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报价策略和报价编制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5136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标报价策略和报价编制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投标报价策略和报价编制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投标报价策略和报价编制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投标报价策略和报价编制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投标报价策略和报价编制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投标报价策略和报价编制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投标报价策略和报价编制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投标报价策略和报价编制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投标报价策略和报价编制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投标报价策略和报价编制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投标报价策略和报价编制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投标报价策略和报价编制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

《投标报价策略和报价编制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标报价策略和报价编制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投标报价策略和报价编制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

款可能出现的风险加以规避或转嫁,并记录下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及所采取的措施,以便以后在实施过程中逐一采用。

2、合作伙伴的选择和风险的规避转嫁。

(1)、对于一些较大或较特殊的工程,一家施工单位往往很难独立完成,这跟企业资质和本身实力有关,因此在投标过程中需联合其他单位共同投标,以期发挥各自的特长,降低整体成本,增加竞争力;

此时应在联合承包协议中明确各自的义务和责任,

(2)、联合一些主要材料供应商,让其在价格上相互竞争,并与最实惠的一家签订材料购买协议(如中标,便按此协议价格执行,如未中标,协议自动作废),这样既保证了材料的稳定来源,又转嫁了价格上涨的风险,同时在购买协议中还可约定待垫部分材料款,缓减自身资金困难,风险共担。

(3)、找好劳务和特殊工程分包队伍,按

(2)条材料供应方式一样与之签订承包协议,这样也保证了劳务费用和特殊工程费用的稳定支出,转嫁了因通货膨胀引起的劳务费用上涨的风险。

为最终准确控制造价做好前提准备。

二、投标准备阶段

1、按现行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办法计算投标所谓投标是指建筑施工企业根据招标文件及有关计算工程造价的资料,分别计算单项工程价格,分部工程造价及工程总造价。

在工程总造价的基础上,再考虑投标策略以及各种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然后提出投标报价。

收集整理计价依据:

(1)、工程计价类别;

(2)、现行定额及取费标准;

(3)、执行的人工、材料、机械设备政策性的调整文件等;

(4)、材料、设备计价方法及采购、运输、保管的责任;

(5)、工程量清单。

2/10

针对以上工程造价的依据,施工企业要认真做好这些计算造价的基础工作。

这些工作,有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可以一次编制,在较多的工程中使用,如定额、人工的单价、机械台班单价等;

有的则需针对具体工程进行工作,如材料价格,需要及时询价掌握市场供应情况及价格,只有这些工作做的准确及时,才能保证计算出的工程造价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并能获得利润。

由于受条件限制,招标方往往还要提出达到高于国家验收规范的质量要求,为此,施工单位要付出比合格水平更多的费用,据某些地区测算,建筑成本相应增加3%-5%左右,因此,报价的计算应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

在以上这些规定和条件的基础上,允许根据企业的人员配备、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和具体措施等实际情况,对报价进行合理的浮动。

2、科学合理的计算程序在计算工程造价前,应熟悉施工图纸和招标文件,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全貌,同时还要了解并掌握工程现场情况,然后对招标单位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核。

工程量的审核,视招标单位是否允许对工程量清单内所列工程量的误差进行调整来决定审核办法。

如果允许调整,就要详细审核工程量清单内所列各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对有较大误差的,通过招标单位答疑会提出调整意见,取得招标单位同意后进行调整。

不允许调整工程量的,无须对工程量进行详细的审核,只对主要项目或工程量大的项目进行审核,发现这些项目有较大误差时,可以利用调整这些项目单价的办法解决,工程量确定后进行工程造价的计算。

3、正确无误的计算方法根据已经审定的工程量,按照消耗量定额和市场单价,逐步计算每个项目的合价计算直接费。

再根据相关部门制定的各项费率及法定税率,依次计算出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及税金,得出工程总造价。

3/10

对整个计算过程,要反复进行审核,保证据以报价的基础工程总造价的正确无误。

4、投标考虑建筑材料采购渠道和市场价格的变化,考虑材料差价因素。

目前,由于材料价格不统一,在报价时所用的有变化的价格,应列出清单,随同投标文件、图纸提供给建设方供其参考。

5、投标必须合理考虑本工程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工程范围等因素。

将地下工程及“三通一平”等工程范围内的费用正确计入报价内。

由于自然条件导致的施工不利因素也应考虑。

编制一个较理想的报价,还要把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做得深入、透彻,有一个比较先进、比较切合实际的施工规划,包括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安排、施工总平面布置和施工资源估算,认真分析施工水平及建筑市场动态,做出较合理、经济的投标报价。

6、以人为本,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造价师”队伍。

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投标报价工作必须拥有大量掌握专业操作理论与实务,技术综合能力强,适应竞争的开拓精神及高素质的复合人才,才能控制投标报价,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7、多渠道收集整理投标报价资料与信息,建立数据库,电算化实行网络化管理,其目的就在于应用,积极推广使用计算机建立资料及信息数据库,资源共享,这样有利于对价格进行科学管理,促进投标报价工作管理水平的总体上升。

8、积极推广投标报价工作,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公开、公平和诚信的竞争机制,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逐步从发包方式的计划分配任务过渡到投标竞争形式为主,在建设任务的分配中引入竞争机制,使业主有条件择优选择承包商。

三、报价决策阶段报价是投标的关键行性工作,通常应在投标单位的决策人支持之下,由预算部门负责,与有关业务部门配合进行。

4/10

1、校核或计算工程量。

工程量是计算标价的重要依据。

在招标文件中大部分均有实物工程量清单,投标单位在投标作价前应进行核对。

核对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部重新计算一遍,可采用重点核对的方法进行。

核对的内容可分:

项目是否齐全;

有无漏项或重复;

工程量是否正确;

工程做法及用料是否与图纸相符等。

核对可采用重点抽查的办法进行。

既选择工程量较大,造价较高的项目抽查若干项,按图详细计算。

一般项目则只粗略估算其是否基本合理就行了。

在进行核对前,首先要熟悉施工图纸和概预算定额,当前国内概预算定额内容及项目划分不尽一致,必须先弄清当地定额及其工程量计算规则的特点及与自己经常使用的定额有何不同之处。

如投标单位的工程量清单是采用概算定额和项目划分,则更应注意每个主要项目中所综合的次要项目的内容,如:

墙身中是否包括了外墙而的勾缝和内墙面的一般抹灰、喷浆、过梁、墙身加筋、脚手架等;

楼地面、屋面、墙面装饰是否以施工图中的各种做法编号为计量单位;

楼地面中是否包括踢脚线,或有的包括,有的单独列项(如木地板地面等);

等等,均必弄清。

在核对项目是否齐全、工程做法及用料是否与图纸相符时,可以将工程量清单与图纸择要逐项进行核对,以查明是否有不符或漏项之处。

一般易于疏忽者是图纸中的说明或图纸本身就有相互矛盾之处,因此尤应加以注意。

5/10

在重点核对工程量是否正确时,首先可采用“工程量概念指标”,从大数上估算其合理性。

所谓“工程量概念指标”是指各分部分项工程量在各类建筑中的一般指标系数。

如在民用建筑中,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外墙面积系数、门窗面积系数、楼梯面积系数、屋面面积系数,钢筋混凝土各类构件及总体积折实厚度系数(不同结构类型)、钢结构屋面体系重量系数以及有联系的工程间的相互工程量比例关系(如墙面与粉刷的面积比例关系等)。

它们一般均有一定的大体系数,要靠工作中积累的资料及经验才能掌握。

如在民用建筑中,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楼地面面积系数,一般约在

0.85左右,外窗面积系数为

0.11-

0.13左右,楼梯面积约为

0.035左右。

核算楼地面工程量时,可将工程量清单中各种做法的楼地面面积等之和除以建筑可积求出系数,看此系数是否在

0.85左右上下:

如出入不大,可以明确其工程量基本正确;

如出入较大,则可以肯定其工程量少算或多算了,这就需要逐项详细计算。

经过“工程量概念指标”法的概算核对,视其结果及时间上是否充裕,可以进一步考虑哪些工程量尚应进一步详细核对,哪些则可不必再加细核。

2、不可预见因素的考虑。

6/10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出现某些不可预见的因素,诸如材料价格的变化,基础施工遇到意外情况以及其它意外事故造成停工、窝工等,都会影响工程造价。

因此,在投标报价时应对这些因素予以适当考虑,特别是采用固定总价使时,更应充分注意,酌加一定的系数(例如3%-5%,或更低些),以不可预见费的名目,列为标价的组成部分。

通常,固定总价合同的不可预见费可高些;

设计文件比较粗略,或地质资料不够详细,或气象条件比较多复杂,施工期又较长的工程,不可预见费也应高些;

反之,则应低些。

但在实际投标承包制的条件下,为了鼓励竞争,建筑企业在投标报价时,应允许采取有适当弹性的利润,即为了争取得标,预期利润率可低于上面规定值。

甚至在某一工程上有策略的亏损,以提高报价竞争力,在降低成本,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预期利润率也特别偏低。

对此投标单位应自主作出决策。

3、确定基础标价。

将分别确定的直接费、间接费、不可预见以及预期利润、税金汇总,即得出造价。

但在分别确定上述各项费用的过程中,难免在某些环节上发生误差,因此汇总后还须进行检查,主要是将单方造价水平、主要材料用量、用工量和人工费等含量等指标,与同类型工程的经验统计资料进行对比,如发现有较大差异,则应结合施工方案进一步检查主要材料、设备、人工定额和单价,以及各项取费标准和利润等的确定,有无不够合理之处,必要时加以适当调整,最后形成基础标价。

做价时应注意标书的说明和规范的要求,不明白的地方要询问业主或招标代理机构。

7/10

千万不能随便猜测或估计,应根据说明和规范的要求,编制计算单位价格。

而标书中指定使用的材料品牌,也应按要求编制。

(1)、计算单价。

各公司根据自己承包积累的经验和市场材料单价及企业定额进行计算。

单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报价,要认真调查、分析后计算确定。

(2)、套单价,计算总价。

如工程量核对无误,可套单价计算总价。

这是数字运算工作,要力求准确并严格复核。

(3)、确定总报价:

报价有很多技巧。

有些承包商在报价时,把基础和主体工程的单价调大,装饰收尾工程的单价调小,目的是为了先拿到工程款,以减小自己的投资资本来获取有效的利润。

总造价算出后,由报价主办人提出意见(调高、调底或不变动),做出经济分析,包括标底分析(要根据掌握的同类型项目的造价资料,结合本工程特点,合理推算出业主标底控制在多少范围内),盈亏预测(指对内部标价中留有余地的地方)等后,将承包总报价书,分析结果与存在问题交公司主管领导部门研究决定,以便最后决策。

九、投标报价的技巧在实际投标竞争中,因每个承包人的实际成本价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总体上会相差不多,因此其竞争的焦点就在管理费和利润空间多少,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以下几点来决定报价的高低。

1、不平衡报价法:

8/10

不平衡报价法是指投标报价在总体上确定后,通过调整内部的各个子目单价,以期既不提高总价,不影响中标,又能在结算或工程款的收取上达到经济效益。

(1)、能够早日回收工程款的项目(如开办费、基础工程、土石方工程等)可以报得较高一些,而后期工程项目(安装、装饰)的报价可低一些。

(2)、对甲方提供的工程量进行核算,对今后会增加的项目报价高一些,而减少的项目报低一些。

(3)、设计图纸不明确,估计将来会增加的项目和暂定项目中估计自己将来能承包的项目可报高一些,而工程内容说得不够清楚,将来可能发生争议的项目和暂定项目中估计自己将来不能承接的项目可报低一些。

对要求提供清单费用分析表时,应尽量将以后可能新增工程的清单子目的人工费和机械费报得高一些,而材料费报得低一些,这主要是为了以后新增工程的报价作一参考,通常人工和机械费变化不大,而材料费则随市场行情变化。

2、多方案报价法:

有些招标文件中规定,可以提一个建议方案,或对于一个招标文件,如果发现工程范围、条件不明确或不公正,技术规范较苛刻,此时承包人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降低技术规范或修改其中某些条款后,并附加因此而改变的施工方案,报一个较低的价格,这样可以借此吸引发包人。

但方案不可写得太过详细,以防发包人将此方案交给其他承包人,同时应注意所提方案应比较成熟,或在某个工程试验过,并取得明显的效果,方便发包人进行比较,因评标时间短,切记不要提出一些没有把握的方案,以免适得其反。

3、突然降价法:

报价好比一场间谍战,竞争对手之间相互刺探,互放烟雾,并动用各种社会力量来争取工程的承包权,此时采用突然降价法,就是一种自我保护并迷惑对手的一种策略,但是自己一定要有一个成本底线,以防报价太低而亏损。

9/10

4、先亏后盈法:

对于一些大型分期工程或一些具有特殊使用功能的分期工程,可将一期的总价报低一些,以期中标,然后利用一期施工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信誉以及施工经验可以在二期的报价中捞回来,但二期工程遥遥无期或把握不大时,则不可采用。

5、许诺优惠条件:

此种方法主要用于一些造价高的大型设施工程或设备安装工程,在投标报价时附带一些优惠条件,如降低工期、支付条件、低息贷款、增给设备、提供某些技术、代为培训人员等,以吸引发包人,但需注意不要违背《反不正当竞争法》。

总上所述,针对目前建筑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机制,在投标报价的基础工作中,还应不断完善加强科学管理,保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行之有效的进行,使资金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与控制。

1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