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胡萝卜病害防治技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4835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公害胡萝卜病害防治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无公害胡萝卜病害防治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无公害胡萝卜病害防治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无公害胡萝卜病害防治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无公害胡萝卜病害防治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无公害胡萝卜病害防治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无公害胡萝卜病害防治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无公害胡萝卜病害防治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无公害胡萝卜病害防治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无公害胡萝卜病害防治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无公害胡萝卜病害防治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公害胡萝卜病害防治技术.docx

《无公害胡萝卜病害防治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公害胡萝卜病害防治技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无公害胡萝卜病害防治技术.docx

无公害胡萝卜病害防治技术

无公害胡萝卜病害防治技术

一、胡萝卜黑斑病

(一)症状

茎、叶、叶柄均可染病。

叶片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始,现不规则形深褐色至黑色斑,周围组织略褪色,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层,严重的病斑汇合,叶缘上卷,叶片早枯。

茎染病,病斑长圆形黑褐色稍凹陷。

(二)防治方法

1、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双粉剂或70%代森锰锌、75%百菌清、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

2、从无病株上采种,做到单收单藏;实行2年以上轮作;增施底肥,促其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3-4次。

二、黑腐病

(一)症状

苗期至采收期或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肉质根、叶片、叶柄及茎。

叶片染病,形成暗褐色斑,严重的致叶片枯死。

叶柄上病斑长条状。

茎上多为梭形至长条形斑,病斑边缘不明显。

湿度大时表面密生黑色霉层,即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

肉质根染病多在根头部形成不规则形或圆形稍凹陷黑色斑,严重时病斑扩展,深达内部,使肉质根变黑腐烂。

(二)防治

1、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双粉剂或70%代森锰锌、75%百菌清、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

2、从无病株上采种,做到单收单藏;实行2年以上轮作;增施底肥,促其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3-4次。

三、胡萝卜细菌性软腐病

(一)症状

主要为害地下部肉质根,田间或贮藏期均可发生,在田间地上部茎叶变黄萎蔫,根部染病初呈湿腐状,后扩大,病斑形状不定,周缘明显或不明显,肉质根组织软化,呈灰褐色,腐烂汁液外溢,具臭味。

防治方法

1、重病区或田块宜实行与葱蒜类蔬菜及水稻轮作。

2、难于实行轮作的地块宜亩增施石灰100-150公斤,深播晒土或灌水浸田一定时间落干后再整地,采用高畦种植,施用充分腐熟堆肥,及时防除地下害虫。

有条件的使用除草剂除草以尽量减少伤口。

3、加强检查,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随时挖毁,并撒石灰或淋灌病穴。

4、发病初期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四、胡萝卜花叶病

(一)症状

胡萝卜苗期或生长中期发生,植株生长旺盛叶片受侵,轻者形成明显斑驳花叶,重者呈严重皱缩花叶,有的叶片扭曲畸变。

(二)病原病毒的性质

CMV侵染水芹菜、茄子、藜科植物,整株发病主物只有胡萝卜和芫荽。

除了发病胡萝卜形成侵染源。

已知发病的芹菜、自生水芹菜,也可以构成侵染源。

CMV可以广泛侵染番茄、黄瓜、菠菜等一般作物和各种杂草,导致花叶病。

侵染源为大田附近的作物和杂草,由蚜虫传播至胡萝卜。

(三)防治方法

主要采取防蚜、避蚜措施进行防治。

其次是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以减轻为害。

其他方法参见番茄病毒病。

五、黄化病(胡萝卜杂色萎缩病)

(一)症状

生长初期发病,植株显著矮化,呈丛生症状,沿叶脉生成黄斑,叶脉透明。

生长后期发病,只出现叶片黄化症状。

(二)病原病毒的性质

生长初期发病,植株显著矮化,呈丛生症状,沿叶脉生成黄斑,叶脉透明。

生长后期发病,只出现叶片黄化症状。

(三)防治方法

夏季少雨,持续干燥,有利于蚜虫发生,从而导致黄化病的多发。

病株要及时剔除,同时,加强蚜虫的防治。

六、斑点病

(一)症状

主要发生于7-9月。

最初叶柄和叶片上出现边缘微微黄化的赤褐色至紫褐色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后,呈圆形或纺锤形多角形,黑褐变后,病斑周围微微隆起。

叶柄病斑为黑褐色长纺锤或不规则形,略有凹陷。

病叶褐变后,萎蔫、干枯。

高温多湿时期,病斑表面生成灰白色或淡褐色霉层。

(二)病原病毒的性质

分生孢子的发芽管的适温为28℃。

病原菌附在种子,经由种子和病株上,经由种子和空气传播。

(三)防治方法

脱肥可导致病害发生。

病害常发生于7-9月,可在梅雨结束前开始喷施药剂,同时,加强肥水管理。

七、白粉病

(一)症状

春播栽培发生于6-7月,夏播栽培发生于1O-11月。

下部叶片的叶背和叶柄生成白色或灰白色粉状斑点,不久,叶表面和叶柄表面布满灰白色霉层,并波及上叶。

严重时,下部叶片黄变而枯萎,叶片和叶柄上出现小黑点(子囊壳)。

(二)病原病毒的性质

除胡萝卜外,还侵染窃衣。

侵染源为子囊壳。

越冬胡萝卜的鲜叶上的菌丝,形成了襄孢子和分生孢子,借助空气,完成初侵染。

然后,通过病叶上形成的分生孢子四处蔓延。

(三)防治方法

常发生于5-6月和9-10月降雨少的干燥年份,当气温达到20℃左右时蔓延。

早播或多肥造成茎叶繁茂时,病害随之提前发生,为害严重。

因此,要加强早期防治,防止多肥栽培,早期间苗,病茎病叶应集中烧毁。

八、黑枯叶病(交链胞)

(一)症状

叶、叶柄和茎上出现褐色或黑褐色不规则形小斑点,叶片微有黄化。

病斑相互连接扩大,叶缘上卷而枯萎。

(二)病原病毒的性质

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形态,长期生存于病株,也可以经过种子传染,有时阻碍发芽,导致苗立枯。

(三)防治方法

8月开始发病,初秋多雨时常有发生,发病适温为28℃,脱肥可导致病害。

选择无病植株采种,不可连作。

多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防止脱肥。

发病初期喷施药剂,防止病害蔓延。

九、腐霉病

一、症状

主要为害主根和侧根(细根)。

主根病斑是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为直径3-5mm的圆形或圆形褐色水渍状。

病斑中央出现纵向裂痕。

病斑散生于主根中上部,有时,可扩大为2-3cm以上的水渍状不规则形大型病斑,表而有软腐。

细根发病后,褐变而腐烂,不久后脱落。

(二)病原病毒的性质

病原菌在植物病体内生成无隔膜菌丝,形成颈卵器、精原细胞和孢子囊。

病菌在土壤中可以存活数年。

其生育适温为28℃,地温20-30℃发病。

该病菌只侵染胡萝卜根,不浸染茎和叶。

(三)发生条件及防治

地温高、湿度大时,如梅雨后期收获的春夏收栽培型病害较多。

收获期连续降雨,可出现大型病斑。

夏播冬收栽培型,秋季阴雨连绵时,常出现水渍状小斑点、但不形成大型病斑。

土壤过湿持续3天以上即可发病。

水田转换田亦有利于病害发生。

要避免连作,最好实行轮作3-4年。

水田转换田等排水不良地块,要改善排水,可以挖设暗渠等。

不得已在前年发病田连作时,一定要消毒土壤。

春播型要适时收获,防止延期收获时病害剧增。

十、痘疮病(痂圆胞)

(一)症状

露地栽培于9-10月。

小拱棚栽培或春播栽培及种用栽培于4-6月发生。

病株生长受阻,植株扁平、矮化,严重时.叶片褐变、枯萎。

下叶叶柄、小叶及花梗上出现黄褐色至淡褐色、微微隆起的直径为1-2mm的小斑点。

病害发展后,叶柄和花梗上的病斑呈褐色条斑、硬化,弯曲后易折。

嫩叶上的病斑增多,叶片呈黄绿色、萎蔫。

(二)病原病毒的性质

侵染胡萝卜的地上部位。

病菌以菌丝和孢子形态附在病叶上、形成侵染源,借助气流传播,也可以经种子传染。

降雨和多温条件下形成孢子,孢子借助雨滴四处飞散。

(三)发生条件及防治

常发生生于20℃、多雨条件下。

夏播栽培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小拱棚栽培和春播栽培在5-6月中旬如遇连续降雨,病害严重。

夏播型如果提前播种,发病时机随之提前,为害更严重。

采种田一旦发病,不可作种用。

春季和初秋连续降雨时,注意早期发现,早期药剂防治,以防蔓延。

病田在收获之后,应集中烧毁茎叶。

十一、丝核菌病

一、症状

主要为害梅雨季节收获的春播短根胡萝卜根部。

根部表面出现水渍状小斑点,不久扩大为不规则形褐色水渍状病斑。

病斑上生成灰白色蜘蛛巢状菌丝,病斑软化而腐烂。

病斑常见于根上半部。

严重时,叶柄基部呈立枯状。

(二)病原的性质

病菌由菌丝和菌核构成。

菌丝互相交织,形成菌核。

菌核附在根部,呈暗褐色,为不整齐的板状。

菌丝生育温度为10-35℃,适温为25℃。

除胡萝卜外,还侵染马铃薯和菜豆。

菌核或菌丝可以附在土壤中的有机物上存活数年,经土壤传染。

(三)发生条件及防治

常发生于春播夏收栽培型,而夏播冬收型较少见。

尤其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多雨年份,病害严重。

避免连作,实行轮作3年以上,但不可同马铃薯和菜豆轮作。

多发病田,可改作冬季收获型。

可能发病的地块,要在播前消毒土壤。

十二、紫纹羽病

(一)症状

本田的部分植株株高降低,叶呈黄色。

根部有紫色粗丝状物(菌丝束),导致根软腐。

拔出时,土粘在根上不脱落。

(二)病原病毒的性质

侵染牛蒡、甘薯、桑、果树和林木,但不侵染禾本科作物。

菌丝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栽培胡萝卜后,菌丝由根表皮刺入。

菌丝沿根部扩散,可达土壤深层。

根表层有菌丝蔓延,形成许多小菌核。

(三)发生条件及防治

由于病菌经由土壤传染,连作地块的发病率较高。

在林地或桑田种植蔬菜时,易发病。

发病田庄种植2~3年禾本科作物,有可能发病的地块,种植前要消毒土壤。

十三、菌核病

(一)症状

主要为害积雪下越冬的胡萝卜叶片和根部,发病部位有叶身、叶柄、根冠及根侧部。

积雪消融后,叶身、叶柄呈黄褐色或深褐色,并紧贴地面,表面疏生菌丝,生成菌丝块,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

根冠部至5~10cm处,侧面呈水渍状,组织软化,轻按之下,外皮破裂。

严重时,心髓部、皮层部与组织一同溃烂。

(二)病原病毒的性质

该病原菌生态尚不清楚,可能在菌核上形成子囊盘,生成子囊孢子。

但是,也有可能由菌核生出菌丝经土壤传染.病菌在0-3℃下具有病原性。

用上形成2--3周后即开始发病;首先由根冠部或接近地面的根颈部侵入、发病,叶和根部上形成菌核,在土壤中越夏,形成侵染源。

(三)发生条件及防治

冬季在积雪下发病。

重复越冬栽的地块病害较多。

因此不可实行胡萝卜的越冬栽培。

发病地块要用深耕秋深翻表土,将菌核深埋地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