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5289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docx

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2010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

读书轶事1(精题例析)

热点综述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却广泛而深远。

书籍使我们认识了各个时代的智者,我们通过阅读获取了源源不断的富有启发性的精神养料。

读书的故事可以是求学经历,也可以是与看书有关的逸闻趣事、酸甜苦辣等。

无论是哪种,我们都应该从中品味出其中的滋味,感悟读书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读书的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耐人寻味的东西。

“读书故事”的话题作文在考试中也屡见不鲜。

如江苏省的中考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谁能说“读书故事”不是“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

7-9年级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读书的故事”不就是完成这项语文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吗?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面的读书故事,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吧!

美文欣赏一

“蹭”书之乐

佚名

我读书有三法:

一是买,二是借,三是蹭。

三法之中,买为上。

书一经买来,就属自己。

属自己的,当然就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支配权、使用权。

啥时想看啥时看,啥时想用啥时用,方便。

借次之。

借,有要求,有限制,有压力。

有借有还,天经地义,再好的书想匿也是不道德的。

在不能买、不想买或买不到的情况下,借当然不失为读的一种好方法。

不过借很麻烦:

费时,费力,费钱,也费情。

蹭为下。

实不得已而为之。

所谓蹭者,就是磨也、泡也、搭香边也。

因为书是别人的,要么别人看,自己跟着一块看;要么别人不看,自己拿过来瞅两眼;抑或书架上还没有售出的书,今天蹭着看几小时,明天、后天再来蹭看几小时或半天、一天……蹭虽不及买和借那么从容,那么绅士,但在不能买、不想买甚至买不到的情况下,蹭书看,同样可以起到长知识长见识的目的。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却懂得许许多多“贵学”“勤学”“善学”的道理。

打我记事的时候起,他就经常给我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等等。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逐渐养成了爱看书、爱学习的习惯。

可是小时候我家很穷。

准确地说,不光我家,整个国家,整个农村、农民都很穷。

老百姓穷得连穿衣吃饭都成问题,哪还有钱来给我们买“闲书”。

反正我读到小学四年级了,还没见到一本娃娃书。

一日,同学友明从家里带来一本发黄的小人书《大闹天宫》,我见了,大喜过望。

原以为他会借给我看的,不曾想开了几次口,都被他婉言拒绝了。

人——有时挺怪的: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想得到。

他越不给,我越是想看。

无奈之下,只好软缠硬磨:

“你要是把书借给我,我带个鸡蛋给你吃。

”那时鸡蛋非常稀罕,不是逢年过节、过生日,我们这些孩子是吃不上的。

友明一听说有鸡蛋,心软了,起变化了:

“你说话算话。

”我答:

“绝对,不信咱俩拉钩。

”下午,我爬进鸡窝,把刚刚生下的鸡蛋掏出来,悄悄送给了友明。

书是看了,却受到母亲一顿狠狠的打骂,因为那是我家好几天的油盐钱。

越是住在山里,越想知道外面的世界。

那时的我如同春天的小草,伸着脖子渴望得到课外知识的甘露滋润自己的心田。

而我家又一贫如洗,啥书没有,唯一的办法就只有蹭了。

见到同学看书,我蹭过去:

“看啥书呢?

”同学自报书名,如果是自己以前没有看过的,那么我肯定要在这位同学身旁坐下,不管是头是尾还是中间,他看一页我看一页,他翻一页,我看一页。

这份虔诚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他们把书看完了,有的就朝我手上一塞:

“给,拿去吧,看完了赶紧还我。

”就这样,童年、少年时期,我还真蹭了不少书看。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击碎了我的大学梦。

好多好多的书籍都被当成“封、资、修”给批了、封杀了,“焚书坑儒”现象再度重演。

为了能看上书,多看书,我入伍了。

到了部队,才知想法与现实大相径庭。

连队阅览室除了紧跟时代的几份(本)报刊杂志外,其他书籍一概没有。

正在我为看不到书而失望、苦恼的时候,饲养室的一线光亮激起了我无限希望。

每当夜阑人静,饲养员刘利平总是闭门夜读,而且很晚。

刘是高干子女,喂猪是有意锻炼他。

经过套磁和多次推心置腹地恳谈,最后我俩达成一致:

他的书我可以随便看,但绝不外传,相互保密,悄悄进行。

在那一年半载的时间里,我不知蹭看了多少书,刘利平的书几乎被我看遍了。

学生时代蹭书看,当兵以后蹭书看,现在形势变了条件好了,仍然蹭书看。

好在现在昌明盛世,国家开放,开明,蹭书看也不为丑。

过去不行,在书店蹭书时间久了,常常被店员干预:

“同志,这书您买不买?

买,到柜台交钱去。

”让你闹个脸红脖子粗。

如今,书店图书城,书多了去了,开放式的书架上,各种各样的书籍应有尽有,自己想看什么,就拿什么。

因此,每有闲暇或节假日,我就到西单图书大厦去蹭书看,有时骑车,有时坐车,有时带上干粮和水,有时看上几个小时就走了,碰上好书便当即买下。

既愉悦身心,又见多识广,真乃其乐融融。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书是我成长进步的阶梯。

如果你想拥有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佳人才子、长江黄河、荒原大漠、锦绣山川、万里绿洲、域外风情……那么你就读书吧。

“君子固穷”,“蹭”也同样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能力提升

1.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蹭”书看?

题型解析:

整体感知,是指对文本进行整体的、初步的、快速的阅读感知。

它不要求局部推敲,不要求深入分析,不要求仔细品味;它只是为下一步阅读理解做好基础性、前提性和背景性的工作。

参考答案:

小时候“我”家很穷,不得不“蹭”书看;青年时,好多好多的书籍都被当成“封、资、修”给批了、封杀了,“焚书坑儒”现象再度重演;现在,“蹭”书看既愉悦身心,又见多识广。

2.文中提到父亲对“我”的影响,有什么作用?

题型解析:

每一个人物,或者语段的出现,要么跟情节有关,要么跟主题有关,要么跟结构有关。

对父亲的描写显然是结构的需要,为下文写“我”“爱书”而“‘蹭’书”找到了缘由。

参考答案:

旨在说明,在父亲的影响下,“我”逐渐养成了爱看书、爱学习的习惯。

3.如何理解文末“‘蹭’也同样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这句话的内涵?

题型解析:

对句意的理解就是要挖掘出语句的深层次含义,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全面理解全文。

参考答案:

指获得“乐”,即可以“拥有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佳人才子、长江黄河、荒原大漠、锦绣山川、万里绿洲、域外风情……”与文题呼应。

4.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题型解析:

解答修辞作用类试题,要答出两点,一是修辞手法的通用作用,二是修辞手法的语境作用。

参考答案:

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书对我的巨大作用。

美文欣赏二

无书的日子

冯骥才

我家在“文革”初被洗劫一空。

藏书千余,听凭革命造反者们撕之毁之,付之一炬。

抄家过后,收拾破破烂烂的家具杂物时,把残书和哪怕是零零散散的书页万分珍惜地敛起来,整理、缝订,破口处全用玻璃纸粘好;完整者寥寥,残篇散页却有一大包袱。

逢到苦闷寂寞之时,便拿出来读。

读书如听音乐,一进入即换一番天地。

时入蛮荒远古,时入异国异俗,时入霞光夕照,时入人间百味。

一时间,自身的烦扰困顿乃至四周的破门败墙全都化为乌有,书中世界与心中世界融为一体——人物的苦恼赶走自己的苦恼,故事的紧张替代现实的紧张,即便忧伤抑郁之情也换了一种。

艺术把一切都审美化,丑也是一种美,在艺术中审丑也是审美,也是享受。

但是,我从未把书当作伴我消度时光的闲友,而把它们认定是充实和加深我的真正伙伴。

你读书,尤其是那些名著,就是和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先贤智者相交!

这些先贤智者著书或是为了寻求别人理解,或是为了探求人生的途径与处世的真理。

不论他们的箴言沟通于你的人生经验,他们聪慧的感受触发你的悟性,还是他们天才的思想与才华顿时把你蒙昧混沌的头颅透彻照亮——你的脑袋仿佛忽然变成一只通电发光的灯——他们不是你最宝贵的精神朋友吗?

半本《约翰·克利斯朵夫》几乎叫我看烂,散页的中外诗词全都烂熟于我心中。

然而,读这些无头无尾的残书倒别有一种体味,就像面对残断胳膊的维纳斯像时,你不知不觉会用你自己最美的想象去安装它。

书中某一个人物的命运由于,缺篇少章不知后果,我并不觉得别扭,反而用自己的想象去发展它,完成它。

我按照自己的意志为它们设想出必然的命运变化和结局。

我感到自己就像命运之神那样安排着一个个有意味的生命历程。

当时,我的命运被别人掌握,我却掌握着另一些“人物”的命运,前者痛苦,后者幸福。

往往我给一个人物设计出几种结局,小说中人物的结局才是人物的完成。

当然我不知道这些人物在原书中的结局是什么,我就把自己这些续篇分别讲给不同朋友听。

凡是某一种结局感动了朋友,我就认定原作一定是这样,好像我这才是真本,听故事的朋友们自然也都深信不疑。

“文革”后,书都重新出版了。

常有朋友对我说:

“你讲的那本书最近我读了,那人物根本没死,结尾也不是你讲的那样……”他们来找我算账;不过也有的朋友望着我笑而不答的脸说:

“不过,你那样结束也不错……”

当初,续编这些残书未了的故事,我干得挺来劲儿,因为在续编中,我不知不觉使用了自己的人生经验,调动出我生活中最生动、独特和珍贵的细节,发挥了我的艺术想象。

而享受自己的想象才是最醉心的,这是艺术创造者们所独有的一种感受。

后来,又是不知不觉,我脱开别人的故事轨道,自己奔跑起来。

世界上最可爱的是纸,偏偏纸多得无穷无尽,它们是文学挥洒的无边无际的天地。

我开始把一张张洁白无瑕的纸铺在桌上,写下心中藏不住的、唯我独有的故事。

(选自《内蒙古教育》,有删节)

能力提升

1.仔细阅读文章第一段,请你概括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题型解析:

此题重在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要求考生学会归纳,概括语句。

参考答案:

自身的烦扰困顿乃至四周的破门败墙全都化为乌有,书中世界与心中世界融为一体。

2.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开始写书。

题型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把握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过已知的来推测未知的,要注意推测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写书比读书幸福得多了。

读书是欣赏别人,写书是挖掘自己;读书是接受别人的沐浴,写作是一种自我净化。

一个人的两只眼用来看别人,但还需要一只眼看自己,时常审视深藏自身中的灵魂,在你挑剔世界的同时还要同样地挑剔自己。

3.整体感知全文,说说读书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

题型解析:

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积极走进文本,逐段归纳。

参考答案:

续编中,“我”不知不觉使用了自己的人生经验,调动出“我”生活中最生动、独特和珍贵的细节,发挥了“我”的艺术想象。

而享受自己的想象才是最醉心的,这是艺术创造者们所独有的一种感受。

4.文尾“我脱开别人的故事轨道,自己奔跑起来”是什么意思?

题型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能够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即找出句子的弦外之音。

参考答案:

进行文学创作。

2010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

读书轶事2(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一

阅读即游戏

[新加坡]尤今

读女儿远方来函,有一段话,深深地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初到伦敦的那些日子,目迷五色,课余之暇,老往歌剧院和电影院跑,把课外书籍彻底冷落了。

我忘了自己对阅读曾经多么的狂热,也忘了我曾经从阅读当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

这几天,重拾旧欢,到书店去逛,哎呀,那种一边选书一边漫读的感觉,就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

痛快!

听歌剧和看电影,虽然也非常享受,但我觉得那是纯感官的,至于阅读,那是属于思维层次的,也是一种让人终生上瘾的活动……”

痛快。

嘿,痛快!

我亲爱的女儿“一语中的”,以“痛快”两字说出了阅读无可抵挡的大魅力。

我的三个孩子,都喜欢阅读。

可是,在他们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我从来不曾以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强逼他们阅读。

我常逛书店,一逛便是长长的一天。

每回逛书店时,我总把他们带在身边,我读,他们也读。

我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我双目含笑,欢喜惬意,为他们就“阅读”二字作了一个无声的、最好的诠释。

我们先是站着看,看累了,便坐在地上看。

各人在书籍里寻找自己心中的大宝藏。

选到了心爱的书,不论多少本也不管多少钱,我都会悉数为他们买下来。

母子四人提着、捧着、抱着大包小包的书籍走向停车场时,心里满满地充塞着一种随时都会汩汩地流出来的快乐,一种有声音有色彩有亮光的快乐。

积少成多,慢慢地,孩子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小书库,感觉上像个白手起家的小富翁。

岁月无声流走,孩子逐渐成长,为了求学,天各一方。

然而不论身在何处,书籍永远是他们的良伴。

多年以来永不间歇的阅读,不但使他们在语言表达上掌握了无往不利的能力,也使他们对于是非观念有了比旁人更为敏锐的分辨能力。

这对于远离家门而没有“守护天使”在旁督导的孩子来说,是比金子更为珍贵的。

对我而言,更为重要的是:

把“阅读”这颗种子种植在他们“心的园圃”里,正好似为他们的人生栽了一株永远不凋不死的树。

这树有个闪亮的名字,就唤作“快乐”。

这种源于心灵的快乐永恒而持久,而一个快乐的人必定同时拥有“积极、乐观、善良、知足”等等一生受用不尽的美丽特质。

倘若我纯然以功利主义的思想作为鼓励孩子阅读的驱策力,相信他们“江山一定”,便会永远与课外书籍“诀别”了!

有个耐人咀嚼的小故事:

某富翁问三个尚在就学的孩子:

“读书与游戏哪样好?

”幺子不假思索地抢着回答:

“当然游戏好。

”富人立刻斥责道:

“你实在太贪玩了!

”大儿子接着慢条斯理地回答道:

“自然是读书好……”话说一半就被富人打断:

“你个性太迂腐了!

”最后剩下次子,他不急不徐地应道:

“读书即游戏,游戏即读书。

”富人一听便击掌叫好:

“你真不愧是我聪明的好儿子!

一点儿也没错,阅读即游戏,游戏即阅读。

懂得其中精髓者,必定能够拥有比他人更丰富、更精彩、更值得留恋的人生。

(选自《哲思》)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黑体词语的含义。

痛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3.品味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说说三个儿子的回答有何不同?

4.作者是如何看待功利主义的阅读?

5.读完这篇文章,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强化训练二

书香蔬香

金鑫

对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而言,静读半天书,实在是一种奢侈的阅读享受。

一次出差到省城,诸事办毕,百无聊赖,遂乘车十数里,直奔图书馆。

外面细雨霏霏,我在馆内坐读半日,觉得满心充裕。

喜欢在图书馆里看书的氛围,一架架图书次第铺陈,读者随意安坐,一座偌大的书城,将喧嚣隔于门外。

一颗颗米粒般的文字,散发出幽幽清香,穿透人的内心深处。

不觉半日已过,俄而腹中饥饿,下楼到了图书馆的食堂里,要了五块钱的套餐来吃,清炖鸡蛋,炒茄子,咸拍黄瓜,还有青菜,蔬食为主的青绿黄白,煞是诱人。

腹中的书香,口中的蔬香,融为一体,脑腹俱饱,神清气爽。

蔬菜、图书给了我愉快的浮生半日。

母亲知道我爱吃蔬菜,每日桌上总有蔬菜相见,荤素搭配,日日更新。

数月前搬到新的小区,尚未完全开发好,母亲便发现了一小块空地,紧挨着围墙,大约只有三米见方,清理了砖碴瓦砾,迅速种上了一畦小菜。

一个月后,我就尝到了嫩菜氽汤的美味。

与母亲一样,我也有一小块的自留地——书房,我在里面摆放了几架图书,且读且写。

那一日,我费了半天工夫去整理它们,母亲坐在厨房里静静地择菜,各不相扰,自得其乐。

这是我们多少年来固定的日常生活模式。

更多的时候,母亲走向菜畦,我走向书房。

她为她的一畦蔬菜,我为我的几篇文章。

将蔬香与书香联系在一起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不识字,但种得蔬菜庄稼,老宅的家前屋后,是母亲的菜蔬世界。

她在园里遍植山芋、白菜、青菜、韭菜……小时候,我读书读到中途,常常丢下书来,猫行般钻到母亲的菜园里。

母亲的菜园里四季不空,那是一片碧绿丰腴的场所,也还有青蛙、蟋蟀、蜗牛等夹杂其内,我也想加入,参与劳动。

母亲见状,就急了,你去安心读你的书,这不是你做的事!

母亲不是怕我弄坏了她的菜,而是怕我耽误了学习。

在乡下,无事可做,便只有读读书了。

时间久了,我果真迷上了书。

母亲无意中在菜畦间的挥手拒绝,将我推向了浩瀚书海。

到现在,我仍然每日离不了书,餐餐少不了蔬菜。

我不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对于蔬菜却有说不上来的偏好,见了蔬菜方能下饭。

也许在书香与蔬香之间,本质上有相通的关联吧。

我读书,不喜欢那种高谈阔论豪言壮语的腔调,只喜欢那种娓娓道来清淡如茶的文字。

细想之下,每日接触最多最频繁的,仍然是蔬菜与书本。

蔬菜的清香,缠绵于口;文字的清香,萦绕于心。

蔬菜是朴素的食物,却是清香馥郁,可以刷洗油肠,可以滋润脾胃。

书也是一种朴素的读物,不能带来万贯钱财,却能清心健脑,消闲去闹。

书香蔬亦香,两者皆是数千年遗存下来的返璞归真之物,多食无妨。

(选自《思维与智慧》)

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章以“书香蔬香”为题有什么好处?

3.如何理解第三段中的“将蔬香与书香联系在一起的,是我的母亲”这句话的内涵?

4.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强化训练三

芝加哥借书记

肖复兴

到美国来,吃的不习惯,语言不习惯,交通不习惯……但是,借书却让我感到非常的习惯,不仅习惯,而且,比国内感觉更为方便。

我住在芝加哥53街,芝加哥大学的图书馆在57街,15分钟,就可以走到那里,很近(在美国,每一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可以就近借阅,这是衡量一个社区好坏的一项硬件指标)。

我常常到那里去,那是一座5层的高楼,外表的装饰很有趣,一扇扇窗户之间,用一块块灰色的水泥墙相隔,那一块块水泥墙,做成了一本本书的样子,远远地望去,像是悬挂着一本本厚厚的书籍,如果是晚上去,在灯光的映衬下,像是一本本打开的书,满天的星星仿佛是从那些书中跳出的文字。

只需要办一张出入证,就可以进去了,因为常去,看门的那位黑人都认识了。

一层有问讯处、外借处,还放着许多电脑,供人们上网用,上面几层存放着图书,分门别类,全部开架,5层存放的是中文图书,还有一点日本和韩国的图书,应该说中文图书藏有量是很多的了,起码比我们的一般大学还要多。

只可惜,这里的中文书都是建国以后出版,民国时期,或再早一些时期的图书,要到地下一层,那里的书多,用的是电子书架,不如上面5层查阅方便,遗憾的是地下一层正在修理,没法到那里借书了。

由于在国内借书麻烦而且路程远,我已经很久没有进图书馆了。

初次走入芝加哥大学图书馆,书架顶天立地,一望无际,如入茫茫大海,真不知该从哪儿下笊篱。

其实,找书也很方便,到处都是电脑,如果找中文书,即使不会英文,只要在电脑上打上中文的拼音,或书名,或作者名,屏幕上就可以显示出来,告诉你在几层在什么位置。

然后你走到那里,如________(探囊取物、耳熟能详)非常简单易行。

出于好奇心和虚荣心,我将我自己的名字打上去,电脑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我的11本书,按照它的提示,我轻而易举地找到了我的那11本书,整齐地排列在那里的书架上。

每一层都有宽敞的阅览室,那里有隔开的书桌便于独立学习,也有舒适的沙发便于小憩。

我常常选择沙发,抱着一摞子书,像刺猬一样蜷缩在那里,直到看累,或者看完。

也无须你自己再把书放回原处,只要放在阅览室前面的书桌上就可以了,自有管理员将那些书诸神归位。

如果你想找的书,这里没有,只需你把书名告诉给管理员,他们会替你在全美国的图书馆里查找你要的书,然后由那里寄过来,借到你的手中。

因为我正在为作家出版社写一本有关北京八大胡同方面的书,需要看看当年在八大胡同风云一时的赛金花方面的书,特别想借一本1934年出版的由赛金花本人口述、刘半农和商鸿逵笔录的《赛金花本事》,这里没有,但没过几天,这本书就到我的手里,我看封面上的借条,写着的是从北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邮寄来的。

往返的邮费,并不需你出。

真正的文化资源共享,而且渠道畅通,非常快捷,想是已经习惯成自然,只有我感到有些新鲜罢了。

最让我感到新鲜的是外借之后的还书,图书馆一楼大厅里有两个还书的大桶似的东西,因为是紧紧地贴在墙边,而且还有一个斜着掀开的盖子,开始,我很有些“老外”,以为那里是我们这里楼道里常常看见的垃圾箱。

谁想到,还书,就把书扔进那里就行了。

那里的桶有两个,一个是归还从本图书馆里外借走的图书,一个是归还像我借《赛金花本事》一样从别处图书馆里借来的图书。

起初,我好奇之外,还担心,就这样跟倒垃圾似的往那里一扔,万一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谁能证明书是你还了呢?

但是,我的担心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显得小儿科那么的可笑,这里的学生告诉我,从来没有听说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图书馆的大门前有两株小树,不知叫什么树,初春,我刚来的时候它们还没有长叶,现在,它们开满一树白色小灯笼似的灿烂花朵。

我要走了,就要告别这座美丽的图书馆,心里很是不舍。

(选自《南方日报》)

1.用简明连贯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为文章第四段的横线处选择恰切的成语。

3.文中第六段画线的句子说明什么?

4.文中“我的担心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显得小儿科那么的可笑,这里的学生告诉我,从来没有听说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

5.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读书轶事》

强化训练一:

1.思维层次上的愉悦。

2.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阅读”与“游戏”的关系,即阅读能够使你拥有更丰富、更精彩、更值得留恋的人生。

3.小儿子把读书当成负担;大儿子把读书当成目的;次子把读书当成快乐。

4.无法真正体会阅读的快乐,甚至与课外书籍“诀别”。

5.把“阅读”这颗种子种植在“心的园圃”里,你就能收获永恒的快乐。

(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也可)

强化训练二:

1.自然巧妙地引出“书香蔬香”的内容,又照应了题目与结尾。

2.蔬菜的清香,缠绵于口;文字的清香,萦绕于心。

本质上体现了一种朴实的平民生活态度。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3.母亲无意中在菜畦间的挥手拒绝,将我推向了浩瀚书海。

4.对比,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强化训练三:

1.在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找书、借书、看书方便,且有新鲜感。

2.探囊取物3.在芝加哥,真正的文化资源共享,而且渠道畅通,非常快捷。

4.暗示我们国内图书被损被盗是家常便饭,批评了国内部分读者的不良习惯。

5.景物烘托法,表达了作者的不舍之情。

2010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

读书轶事3(写作升格)

升格之前

与孔子亲密接触

宋娟

最近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和孔子打交道。

很枯燥的生活有了孔子的加入,居然不像往常那么无聊。

读着他的经典名句,却也津津乐道,甚至乐此不疲。

在教室忙活了一天,回到宿舍后,洗漱,睡觉。

剩下的时间呢?

就把当天的“之乎者也”通读一遍。

天长日久,现在一出口就是孔子说过的话,例如,把“怎么办”说成“如之何”;有同学找自己,就对他说“夫子何命焉为”?

搞得大家都晕头转向的。

忽然,孔子推门而入。

只见他谦和地问我:

“奚自?

”于是,吾拱手而立,曰:

“自后世而来。

孔子瞪大了眼睛,说:

“后世者,其后几世乎?

吾莞尔一笑,对曰:

“子今处前五纪,吾乃后廿一纪,间存二十又五纪之差。

吾从梦中来春秋而遇夫子,实属三生幸也!

子曰:

“尔从后世廿一纪来而遇吾,吾与尔同愉,吾亦三生有幸。

敢问尔处何世?

吾再曰:

“吾所处之世,实乃飞跃之际。

航天也,电脑也,探月也,此皆为实也已矣。

“航天者,何也?

”孔子一副很茫然的样子。

我心里不知道该怎么解释,N秒后……(脑细胞快速死亡中)我终于冒出一句:

“可游苍穹者,探索新知也!

“彼且恶乎待哉?

”孔子仍紧追不舍地问。

天啊,我被问得心里发慌。

没办法,学艺不精嘛!

我在课本上学到的一点皮毛,怎能应付眼前的孔大圣人?

只得赶紧逃走,孔子再见。

升格建议

这是一篇以“读书故事”为话题的习作。

没有什么审题障碍,但要出彩须在构思上打破常规,走别人未走之路,这样才能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小作者构思巧妙,通过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