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5362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49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docx

组织行为学0152自考复习资料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

组织行为学

课程代码:

0152[2000年版]

学习参考资料

 

2011-3

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名词解释题】

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

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行为的概念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

所谓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得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的行为外,还包括内隐地心理活动。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多学科相交叉性是指在多种原有学科的相互交叉重叠的边缘发展起来的新科学。

5、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它是一门综合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规律,以及它们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知识系统。

【简答题】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1)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规律性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人的心理与行为都是有其发生发展和你、变化的规律性的,心理与行为又是紧密相联系的。

心理指导行为,行为反映心理,心理是人行为的内隐活动,行为是人的心理的外显表现。

组织行为学是把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的。

(2)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范围与行为科学不同,行为科学要研究一切人的行为规律性,而组织行为学只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这一组织包括企业、机关、学校、医院、军队等所有的各类组织。

这一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既包括单个工作者的个体行为和工作班组、科室、部门的群体行为,又包括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下的企业、机关、学校等整个组织的行为规律性。

(3)采用系统分析法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生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原理,说明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性,这乃是研究组织行为的方法和手段。

(4)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标是,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扬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1)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3)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

(4)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的设计与组织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变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

(6)研究组织行为学还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

组织行为学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大系统,它以人力的投入开始,通过依次地对个人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外部环境的研究这四个层次,最终到人力的产出为止。

4、影响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因素有:

仅就组织的个体层次来看,其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从主观角度看,有主观内在因素和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在主观内在的因素中,又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在客观外在环境因素中,又有组织内部环境因素和组织外部环境因素。

在主观诸因素的内部仍有更细的因素。

5、用文字与函数关系式表达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及简要说明。

我们可以把影响行为的变量,用函数关系式高度概括为一个行为的理论模式:

行为=

(人的主观特征所处客观环境的特征)

公式中:

表示人的行为(Behavior);

表示函数关系(function);

表示人员的主观特征个性(Personality);

表示人的知觉、能力、性格、价值观、气质等主观特征;

表示所处的客观环境(Environment);

表示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世界大环境等。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题】

1、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一般来说,在这种研究中,研究人员是一个独立地观察员。

他利用组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访问谈话,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收集的资料,以及从组织结构内的各种记录与档案中去收集有关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各种情况,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如实地记录下来,可提供给学生和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研究、讨论和分析。

2、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

这种方法叫观察法。

3、心理测试法是采用标准化得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

4、调查法是与系统观察法密切联系的方法。

它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的想法、感情和满意度。

5、实验法必须先假设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另一个或多个因变量的影响,然后设计一个实验,有系统地改变自变量,然后测量这些改变对因变量的影响。

6、心理测试的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7、心理测验的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即测验得到的是不是所要测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就是测验结果是否体现测验所预期效果的程度。

【简答题】

1、科学的研究过程,其中所指的四个步骤、六步骤循环系统是:

(1)对组织行为规律的研究,有着系统的研究过程。

许多学者把这个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骤是观察和实验。

这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第一步。

这个步骤的主要任务是收集、记录最原始的数据资料。

第二步骤是分析和评价。

在收集客观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综合、系统分析和评价,并得出一定的结论。

第三步骤是预测和推断。

即在一定的结论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论,预测个人、群体或组织在未来相同环境条件下可能产生的行为反应与工作绩效,从而对他们的工作作出一些计划安排。

第四步骤是检查和验证。

即依照计划安排的实践,来进一步检查和验证上面的结论与预测的正确性,修正完善原来的预测与安排。

(2)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将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进行概括,得出了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研究理论与模式、形成假设、提出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案、实地观察和实验、说明研究成果这样六个步骤的循环系统。

2、案例研究法的优缺点

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内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和说明。

案例研究法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组织形成,直接或间接的收集材料进行研究,因而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科学与艺术五统一的极好方法。

它提供了许多研究建议,为解决未来的实践和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做出了许多准备。

但是,它也有两大缺点:

①由于变量多,无法证明结论的正确性与否,故研究结果的信度、效度和普遍性无法明确。

②研究者本身的主观性会对案例分析产生影响。

3、观察法的分类

第一种是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类,可把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两类。

第二种是按照观察情景的差异来分类,可把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两类。

4、组织行为学研究法中面谈法的优缺点

面谈法的优点是信息的回收率高达80%—95%之间,而且由于面对面地谈话,调查者可以作解释,因而所得的信息也较丰富、确切。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因为面对面谈话往往会给人增加心理负荷,使人容易产生防御心理,所以要求研究者应具备一定的谈话技巧。

另外这样面谈也较费人力和时间。

5、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中电话调查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

优点是花钱花时不多,能调查较多的人;缺点是不像面谈法那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详细询问和解释问题,使被调查者对问题不发生误解。

这种方法对于已普及电话地区较为适用,而对电话还不够普及的地方就不很适用。

6、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中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这种方法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调查,而且花钱费时不多。

此外,回答问题的人可以不写姓名,这样,被调查者就能敢于如实回答一些敏感的或关于本人的问题。

这种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被调查者有较多的时间考虑如何回答问卷中提出的问题。

7、进行因素分析要提前作的准备

在进行因素分析前要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影响某种心理现象的一系列因素,并以数量表述出来,还要计算出每个因素同该系统中所有其他因素的相关数,并编拟出相关矩阵。

第二篇个人行为与管理

第3章个体差异与管理

【名词解释题】

1、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应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应形式的基础。

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得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应。

3、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4、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5、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勿、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念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6、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7、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它包括三个部分:

(1)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

(2)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

(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

8、工作参与度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态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9、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结合。

10、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1、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2、性格是个人对实现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得行为方式。

【简答题】

1、社会知觉与自我知觉的关系:

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而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

二者在心里活动中是紧密地相互联系着的。

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1)客观因素。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因此,作为知觉对象的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首次决定着人的知觉选择。

这种客观事物的特点包括:

形状的大小、强度的高低、对比性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重复次数的多少,等等。

(2)主观因素。

在知觉选择的影响因素中,除了上述诸客观因素以外,还有许多主观因素。

所谓主观因素就是指观察着自身存在的那部分知觉选择影响因素,它包括:

观察者的兴趣、需要和动机、个性和经验等。

3、X理论中阐述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

(1)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因此总是竭力设法躲避工作。

(2)极大多数人没有抱负,怕负责任,希望奉命而为,宁愿接受他人的领导与指挥。

(3)把自身经济安全的需要看得高于一切。

(4)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的目标漠不关心。

(5)人习惯于守旧,反对改革。

(6)人缺乏理性,容易受人的欺骗和煽动,常有盲从举动等。

4、与X理论相应的领导方式与领导行为有:

(1)由于X理论的有关论述把职工看作机器一样消极被动的工具,因此领导者就只注意通过制定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办法,运用领导者的权力和严格的控制系统,来指挥监督职工行为,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2)把金钱当做一种最主要的激励手段,把惩罚作为协调人员行为的主要管制措施。

(3)是一种只关心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关心职工的感情和精神需要的领导方式,是一种不相信群众,只看消极面,单靠管、卡、压的领导行为。

5、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在Y理论中的体现:

(1)人并非生来就是懒惰,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人们从事工作如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

(2)在合适的条件下,人们不仅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且还追求责任。

(3)人的个人的需要和欲望与组织的需要是可以相结合的,只要领导上安排得当,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是能够相统一的。

(4)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

(5)人们把工作取得成就看作是一种最大的奖酬,他们从完成工作任务中得到极大的满足。

(6)大多数人均具有较高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够妥善地解决组织的各种问题,并且潜能只是部分发挥。

6、Y理论中相关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有:

(1)领导者的任务是给职工安排具有吸引力和富有意义的工作,把每个人的智慧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2)重视个人的个性特征和需要,鼓励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获得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实现职工的参与管理,把责任最大限度交给他们,相信他们能自觉完成任务。

(4)鼓励职工进行自我工作成绩的评价。

总之,是用启发与诱导代替命令与服从,用信任代替监督,用分权与授权代替集权。

7、归因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有:

(1)关于人心里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原因。

(2)社会推论问题,即根据行为及其结果对行为者的稳定心里特征素质或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推论。

(3)期望与预期,即从一定的过去的行为和其结果预测在某种情况下会产生什么行为。

8、心里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归因论的几种看法有:

(1)如果学习的人把失败归于自己脑子笨和能力低这样一类稳定的原因,这样失败后则不能增强学习者今后努力行为的坚持性。

(2)假如把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这个相对不稳定的原因,则可能增强学习者加倍努力去学习的行为的坚持性。

(3)如果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偶然的外因,则学习者不一定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坚持努力行为。

(4)假如把失败归因于学习任务太重、太难等稳定性的外因,则就很可能降低学习者的自信心、成就动力和行为的坚持性。

9、态度的特性

(1)态度的社会性

(2)态度的针对性(3)态度的协调性(4)态度的稳定性(5)态度的两极性(6)态度的间接性

10、组织认同感对员工的影响

组织认同感远远超出了对组织忠诚的范围,这意味着员工主动把组织提升到同舟共济的高度。

换句话说,有认同感的员工即使在面对批评是也会维护组织声誉,并愿意为组织牺牲个人利益。

当员工保护公司的利益并为组织目标奋斗的时候,其组织认同感得以加强。

11、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

(1)有认同感的员工很少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2)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通常表现比较出色。

(3)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会坚决支持组织政策,会自觉地贯彻执行这些政策。

(4)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把组织当做自己的家,能最充分地发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

12、个性的性质

(1)组合性。

个性不是一个孤立的心理特征,而是一组心理特征的有机组合。

(2)独特性。

个性与共性不同,它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独特性。

(3)稳定性。

个性是人内在得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而不像外界刺激那样瞬息万变。

(4)倾向性。

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一定的内在意识倾向性。

(5)整体性。

个性是以整体形势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3、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

(1)神经过程的强度,指大脑细胞的工作忍耐力,有强于弱之分。

(2)神经过程的均衡性,指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之间的强度关系,有均衡和不均衡之分。

(3)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指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之间的转换度,有灵活与不灵活之分。

14、多血质的行为特征

精力充沛,但局限于从事内容多变的活动,行为反应灵活而敏捷,情绪易表现和变换;行为的外倾明显,对行为的改造较容易。

15、胆汁质的行为特征

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好猛干,但往往粗枝大叶;兴奋性行为反应敏捷而迅速,但要把兴奋性行为转变为抑制性行为则较不灵活,情绪的抑制较难,易表现爆发性情绪;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不容易。

16、粘液质的行为特征

有精力,但沉着平稳;行为反应迟缓,不灵活,不敏捷;情绪易受抑制,不易表露,行为的内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容易。

17、忧郁质的行为特征

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体验深刻,有持久力,特别敏感多疑;精力较不足,忍耐力较差,胆量较小,行为反应细心谨慎,但迟疑缓慢,带有刻板性;情绪易波动且持久;行为的内倾向性严重,对行为的改造较难。

18、能力的分类

(1)能力按其适应性,可以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

(2)能力按其发展程度的差异,即能力水平的高低可分为以下四种:

①能力低下;②一般能力;③才能;④天才。

19、性格的分类

(1)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划分性格类型:

①理智型;②情绪型;③意志型;④中间型或称混合型。

(2)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划分性格类型:

①外倾型;②内倾型。

(3)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划分性格类型:

①顺从型;②独立型。

(4)按人的行为模式划分性格类型:

①A型;②B型;③C型;④D型;⑤E型.

20、个性形成的因素

个性的形成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个性特征是在先天和后天这两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而且主要是在后台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1)先天性遗传因素。

(2)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①家庭影响;②文化传统影响;③社会阶级和阶层影响等。

 

第4章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

【名词解释】

1、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个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2、所谓群体结构指的是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从不同角度上加以划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等。

3、所谓弹性的组织结构,也就是说组织结构的框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跟随客观环境的改变而有所改变的。

【简答题】

1、创造性行为的特点

(1)首创性。

任何创造性行为都必须产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成果。

(2)有用性。

任何创造性行为都必须产生出对组织、对社会、对人类有价值的新成果。

(3)适应性。

创造性行为和其他的行为一样,是人们这个主体为适应客体和控制客体的产物。

2、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

(1)有明确的目标和宏伟的志向。

(2)善于发现问题。

(3)勤于思考。

(4)富于灵活性。

(5)善于应用。

(6)怀有好奇心。

(7)充满自信。

(8)坚持独立自主。

(9)勇于坚持到底。

3、本着开发创造性行为这一目的,我们应该营造一下几点良好的组织环境

(1)要有一种激励人们勇于创新的机制和组织气氛。

(2)要有坚持创新的领导。

(3)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要有合理的群体结构。

(5)要有良好的信息沟通。

(6)要有相对分权和弹性的组织机构。

4、创造性行为的发挥需要具备的重要社会环境有:

(1)能允许人们自由选择工作和工作职业,也就是说允许人才自由流动。

(2)全社会应该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民主空气。

(3)实施财政扶持政策,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创新活动投入力度。

(4)完善科技人员管理制度,鼓励转化创新成果。

(5)正确评价创新成果和进行奖励。

(6)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

5、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

(1)对于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创新项目,需充分运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选准高起点,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对于取得的创新成果,要重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其合法权益,对于知识产权的职务发明人、设计人、作者及主要实施者,要给予与实际贡献相应的报酬和股权收益。

(2)要大力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宣传和人才培训工作,指导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3)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和制裁各种侵权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理知识产权侵权和纠纷案件。

第五章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

【名词解释题】

1、所谓事业生涯就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2、所谓事业生涯的设计,就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单位、要负担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3、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4、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5、事业生涯的纵向变动,就是组织内部的职工个人工作等级职位的升降。

6、事业生涯的横向变动,就是组织内部的个人的工作职业或职务沿着职能部门或技术部门的两侧发展变动。

【简答题】

1、事业生涯概念的四点说明

(1)事业生涯的含义并不包括含着成功与失败的含义,也不含着进步的快、慢,只是表示一个人在某种职业、事业岗位上所度过的工作活动的整个经历。

简而言之,生涯就是有关一个人一生中活动的连续经历,而事业生涯就是一个人一生中工作活动的连续经历。

(2)事业生涯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取决于本人对终身事业生涯的设想与考虑,但诸如父母的支持或反对,配偶的合作配合与否,主管领导人的支持与帮助,同事和亲戚朋友的关心等等因素,也起一定作用。

但本人能否经过审慎考虑制定出符合本人个性(气质、能力和性格)和专长所的事业生涯计划,最为重要。

(3)事业生涯是由行为和态度两个方面所组成。

因此,要充分预测和了解一个人的事业生涯,就必须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个人事业生涯的主观方面有:

价值观、态度、个性及动机等;表示一个人事业生涯的还有很多客观的特征(即外在的可以进行客观测定的特征):

人进行的各种活动和所表现的各种行为,工作职务的选择,以及所担负的特定的工作岗位等。

(4)事业生涯是一种过程,是一种与工作有关的连续经历。

与工作有关的连续经历的范围包括:

有工资收入的工作、在家里的工作、上学或参加政治活动及群众团体活动等。

2、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有效地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应遵循个人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这种配合程度集中表现为所设计的事业生涯对个人和组织的需要和利益的满足程度。

组织对职工的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的主要内容是:

建立事业阶梯(途径),并针对组织内职工各自的才能制订培养计划,以适应各种工作岗位的需要,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效益。

职工个人对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要求组织对本人事业的成功发展作出有效地安排,从而使职工个人感到满意、快乐,而且适应对本人的成长发展、心理上的激励和各种需要的满足。

3、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内容

(1)职工要学习和掌握对自己的事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能力。

(2)职工必须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在事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素质,更好地适应环境及改变环境,这是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关键。

(3)职工必须学会与主管人员就是事业生涯目标进行沟通和反馈的能力。

(4)职工必须学会对事业目标进行调整的能力。

4、组织对职工事业生涯的内容

(1)鼓励和指导职工进行事业生涯设计和规划。

(2)监督职工事业计划的执行,并及时向职工反馈信息。

(3)在招聘和选择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现有职工的事业计划情况,也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