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5029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docx

大班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周机动

第二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绘画《幼儿园真快乐》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在回忆、讨论好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幼儿园的快乐生活。

2.学习用布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快乐生活。

教学重点:

引导学习用布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

掌握补贴和绘画的方法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各种制作好的示范画、胶水、碎布、油画棒、白纸、

剪刀、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引题:

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在幼儿园里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和谁在一起?

玩什么?

怎么玩的?

在哪里玩?

那里有些什么?

玩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今天老师教小朋友学习新的本领绘画制作《幼儿园里真快乐》。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范作品,幼儿欣赏。

提问:

布有什么用?

你们见过布贴画吗?

看看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看的有什么不同?

2.观察桌子上有什么?

3.教师讲解制作方法:

(1)先将玩具画好,再将幼儿的身体部分用布剪出各种形状粘贴在幼儿的身体部位。

(2)再添画草地、房子、白云等景物。

(3)装饰出各造型。

4.制作要求:

(1)制作时要细心、认真还要大胆,不要把所需的材料浪费。

(2)要求幼儿创作时要保持桌面干净整洁,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5.幼儿自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给以帮助。

6.互相欣赏作品。

让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并介绍自己制作的是什么。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上课情况,对表现积极的幼儿给与鼓励和表扬。

2.收拾用具,下课休息!

教学效果分析:

1.分析教材:

在回忆、讨论好创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感受幼儿园的快乐生活,学习用布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快乐生活。

2.分析教法:

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学习用布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画面,掌握补贴和绘画的方法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分析幼儿:

幼儿对幼儿园生活比较熟悉,能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画画,大部分幼儿效果好,个别幼儿对人物的形体构图有待于强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手工《感谢好妈妈》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理解制作图的含义,学习用卷、捏合贴的方法制作祝福花。

2.在赠送祝福花的时候,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感谢妈妈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交流理解制作图的含义,按步骤制作。

教学难点:

掌握卷、捏合贴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步骤图、双面胶、铅笔、吸管剪好的花瓣每位小朋友一份。

毛线剪刀、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引题:

谈话:

小朋友们,在家里你们最喜欢谁?

妈妈都帮你们做一些什么事?

今天老师教小朋友学习新的本领制作《感谢好妈妈》。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播放课件让幼儿观察幼儿园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2.出示范作品,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什么?

这些花开的怎么样?

看看花瓣有几层?

哪一层花瓣最小?

哪一层花瓣最大?

花瓣为什么掉不下来?

3.出示制作步骤图,理解图意。

4.教师讲解制作方法:

(1)用铅笔卷花瓣。

(2)把花瓣的一端向中间捏。

(3)在吸管的一头缠绕双面胶。

(4)将做好的花瓣固定在吸管上用手压拉牢,作品就完成了。

5.制作要求:

(1)制作时要细心、认真还要大胆,不要把所需的材料浪费。

(2)要求幼儿创作时要保持桌面干净整洁,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6.幼儿自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给以帮助。

7.互相欣赏作品。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上课情况,对表现积极的幼儿给与鼓励和表扬。

2.收拾用具,下课休息!

教学效果分析:

1.分析教材: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理解制作图的含义,学习用卷、捏合贴的方法制作祝福花。

引导幼儿在赠送祝福花的时候,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感谢妈妈对自己的关爱。

2.分析教法:

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幼儿制作,体验妈妈的辛劳,学会关心妈妈。

3.分析幼儿:

幼儿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个别幼儿粘贴花瓣时有粘倒的情况。

第三周

教学内容:

手工《我是爱心按摩机》

教学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看图制作的方法,在纸箱上挖洞和粘贴,尝试制作行动按摩机。

2、同伴之间相互按摩,体验被人关心和关心别人的快乐。

3、正确使用美工刀,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全。

教学重点:

掌握看图制作的方法,并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

在纸箱上挖洞和粘贴。

教学准备:

1、收集各种纸箱。

2、范例、制作步骤图。

3、美工刀、皱纹纸、瓶盖、各种彩色纸、胶棒等。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活动手指。

2.引出课题:

出示爱心按摩机说:

我是爱心按摩机,老师天天教我们本领很辛苦,我要给她按摩。

感觉怎么样啊?

今天老师教小朋友来制作《我是爱心按摩机》。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制作步骤图,了解制作方法

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先做什么?

后做什么?

再做什么?

在哪见过?

2.教师出示制作用的工具材料,讨论制作细节。

讨论:

看看桌子上面有什么?

说出其名称?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讲述,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尝试。

讨论:

美工刀的使用方法(刀片不要太长,用完后收好等)。

讨论装饰方法(幼儿可以用我们现有的材料来剪贴、绘画装饰)。

3.教师示范讲解制作方法:

按照步骤图上所示:

在箱子的顶部开一个洞,在前面开一方形的洞,下面两个圆洞地方开洞(先用笔在箱子上面画洞),再用准备的材料来装饰,打扮的漂亮一些。

4.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美工刀,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全。

5.幼儿自由制作爱心按摩机,教师指导完成作业。

(给有困难的幼儿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在按摩机的面上贴、画上漂亮的小东西、花纹等进行装饰。

三、结束部分

1.展示幼儿作品,大家互相欣赏,相互按摩,体验成功的快乐,有可能一课时完成不了下节课继续制作。

2.收拾用具下课休息。

教学效果分析:

1.分析教材: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理解制作图的含义,学会看图制作的方法,在纸箱上粘贴小饰物,学习装饰的方法。

正确使用剪刀,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全。

2.分析教法:

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幼儿掌握看图制作的方法,在纸箱上装饰粘贴各种材料的饰物。

3.分析幼儿:

大部分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装饰,个别幼儿松手能力差,有待于逐步提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手工《我是爱心按摩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看图制作的方法,在纸箱上粘贴小饰物,学习装饰的方法。

2.体验被人关心和关心别人的快乐。

3.正确使用剪刀,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全。

教学重点:

掌握看图制作的方法,并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

在纸箱上装饰粘贴各种材料的饰物。

教学准备:

1.各种纸箱。

2.范例、制作步骤图。

3.美工刀、皱纹纸、瓶盖、各种彩色纸、胶棒等。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活动手指。

2.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继续来制作《我是爱心按摩机》。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制作步骤图,了解制作方法

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先做什么?

后做什么?

再做什么?

在哪见过?

2.教师出示制作用的工具材料,讨论制作细节。

讨论:

看看桌子上面有什么?

说出其名称?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讲述,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尝试。

讨论讲解装饰方法(绘画、剪贴、褶皱、插接等)

3.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4.幼儿自由制作爱心按摩机,教师指导完成作业。

(给有困难的幼儿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在按摩机的面上贴、画漂亮的花纹等进行装饰。

三、结束部分

1.展示幼儿作品,大家互相欣赏,相互按摩,体验成功的快乐和被人关心好关心别人的快乐。

2.收拾用具下课休息。

教学效果分析:

1.分析教材: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理解制作图的含义,学会看图制作的方法,在纸箱上粘贴小饰物,学习装饰的方法。

正确使用剪刀,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全。

2.分析教法:

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幼儿掌握看图制作的方法,在纸箱上装饰粘贴各种材料的饰物。

3.分析幼儿:

大部分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装饰,个别幼儿松手能力差,有待于逐步提高,个别孩子不会使用剪刀。

第四周

教学内容:

绘画《设计邮票》欣赏《妈妈和我》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引导幼儿学习用画和剪的方法设计好制作邮票,激发幼儿大胆创作的兴趣。

2.在欣赏的基础上,表达对邮票的认识和感受。

3.知道寄信时一定要贴上邮票,不同的地方要贴上邮票,不同的地方需要的邮资是不同的。

教学重点:

幼儿学习用画和剪的方法设计好制作邮票。

教学难点:

指导幼儿掌握画和剪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邮票的图片、胶水、剪刀、水彩笔、白纸、油画棒、范画。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引题:

和幼儿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邮票吗?

邮票是什么样子的?

(边缘有锯齿,上面有各种风景、人物、动物等画面)它有什么用?

(寄信时贴在信封上)为什么寄信时要贴邮票?

(是已付邮资的表现)今天我们来学习《设计邮票》。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邮票,幼儿欣赏感受邮票图案的美。

如下图:

师:

邮票是什么样子?

边缘时什么样子的?

邮票上面有什么?

这些图画和平时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

(比较简洁,画面比较小)除了图画,还有什么?

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付了多少邮资)

2.教师提供制作工具,讨论制作方法。

(1)师:

小朋友看看桌子上面有什么?

(胶水、剪刀、水彩笔、白纸)

(2)师:

你们知道用这些东西怎样制作邮票吗?

(制作步骤、使用方法)水彩笔有什么用?

可以画什么?

(3)示范讲解制作步骤:

在白纸上设计邮票图案;着好颜色后,悬疑个地方涂上胶水;等胶水晾干后用打孔机沿着白纸的边缘打孔;用剪刀把洞剪一半,就变成美丽的邮票了!

3.提出绘画作业的要求:

(1)用流畅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2)要求幼儿创作时要保持画面干净整洁,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给以帮助。

5.展评作业。

让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作业,比一比谁的画的好。

你们最喜欢哪张邮票?

为什么?

邮票上画了什么?

多少邮资?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上课情况,对表现积极的幼儿给与鼓励和表扬。

2.对积极开动脑筋、创作新图案的幼儿给于表扬。

教学效果分析:

1.分析教材:

引导幼儿学习用画和剪的方法设计好制作邮票,激发幼儿大胆创作的兴趣。

在欣赏的基础上,表达对邮票的认识和感受。

知道寄信时一定要贴上邮票,不同的地方要贴上邮票,不同的地方需要的邮资是不同的。

2.分析教法:

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幼儿学习用画和剪的方法设计好制作邮票。

指导幼儿掌握画和剪的方法。

3.分析幼儿:

幼儿学习兴趣浓厚,设计制作效果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妈妈和我》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在观察、交流、讨论中感受画面所表达的母子与孩子之间的快乐好温馨。

2.学习从造型、色彩和构图三方面欣赏作品,感受作品构图的精巧自然和色彩的优美绚丽。

3.尝试仿照名画的构图画出和妈妈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合理表现人物之间的遮挡关系。

教学重点:

从造型、色彩和构图三方面欣赏作品,感受作品构图的精巧自然和色彩的优美绚丽。

教学难点:

尝试仿照名画的构图画出和妈妈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合理表现人物之间的遮挡关系。

教学准备:

白纸、油画棒、范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引题:

和幼儿谈话:

小朋友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妈妈的主要特征)妈妈和你们在一起时会做些什么?

(游戏、看书、讲故事)当你们生病时,妈妈是怎么做的?

妈妈抱着你时你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

今天我们来欣赏《妈妈和我》。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挂图和幼儿一起欣赏名画,幼儿欣赏老师的作品。

如下图:

(1)欣赏雷诺阿的《夏庞蒂埃夫人和他的孩子》。

师:

这幅画画的是什么?

(妈妈和孩子)是什么样的?

猜猜她们在干什么?

(看电视、聊天、做游戏)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开心、幸福、高兴等)

(2)欣赏拉斐尔的《椅中圣母》

①师:

这幅画中也画了什么?

有谁?

妈妈是怎样抱宝宝的?

画中还画了谁?

在画的什么地方?

这幅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看上去有什么样的感觉?

(别致、新意)有哪些颜色?

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开心、幸福、高兴)

②画家介绍。

(3)欣赏拉斐尔的《圣母子》。

看看图上有谁?

他们在做什么?

妈妈和宝宝都是什么样子的?

宝宝看上去开心吗?

学一学妈妈是怎样抱宝宝的?

她们在什么地方?

你们平时和老师在一起是什么样子的?

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幼儿自己说)

2.讨论学习《妈妈和我》绘画方法,尝试进行绘画创作活动。

(1)关于绘画内容的讨论:

和妈妈在一起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把这些快乐的事情画下来好吗?

(2)如何表现遮挡关系:

画妈妈抱宝宝时,宝宝会把妈妈挡住,画时看不见的地方就不画了。

(3)绘画顺序:

先画人物,后画背景;先画前面的内容,后画后面的等。

3.提出绘画作业的要求:

(1)用流畅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2)要求幼儿创作时要保持画面干净整洁,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给以帮助。

5展评作业。

让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作业,比一比谁的画的好。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上课情况,对表现积极的幼儿给与鼓励和表扬。

2.对积极开动脑筋、创作新图案的幼儿给于表扬。

3.收拾用具,下课休息!

教学效果分析:

1.分析教材:

在观察、交流、讨论中感受画面所表达的母子与孩子之间的快乐好温馨。

学习从造型、色彩和构图三方面欣赏作品,感受作品构图的精巧自然和色彩的优美绚丽。

2.分析教法:

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幼儿尝试仿照名画的构图画出和妈妈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3.分析幼儿:

幼儿学习兴趣浓厚,绘画效果好。

第五周

教学内容:

手工《爱心收纳袋》

教学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在观察、讨论、思考的过程中了解爱心收纳袋的制作方法。

2.尝试用剪、贴和画的方法教学制作。

3.根据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合理的组合。

教学重点:

了解爱心收纳袋的制作方法、尝试用剪、贴和画的方法制作。

教学难点:

根据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合理的组合。

教学准备:

1.收集各种废旧材料。

2.范例一个、油画棒、彩纸、卡纸、剪刀绳子、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活动手指。

2.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看它是什么?

小朋友们想不想来制作《爱心收纳袋》呢?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范例,了解制作方法

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先做什么?

后做什么?

再做什么?

在哪见过?

3.教师出示制作用的工具材料,讨论制作细节。

讨论:

看看桌子上面有什么?

说出其名称?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讲述,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尝试。

讨论装饰方法(用剪、贴和画的方法教学制作,根据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合理的组合)。

4.教师示范讲解制作方法:

将彩色的彩纸剪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用胶水将剪好的图案粘在卡纸上,上面部分留作开口;用彩笔来装饰一下;用钉子捅两个洞,穿一根绳子收纳袋就做好了。

5.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剪刀,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全。

6.幼儿制作,教师指导完成作业。

(给有困难的幼儿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在面上贴、画上漂亮的花纹等进行装饰。

三、结束部分

1.展示幼儿作品,大家互相欣赏,相互按摩,体验成功的快乐,有可能一课时完成不了下节课继续制作。

2.收拾用具下课休息。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爱心收纳袋的制作方法。

2.学习用剪、贴和画的方法教学制作。

3.根据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合理的组合。

教学重点:

学习爱心收纳袋的制作方法、尝试用剪、贴和画的方法教学制作。

教学难点:

根据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合理的组合。

教学准备:

1.收集各种废旧材料。

2.范例一个、油画棒、布、剪刀绳子、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活动手指。

2.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教小朋友们继续来制作《爱心收纳袋》。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说说制作方法。

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先做什么?

后做什么?

再做什么?

3.教师出示制作用的工具材料。

说说装饰方法(用剪、贴和画的方法教学制作,根据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合理的组合)。

4.教师示范讲解制作方法:

将彩色的彩纸剪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用胶水将剪好的图案粘在卡纸上,上面部分留作开口;用彩笔来装饰一下;用钉子捅两个洞,穿一根绳子收纳袋就做好了。

5.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剪刀,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全;制作要细心,保持作品的美观。

6.幼儿制作,教师指导完成作业。

(给有困难的幼儿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在画面上装饰。

三、结束部分

1.展示幼儿作品,大家互相欣赏,体验成功的快乐。

2.收拾用具下课休息。

教学效果分析:

1.分析教材:

本活动设计在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思考的过程中了解爱心收纳袋的制作方法。

尝试用剪、贴和画的方法制作。

2.分析教法:

掌握爱心收纳袋的制作方法。

知道幼儿学习用剪、贴和画的方法教学制作。

根据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合理的组合。

3.分析幼儿:

幼儿动手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能按自己的喜好设计图案,效果好。

第六周机动

第七周

教学内容:

手工《拉拉手,做游戏》绘画《地球村的孩子们》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手工《拉拉手,做游戏》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理解图意,尝试用折、剪、画等方法制作拉手小人。

2.尝试设计各种不同的手拉手小人。

教学重点:

尝试用折、剪、画等方法制作拉手小人。

教学难点:

掌握制作手拉手小人的方法,设计各种人物造型。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剪刀、彩笔、白纸、色纸。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玩手拉手的游戏,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2.出示挂图:

小朋友们你们猜猜这是什么?

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是怎么做出来的?

(剪、画、折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名称《手拉手,做游戏》。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挂图:

教师:

这里有四张图,图上告诉我们怎样制作手拉手的小人,讨论:

怎样使小人更漂亮?

(在身上用彩笔画上各种颜色、图案进行装饰)。

2.教师讲解制作方法:

步骤一:

将彩色的纸折成四折。

步骤二:

在最上面的那层纸上画上人形,小人的手的部位要连在彩色纸的边缘。

步骤三:

沿着人形的边缘剪下,打开就变成了四个手拉手的小人形状了。

步骤四:

给每个小人设计不同的造型。

3.教师示范讲解制作重点:

注意剪得时候要手和手连接的地方不要剪断。

4.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剪刀,注意制作安全。

(2)给每一个小人都设计成不同的造型。

(3)制作要细心,保持作品的美观。

5.幼儿制作,教师指导完成作业。

(给有困难的幼儿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在画面上装饰)。

三、结束部分

1.展示和评价幼儿作品,大家互相欣赏,体验成功的快乐。

2.收拾用具下课休息。

教学效果分析:

1.分析教材:

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理解图意,尝试用折、剪、画等方法制作拉手小人。

2.分析教法:

通过讲解示范,动手操作掌握制作手拉手小人的方法,设计各种人物造型。

3.分析幼儿:

大部分幼儿掌握效果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绘画《地球村的孩子们》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了解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的主要特点,尝试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2.学习合理布局画面,注意人物和背景的关系处理。

教学重点:

了解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的主要特点,尝试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合理布局画面,注意人物和背景的关系处理。

教学准备:

1.世界各国儿童图片(包括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

2.油画棒、白纸每人一份、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

师:

小朋友们我们师哪个国家的人?

中国人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挂图,了解各国儿童的特点。

引出课题:

《地球村的孩子们》。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欣赏欧洲、亚洲、非洲有代表性的风景图,简单了解异国风情。

(1)师:

看看这些图片,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家吗?

(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

(2)按类播放简单了解。

(3)师:

他们都住在哪里?

2.教师讲解绘画的方法:

3.师:

虽然这些幼儿肤色不同、生活习惯也不一样,但是他们都住在地球上,都是地球村的孩子,全世界幼儿师一家,我们都是地球村的孩子,我们来画一副这样的画好吗?

4.教师示范讲解绘画的方法:

那么中央来表现出全世界师一家呢?

(画一个地球、人物、彩虹、家园)

5.绘画要求:

(1)画出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的主要特点,尝试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2)学习合理布局画面,注意人物和背景的关系处理。

(3)绘画时要细心,保持作品的干净整洁。

5.指导幼儿绘画(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在画面上装饰)。

三、结束部分

1.展示幼儿作品,大家互相欣赏,让幼儿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国家的小朋友。

2.收拾用具下课休息。

教学效果分析:

1.分析教材:

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了解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的主要特点,尝试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学习合理布局画面,注意人物和背景的关系处理。

2.分析教法:

教师示范讲解绘画的方法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在画面上装饰。

3.分析幼儿:

大部分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自主装饰画面。

第八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美术欣赏《昆虫的对话》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在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画家通过夸张变形的昆虫,感受简洁的笔触、跳动的节奏所表现出大自然的宁静和生动。

2.尝试用简洁的笔触、夸张的造型表现自己想象中的昆虫世界。

教学重点:

感受画家用简洁的笔触、跳动的节奏所表现出大自然的宁静和生动。

教学难点:

幼儿尝试用简洁的笔触、夸张的造型绘画自己想象中的昆虫世界。

教学准备:

各种邮票的图片、胶水、剪刀、水彩笔、白纸、油画棒、范画。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引题:

和幼儿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昆虫吗?

它们是什么样子?

在哪里见过?

它们在干什么?

)今天我们来欣赏《昆虫的对话》。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米罗的作品,幼儿欣赏感受作品的美。

师:

讲述画面内容。

师:

画上画了什么?

(好多虫子)可能是什么?

(蜻蜓、蝴蝶、蜜蜂等等)在哪里?

(地上、空中、树上)是什么样子的?

(怪怪的)它在干什么?

(游戏、飞舞、吃东西等)

2.讨论夸张、变形的绘画方法。

教师:

画上的昆虫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很怪又像又不像)看到这样的小昆虫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可怕、好玩、有意思)为什么感觉很有趣?

(因为画家用了夸张变形的方法)什么是夸张变形的方法?

(就是将动物的主要特征放大或缩小或改变形状)。

3.画面意境的感受。

师:

画面描绘的是什么时间?

(傍晚、黎明)你怎么知道的?

从哪里看出来?

(光线比较暗)小昆虫是怎么说话的?

(悄悄的说)幼儿回答完后教师小结。

4.介绍画家米罗:

画这幅画的作家叫胡安·米罗,他是西班牙非常有名的画家,他曾为奥运会设计过吉祥物。

他的一生中最喜欢的就是给幼儿创作作品。

这些作品深受大家的喜爱。

5.鼓励幼儿通过想象,自己来创作一副《昆虫的对话》。

6.提出绘画作业的要求:

(1)用流畅的线条来表现昆虫的特点。

(2)要求幼儿创作时要保持画面干净整洁,鼓励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