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未来科技城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43557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未来科技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武汉未来科技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武汉未来科技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武汉未来科技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武汉未来科技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武汉未来科技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武汉未来科技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武汉未来科技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武汉未来科技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武汉未来科技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武汉未来科技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武汉未来科技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武汉未来科技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武汉未来科技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未来科技城Word文档格式.docx

《武汉未来科技城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未来科技城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未来科技城Word文档格式.docx

”、建设创新型国家而确定的一个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将重点吸引中央企业的研发机构入驻,建设成为央企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二、总体定位

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围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武汉未来科技城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科技新城、全球高端人才的聚集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带动中部崛起的创新引擎”。

三、规划布局

(一)规划情况

 

武汉未来科技城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部,毗邻光谷新中心紧邻东湖国家风景旅游区,梁子湖、严东湖南北环抱,东临鄂州,西接沪蓉高速,30分钟内可达高铁武汉站,50分钟可至武汉天河机场和阳逻港,交通优势明显,生态良好,山环水绕,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

科技城规划面积66.8平方公里。

按照“一心、二轴、九园、一区”的空间布局规划建设。

在东西、南北两轴交汇处建设中央科技服务中心;

分步建设各具特色的九大园区和一个生态休闲区。

未来科技城规划布局图

(二)规划理念

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建设并初具规模,届时未来科技城将形成“一心、二轴、九园、一区”的主体空间结构。

其中东西轴为现代服务发展带,南北轴为科技产业发展带,依托东西和南北向主干道路构建城市发展轴,在两轴交汇处建设中央科技服务区(TCBD),按照“独立成城、专业分区、龙头带动、集聚发展”的原则,规划建设功能完善、配套齐全、各具特色的九个园区和一个生态休闲区。

整体遵循“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发展高端化、城市功能智能化、工作生活人性化”的理念,同时秉承“科技兴城、人城共兴”的理念,共筑“未来之城”。

(三)“十二五”期间基本目标

1.近期目标(到2015年)

²

实现企业收入1000亿元

引进中央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30-50家

引进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20-30家

引进200个高水平科技创新创业团队

引进海内外创业人员和企业核心骨干1000人

科技人员总数超过3万人

建立10家世界级水平的研发机构

研发20项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原创性成果

转化30项重大应用型研究成果

2.远期目标(到2020年)

实现企业收入2500亿元

引进中央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300家

引进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200家

引进2000个高水平科技创新创业团队

引进海内外创业人员和企业核心骨干超过1万人

科技人员总数超过10万人

建立50家世界级水平的研发机构

研发50项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原创性成果

转化50项重大应用型研究成果

(四)“十二五”工作安排

围绕“十二五”期间建设的基本目标,未来科技城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完善各类专业规划

按照高起点规划的要求,完善包括战略规划和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城市设计、市政规划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绿地景观系统规划、雨水综合利用规划、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规划,构建科学、系统和全面的规划体系,保障园区的建设品质,不断充实生态科技的内涵。

2.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创新、低碳的核心规划理念,着力抓好以综合管廊、能源供应、智能电网、数字化城市信息管理系统、绿色交通、水资源循环利用等为主体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面构建高效、先进的园区城市化运作管理体系。

(1)低碳能源系统。

在园区内优先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采用分布式和集中式点面结合的方式,积极推广温差能源利用技术,着力建设低碳、绿色的能源系统。

(2)建筑节能体系。

计划将园区规划建设与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紧密的融合,实现绿色建筑建设100%达到一星级,配套公建绿色建筑30%达到三星级,央企三星级绿色建筑比例大于30%。

(3)信息管理系统。

全面考虑园区对于专家、企业、中介机构、教育、政府以及社会的综合需要,通过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综合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和各类业务平台,形成完整、闭合、互通互联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

(4)市政综合管廊。

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保持路容环境的完整和美观,规划布置综合管廊,将容纳包括电力、电信、供水、供暖、供气、交通信号等多种公共设施管线,并拥有完备的排水、照明、通讯、监控等设施功能的地下箱涵隧道,综合管廊的投入使用将大大提升未来科技城的城市品质和运营管理效率。

(5)废弃物负压抽吸技术。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规划原则,在园区部分示范区域和单体建筑采用负压抽吸垃圾处理技术,实现垃圾自动分类收集,减少二次污染。

(6)绿色交通体系。

规划引入生态绿色的交通方式,采用清洁能源车与内部小轨道车结合等方式解决园区的内部交通,最大限度减少园区的交通压力与能耗污染。

力争实现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50%;

对外与轨道交通和主要交通枢纽的接驳时间低于30分钟;

园区内各功能中心之间的出行时间低于30分钟;

公共交通达到“园区内零排放”、“园区周围低排放”的指标。

(7)水循环代谢系统。

坚持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做到开源与节流并重,加大再生水推广使用力度,积极开展雨洪水利用工作,研究利用节水新技术,计划采取全新的水循环代谢系统方案,以节水为核心,在不改变原始水文条件的情况下,实现年径流系数小于0.10,补充地下水量占年降雨量的40%,最终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构建安全、高效、人水和谐的健康水系统。

(8)生态湿地系统。

本着生态、环保理念,通过各项生态保育措施和技术,实现未来科技城湿地从自然湿地到城市湿地的平稳过渡,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态多样性,为高端人才创造宽松、和谐、充满活力的温榆河滨水森林公园。

3.构建综合服务配套体系

着力推进写字楼、住宅、公寓、酒店、购物中心、商业街区、文体娱乐等都市生活配套区建设,规划总建筑规模约为260万平米(不含地下设施),包括商务配套(包含办公楼、主题酒店、科技财富论坛)、居住配套(中高档住宅和白领公寓)、商业配套(大型购物中心、商业配套底商、商业街)和其他配套设施(国际学校、公立学校、医院、剧院、体育中心)。

另外,现状污水处理厂于2015年搬迁后,释放出的建设用地,拟建设科技主题酒店、图书馆、科技文化展览馆等用于提升园区高端品质的公共配套。

同时,将围绕入驻央企研发创新需求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资源共享、和谐共生的研发社区。

4.做好央企服务保障工作

协助入驻央企基本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保障项目顺利投入使用;

积极协调市、区各有关部门,促进未来科技城正式享受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核心示范区人才引进、财税金融、项目审批等各项优惠政策。

5.支持央企科研成果快速转化

通过积极整合周边土地资源,充分满足央企中试和产业转化的用地需求,有效解决园区内部发展空间不足问题。

同时,充分调动境内产业基础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央企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力争其科研成果实现区内就地转化。

6.加强品牌宣传和项目推介工作

坚持以品牌建设为载体,按照“创意+品质+服务+国际化”理念,开展未来科技城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和网站建设,并逐步开展与国内外成熟高科技园区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丰富未来科技城的内涵,提高国际影响力,最终形成未来科技城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的特殊形象和地位。

四、产业布局

(一)产业情况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未来科技城入驻央企人才基地的科研方向涵盖了其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

光电子信息、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

将建成涵盖应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功能的科技资源的集聚区、技术创新的源头区、高新企业的孵化区、创新驱动的示范区。

(二)入驻情况

未来科技城目前累计引进项目近70个,供地近一万亩,协议投资额近400亿元。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13家央企,华为技术、德国电信等8家世界500强接踵而至;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四大创新平台应运而生;

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湖北省大学科技园、中美科技园、"

千人计划"

园等专业孵化器建设快速推进;

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碳捕获实验基地、凯迪生物质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成投入运行;

2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相继入驻,"

千人"

、"

百人"

3551"

精彩纷呈。

(三)招商情况

为更好地实现城市功能,扩大产业承载,增强园区活力,确保城市形象,未来科技城部分项目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商。

业态包含城市综合体、智能办公、高端服务式公寓、五星级主题酒店、英才公寓、高端医疗、总部办公、配套商业、优质知名国际学校等。

目前,招商主要面向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研发类、总部类、金融类企业及知名度较高、口碑较好的房地产开发类企业,可享受国家、武汉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体系支持。

五、政策支持

为了入驻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更好地成长和发展,科技城已经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土地、税收、人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

n设立20亿元未来城发展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高端研发机构建设补助与贴息,研发项目补助、高层次人才购房补助和人才公寓补贴、武汉未来科技城研发聚集区载体建设等。

n给予世界500强、国内外具有雄厚实力的上市公司、国内行业前20名的企业和科研院所等机构一次性奖励。

n入驻的研发机构,投资规模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一次性给予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的奖励。

n入驻的研发机构购买自用办公用房,可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

n入驻的研发机构租用办公用房,可给予3年房租补贴。

n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国家技术发明奖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n对获得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立项,给予5%—10%的立项资助。

n对获得美国、日本或欧洲等发明专利的,给予专利资助;

对获得发明专利的研发机构,给予资助。

n对以专利技术为支撑,牵头起草和制定行业重大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研发机构,给予资助。

n对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定的国家实验室给予一次性奖励。

n入驻的研发机构研发的重大科技成果在本地进行中试,经评定后给予中试资助。

n对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工程技术和管理专家,可无偿拥有配套公寓的产权。

六、机制建设

(一)政策创新:

“黄金十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力

依托企业良性发展机制、人才加速成长机制、政策引领激励机制、服务高效长效机制,大力开展政策创新,出台“黄金十条”——即《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的若干意见》。

1.允许和鼓励在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留岗创业。

2.开展国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促进知识产权成果化。

3.支持新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4.在东湖高新区登记注册科技型内资企业,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下的(不含1人有限公司),允许注册资本"

零首付"

5.在东湖高新区注册的科技型企业,符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申报条件的,给予不低于30万元的资金支持。

每年支持200家。

6.每年遴选100家具有一定规模、增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

光谷瞪羚企业"

,在政府采购、企业融资、创新平台建设、发展空间拓展等方面给予支持。

7.设立首批5亿元的股权激励代持专项资金,对符合股权激励条件的团队和个人,给予股权认购、代持及股权取得阶段所产生的个人所得税代垫等支持。

允许将市、区所投资的科技型企业中国有股份3年内分红以及按投入时约定的固定回报方式退出的超出部分,用于奖励科技领军型人才和团队。

8.对银行、担保机构为东湖高新区科技型企业提供科技信贷服务形成的本金损失,最高可给予30%的风险补偿,单笔补偿最高可给予500万。

9.在东湖高新区按照规划建设运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限定租售对象和租售价格的,按工业用地标准供地。

10.开展非公领域科技人员职称评定制度改革,建立东湖高新区非公领域科技人员职称评审绿色通道。

(二)科技金融创新:

资本特区,企业成长助推力

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打造资本特区,开通金融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贷款贴息等服务,助推企业成长。

积极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等试点工作,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进行股权奖励,支持以知识产权、研发技能、管理经验等人力资本作价出资创办、联办高新技术企业,营造出适宜创新的自由空间。

七、发展愿景

——“知识密集、创新驱动”的科技之城。

瞄准国际前沿领域,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为导向,立足光谷科技资源和产业基础,以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和高新技术服务为重点,汇聚国际顶尖创新资源,构建集技术研发、中试孵化和产业生成为一体的创新价值链,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原始创新成果并迅速实现产业化。

——“精英云集,共筑梦想”的人才之城。

全面实施“千人计划”、“百人计划”、“黄鹤英才计划”及“3551人才计划”,将加快聚集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和世界一流的科研人员,特别是拥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和科学家。

——“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人文之城。

将大力培育以“创富”为核心,创意、创新、创业并举的价值观,营造“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光谷文化。

——“生机涌动、独具魅力”的活力之城。

一流的软硬环境将为科技人才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拥有国际宽带出口的5A写字楼、五星亲水酒店、创智步行街、国际医院、外国语学校、滨湖国际社区、国际交流中心,科技人才将在这里居住生活、科技研讨和信息交流,这里将成为国际科技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内外联动、通达全球”的便捷之城。

未来科技城水、陆、空交通便捷,京广、沪蓉高速铁路及公路在此交汇。

城内完善的主干交通网络、多条轨道交通线将实现与武汉城区及口岸的立体式无缝连接,15分钟可达光谷商业中心、20分钟到武汉火车站、30分钟到汉口滨江景区、45分钟到天河机场。

——“山水互动、城景合一”的生态新城。

这里将形成城依山、水穿城、湖傍城的独特格局。

北部以大东湖生态绿楔为屏障,南部将严家湖、豹澥湖水系引入城中,通过多条绿廊,串联各景观节点,使山水景观深入城内,塑造山、水、城、绿相映成趣的景观风貌。

建设严东湖、龙山湖、豹澥湖三大生态旅游景区及丰富多彩的生态游园,提供多元化的休闲活动场所。

—— 

“高效、低碳、节能、环保”的示范之城。

园区内建设高密度的步行、自行车、电瓶车等慢行系统,实现低碳出行。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低碳能源,采用中水回用、雨污分流、分布式能源交换站等技术实现节能环保;

用智能技术对给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回收、通讯、电网、交通等实行精细化管理,打造智慧城市。

八、建设启示

(一)资源汇聚融合共享

倚势武汉,力握战略先机;

依托光谷,共享产业资源。

充分利用武汉作为中国经济地理的天元之位和综合枢纽、国家“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正在成为公认的知识与创新中心、正鼎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战略支点的“位势能”,精准聚焦光谷作为中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科技部认定的“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地、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开发区、中国自主创新研发地与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的“光势能”,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创新实力的企业、高端研发机构(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和人才团队,通过良性互动,做大做强16家科技创新平台,把武汉未来科技城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

未来科技城将配套建设国际人才交流与海外人才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孵化器与企业加速器平台、科技金融与创业投融资平台,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转让、交易平台,多元化政产学研联合平台,跨国、跨区域创新交流合作平台和成果品牌文化展示推广平台等八大服务平台。

(二)政策优惠鼓励创新

荟萃英才,缔造高智领地;

聚智平台,驱动创新研发。

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东湖新新技术开发区人才特区建设的意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3551光谷人才计划”暂行办法》、《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关于推进科技人员创业的实施意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暂行办法》,从促进人才资源集聚、促进研发机构集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个方面提出具体支持政策,设立了20个亿的专项资金。

此外,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出台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融资补贴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级人才个人所得税奖励实施意见》,使相关政策能操作、可落地,更进一步吸引、扶持入区企业。

(三)待遇优厚招才引智

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专项政策支持未来科技城建设,武汉市又在此基础上给予新的优惠政策,使未来科技城成为突破人才引进使用体制机制障碍的示范区,表现出武汉市委市政府要把政策用好、用足、用活的决心,力求加快引进一批企业急需的海外优秀人才,加快引进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世界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把武汉人才基地,建成全新运行机制的国际人才社区,高层次科研人才的聚集地。

未来科技城的目标之一是要建成一流人才的聚集地,这不仅要引进市外的人才,也为武汉市的高端人才提供了机会,可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可以促进高端人才在武汉市内产业界和学术界的有机流动。

此外,央企研发集聚区和一流人才聚集区是高端资源,可以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能够创造就业,可以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成果转化智慧经济

研发成果的转化会带来新的增长点,创新的成果和革命性的产品对产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在未来城,研发的成果将就近实现转化。

一座大楼,内部就是一整条产业链,也许看不到货进货出,但是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市场营销、物流配送、财务结算和售后服务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多个工序仅是一楼到十楼的距离。

所以轻型化的总部型科技企业将成为一大特色,不显山露水,却在业界气吞山河。

武汉未来科技城力争到2015年,研发20项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原创性成果,转化30项重大应用型研究成果。

(五)配套完备服务便捷

1.立体交通,高效便捷,四通八方。

1)航空方面,距中部地区首个4F级综合枢纽机场——天河国际机场40公里,国际航线密集,直飞东京、巴黎、曼谷、首尔、新加坡等城市,即将开通美国直航。

2)铁路方面,距高铁心脏“武汉站”仅仅20公里,4小时内可到达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等主要城市;

2小时内可到达郑州、合肥、长沙、南昌等中部省会城市;

1小时内辐射武汉城市圈。

3)航运方面,坐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阳逻港,距离白浒山码头和青山外贸码头20公里,实现江海联运“大通关”。

4)公路方面,京港澳、京珠、沪蓉等高速交汇融通,市内多条干道互为补充,道路体系四通八达,高效便捷。

5)轨道交通方面,已通车的地铁1、2号线与即将兴建的29号线与武汉未来科技城相连,将成为武汉市最重要的客运交通枢纽,途径汉口车站、武汉汽车客运站等客流集散点,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汉街CBD等商务中心以及解放大道、中南、街道口、鲁巷等核心商圈,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体系正在形成。

2.物流配套,绿色通道,畅行八方。

享受海关、保税区各类优惠条件,形成绿色物流通道。

境内东湖国家自助创新示范区海关隶属于武汉海关,主要负责辖区内进出口企业、保税仓库、加工贸易企业及其出口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的监管,同时为光谷进出口企业办理海关进出口手续,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海关服务。

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是湖北省首个综合保税区,是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港口功能于一体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目前中国内地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综合功能区。

3.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无忧保障。

基础设施配套规划完善,给排水方面,有2座水厂(白沙洲水厂日供水规模70万立方米,管径DN600毫米给水管道已经建成,另沿高新二路规划DN1000毫米给水干管;

金口水厂日供给50万立方米,DN1000毫米给水干管沿高新六路供水)和先进的排水系统(豹澥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30万立方米每日,左岭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10万立方米每日),打造完善的供水管网;

电力方面,有专用变电站,保障充足的电力供应;

热力方面,有天然气管网,提供绿色能源;

通讯方面,有领先的通信网络,规划左岭通信机楼、东扩5#通信机楼装机容量为15万门,实现电视、电话和数据传输的“三网合一”,打造智慧之城,各项设施完善,为入驻企业提供有力的生产和生活保障。

同时,未来科技城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

设立了24小时服务热线,随时解答投资者遇到的各种问题;

对于重大项目,实行责任人终身负责制、成立了招商、在建和运营管理三个领导小组,分工协作,确保项目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完善的金融配套环境,形成政策性资金、产业基金、创投基金和银行贷款互为补充的科技城资金保障体系;

高效的一站式专业化服务,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及时解决审批、落户等各类问题。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