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543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含答案.docx

最新河南省郑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年级语文

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20分。

试卷共4页,共有六个大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就像一头大象,而全天下的诗人,其实都是盲人摸象。

每个诗人的知识结构与社会生活的时空不同,创作的经验不同,写出来的诗,也就各有千秋,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

这很像太阳的万丈光芒,一个优秀的诗人,如果能够拽住其中一缕,写出几句或几首好诗来,那就是造化有成了。

  那么,什么是好诗?

  好诗首先是感性的。

如果一首诗给人的印象是凭借理性的智慧编织出来的,那恐怕就不是诗了。

诗是直感的抒发与胸臆的喷涌和流淌,高明的诗人,一定会将这种直感用文字迅疾地固定下来。

它是含着体温、裹着气息的,是一种吸纳着春温秋肃、寒来暑往的文字表达,是能够进入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的诗行。

感性,是一种天赋,好诗人的感性直觉都非常好,他们能够抛开一切表面的现象而直抵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质。

卓越的诗人,凭借他的感性天赋,信手拈来,任意挥洒,出神入化,比如李白与苏东坡,几乎就是出口成章、即吟成诗。

 这样说来,诗就是那些具有感性天赋者的天下了吗?

当然不是。

智性也很重要。

一个诗人,如果只有感性而没有智性,很难有大作为,他们常常虎头蛇尾,会写着写着就跑题了,尤其容易坠入云雾山中,让人莫名其妙。

那怎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呢?

当感性帮助诗人完成了对事物本质的捕捉与文字的迅疾固化之后,智性会帮助诗人沿着感性的直觉,推动字与字的连动与激发,促使诗行有如神助般喷涌而出。

感性迅疾转换为智性,智性又迅疾生发出激情与思想相融的表达。

智性即智慧的习性,这种习性一旦养成,便会与感性联合,帮助诗人完成一首又一首诗歌的创造。

 一位感性与智性俱佳的诗人,可以写出比较优秀的诗歌,但未必能写出卓越的诗歌。

我们说诗歌充满了魅力,其实,并不仅仅指的是感性与智性的表达,同时,一定还包含着神性。

什么是神性?

这的确是很难说清楚的一种诗人的禀赋。

它存在于感性与智性之间那一段含混不清的地带,如此,感性与智性才获得了贯通一体的生气,得以迅疾融化在一起,互相生发,共同放射出诗歌的光芒。

  最后,让我们来说一说诗性。

真正的好诗,一定是诗性充沛的,这个充沛指的就是诗的意境丰盈。

无论是感性的表达还是智性的推动与神性的天助,最终都是为了创造一首浑然一体的诗歌。

这首诗表面看是句子与句子的排列组合,其实更关键的是句子与句子相互激发着、推动着创造出来的诗境。

这诗境,是全诗的每一个音节、每一个笔画共同完成的。

当我们蓦然回首再看这首诗时,就会发现,语言消失了,而诗的丰沛意境诞生了,令人深受感染。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4月29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是深奥的又是神秘的,诗人的创作就如同盲人摸象,而全天下的诗人就像是摸象的盲人。

B.诗人的创作之所以答案迥异,各具千秋,是因为诗歌创作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诗人的创作经验、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的空间,以及诗人所特有的知识结构等。

C.诗是直感的抒发与胸臆的喷涌和流淌,如果一首诗给人的印象是凭借智性编织出来的,恐怕就不是诗了,因为好诗首先是感性的。

D.感性,是一种天赋,好诗人的感性直觉都非常好,他们创作的诗歌,含着对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感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智性即智慧的习性,一个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一旦养成智性,智性便会与感性联合,帮助诗人完成一首又一首诗歌的创造,有大的作为。

B.感性不仅帮助诗人感知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帮助诗人完成对事物本质的捕捉与文字的迅疾固化;智性则进一步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推动字与字的连动,促使诗行泉涌而出。

C.神性也是诗人的一种禀赋,神性使诗人的感性与智性贯通一体,融化在一起,互相生发,感性、智性和神性共同使诗歌放射出光芒。

D.一位感性与智性俱佳的诗人,就能写出有魅力的诗歌,就能成就像李白与苏东坡那样,几乎就是出口成章、即吟成诗的卓越诗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创作,无论是感性的表达还是智性的推动与神性的天助,最终都是为了创造一首浑然一体、意境丰盈的诗歌。

B.诗境是由全诗的每一个音节、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句子共同完成的;真正的好诗,一定是诗性充沛、意境丰盈的,使人得“境”忘“言”,深受感染。

C.即使是一个优秀的诗人,能写出几句或几首好诗来,也是难能可贵的,也算是造化有成了。

D.从诗歌创作的重要性来说,神性为上,智性次之,感性为下,因为一位感性与智性俱佳的诗人,可以写出比较优秀的诗歌,但未必能写出卓越的诗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

秦王,这是我们燕

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了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

三十年。

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

”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

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

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

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

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

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

”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

“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

不是流行穿越吗?

”不是流行搞笑吗?

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

谁信?

谁看!

没人看,哪来钱?

没钱哪来房?

哪来车!

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

”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

“要演你演!

”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

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

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

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

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

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

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

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

怎么还刺?

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

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

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

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

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

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罢罢罢!

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

”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

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

奖金呀!

赵团长捶胸顿足。

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

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

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

B.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C.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

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E.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

5.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6.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6分)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21分)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

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姓名,隐身不见。

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后齐国上言:

“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

三反而后至。

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

使人因谓光曰:

“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

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

“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

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霸得书封奏之。

帝笑曰:

“狂奴故态也!

”车驾即日幸其馆。

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

“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

”光又眠不应。

良久,乃张目熟视曰:

“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

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

”帝曰:

“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

”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

帝从容问光曰:

“朕何如昔时?

”对曰:

“陛下差增于往。

”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

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

帝笑曰:

“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建武十七年,复特征。

不至,年八十,终于家。

————选自《后汉书》)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B、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C、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D、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述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B、《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至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一些历史。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历史,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取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二十四史”之一。

《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严光淡泊名利,曾与刘秀同窗。

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姓埋名,避至他乡,后隐于富春山耕读垂钓,终身不仕。

B.严光提出“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的主张,应该算是一个颇具远见卓识的人。

C.严光性格刚直,当光武帝问他自己和以前比怎么样时,他直言不讳的说光武帝比以前差一些,光武帝没有计较他的不逊。

D.严光还具有“不屈于帝王”的抗争精神,他没有依从刘秀的意旨,坚决不出来做官,这在封建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每小题4分)。

①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

----------------------------------------------------------

②越国以鄙远,臣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

----------------------------------------------------------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博大的革命者胸怀。

(2)《再别康桥》中作者坐着船,想在星光下高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13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赢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

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

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

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敝裘赢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E.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13.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9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赤壁之战,是冷兵器时代一场脍炙人口的战争。

火烧战船,烟炎张天,整个长江江面百舸争流,曹操大败而归。

从懵懂少年到风华正茂,每个人都会有值得自己珍惜和回忆的情感和事情。

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捐弃年轻时不得志的前怨,临危受命,表现出顾全大局的气度和胸有成竹的智慧。

④一些青年人在平时总是书生意气,不敢大胆创新追梦,被各种现实束缚了手脚。

⑤为了不使我中华民族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危险境地,只有把侵略者赶出国土。

⑥随着农历春节的到来,中国车市继续延续着去年的红火气象,尤其是中高级轿车领域更是图穷匕见,激烈异常。

A.⑥B.④⑤C.④⑥D.④⑤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的一句是()

A.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使我又一次加深了对毛泽东这位伟大领袖的认识和理解。

B.《再别康桥》的作者是“新月派”代表人物徐志摩所写的,它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而深受读者的喜爱。

C.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为抵抗强秦想派刺客刺杀秦王,于是中国历史上就塑造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D.中国的自由诗从五四发源,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到20世纪30年代才由诗人艾青等人开拓成为一条壮阔的河流。

1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七句话,排序恰当的一组是(3分)()

西亚是亚洲西部的简称,,在近代史上,西亚是西方和东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①西亚处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交结地区。

②它联结着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和里海五个重要水域,被称为“五海之地”。

③西亚是欧洲同广大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间的纽带。

④古代有名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西亚,把我国的锦缎运到古罗马。

⑤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是通过西亚往返于北京和威尼斯之间。

⑥自古以来,西亚就是亚、非、欧三洲之间交往的必经之途。

⑦人们也把这一地区和埃及一起称为中东。

A.①⑦②③⑥④⑤B.①②③⑦④⑤⑥

C.①⑦③②④⑤⑥D.⑦①②③⑥④⑤

六、写作(5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有趣味的一门科学。

——————普希金

(2)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务必在于读书----朱熹

(3)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

(4)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一个人应该乐于读书,勤于读书,善于读书。

因为,只有乐于读书,阅读才能成为“悦”读,才能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才能获得乐趣的同时更新知识;因为,只有勤于读书,知识才能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才能积少成多,有所收获;因为,只有善于读书,才能以有涯的生命搏得无涯的知识。

那就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活到老读到老,以书为友,相伴一生吧!

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2018学年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年级语文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偷换概念。

将原文的“理性的智慧”换为“智性”。

“理性的智慧”本质是“理性”,是相对于“感性”而言的。

2.D(以偏概全。

“写出有魅力的诗歌”应该同时具备感性、智性与神行。

3.D(推断无据。

“神性为上,智性次之,感性为下”的表述文章中没有体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答E给2分,答A给2分,答BC、D不给分。

(4分)

【解题思路】B.文中的赵团长属于有文化,但素养不高的艺术工作者,此项属于片面认识。

C.“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有误,小说的语言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D.金科与荆轲有形象性格上的对照,而覃望与秦王并无对照。

5、①耿直刚烈。

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②坚持原则。

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

③淡泊名利。

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

(4分)

6、①从小说的情节上看,舞台上的荆轲已死,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也就此结束。

②从人物形象上看,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

③从小说的主题上看,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

④从小说的结构上看,篇末点

题,使小说结构完整,主题深化。

(答对任意三点给满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

7.C8.A9.C

10.

(1)司徒侯霸同严光素来有交情,派人送去书信。

(大意1分,“旧”“奉”“书”各1分)

(2)越过别(晋)国把远方的郑国(国家),当作自己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大意1分,“越国”“鄙”“远”各1分)

(3)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上白衣戴上白帽来为他送行。

(大意2分,定语后置句式1分,名词动用1分)

翻译

严光,宇子陵,又名严道,会稽余姚人。

严光年轻时就有很高的名声,与光武一同游学。

到光武即位时,他改换姓名,躲起来不见光武。

皇帝想着他有才德,就派人到处访求他。

后来齐国上书说:

“有一位男子,披着羊皮衣服在沼泽中垂钓。

”皇帝怀疑是严光,就备了可坐乘的小车、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派使者去请严光。

使者三次往返以后严光才来。

让严光住在北军,供给床褥,由太官朝夕供应膳食。

司徒侯霸同严光素来有交情,派人送去书信。

派来的人对严光说:

“侯公听说先生到来,一心想立刻就来拜访,但迫于职责,所以没有如愿。

希望利用天黑的时候,请您受委屈过去说话。

”严光没有回答,就丢过去一片竹简给来人,口授回信说:

“君房足下:

职位做到宰相,很好。

身怀仁爱,辅佐正义,天下就会喜悦,阿谀奉承,顺随旨意,脑袋就要搬家。

”侯霸得到回信,封好呈给皇帝。

皇帝笑着说:

“狂奴还是从前的样子啊!

”皇帝当天就到严光住的客馆。

严光躺着不起来,皇帝到他的卧室,摸着严光的腹部说:

“唉,子陵,不能帮助我治理国家吗?

”严光又睡觉不理睬,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睁开眼睛端详着光武,说:

“从前唐尧道德高尚,但巢父洗耳。

士各有志,为什么要逼我呢?

”皇帝说:

“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顺从吗?

”于是登车叹息而去。

光武又召见严光,谈论过去的事情,谈了许多天。

皇帝从容问严光:

“我比起过去怎么样?

”严光回答说:

“陛下比过去略胖一点。

”接着一同睡觉,严光将脚放在皇帝的肚子上。

第二天,太史上奏说有客星冒犯帝座很紧急。

皇帝笑着说:

“我同老友严子陵在一起睡觉罢了。

”光武授予严光谏议大夫一职,严光不接受,于是到富春山种田。

后人将他钓鱼的地方取名为严陵濑。

建武十七年,皇帝又特别召他,他不来。

八十岁时,严光在家中去世。

(二)11.略

四、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12.C、EC“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情”错,E“比兴”错。

(对一个2分,对2个5分)

13. (6分)情感:

①希望终老田园;②心念国事;③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之情。

 (6分,每点2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9分)

14.C15.D16.【答案】D

【解析】这里的七个语句,在内容上属于两大部分:

一是地理位置(空间),二是历史文化交流(时间)。

在叙述时,应先空间,后时间,这样才能和原语段语意相衔接。

七、写作(50分)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