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与美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5036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节与美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端午节与美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端午节与美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端午节与美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端午节与美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端午节与美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端午节与美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端午节与美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端午节与美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端午节与美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端午节与美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端午节与美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端午节与美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端午节与美食.docx

《端午节与美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与美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端午节与美食.docx

端午节与美食

端午节与美食

【篇一:

2016宝鸡端午节旅游攻略_宝鸡端午节的特色活动_宝鸡端午节美食推荐】

2016宝鸡端午节旅游攻略_宝鸡端午节的特色活动_宝鸡端午节美食推荐

2016宝鸡端午节旅游攻略

宝鸡这个地方在西北地区是比较出名的,尤其是这个点的旅游景点比较多。

在端午节来游玩的话更是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

尤其应该去太白森林公园那边,山脉比较多,自然风光比较吸引人的眼球。

其次就可以去法门寺,这边是宗教信仰的人必来之地。

端午节来关山草原的话,更是可以体验一下农家味,这边草原有很多小帐篷。

可以去里面做粽子,然后过当地的端午节,晚上直接在里面住宿。

这样避免去市区的宾馆了。

宝鸡端午节的特色活动

宝鸡的端午节活动一般是送香囊为主,这边历史文化气息比较浓的。

尤其是挨着一些革命老区,小朋友的话是会有一些朗诵比赛的。

成年人则是需要送香包。

当然在饮食方面还是吃粽子为主的。

去宝鸡市区的美食节,基本都是一些摆摊的,小吃街最头上一家,那边的粽子和小吃都是美味十足。

晚上在小胡同口有赠送香包的习俗。

这样都是会有交好运的寓意。

宝鸡端午节美食推荐

宝鸡是西北的小城,这边的特色小吃是很多的。

尤其是在端午节的时候,除了吃粽子意外,还有很多小吃也都是可以拿上桌的。

值得一提的是渭滨区火炬路那家的令氏家外家岐山面馆。

人流特别大,应该在晚上去比较合适,岐山擀面皮,也就是凉皮更是应该去吃。

不要去小店里面,应该去外面的小摊上,会更正宗的。

吃完了这些,要喝一下宝鸡小吃街一进门那家的冷饮,叫做傻妹子冷饮店。

这样过来的端午节才比较充实。

【篇二:

端午节的粽子】

端午节的粽子

端午节与粽子

农历五月初五,也叫“端午节”,俗称“粽子节”。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于是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端午节是个传统节日,这一天不可缺少的活动有:

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说是为了压邪;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的三闾大夫屈原,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赛龙舟要有水面的地方才能进行,水面少的地区节日的主要内容就是吃粽子了。

各地风俗不同,物产不同,粽子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

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

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

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乾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没有竹叶的清香。

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

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

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

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

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京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

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

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

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

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

蒸熟之,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这一类的粽子多见于北京的一些老字号餐饮企业。

护国寺小吃店、锦芳小吃店等老字号餐厅,都有传统的江米小枣粽和豆沙粽,其中锦芳小吃店的粽子还被评委东城区十大名小吃,便宜坊集团还有根据自身特点做的鸭肉粽;

作为一个各地美食汇聚的美食大都市,北京当然也少不了各地的风味粽子。

以小笼包闻名于世的台湾餐饮企业鼎泰丰,这个端午节保持了以往的习惯,推出湖州风味的肉粽、豆沙粽。

肉粽用的是五花肉,肥瘦相间,夹在晶莹饱满的糯米中煮熟,油脂浸润了糯米,糯香混着肉香,咬一口香气盈腔,是肉粽中的佼佼者。

江南风味酒楼苏浙汇的火腿鲜肉粽,以上等糯米包裹着新鲜的火腿以及五花肉混合的馅料,配以苏浙汇的不传秘方蒸制而成。

用筷子分夹四块,块块见肉,芬芳和润,酥烂嫩鲜,肥糯不腻,香味扑鼻,回味无穷。

苏浙汇还有南瓜枣泥粽、五子粽、瑶柱鲜鸡粽等品种。

甜咸兼有、荤素搭配,选择还是很多的。

大三元的粽子是广味的,特点在于他们使用的粽叶是广东肇庆产的叫做“冬叶”,有一股独特的植物芳香。

其中的馅料的选择也比较多,鸡肉粽、猪肉粽、腊肉粽等都有独特的岭南风格。

民间习俗

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筒粽”花样繁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一传统习俗,并且伴随着很多的民俗活动,其由来已久。

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诞生的,那一天便互相送粽子作为纪念,并且粽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

因各地习俗的不同,人们给粽子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在南方与北方就有着较大的差别。

【篇三:

塞食节与清明111】

塞食节与清明节

塞食有清明节的前一天,由于两节在习俗上有一致之处,且塞食需禁火三日,在时间上又函盖了清明。

清明节,《淮南子,天文》记:

“春分后十五日,计指乙为清明。

”就是图文并茂春分这个节气过后第十五天,在计星指在乙时,为清明,即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关天清明〈岁时百问〉说: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帮谓之清明。

”清明有指导农事之意。

其实天变暖,气温升高,是春耕播种时节。

有农谚: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为证。

关于塞食,人们为纪念一位割股奉君的贤臣后裔,百姓都为悼念已故的亲人。

唐代诗人王维《塞食记正作》“广武城边蓬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

落花寂寂啼,杨柳青春渡水人。

”清丽哀婉之诗。

描述了传说清明节扫墓。

据传说,春秋时代,晋公子重耳流亡,晋献公宠爱骊姬,为将已位传给骊姬之子奚齐,杀了太子申生,逼走了公子重耳,逃到魏国,落难在荒山野岭,腹中饥饿难忍,随众介之推为保“国脉”割下脚上的肉烤熟给重耳吃。

事后,重耳知道非常感动,而介之推却说,“不求公子报答,但求多思一治国之法,做一个明君。

十九年后,重耳重返晋国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

在封赏随从时,重耳竟忘了介之推,而他并不在意,功成身退背老母躺绵山。

搭茅屋过隐居生活。

当文公派人请他时,他就是不出来,当文公下令烧山逼出时。

不料,他与老母靠在柳树下被烧,这天,正是阴历三月五日。

重耳后悔极了,痛哭过后规定这天。

所有天下禁火塞食纪念介之推。

旧时,清明,人们早早地起床,穿戴整齐,带上祭祀物品到先人坟上扫墓。

要把坟上荒草再培上新土。

插上纸柳上,还要将坟头堆积更高,而后把供品放在脚的方向,烧纸等。

祈祷用一些安慰的话表达敬意。

树为让先人乘凉防暑,但愿先人九泉下安息走向美好天堂。

现代,我良下村民已行成风俗,与当地风俗密切相连,就是方圆几百里的在城里或外地工作人员也总要千里迢迢回家祭祖。

献上敬拜先人的安慰之心。

前些年人们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坟,近些年生活条件提高了,大车小汽车,携带更高更好的供品,向自己已故祖先献上敬仰之心。

或谢养育之恩。

使坟在在春光明媚、万物复苏之机更显一派生机。

2008年,清明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规定为法定的节假日,放假一天。

端午节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在从多节日里,许多人渗透这具有群众性,鲜明性的节日之一。

人们知道此节与屈原有关。

相传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诗人屈原的爱国主张没有被楚王接受,楚国被秦国所灭,屈原在悲愤之际,于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

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这一天往江中投粽子,赛龙舟这天皆知的吃粽子,是端午节历史一来的习俗。

粽子起源何时,有人说自祭典屈原开始,这只是传说。

屈原投江人们用粽子祭奠他,这又说明粽子早已有之。

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粽子能沉底,意为让鱼吃粽子而不吃屈原。

据说,最初粽子是是“以竹筒贮米”。

现在是叶包米,一般形态为四角。

先把江米粽叶浸入水中,四五个小时,再开始包好,粽子内有红枣、蜜枣、肉丁、火腿、花生、大豆等。

成为五花八门,新鲜多样,美味可口。

用锅煮一二时辰,再焖上一宿,第二天再取出,除了粽子祭奠屈原,家人食用外,还备用一些,走亲访友,慰问他人。

意表节日祝福。

我村人们如果计划与三夏大忙相适应,有时在端午节前或后去慰问亲人。

包粽子,炸油条,打烧饼或到商店买些较昂贵的礼品而宜。

在过去的贫困时期,我村还有门前插艾,男孩带有娃娃,女孩带有布吊呆等多种不同形式的说法,意为避灾,避难,避邪,求福,求平安健康,家庭幸福。

近些年这些旧的习俗已经不存在。

更有了美好的向往,感谢社会主义。

2008年,端午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规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

端午节的初衷

我国民间有“避五毒”的习俗。

五毒指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

因此本月为毒月,又多灾多难,人们总想方设法来应付避五毒。

端午节前后正值初夏,天气炎热、多雨潮湿,潮湿蚊虫滋生。

是传染病高发季节。

此时人们将艾叶编成虎形,据说虎能辟邪,有的地方用雄黄河在小孩子额头上画“王”字,取辟邪之意。

有的地方缝制内装雄黄、艾叶、香料用五彩丝线挂在,使孩子平安。

端午节习俗原意是驱邪避崇,经长期的流传演变,如今这些风俗又多了一层祝福纳吉、审美娱乐的含义。

在良下村一带,曾有过多次这样的情况。

一对夫妻结婚好几年不生育或生育孩子不能成人,特别是生育后遇到各种灾难疾病使之早亡。

所以在生育后,也总是有年老妇人为其孩子收百家布,做成百家衣,让孩子穿上,或用五彩丝线做好小荷包挂在胸前,祈求孩子平安成长。

特别在疾病的高峰时期,人们总认为驱避崇,求上帝保护康健。

七月七乞巧节女儿节

民间传说,仙女是玉皇大帝的女儿,花容月貌,心灵手巧,厌倦枯燥的神仙生活,向往人世间的喜乐,常与仙女们偷偷下凡,窥视农舍,借淋浴之机下河。

下界的牛郎听老牛的话,偷取一件云霞美丽的红衣裙,众仙女浴毕,织女没衣,又见拿衣的牛郎善良老实答应与他回家成亲,他们生下一男一女,过着幸福生活“媒人”耕牛老了,临死前留言:

剖下牛皮,披身上可登天。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很严厉的王母娘娘打了瞌睡不见织女,道问仙女,怒冲冲地从天上下来,抓走织女。

牛郎耕地回来,哭喊儿女,找织女,急中生智,用箩筐一头担儿,一头挑女,披上牛皮追上了天。

王母娘娘拔下金钗,往后一划变成了一条河——银钗。

从而两人只能隔河相望。

此事感动玉帝,批准七月七日相会。

那天晚上鸟鹊填河成桥。

而渡织女,我们在晚上还看到隔河相望两颗星星,其中一颗两侧有一小星是儿女。

听说天上喜鹊都少了,赶到银河为她们搭桥相会。

这个传说反映了妇女反抗封建桎梏,追求理想生活的美好愿望。

良下村也与时俱进,许许多多妇女成婚不久,就因工作需要,从军保家,特别是战争年代,丈夫一走五、六年,多则十余年,夫妻不能团圆,丈夫毫无音信,就把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作为美好团圆的象征。

有的女家冲破封建意识的枷锁,组成新的幸福家庭,这确有织女的向往成为牛郎织女的情结。

民间称为“乞巧”即向织女乞求灵巧,供香盒鲜花表达妇女的共同愿望。

少女怀春祈盼能找到勤劳忠诚的如意郎君,将来能有美好幸福家庭。

七月十五麻姑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我们这一带各家各户都要煮肉,蒸馒头有请麻姑的习俗,被称为麻姑节。

传说起源秦朝,秦始皇有个女儿因脸上长得满是麻子,人们叫她麻姑。

她虽貌不美,却心地善良,当时秦修万里长城,对人民残暴苛刻,民工们苦堪言,善良的麻姑很同情民工。

她跪着向父亲求情,说民工很苦很累,希望父王开恩减轻他们的劳累,秦一听火冒三丈,派人把麻姑推出皇宫斩首。

这天正地七月十五,当地成千上万的民工和老百姓听说后,无比痛心。

以后,每年这天都给为人民而死的麻姑举行纪念仪式。

我村每逢这天,不管在哪里工作的人凡能回家的总要带果品糕点到已故父母祖人的坟前敬拜,以表达感恩的怀念之情。

成为一种民俗习惯的纪念节日。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人们生活提高了。

带的供品也丰富多彩较为昂贵了。

儿女对父母孝敬之情。

有人在艰苦岁月没能享福,现在让他们品尝今天的幸福生活。

总之都是儿女们的一片怀念之心。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又名八月节团圆节,寄托了中华民族愿望合家团圆。

大家知道月球是地球一颗卫星,地球这行,每月出现月亮盈云。

十五日在华夏大地看到的是满月,这天称为“望月”

八月十五秋高气爽,天空云雾较稀,故月色较之别的月份更为明净。

我村流传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有功。

否则十个太子时照射大地,禾苗岂不焦枯。

他娶了貌美的嫦娥为妻过着美满的生活。

其后,羿清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好奇,趁后羿外出打猎偷吃了仙药。

她养的玉兔碰翻了药臼,也吃了些,一起升天,奔入月宫“起舞弄清影。

”在十五的月明夜,遥望满月,里面确有楼宇——广寒宫。

有婆婆的树影——桂树,有人影嫦娥。

习俗随传说中秋节是围绕祭月而进行。

良下村民把中秋节认为是一年中除春节外的第二大节,是走亲访友更多的节日,在外工作的儿女回家看望双亲,以及岳父岳母。

双方的姑姑、姨姨、舅舅、亲戚朋友、同事领导。

这也是聚集的原由,所带的物品月饼、牛奶、糕点、果品等意表达敬拜之意。

村中现有月饼做法,为一斤面,五个鸡蛋,二两花生油,一斤白糖。

瓜子半斤、葡萄干半斤做馅,家中备好,上月饼店去做,串亲戚要带月饼,总是为团圆。

所以又称团圆节。

中华民族世代愿望合家欢乐,团圆美满。

习俗随历代的传说而来。

村里还有到晚上对刚升起的满月摆上供案,放上果品,带枝的毛豆哪是玉兔喜欢吃的鸡冠花。

免征月宫里的桔树。

再有月饼糖果,月亮升上高空,燃香祭拜,妇女儿童先拜,男子后拜。

而后赏月合家团聚一堂品茗茶,吃饼聊天,尽享天伦之乐。

2008年中秋节,国务院规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

重阳节

我国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易经》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

九月九日两阳再重,由此得名“重阳”。

传说也好,诗歌也好,以今日观点,重阳节的许多习俗仍是有益的。

重九秋高气爽,登高可健身,秋游合家共赏千姿百态的菊花,呼吸旷野清空气。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

“菊。

服剩气血,轻身耐老延年。

登高赏菊,登高饮酒,臂插茱萸以登高,此节一切活动都以登高为中心,吃重阳糕,也不例外,糕的谐意是“高”。

寓有登高以辟邪之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民间有用切成片的重阳糕反搭在孩子的额头上的习俗。

并祷告,愿儿女百事俱高。

这天出嫁的女儿,也回娘家吃花糕,自己还要带回女婿家。

盒内一般为大的九块小的块,取意为二九相逢。

吉祥如意。

重阳糕,以米面蒸制内加枣子、桃仁、松子、杏仁等果料,还有加甜肉丁点缀在糕面上。

五彩斑澜,给人以可口香甜、蒸蒸日上的祝福之意。

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腊日猎禽兽以祭祖先的风习。

我村人们广为熬制食用“腊八粥”,还民用工业“腊七腊八,出门冻杀”之说。

腊八粥传说起源于佛教,年轻时的释迦牟尼痛感人的一生为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失荣乐等八苦煎熬。

为了善度众生,在29岁放弃王位,遍游印度出家苦修,6年后的一天,他到北印度尼连河并因劳累饥饿而昏倒。

刚好被一位好心牧女救起,用甘甜的泉水和家里仅剩的杂粮野果同煮成粥,使其恢复精力,他在尼连河淋浴后,坐在一棵菩提树下静思、悟道成佛,这天正是十二月八日,教徒们仿效牧女煮粥设祭。

并送予寺外的善男信女。

中国清代,此粥走红,图文混排与我国的食风紧密结合。

改进为“七宝玉味粥”。

民间为了与初八照应,煮粥原料也为八种,《燕京岁时记。

腊八粥》中记:

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

隆冬腊月,数九寒天,清晨喝上一碗热气腾腾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浑身暖融融的,不仅应节

令,还增气力。

宋代诗人陆游《食粥诗》: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改神仙。

腊八粥成为长寿秘决,大众化美食。

情人节

二月二四,西方国家的青年都要欢度情人节,此节又叫“爱情选出日”或“少男少女节”宗教又称“对华伦泰节,说是为纪念叫华伦泰的圣徒。

传说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统治英伦三岛时,罗马皇帝卡拉蒂亚斯二世十分专治。

他认为美满婚姻会使士兵在战场上丧失锐气,而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所以他下令禁止年轻军人结婚。

对此当时任特尔纳主教的华伦泰深表同情,他暗中鼓励青年谈恋爱,并在自己家中秘密为他们主持婚礼,并当证婚人。

卡拉蒂亚斯知道后,大怒,将华伦泰囚禁,并处以死刑。

华伦泰在狱中治好了狱警之女的病。

两人相爱。

这位青年主教在爱的陪伴下,勇敢地殉道了。

教会和青年人没有忘记这位爱神,人们把他殉道日定为二月十四为情人节。

后来,这起源于英国的节日,逐渐成了西方许多国家的共同节日。

几百年来,青年男女们都愿在这天,向自己的心上人表达爱慕之情,互赠贺词和卡片。

在此举年婚礼,举办舞会,宣布订婚。

有的老年夫妇也互赠礼品以示爱的深沉和幸福。

近代,情人节波击到中国,就连良下村的男女青年也时时以节为由,谈婚论嫁,多情多爱,流传开来。

三八妇女节

国际妇女斗争的纪念日。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因要求男女平等权利而举行示威,次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上决定。

为了促进国际劳动妇女的团结和解放,以每年3月8日为妇女节,也叫国际妇女节。

妇女节,全球“半边天”欢度共庆。

然而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有一些奇特的妇女节。

农历四月初八是侗族的姑娘节。

每年二月初二是瑶族妇女节。

三月八日至十八日是苗族姐妹节,正月十五日白族青姑节,五月四日、五日为藏族女儿节。

母亲节

每年的5月第二个星期日,美国的母亲节,我国也随之行开了。

良下村在外工作的女儿,为表达对身生母亲的敬尊和关怀,报答养育之恩,总要打电话,祝母亲节快乐,身体健康。

母亲节是敬重母亲,弘扬母爱,约定俗成的国际性节日。

1906年5月9日,美国费城的安娜。

贾薇丝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

在次年母亲逝世周年忌日,她组织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此后,也到处游说,并向社会各界呼吁,号召设母亲节,并得到了社会热烈响应。

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这一举措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仿效,至1948年安娜谢逝世时,已有43年国家设立母亲节。

母亲节在我国是地区性节日,最早是在港澳台地区。

改革开放后,母亲节也为内地所接受。

广东1988年开始,杭州等城市于1989年开始由各级妇联组织母亲节庆祝活动。

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节日的内容之一。

在母亲节,许多人将康乃馨赠给母亲。

这源于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上面是一位母亲双手放在膝盖上,欣喜地看着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邮票传播使母亲节与康乃馨联合起来,象征母爱之花,受人敬重。

人们把思念母亲,孝敬母亲的感情,寄托于康乃馨上,它就成为赠送母亲不可缺少的珍贵礼品。

父亲节

每年6月第三个星期日,是美国的父亲节,现已流传到了我国城乡,良下村也认可,并成为庆祝日。

父亲节是由美国人约翰保斯杜德夫人在1910年发起她幼年丧母,全靠父亲扶养成人,她为纪念慈爱的父亲,就选定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

杜德夫人这所以选定这一天为父亲节,据说是因为6月太阳的热力是全年最温暖的。

正像万物得到阳光的光照而滋长一样,寓意深长。

这日得到美国总统柯立芝的大力支持,在他的影响下,很快在全国得以普通推行。

父亲节虽由美国人始创,但是这个表示感谢父恩的节日行遍全球,无形中已变成国际上公认的节日。

呼吁做好父亲,父亲应承担养育照顾孩子的责任。

植树节

三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森林是生命的摇篮,人类对森林树木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深厚的感情。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非常重视林业,1915年7月31日,我国正式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并举行隆重的植树节典礼。

从此中国有了植树节。

1929年4月7日国民政府为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又通令全国将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非常重视发展林业生产,毛泽东向全国发出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林业工作长足发展。

1979年2月1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正式确立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

9月10日教师节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同意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早在商代,早骨文里已有“师”字,是“掌教者”之称。

《尚书》说:

“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君、师并列可谓职业之崇高。

荀子认为:

“礼有三本,天地老,生之本也;先祖老,类这本也;君师老,治之本也。

”把师作为五尊之一。

可见,尊师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良下村有教师60余人,她们随学校要求喜度节日。

六一,儿童节

6月1日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

早在1931年,我国曾规定4月4日为中国儿童节,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的权利,反对帝国主义虐杀和毒害儿童。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理事会,会议决定把每年六月一日定为国际儿童节。

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令,规定“六一”国际儿童的节日。

从此,每年6月1日我国少年儿童便和世界小朋友欢度节日。

七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秘密召开了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一大”的主要任务是正式成立集中统一的中国共产党;讨论并确定党的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

大会选举产生了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局。

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一天”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从此,中国有了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集中统一的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

最早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纪念日的是毛泽东主席,于1938年5月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

1938年6月,陕甘宁边区党委发出通知,决定7月1日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纪念日,并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