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5305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13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1doc.docx

整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1doc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

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能够准确地辨别生物与非生物。

2、理解并记住生物的共同特征,学会举例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

重点

难点

举例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

媒体

多媒体教室、课件PPT演示文稿、珊瑚视频

课题

生物的特征

授课时间

第2课时

教学教程与内容

一、引课

播放《珊瑚是生物吗?

》的视频,引入新课:

什么是生物?

生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如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二、新课学习

(一)生物与非生物

1、回忆视频内容:

珊瑚是生物吗?

是生物的是什么?

2、师讲解:

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征在于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和遗传。

新陈代谢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3、相应练习。

(二)生物的共同特征

1、组织学生讨论

人本身就是一生物,我们先来总结一下人的一些特征:

(1)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需要营养

(2)我们离不开氧气——呼吸

(3)要去厕所、出汗——排出体内废物

(4)面对危险要躲避——对刺激作出反应

(5)能从小长大并生儿育女——生长和繁殖

(6)像父辈又和父辈不一样——遗传和变异

2、由此讨论生物的共同特征

(1)展示施肥、动物捕食、发霉的食物的图片,根据图片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然后让学生举例说明。

(2)引导学生分析:

动物要呼吸,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植物是不是也要呼吸呢?

当然也会,但是这不是我们能看到的,以后我们会做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

(3)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总会要产生自己所不需要的东西,这个就是废物。

(4)植物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

向光性、向地性、向肥性等。

(5)生物都能生长和发育(种子萌发、生长过程的视频)

(6)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3、教师讲解: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4、完成书后的练习

(三)总练习。

三、目标检测及总结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课题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学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课型

新授

教学重点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上关于调查方法的介绍对比,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选择调查地点。

   进行校园生物调查。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教育学生爱护生物资源

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

注意引导学生爱护农田

学生根据经验举例,说说什么是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身边生物的方案,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根据经验,分析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

   注意安全,爱护生物资源,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员请教。

   注意爱护农田,有问题向农民伯伯请教。

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

调查中教师应注意安全第一,并注意引导学生爱护生物资源。

   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

注意引导学生爱护农

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老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的作用。

 

提出要求:

身高要求是净高,以小组为单位,注意组员间的通力合作。

   以班为单位,请各小组互相协作。

各组同学共同整理,归类书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交流会。

各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调查报告展示会。

各组将调查报告以板报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学互相观摩,从中吸取经验。

 写一份调查后的感受。

   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并与全国初一学生相比较。

   课后各组整理照片,举办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图片展。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案例题目: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方案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七年级学科:

生物

2、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深入钻研教材,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由学生搜集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拓展学习生物很多有趣的现象,如: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过程与方法:

欣赏图片,合作交流,有力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看看这些生物怎样适应和影响环境的?

(1)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减少水分蒸发,适应沙漠环境。

(2)蓝鲸适应海洋,足变成鳍状。

(3)骆驼适应沙漠生成驼峰,足底生成胼胝。

(4)鸟类为适于飞行体型为流线型,全身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5)蝗虫为适于陆地生活,具备了外骨骼。

(6)旗形树的树冠顺风长,可避免树枝被风折断。

(7)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

(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对教材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

2、小组内探讨:

根据图片说出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3、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说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实例。

4、课件展示、分析众多的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如乌贼的墨囊、猫头鹰的利爪、尺蠖的拟态等

5、播放相关的生物影片。

感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

的结果。

【XX图片】

※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以蚯蚓为例,它被人们誉为“地下的耕耘者”,为什么?

来引入生物的环境的影响。

【XX图片】蚯蚓疏松土壤

2、讨论:

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

【XX图片】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

实验探究和分析: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师生对测量的灌丛、草地、裸地的数据分析,绘制湿度曲线。

得出相关结论。

(三)出示课件,尝试应用:

1、分析兔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2、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类似豹子的花纹和青蛙的绿,还有不少会变色,但最高境界是拟态,不只是颜色,连外型都完全变了。

【XX图片】动物的保护色

3、警戒色:

对捕食者往往有信号及广告的作用,能使捕食动物见后避而远之,最常见的例子是黄蜂及胡蜂,他们的身体有黄黑相间的醒目条纹,其作用是警戒而不是隐蔽.

【XX图片】动物的警戒色

4、拟态:

某些动物的形态、色泽或斑纹等极似他物,借以蒙蔽敌害,保护自身的现象。

如尺蠖之极似树枝,凤蝶幼虫之极似鸟粪等。

【XX图片】动物的拟态

(四)总结升华

1、教材中关于几种生物的描述说明了什么?

2、英国曼撤斯特18世纪以前,山清水秀,那儿有较多的白色的华尺蛾和较少的黑色华尺蛾以及吃华尺蛾的鸟类;后来,工厂多了,树木都染黑了,白色的少了,黑色的多了,请你分析原因。

3、蚯蚓既可以生活在土壤中,又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肥力。

这说明了生物与环境存在的关系                                  。

4、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中:

为什么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五)板书设计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非生物

生物的因素    生态因素

                  相互影响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技能目标:

(1)能将前面所学概念与本节概念联系起来;

(2)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

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三、教学难点:

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旧知回顾:

1、生物的生活环境

2、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

个别同学回答,其他同学纠错

温故而知新

情景导入:

由“想一想,议一议”引入本课。

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美丽的生态系统。

引发学生兴趣、向同学们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节内容。

由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池塘,一条河流,一座城镇都可以看成生态系统。

提问:

究竟什么是生态系统?

继而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强调生态系统的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的,缺一不可。

学生分组讨论生态系统的概念。

这部分内容简单,主要强调生态系统的构成,让同学们加深理解。

由概念延伸,进一步提问:

一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是不是生态系统?

并组织学生讨论。

让学生尝试作出解释,并总结一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不是生态系统的原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激情。

多媒体展示一个农田生态系统,教师提问:

此生态系统由什么组成?

继而强调非生物部分就是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

而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

细菌和真菌易被学生忽略,需强调说明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教师提问:

此生态系统由什么组成?

与农田生态系统有什么相同之处?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成分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总结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概括和总结能力。

将学生分成生产者组、消费者组、分解者组、非生物组和评委组

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为角色扮演搜集整理素材,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作用

通过活动让学生对各个成分的作用及相互作用充分了解

出示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片,请同学们画出草、羊和狼的关系图,然后总结出什么是食物链,以及食物链的画法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总结出食物链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说出食物链起于什么,止于什么,箭头指向谁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概括和总结能力。

让学生对食物链充分理解和掌握。

用幻灯片播放书中观察与思考中的图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图中共有几条食物链。

继而总结出什么是食物网。

学生回答总结

进一步强调食物链的数法和写法。

组织学生讨论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能量的最终来源和生态平衡的概念。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并进行回答。

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来流动的

幻灯片展示几组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让学生思考这些生态系统为什么会遭到破坏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并进行回答。

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地,进而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师提问:

一个养有金鱼和水草的鱼缸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回答

让学生知道只要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从而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智力大比拼。

各小组完成题目。

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五、教学过程 

程序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准备

收集宇宙中各大星球的资料以及生物圈的资料。

收集星球及生物圈等方面的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地球仪。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资料的能力。

情境导入

观察、欣赏。

 

 

 

 

观察、思考。

出示课件,展示地球的壮丽景观,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并欣赏。

 

提出问题:

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景。

 

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进入角色。

 

 

 

 

 

 

 

地球的所有地方都有生物吗?

生物究竟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一、生物圈的概念

 

 

 

 

 

1.生物圈的范围

 

 

 

 

观看生动的课件后,再根据自己课下收集的资料,讨论生物圈的范围,然后总结生物圈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

 

研究讨论交流

 

总结生物圈的范围

通过展示“地球在宇宙中悬垂状态”的课件,引出生物圈的概念后组织学生结合地球仪讨论分析总结生物圈的概念。

 

 

 

出示课件:

生物圈的范围,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归纳总结。

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物圈的结构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①以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②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台词,夸赞自己的圈层。

 

③同组成员互相补充。

组织学生角色扮演

 

①后台监控,前台导演,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扮演某个角色。

 

②提出“角色扮演”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③倾听各组意见。

 

④引导学生说出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角色扮演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参与过程中,能挖掘集体智慧,发挥个人优长,突出学生主体,学会倾听艺术,感悟真挚情感;各方面能远近兼顾,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想象平台(技能训练)

根据手中的资料、结合教材,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

 

没有氧气会窒息而死,没有水会渴死……

组织 监控。

 

出示资料。

 

引导分析。

 

参与学习。

 

 

 

假如你什么都不携带,到其它星球上去做客,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

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分析及处理能力,达到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目的,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高度。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回顾反思

 

(小结)

谈收获。

 

谈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

 

 

组织、监控。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课下探究

 

 

 

 

课下搜集宇航员杨力伟飞向太空时必须从生物圈中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请同学们课下注意搜集宇航员杨力伟飞向太空时必须从生物圈中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激发学生关注科学并学以致用。

 

同时培养学生课外实践探究能力。

 

 

课后模拟制作

 

 

课后自行设计生物圈的简易模型。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 自行设计生物圈的简易模型。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课题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一、教学目标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过程与方法

观察分析,分组实验,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启发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分组

学法引导

分组实验,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投影仪;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课前每班培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内容

走进新单元

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

讲授新课

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

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指导学生看书37页:

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

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兴奋,跃跃欲试。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

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

物像的。

 

 

 

 

倾听,引起注意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

小先生巡视,帮助。

 

提出疑问,明确

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加以解释。

思考回答: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

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

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

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上”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

(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

①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

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

看着物镜。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使

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问:

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播放显微镜的使用录像。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小组竞赛

按座位纵向分成四大组,随机抽查一组,起立操作,另外三组指出问题,评等级。

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像。

 

练习

思考,回答。

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学生畅所欲言。

提示:

显微镜使用完后,怎

么办?

 

小结

给予评价,并启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

课后实验室开放。

 

课题

第二节植物细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一、教学目标

4.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5.学生体会“胆大心细”是顺利实验的必备素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尝试改革实验,意识到实验方法是可以发展变化的,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指导,交流,引导,设疑评价,鼓励,示范和分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尝试改革实验,意识到实验方法是可以发展变化的

重点

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难点

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胆大心细”是成就一切实验的素质)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尊重事实是生物绘图的前提)。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启发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分组实验

学法引导

学生预习,自愿准备,感兴趣、可观察的植物材料,如:

洋葱、成熟的番茄、黄瓜(西瓜、苹果)等;3H铅笔,绘图纸,尺;兴趣强烈的几个学生提前跟随老师学做临时装片。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洋葱鳞片叶,番茄(或西瓜等成熟果实)的果肉,新鲜的黄瓜,清水,碘酒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为1%~5%),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内容

课前交流

展示各自准备的生物材料,跃跃欲试探究它们的结构组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气氛活泼。

巡视、查询学生们所做的课前准备,适当地交流。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动手使用显微镜,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本节课作准备。

检测学生的操作,进行教学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指导、纠错、表扬。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辨析、思考得出结论:

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从而进一步明确要先制成玻片标

本方可观察。

策略①:

观察、识别

策略②:

四人一组为单位识别 

导言:

学会操作显微镜是为了使用它看到微观的生命世界,可是把一个洋葱或者黄瓜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能看到内部结构吗?

策略①:

多媒体展示各种不同的玻片标片。

策略②:

按小组准备永久切片、涂片、装片各一。

实验方法步骤

一、制作临时装片

1.示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