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第30讲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x
《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第30讲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第30讲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第30讲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第30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经济
十四五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政治
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并逐渐成长壮大
文化
意大利较好地保留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外因
造纸术与印刷术传入欧洲,极大地便利了文化的传播
直接原因
教会神学禁锢人们的思想
2.实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
人文主义。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易错辨析
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文艺复兴的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反对教会扼杀人性,主张将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信仰宗教的。
4.成就
人物
作品
思想主张
薄伽丘
《十日谈》
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
《神曲》
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彼特拉克
《歌集》
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达·芬奇
《蒙娜丽莎》等
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教材补缺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文艺复兴的深入,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产生革命性变化;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励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方式探索自然现象。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的。
(1)哥白尼(1473~1543年,波兰),提出太阳中心说,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动摇了神学理论的基础,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2)开普勒(1571~1630年,德国),认为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提出开普勒三定律。
(3)伽利略(1564~1642年,意大利),研制天文望远镜,发现新星体,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
(4)牛顿(1643~1727年,英国),发现万有引力。
(5)布鲁诺(1548~1600年,意大利),提出宇宙无限论(被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名义烧死)。
(6)培根(1561~1626年,英国),提倡唯物主义研究方法。
5.扩展
(1)概况:
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2)代表人物:
莎士比亚。
他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卓越的戏剧家,创作了《哈姆雷特》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他借助作品中的人物之口,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极富个性,充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
6.影响
积
极
影
响
政治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经济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
冲破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文学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精湛的文学艺术成为人类文学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自然科学
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消
极
影
响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时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它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作全人类普遍的人性,掩盖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的对立
二、宗教改革
1.原因
(1)根本原因:
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2)政治上:
新兴资产阶级形成,民族意识增强,专制君主兴起。
封建君主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要求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需要的“廉价教会”。
(3)经济上:
西欧资本主义兴起,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社会各界强烈不满。
(4)思想上: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腾堡发明印刷术印制大量《圣经》。
(5)直接原因:
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剥削和压迫最多。
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普遍要求。
(6)导火线:
1517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世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
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的改革主张
(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教材补缺
加尔文宗教改革
由于政治迫害,法国新教倡导者加尔文流亡到瑞士。
1536年发表《基督教原理》,主张“信仰得救”,人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信仰耶稣而直接与上帝沟通。
但他比路德更进一步,提出“先定论”,他依据“选民弃民说”论证资产阶级剥削的合理性,否定封建贵族特权,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3.宗教改革的影响
(1)政治上:
打击了教会势力(剥夺了教会在新教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加强了君主权力,促进了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形成。
(2)经济上:
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精神文化上
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宗教改革后,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大都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发展了人文主义
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解放了民众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
促进了文化发展
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启蒙运动
1.背景
经济基础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阶级基础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政治基础
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束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的推动,思想解放
斗争武器
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挑战教会的权威
2.性质
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指导思想):
理性主义
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运用人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
图示明史
理性主义
4.主要内容
(1)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2)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5.概况
(1)17世纪时,早期启蒙思想起源于英国。
(2)18世纪中叶,在法国达到高潮,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扩展:
18世纪中后期,扩展到欧美其他国家。
教材补缺
1.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
托马斯·霍布斯认为,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赋予的。
但他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甚至承认专制政权有干涉臣民财产的权力。
代表作《利维坦》。
2.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
约翰·洛克是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
他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了修正,认为人们按照契约成立国家的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因此国家政权不应干涉臣民财产。
在政权形式上,他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应该分属议会和君主。
代表作主要有《人类理解论》和《政府论》等。
6.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及代表作
观点
伏尔泰《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社会契约论》
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及“人民主权”思想;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认为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提出“人非工具”;相信主权属于人民,坚持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7.影响
(1)思想层面
①启蒙运动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把人文主义提升到理性的高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蓝图,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启蒙运动为人类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2)政治层面
①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②启蒙运动的影响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如为美国独立战争做了思想准备,并为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影响了拉美独立运动;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思想武器;为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
(3)其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包括人身解放和思想解放两方面,即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归纳总结
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
考点一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因行称义”:
本质上是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服务。
2.“因信称义”: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3.“信仰得救”:
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针对练1
(2018·湖南、江西十四校二联)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
A.教皇和教会失去了作用
B.新教信仰不再需要宗教仪式
C.新教信仰方式发生变化
D.新教主张过世俗生活
答案 C
解析 左边的示意图体现了“因行称义”,右边的示意图体现了“因信称义”,这说明新教信仰方式发生变化。
故选C项。
A、B两项表述有误;D项所述材料未体现,排除。
1.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
(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容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建立在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思想文化基础之上。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所以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而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点
(1)背景:
都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2)目标:
两者都将矛头指向封建教会。
(3)性质:
两者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运动,都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4)范围:
都波及西欧的广大地区。
(5)结果: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不同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形式
借复兴古典文化之名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
披着宗教外衣反封建
范围
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
从德意志开始,是一场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作用
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新教思想还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家国情怀——弘扬人文精神
古代东西方出现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不懈追求。
我们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遗产的现实意义,提倡传承文明、崇尚科学的精神。
考点二 理性的辉煌——启蒙运动
1.启蒙与启蒙运动
“启蒙”的法文本意是指“明亮、照耀”(引申为“光明、智慧”)。
启蒙运动指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尚处于黑暗之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历史上的启蒙运动,指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对专制王权、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2.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神论
自然神论是17~18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出现的哲学观点。
17世纪由英国思想家赫伯特始创,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也都是具有一定唯物主义倾向的自然神论者。
自然神论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否定迷信和各种违反自然规律的“奇迹”;认为上帝不过是“世界理性”或“有智慧的意志”;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它在创世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事务,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主张用“理性宗教”或“自然宗教”代替“天启宗教”。
1.启蒙运动的突出特点
(1)从批判对象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2)从批判方式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壮大的反映。
(3)从批判领域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宣扬科学和理性的目的也是为了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
(4)从历史作用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做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2.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
(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
“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
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
对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
对美国
独立战争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
对法国
在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针对练2
(2018·莆田一模)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
“在宗教问题上,怀疑远不是不敬神的行为,而应当被看做好事情。
因为怀疑是由于一个人谦卑地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并且是由于害怕误用理性以得罪上帝而产生的。
”这表明,狄德罗( )
A.提倡自然科学研究B.刻意表现个人情感
C.坚持理性主义精神D.彻底否定神学理论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狄德罗认为,“怀疑”是由于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由于害怕误用理性”而产生的,这说明其坚持理性思考,做出理性的判断,故C项符合题意。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自然科学研究,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了理性思考而非表现个人情感,故B项错误;D项中的“彻底否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材料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
其新颖之处在于:
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
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要求: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提出并发展了科学的人文主义。
据材料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材料 “宗教改革”这个词一样有误导作用,路德一开始是一个改革家,但最终却成为了一个革命者,这是他与罗马教会坚定抗争导致的结果。
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腐败落后现象作出的反应,其中包括:
部分牧师包括教皇的放荡生活、不受教会法律约束的特权和豁免。
尽管这些很能激起人们的抗议,但它们仅是清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观点
思考方向
历史结论
角度1
马丁·路德的身份定位
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马丁·路德是一位资产阶级的革命家
角度2
宗教改革的实质目的
角度3
宗教改革的政治影响
答案 角度2:
罗马教会的腐朽生活、特权等是宗教改革反对的目标,也是引发宗教改革的原因,但不是宗教改革的实质目的,其实质目的是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革命。
角度3:
宗教改革勇于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 17世纪末叶以后,一批开明的思想家开始对《圣经》和天主教神甫的著作表示怀疑,甚至对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优越性也提出异议。
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恰好传来了中国文化的信息,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观念的信心和依据。
……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承认传教士和伏尔泰交口称赞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
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态度。
他提倡以农为本,宣称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贬低货币和商业资本的作用,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要求:
分析材料,论证启蒙思想家对儒家思想采取选择性吸收的态度。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推崇中国实行开明君主专制、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主要是针对君主专制的强化;肯定中国提倡耕织、兴修水利、以农为本,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狂热追求财富的期望。
启蒙运动思想家并非完全肯定当时中国制度的先进性,而是出于自身反封建,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随着西欧反封建进程的推进,他们对中国的文化制度就由推崇变为批判反对了。
全国卷考题统计
年份
考题
2018年
卷Ⅲ,33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活跃
2017年
卷Ⅱ,33 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发展
2017年
卷Ⅲ,33 主导法国革命的政治理念
2016年
卷Ⅰ,41 制度构想与实践
1.(2018·课标全国Ⅲ,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答案 A
解析 A对:
根据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可知当时法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启蒙思想发展。
根据“沙龙聚会……不再局限于传统……思想极为活跃”可知,这一时期的法国沙龙聚会宣扬思想和言论自由,而里面聚集了很多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得到传播。
“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反映了启蒙思想的听众扩展到统治阶级,并逐渐流行。
B错:
材料主旨不是宫廷文化的发展传播。
C错: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是欧洲大陆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D错:
材料未涉及贵族和平民的关系问题。
2.(2017·课标全国Ⅱ,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看,教会在扩建教堂时特别强调市民的意志,说明市民得到了重视,这反映了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力量壮大,A项正确。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在14到16世纪,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B项错误;教会权威在逐渐削弱,C项错误;材料与新教理论关系不大,D项错误。
3.(2017·课标全国Ⅲ,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
答案 C
解析 “十字街头”“平民大众”“被告”等反映了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国民公会是民意的代表,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
材料只提到“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无法体现“三权分立”;1793年法国已经废除了君主制;“既是法庭又是被告”与“法律至上”理念不符,故A、B、D三项错误。
4.(2016·海南高考,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
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
答案 D
解析 由“自由阅读《圣经》”,得出主张自己亲自与上帝沟通,与宗教改革的精神相符,故D项正确。
1.(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一,33)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题材圣像画中的人物已不再是一个虚无的存在,也不再是心中的幻想,绘画中的他们变得充满生气,充满人性,变得与大众不再有隔阂。
此现象说明( )
A.宗教信仰失去了神圣地位
B.圣像画深受人文思想影响
C.艺术家多出身于平民阶层
D.画家们缺乏艺术的想象力
答案 B
解析 文艺复兴时期虽然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但仍然信仰宗教,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圣像画前后形成对比,“充满生气,充满人性,变得与大众不再有隔阂”充分体现人文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艺术家出身于平民阶层,故C项错误;画家们选择将心中的幻想变得充满生气,故D项错误。
2.(2018·太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19)它(文艺复兴)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为对象;而不像路德那样,以没有受过教育的广大人民群众为对象。
因此,作为历史力量,它有明显的软弱性。
这说明文艺复兴( )
A.缺乏思想理性B.反对“因信称义”
C.影响范围有限D.属于贵族运动
答案 C
解析 文艺复兴“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为对象”,影响范围有限,故C项正确。
3.(2018·河南中原名校联盟质量考评,32)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
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
A.动摇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
B.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D.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
答案 B
解析 威克里夫等人强调人们要阅读《圣经》,没有改变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故A项错误;威克里夫等强调“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不需要教会的引导,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故B项正确;威克里夫等人强调人们要阅读《圣经》,不反对人们的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威克里夫等人使人们的人文主义意识觉醒,启蒙运动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故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