在受力钢筋上。

3)钢筋绑扎的绑扣应朝向内侧。

4)绑扎梁和柱的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绑牢,每个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相互间隔错开设置。

15、钢筋机械连接接头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钢筋接头不宜设置在箍筋加密区。

3)同一构件内的接头相互错开长度为35d。

4)纵向受力钢筋接头距楼(地)面不小于500mm。

5)直螺纹外露丝扣不得超过一个完整扣,半扣不得超过三个。

16、钢筋工程有设计图纸变更项目时,应先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并坚持自检、互检和专业检验制,做到隐蔽工程验收手续齐备。

17、钢筋工程安装质量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规范和表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值(mm)

检查方法

1

绑扎钢筋骨架

宽、高

±5

尺量

±10

2

受力主筋

间距

±10

尺量

排距

±5

弯起点位置

±15

3

绑扎钢筋网

长、宽

±10

尺量连续5个间距

网格尺寸

±10

4

保护层厚度

基础

±5

尺量

柱、梁

±3

板、墙、壳

±3

5

钢筋电弧焊连接焊缝

宽度≮0.7d

+0.1d、0

量规或尺量

厚度≮0.3d

+0.2d、0

长度

+5、0

6

电渣压力焊焊包凸出钢筋表面

≥4

尺量

7

不等强直螺纹接头外露丝扣

直筒外露整扣

≯1个

目测

直筒外露半扣

≯3个

8

梁、板受力钢筋搭接锚固长度

入支座、节点搭接

+10、-5

尺量

入支座、节点锚固

±5

9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10

尺量

10

预埋件

中心位置

3

尺量

水平高差

+3、0

18、钢筋工程质量初评检查,主要是抽查混凝土后浇带处、施工缝处、混凝土结构面和作业面的钢筋安装质量。

重点抽查钢筋的品种、规格、形状、尺寸、位置、间距、弯勾角度、节点构造、接头连接方式、连接质量、接头位置、数量及其占同截面的百分率和钢筋保护层厚度等。

钢筋工程质量初评检查以观察实物质量为主,辅以量测,并与抽查混凝土结构质量和工程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

三、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工程是评审结构长城杯的主要内容,重点抽查预拌混凝土质量、混凝土浇注、振捣、养护以及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结构构件几何尺寸的允许偏差、混凝土观感质量,并依据项目施工方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标准,对混凝土结构质量做出综合评价。

2、预拌混凝土生产供应单位,应具有企业资质等级证书,并应符合其资质等级的营业范围。

3、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和碱含量、氯离子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4、承包单位应与预拌混凝土生产供应单位签订技术合同,技术合同内容应将防水混凝土、冬期施工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分别注明,重点应有以下内容:

混凝土强度等级,坍落度,水泥品种及用量,外加剂名称及掺量,掺和料名称及掺量,砂率,水灰比,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早强要求,抗渗要求,混凝土供应速度等。

5、混凝土试块的留置和养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1)试验工依据规范要求或技术员的书面交底,根据有关规定取样,制作混凝土试块,试块上应写明试块制作日期、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部位、试件编号。

2)作为混凝土强度评定的试块,应经28天标养,龄期不应推迟或提前。

试块留置数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3)结构实体检验所用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

4)施工现场应配备与结构工程的规模、技术特点相适应的试验设备、标准养护室(标养箱)和具有试验工作资格的试验人员。

试验人员应持证上岗;各种仪器设备应检定合格,并在检定周期内,具有合格标识;标准养护室应配备温湿度计,温湿度计应合格有效;标准养护室(标养箱)的温度应为20±2℃,湿度应为95%以上;应有温湿度记录,每天早、中、晚各一次,记录应真实可靠;标准养护室不应有多余的试件。

6、混凝土运至浇注地点时,其稠度(坍落度、扩展度)应符合施工和设计要求,不分层、不离析,夏季应有防晒、防雨措施,冬季应有保温、防风雪措施。

7、浇注混凝土前,应完成隐蔽工程验收。

做到模板拼缝严密、平整,模内无杂物或冰雪,预埋件、箱盒、孔洞位置、保护层厚度及其定位措施可靠。

严防浇注振捣时踩压钢筋骨架,板类钢筋骨架应设铁马凳支架,铺搭跳板。

8、浇注墙体(或柱)混凝土前,润管砂浆应铺设均匀,厚度控制在30mm~50mm。

9、混凝土灌注入模,应按浇注程序分层均匀布料,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

柱、墙板灌注高度大于2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浇注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应大于1.5m。

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混凝土分层灌注厚度可在400mm左右。

门窗洞口两侧应均匀下料。

10、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欠振或过振。

应确保预留孔洞、箱28盒、预埋件、钢筋位置和楼板厚度准确,面层平整。

预应力结构混凝土的浇注,应符合本标准10.2.14的规定。

11、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1)混凝土浇注后,应及时采取养护措施,并保持湿润,严防脱水、裂缝。

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

采用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混凝土养护的方法,应依据施工现场实际选择。

采用塑料薄膜,应覆盖封闭严密,防风吹敞露,保持膜内潮湿;采用浇水养护,应设专人喷水,确保混凝土湿润;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应有控温、测温措施;冬期施工混凝土,应有保温防冻措施。

12、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混凝土墙(或柱)烂根:

1)浇注顶板混凝土时,在墙体(或柱)钢筋外侧100mm左右范围内,拉线、找平、压光。

2)墙体(或柱)边线向里5mm弹切割线,并进行切割(深度以5mm为宜)。

3)将杂物清理干净。

4)沿墙体(或柱)边线向外3mm贴密封条。

5)模板应方正,模板底面应平、直、净。

6)安装时,模板应准确就位,以免碰坏密封条或根部混凝土表面。

7)应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

13、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在施工技术方案中预先确定,并应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部位。

宜在下列部位留置:

1)框架结构梁的竖向施工缝,宜留在次梁中间1/3范围内。

2)剪力墙结构的墙体竖向施工缝,宜留在过梁中间1/3范围内。

3)楼板竖向施工缝,宜留在板中间1/3范围内。

4)柱子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梁(板)底向上5mm(加软弱层,约梁或板底向上25mm)。

5)墙体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楼板(梁)底向上5mm(加软弱层,约板或梁底向上25mm)。

6)框架结构楼梯两侧无剪力墙的楼梯施工缝,宜留在楼梯段自休息平台向上1/3左右处。

7)框架结构楼梯两侧有剪力墙的楼梯及住宅工程剪力墙结构的楼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