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497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

《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docx

北京西城区十二五时期

 

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

公共财政发展规划

 

二○一一年四月一日

目录

一、“十一五”时期西城区财政工作回顾3

(一)财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3

(二)财政改革成效日益凸显5

(三)财政管理效能全面提升6

二、“十二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8

(一)财政工作面临的机遇8

(二)财政工作面临的挑战9

三、“十二五”时期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目标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基本原则11

(三)总体目标12

四、“十二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12

(一)拓宽财源,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13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4

(三)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效能15

五、“十二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18

(一)科学理财,加强统筹管理18

(二)规范理财,加强财政监督19

(三)依法理财,推进财政法制建设20

(四)科技理财,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20

(五)诚信理财,加强财政财务人员队伍建设21

“十二五”时期是西城区深化区域融合、提高“四个服务”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和谐首善之区的关键时期。

编制高标准、高质量的财政发展规划,对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建立服务型政府、增强财政发展系统性、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本规划参照《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规划》、《北京市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宗旨,在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十二五”时期西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基础上,结合中央和北京市财税体制改革方向,提出西城区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保障措施。

一、“十一五”时期西城区财政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西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也是财政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的五年。

五年来,西城区财政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重点,创新理财思路,深化财政改革,大力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有效保障了各机构正常运转和区委、区政府施政目标的实现。

(一)财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财政收支规模实现翻番。

“十一五”时期,西城区财政收支快速增长,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增长目标。

财政收入从2006年的924983万元攀升到2010年的2150274万元,年均增长24.73%,总量增长1.32倍;财政支出从2006年的844402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2487461万元,年均增长29.21%,总量增长1.95倍。

西城区“十一五”时期财政收支完成情况图(单位:

万元)

2.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升。

“十一五”时期,全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为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政府财力与经济增长同步发展格局,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一直稳定在94%以上。

主体税种对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显著提高,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房产税占财政收入比重保持在85%左右。

第三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突出,2010年第三产业财政收入占区财政收入的80%,其中金融业贡献率为31%。

3.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时期,按照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方针,坚持“保基本、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控成本”的思路,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财政保障能力日益增强。

在保障政府职能正常履行的基础上,财政支出大幅向民生领域倾斜,城乡社区事务、教科文卫、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支出比重前三位,2010年比2006年分别增长了1.78倍、1.45倍、0.89倍,实现了“吃饭型”财政向“建设型”财政的转变,项目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由2006年的59%提高到2010年的70%。

(二)财政改革成效日益凸显

1.部门预算管理逐步细化。

“十一五”时期,部门预算改革逐步深化,加强预算管理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预算管理体系运转顺利。

预算管理基础工作更加扎实,预算编审系统基本搭建、支出标准定额体系更加完善,项目支出管理更加细化。

为防控财政风险、建立财政收支短期和中期平衡机制,2008年开始设立西城区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财政预算统筹调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2.国库集中支付全面推行。

国库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逐步健全,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授权支付改革工作全面推开,全区除部分街道办事处外的所有具备改革条件的一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授权支付改革范围;创新财政资金支付方式,开展公务卡制度改革工作。

财政直接支付的范围继续扩大,工资统发运行平稳。

3.政府采购体系阳光运行。

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从2006年的60679万元发展到2010年的105282万元,年均增幅13.85%。

政府采购市场公开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公开招标率由2006年的55.42%提高到2010年的90.89%,公开招标成为政府采购的主导方式;政府采购的流程和管理更加规范高效,建立了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供应商监督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

4.绩效考评工作有序开展。

“十一五”时期,西城区绩效考评工作完成了从试点到全面推进的转变。

绩效考评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基本实现了对区级各类公共支出领域的全覆盖,涉及项目196个,累计金额212487万元。

绩效考评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逐步规范和科学,初步建立了绩效考评制度、指标体系和考评结果应用机制。

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启动。

2009年启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试点工作,将区国资委监管的部分国有企业纳入试点范围,初步建立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体系。

2010年,共有9家国有企业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累计组织国有资本经营收入9385.86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9487.96万元,促进了国有企业发展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三)财政管理效能全面提升

1.依法理财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时期,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基本构建了财政运行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增强了财政资金运行的合法性、安全性。

2006年至2010年共开展各类监督检查项目233个,涉及资金约67亿元,有效提高了区属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积极推进法治财政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营造理财法制环境,推动依法理财工作的落实,促进了依法理财水平的提高,提升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资产管理更加科学。

建立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规范了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收益等项工作管理;创新资产管理方式,实现了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据动态监控管理,推行了资产处置入场交易和电子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摸清了行政事业单位“家底”,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及完整;积极探索建立资产与预算相结合的统筹管理机制,促进了资产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3.债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制定一系列制度,规范债务借、用、还等各环节行为,加强监管力度,全方位强化信贷资金与贷款项目的管理;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全面掌握债务运行状况,及时化解政策调整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完善指标体系,加强对债务情况的深入分析,注重债务风险的预警和控制,推进政府债务进一步精细化管理,确保债务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4.基础工作效能充分发挥。

加强会计管理工作,贯彻执行行政许可规章,积极开展会计人员培训、会计诚信资质等级评定等工作,提高了会计服务、财政财务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不断整合优化,建立了覆盖全区一级和二级预算单位以及代理银行的信息网络、财政一体化系统和系统运维体系,为财政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机关效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为推动财政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十二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西城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共建共享和谐西城的关键时期。

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财政工作面临的机遇

1.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十二五”时期,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首都经济回升向好,中央提出“十二五”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深化各项改革。

外部发展和改革环境不断优化,必将引领西城区经济社会进入到转变中谋发展的新阶段。

2.区域定位明确新方向

“十二五”时期,西城区将全面实施“服务立区、金融强区、文化兴区”战略,努力建设“四个服务”示范区、高端服务业发展示范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示范区和社会和谐示范区,以更高的标准创造城市美好生活,在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进程中走在前列。

与区位优势相适应的功能定位将为西城区的发展指明新方向。

同时,行政区划调整使西城区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使西城区拥有了更加强大的综合实力、更加丰富的辖区资源和更加完备的服务体系,区域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3.财政管理孕育新突破

“十二五”时期,我区将继续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统筹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充分发挥改革合力,逐步健全财政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完善依法理财的保障机制,不断构建全过程的监督体系,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逐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高财政预算的透明度。

上述措施为推动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必将带动财政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财政工作面临的挑战

1.财政收入平稳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基础仍不稳固。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消退,但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为抑制通胀预期,2011年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有可能影响总部经济税收增长。

二是税制改革对地方税收产生何种影响尚不确定。

按照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我国将研究实施增值税扩围。

这项改革如果推出,势必连带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制度相应变动,从而影响本区财政收入增长。

三是财政收入高基数基础上增长的难度加大。

“十一五”时期,财政收入年均增幅24.73%,总量达到215亿元。

未来五年,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态势将难以为继,确保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

2.财政支出面临总量扩大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十二五”时期,我区着力构建“一核一带多园区”的产业空间发展布局,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推进区域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这些都将对资金保障提出更高要求,财政支出总量必将扩大。

另一方面,社会需求由“生存型”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型”转变,教育、社保、医疗等领域的资金诉求日益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需求十分迫切。

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降低行政成本的任务依然艰巨。

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面临更加严峻考验。

3.财政管理面临加强统筹和提高效益两大难题

随着社会事业的迅猛发展,各方面对于财政资金的需求量显著增加,这对财政资金在各个环节的分配和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配置财政资源的难度日益加大。

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的个性化、差异化逐渐显现,如何提升财政改革整体成效并增强财政改革与其它改革的协调性,成为财政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十二五”时期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西城区财政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服务立区、金融强区、文化兴区”战略和“十二五”时期西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挥财政政策支持引导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财政;坚持公共财政的发展方向,不断健全公共财政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民生财政;坚持树立绩效理念,强化科学统筹,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打造效益财政。

(二)基本原则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推动西城区财政改革与发展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公共性原则

按照公共财政民主化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明确财政的职责定位,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导向,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重点突出财政配置资源的公共性,着力保障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供给。

2.可持续发展原则

深入分析并积极把握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机遇,应对挑战,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和能动性,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加强财源建设,保证财政收入增长可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持续;加强自身建设,确保财政管理水平提高可持续。

3.绩效原则

推进财政管理由财政收支规模的外延式管理向财政绩效的内涵式管理转变、由预算分配的粗放式管理向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并重的精细化管理转变,将资金使用绩效作为衡量财政工作的基本标准。

(三)总体目标

1.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根据西城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留有余地,与主要经济社会增长指标相适应原则,2011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预计达到234亿元,2015年达到332亿元,财政收入预计年均增长9.1%。

按照量入为出、积极稳妥、收支平衡的原则,2011年全区财政支出预计181亿元,2015年达到260亿元,财政支出预计年均增长9.4%。

西城区“十二五”时期财政收支预测情况表(单位:

亿元)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财政收入

234

257

282

307

332

财政支出

181

203

221

241

260

2.财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

财政资源配置手段更加科学、多样化,统筹使用资金和资产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财政支出结构更加优化、合理,更好发挥财政宏观调控。

3.财政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

以优化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公共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管理基础更加扎实,财政管理流程更加规范、管理手段更加科学,进一步推动依法理财,法治财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四、“十二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财政工作将更加注重财政保障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壮大财政实力,深化财政改革,实现财政工作高质、高效运转。

(一)拓宽财源,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十二五”时期,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思路,坚持拓展与挖潜并重,实现经济与财政收入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

建立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在高基数上的稳定增长。

一是落实产业发展思路,优化财源结构。

按照区委区政府构建“一核一带多园区”的发展布局,积极发挥体制、政策、资金的作用,综合利用财政专项资金、产业政策配套资金、吸引社会投资等多种手段,推动各产业功能区建设,在巩固以金融业为主体税源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兴财源,打造财政收入的多元增长点,实现财源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同步优化。

二是强化收入分析监控,完善组收工作机制。

密切关注国家经济政策、税收政策、财政体制、产业政策等的调整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完善重点产业、重点部门监控分析机制。

丰富财政收入分析预测的手段,提高财政收入分析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继续完善多部门联动的组收工作机制,搭建区街协税护税网络,建立健全高效顺畅的税源监控机制。

积极做好对企业的跟踪服务,努力稳定存量税源。

三是优化工作流程,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不断健全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的制度体系,规范非税收入收缴工作流程,优化非税收入收缴方式,促进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应缴尽缴。

强化非税收入监管,搭建一体化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建立非税收入统计分析制度。

四是丰富发展手段,发挥财政引导作用。

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的基础上,加强财政支出与金融手段相配合的政策研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充分运用贴息、创业投资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撬动社会资金积极向区域重点产业领域投入,解决中小企业、文化创意、高科技、战略新兴等产业融资难的问题,引导、促进各类产业协同发展。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十二五”时期,财政支出将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突出财政资源优化整合,推动区域融合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加速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整合,提高政策体系的系统性、完备性。

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区域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完善社会保障类资金的管理机制,确保各项资金及时准确发放到各类社会保障对象手中。

二是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提供优质均等公共服务。

加快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科技等各项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

坚持“优先发展、创新发展、优质发展、均衡发展”原则,依法保障教育投入,加大对基础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逐步提高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重点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开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资金保障能力;加强体育设施建设,重点加大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投入,促进全民健身运动与体育事业的开展;按照“一带六区多点”的文化发展格局,推动区域文化发展繁荣。

三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

紧紧把握行政区划调整的机遇,按照“统筹协调、均衡发展、适度超前、提升水平”的发展思路,重点支持立体交通网道路建设、环境保护以及关系民生的水、电、供热、消防等项目建设。

支持推进旧城保护性改造,推动平房院落综合整治、重点街区升级改造、重点保护区解危排险工作,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全力做好资金筹措,推动人口疏解工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效能

“十二五”时期,在进一步深化各项财政改革的同时,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有机衔接和统筹推进,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高度,整体设计和推动各项改革,形成改革的合力,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财政管理绩效。

1.完善政府预算体系

建立健全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政府预算体系。

稳步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按照市场竞争企业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原则,逐步将全区所有国有企业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范围。

2.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

改进预算编制和审核的工作流程与工作机制,提高预算编审工作的效率。

研究改进预算指标管理和控制的可行性和具体措施,提高支出预算执行的统计和分析水平,探索建立支出预算执行的部门责任制度。

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

进一步完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探索项目支出预算标准化体系建设。

3.继续完善绩效考评机制

“十二五”期间,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总体步骤和要求,把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部门预算管理,逐步建立起以预算产出与结果为核心,以部门预算及其项目支出为切入点,建立包括部门预算编制、支出评价等内容在内的,全面系统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绩效评价的实效性。

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编制有机结合,将绩效考评工作从强调“事后控制”逐步向“目标导向”转变,激励、释放财政资金使用部门的预算管理积极性。

4.完善财政投资评审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体系,明确工作职责,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流程,实现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以财政评审为依托,完善财政评审和专业评审机构审核相结合的评审方式,不断提高财政资金配置的准确性。

三是转变思路,创新投资评审的方法,提高评审效率。

5.继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一是夯实资产管理基础。

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动态管理。

二是完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

分类制定专业设备配置标准,扩大日常办公设备配置标准范围。

三是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涵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各环节的管理制度框架。

四是强化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衔接,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预算。

五是适时开展事业单位产权登记工作,明晰产权,确保国有资产安全,推动国有资产效益提升。

6.全面深化国库制度改革

一是逐步完善现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结构,适时将其他财政存款账户、国库现金运作账户等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规范管理;二是在区级单位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逐步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覆盖所有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性资金;三是对区级执收单位全面推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取消执收单位收入过渡账户、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程序;四是积极推进财税库横向联网,规范税收收缴程序,有效实现财政、税务、人民银行三部门信息共享。

7.稳步推进政府采购工作

一是稳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

按照“应采尽采”的原则,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做到政府采购规模的增长大于财政支出的增长;二是积极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作用。

贯彻好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等经济政策,不断加大政府采购对节能产品、环保产品、自主创新产品等采购力度;三是积极探索,实现政府采购与资产管理的衔接,建立政府采购与资产动态管理的有效结合机制;四是强化监管,稳步推进政府采购诚信体系建设,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完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工作机制,建立对供应商的考核评价制度。

8.完善区街财政管理体制

紧密结合基层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区街财政管理体制,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供给所需资金动态转移支付制度。

努力提高街道财政财务综合理财水平,加强对街道的监督和指导,切实落实区街财政管理体制的各项要求。

组织街道研究和实施提高预算管理和项目管理水平的新方法,将财政工作中心逐步从事务性管理向绩效性管理转变。

五、“十二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

实施“十二五”规划目标,必须转变理财思路,创新管理手段,促进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科学理财,加强统筹管理

一是加强政策统筹。

对各项财政政策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衔接,积极解决政策分散形成的财政资金多头管理、合力不强、重复交叉投入等问题。

二是强化资金投入方式统筹。

加强财政投入与金融手段协调配合,完善担保、再担保、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等平台建设,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引导、聚集、放大”的乘数效应,引导更多的民间和社会资金投入。

三是做好资金统筹。

强化对各专项资金的统筹,规范各专项资金的管理,集中财力支持重大项目和重点行业发展。

强化对结余资金、预算外资金、各单位自有资金的统筹管理,根据不同类型资金特点,确定资金的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资金与资产的统筹,处理好存量资产与增量预算之间的关系。

四是强化工作职责统筹。

按照精简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的要求,形成系统的财政管理业务流程工作规范。

以预算管理为主线,充分调动部门、单位的积极性,建立各项财政业务及各项财政改革统筹协调推进、简洁高效的运行工作机制。

(二)规范理财,加强财政监督

进一步推进收入监督、支出监督、会计监督、内部监督工作,建立健全覆盖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

逐步建立健全财政部门内控机制,提高内部监督的覆盖面,加大内部监督力度。

加强财政部门与审计、税务、工商、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协作,形成财政监督整体合力,构建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财政“大监督”格局,提高监督的质量与效果。

强化财政风险监督控制。

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完善政府偿债资金制度,扩大偿债资金来源;探索建立规范的政府融资机制,改进财政投融资项目管理,完善财政投融资服务体系。

加强财政资金安全风险防控,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工作流程,强化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建设。

(三)依法理财,推进财政法制建设

继续落实《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科学完整、相互协调、统一规范的财政规范性文件制度体系。

进一步强化和落实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