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5480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docx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

目录

第一课  管好自己的零用钱------------------------2-4

第二课  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5-6

第三课  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7-8

第四课  学校是我家 卫生靠大家-----------------9-10

第五课  诚信的故事---------------------------------11-12

第六课  让校园形象礼仪常驻你我心中---------13-14

第七课  学会健体------------------------------------15-16

第八课  学会自我心里调节------------------------17-18

第九课  爱护眼睛与良好生活习惯---------------19-20

第十课  尊重他人的故事---------------------------21-22

 

 

 

 

 

 

第一课  管好自己的零用钱

  如今,孩子的口袋里揣个十几块钱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生活条件好了,而且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给孩子零花钱,既是出于对孩子的疼爱,也是作为对孩子的一种鼓励。

但如何让学生正确支配这些零用钱?

    从零花钱引导孩子的经济意识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乐乐在家里为妈妈做“钟点工”,每天负责洗碗,一天“工钱”2元。

因为这个措施,从来不干家务的乐乐主动包揽了洗碗,妈妈认为在家里给孩子提供“打工”的机会,是为了培养她爱劳动的习惯,及早树立经济意识。

据说乐乐的一些同学的零用钱也是这样赚来的。

    乐乐的妈妈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理财能力不能只是句空话,必须有点“现金”才能理财。

乐乐妈妈说,平时给的零花钱当然能让孩子学着开支,但那毕竟是“白给”的,小孩子往往不懂得珍惜;可钱如果是作为奖励,意义就不同了,孩子经过了劳动知道这些钞票来之不易,相信他用起来就会更有计划有目的甚至更有自豪感。

    我们对学生的零花钱情况做了调查,低年级的孩子得到的零用钱很少,而且孩子们基本上把钱积攒起来,有比较好的习惯。

而中高年级的孩子基本都能得到父母给的零用钱。

孩子每天的零用钱一般在2元钱左右,多的每天5元、10多元,甚至更高。

一些孩子告诉记者,学校有两种孩子的零花钱特别多。

一种是离异家庭的孩子,父母出于补偿的心理,特别关照孩子的物质生活,零花钱也给的特别多;二是家境比较富裕,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管孩子,于是多给钱让他们自己买东西。

    零花钱衍生出攀比

    然而,从孩子支配零花钱的情况及效果来看,却大大背离了家长的初衷。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把零花钱用在购买文具、课外书籍等方面,而事实上,大部分孩子还是把零花钱花在冷饮、小零食、玩具等方面。

记者在一些学校附近观察发现,每到下课时间,学校周边的小店生意非常红火,零食、玩具等都成了“抢手货”。

目前,一些较富裕的家长,只要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什么都满足孩子。

有些孩子身上经常带有几十甚至上百的“巨款”,自己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不说,还刺激同班别的学生,无形中,就形成了孩子间相互攀比的心理。

由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低,孩子的零花钱也引发出诸多问题。

学校周围的小商店,对孩子有太多的诱惑。

孩子经常利用课闲时间购买玩具、零食,吃了零食就不好好吃饭了,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另外,孩子用惯了零用钱,一旦家长不给时就很容易偷偷摸摸,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

     虽然,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但是,家长应该掌握一个度。

给孩子多少零花钱,应考虑家庭的收支情况、孩子的年龄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等因素。

一些有远见的家长也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比如,通过让孩子做家务活适当给点报酬,使孩子认识劳动与报酬的关系;给孩子制定用钱的计划,帮助孩子养成计划花钱的习惯,让他们从小培养理财意识等。

但家长在让孩子接触金钱的同时,应该树立他们正确的金钱观,使孩子了解金钱与报酬的关系,体会挣钱的不易,不能盲目攀比。

实践与探索:

调查一下你班同学的零用钱的情况,说说是怎么花的?

 

 

 

 

 

 

 

第二课  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你也许听说过“林旺”的故事。

   林旺是一只小象,它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放进了动物园,鼻子被一根链条拴在了木桩上。

   有一次,林旺想挣脱铁链到猴山看看猴老弟,没想到用力过猛,铁链把鼻子挣得生疼。

“哎呀,这条铁链太牢了!

”林旺含泪舔着自己流血的鼻子,心想:

“我这头小象是挣不开这条铁链的。

   半年后,林旺又想到大街上去转转,一挣链条,又把鼻子挣得生疼,它又想:

“我这头小象是挣不开这条铁链的。

”经过两次的失败,林旺再也不敢去挣那条铁链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林旺长成大象了。

这时候的林旺完全可以挣脱铁链到外面潇洒走一回了,但是,经过前两次的失败,林旺已经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是不可能挣脱这条铁链的,它再也不想到外面去玩了。

终于,林旺老死在象房里了,直到死,林旺也没有实现潇洒走世界的愿望。

   可见,习惯决定了林旺的一生碌碌无为。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

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1998年,世界巨富比尔?

盖茨和巴菲特应邀到华盛顿大学演讲,当学生们问“你们怎么变得比上帝还要富有”时,巴菲特的回答是:

“非常简单,原因不在于智商。

为什么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功效的事情呢?

原因在于习惯、性格和心态。

”比尔?

盖茨听后也表示十分赞同。

由此可见,很多成功人士都非常看重习惯的作用和影响。

实践探究:

1、“林旺”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说说好习惯的重要性。

 

 

 

 

 

 

 

 

 

 

 

 

 

 

 

第三课 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例如,在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时,可结合孩子兴趣特点先选择故事书,由浅入深,由短到长。

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

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

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

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三次完全可以。

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

家长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

另一位家长的做法更有意思。

他的孩子看书写字的习惯非常不好,经常是眼睛离书本非常近。

他担心孩子会患上近视,非常苦恼。

后来,他去咨询一位教育专家。

教育专家问这位家长,孩子有什么特别的好恶。

这时,他想起孩子对大葱的气味非常敏感。

于是,教育专家指导家长把大葱的液汁涂在桌面上,并告诉这位家长,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看书写字的好习惯。

这位家长将信将疑,但还是按教育专家的意思去做了。

果然,这个方法真的有效。

原来,孩子在写字的时候,一旦头低得接近桌面,他的眼睛就受不了大葱的刺激而流泪,从而不得不抬起头。

久而久之,孩子真的纠正了坏习惯。

这种方法是教育学上所说的“厌恶法”,这种厌恶法不仅可以纠正孩子在行为上的习惯,而且对纠正孩子某些心理上的坏习惯也有较好的作用。

当然,纠正孩子不良的习惯不仅需要行为的弱化,还需要大人们配合做一些思想工作,如心理辅导和正向诱导,各种方法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坏习惯是可以消除的。

实践探究:

   你对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是怎么样理解的?

 

 

 

 

 

 

 

 

 

 

 

 

 

 

第四课  学校是我家  卫生靠大家

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素质高低的综合反映。

但由于同学们还存在许多不良的卫生习惯,经常给校园文明带来不良的影响。

1.乱扔乱丢。

现在同学们吃早点带进校园的包装纸、塑料袋、饭盒不计其数,还有少数同学喜欢吃零食,也带进了包装袋或果皮等,虽然绝大多数同学注意了环境卫生,但也有极少数不自觉的同学随手乱扔乱丢。

2.乱涂乱画、乱踢乱踏。

有的同学好动,总喜欢在教室内外的墙上留下乱涂乱画、乱踢乱踏后的痕迹,有的污迹漫延到一米多高,以楼道与楼梯较为严重;

   3.随地吐痰。

不少同学公共道德意识不强,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在校园内,随地吐痰,结果在走道、教室内地坪上经常出现令人作呕的痰迹;

   4.垃圾乱倒。

有些值日生同学在打扫教室卫生时,将垃圾不倒在垃圾箱内,而是倒在了不该倒的地方,甚至倒进果皮箱里。

   因此,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十分重要,同学们不仅自己要讲究卫生,还要人人争当卫生监督员,共同来把学校的卫生抓上去,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

①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

确因感冒克服不了的,应该准备卫生纸,吐在纸上,再扔进垃圾桶;

   ②要努力克服随手乱丢的坏习惯。

要把废纸、果皮、包装袋扔进垃圾桶中,特别要杜绝从楼上往楼下扔东西的不道德行为;

   ③要努力克服乱倒垃圾的坏习惯。

在卫生保洁或值日时,无论走再远的路,都要把垃圾及时倒进垃圾容器中,且不可乱倒;

   ④捡拾地面上废弃物。

要有随手捡拾地面上废弃物的意识和习惯,共同维护学校环境的整洁;

   ⑤不把包装袋带进校园。

每个人都保证做到不把包装袋带进校园,从根本上杜绝乱扔乱丢现象。

实践与探索:

结合我们身边的现象,开展小队活动,讨论行动方案。

 

 

 

 

 

 

 

 

 

第五课   诚信的故事

    故事一: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

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

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

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

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

第三天夜,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

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

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

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故事二: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

“在我的账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

”他对店主说。

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

顾客纠缠说:

“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

”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

顾客气急败坏地嚷道:

“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

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

“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

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实践与探索:

你从这二则故事中,说说有什么体会?

 

 

 

 

 

 

 

 

 

 

 

 

 

 

 

第六课   让校园形象礼仪常驻你我心中

世界球王贝利,开始踢球时,有一次上台自我介绍,由于衣服穿戴搭配不得体,人家骂他“黑货色搞不出什幺名堂,连最基本的形象也处理不好”,这句话给了他很大打击。

但他毫不气馁,一边刻苦训练,一边美化自己的形象,即使走在街上看到镜子也要把衣装整理一番。

记得一位名人曾说: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由文字。

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高尚的情操。

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

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和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

文明礼仪是人类社会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学识水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资本。

”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形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形象礼仪不仅涉及个人的自身形象,而且事关学校社会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

南开大学校长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言:

“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静。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仪表起码必须符合学校的气氛和学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体的仪表,是对老师同学的一种尊重。

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的学生。

那么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实践与探索:

   说说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七课  学会健体

所谓“健体”,就是“使身体健康”。

所谓“引导学生学会健体”,就是要启发、诱导和帮助学生,了解并能自觉认真地去做好那些能使身体健康的事。

学生需要做的,能使身体健康的事很多,但从根本上讲,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保,另一个是炼。

保是保障健全充分的发育成长,排除外来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把先天素质尽可能发挥好;炼是通过锻炼使体质、体能增强,以延长生命,升华生命。

对于这个直接影响人口质量的重大问题,我们好像一直都没有解决得很好,直到21世纪的今天,仍然是问题多多。

《人民日报》20**年9月27日有一篇报道,明确提出:

“体能下降,肥胖增多,肺活量小,近视严重,青少年健康状况有待改善。

”文章说,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所做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在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改善明显、几种常见病患病率下降的同时,却存在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二是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在7-18岁年龄组学生中有75%的人肺活量下降;三是肥胖学生明显增多,肥胖已成为城市青少年重要的健康问题;四是近视眼的患病率仍居高不下。

报告同时分析了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体育锻炼不足,包括时间和强度两个方面。

独生子女怕苦怕累的思想使他们在参加体育锻炼、选择运动项目时避“重”就“轻”。

调查显示,排在“你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前3位的项目分别是球类、游泳和溜冰,而选择长跑锻炼的学生仅占19·1%。

升学压力和社会竞争所带来的睡眠不足和精神紧张也是影响健康不可忽视的原因。

课业过重,长时间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等是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

让孩子随着年龄增长逐步熟悉自己的身体,使其知道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引导孩子学习保健常识。

帮助学生了解《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相关内容,力求能使其经常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和自觉测试。

使学生锻炼的自觉,最好能逐步养成习惯。

告诉并教会学生监测自己身体的异常状况,靠知识和体验建立自己的疾病预警系统,孩子牢记有病须及时治疗。

学生学会在应试教育、学习压力特别大的背景下,还能科学安排,坚持健康第一,不能只顾学习不要健康,以牺牲一辈子的健康和幸福去蛮干,这就必须有一颗平常心。

因此只能让学生量力而行,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争取学得尽可能好些。

对那些特别肯学的学生,不但不能总往学习上鼓劲,还得要督促他休息和锻炼。

 

实践与探索:

 说说学会健体的好处。

 

 

第八课  学会自我心里调节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心理面临压力,冷静地处理心理压力也不是难事,那些在危机面前不惊不诧,保持冷静的人并非天生就有这份能耐,他们也都是在生活中逐渐学会的。

   

  一、学会识别心理紧张的征兆。

心理紧张通常表现为身体和行为两方面的变化,具体反应因人而异。

以下几条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压力征兆,可以自我识别:

没有食欲或食欲过盛,心跳过快,头痛或颈背部肌肉紧张,难以入睡或半夜醒来恶梦频频,不能深呼吸皮肤过敏或湿疹,吸烟或饮酒过量,注意力难以集中,为琐碎小事而与家人同事争吵。

 如果你有其中两条以上的征兆,就意味着你可能处于心理紧张状态了。

   

二、应付紧张状态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1、找到控制压力反应的方法 

我们生活中的压力可能并非来源于所陷入的生活困境,而是来源于我们对这些生活经历所采取的反应。

你无法控制生活降临于你头上的打击,但你却能控制自己对待这一打击的态度。

所以,在面临心理压力时,你一定要做到:

不要让压力占据你的头脑。

保持乐观是控制心理压力的关键,我们应将挫折视为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不要养成消极的思考习惯,遇事要多往好处想。

洞察你自己的心声。

许多人对一些情形已形成条件反射,不加思索就做出反应。

我们应多聆听自己的心声,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努力在消极情绪中加入一些积极的思考。

     

2、尝试创造一种内心的平衡感 

心理学家认为:

保持冷静是防止心理失控的最佳方法。

而每天早或晚进行20分钟的盘腿静坐或自我放松术,则能创造一种内心平衡感。

这种屏除杂念的静坐冥想能降低血压,减少焦虑感。

有一项研究表明,过度焦虑烦躁的人每天花10分钟静坐,集中注意数心跳,使自己心跳逐渐变缓慢。

10个星期后,他们的心理紧张均有一定程度的减轻。

此外,按摩对减轻压力感也非常有效。

  

3、懂得平衡你的生活 

许多人抱怨说他们时间老是不够用,事情也老干不完。

这种焦虑和受压感对许多人来说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那些为工作或生活疲于奔命的人。

并不懂得生活的真正含义。

要平衡自己的生活应尝试换个角度想问题,抽空去想一想或回味一下那些令自己快乐的事情。

当你为琐事而紧张不安,忧心忡忡是无济于事的,你应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一切都写下来。

每天早起10分钟,把自己感受写满3页16开的纸,事后不要修改,也无需再重读。

 过一段时间当你把自己的烦恼都表达出来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头脑清楚了,也能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了。

这种自我交谈方法能帮助你解决好多问题。

实践与探索:

同学们相互说说,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调节的?

第九课     爱护眼睛与良好生活习惯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一项全国学生视力检测结果表明,在15万余名小学生中,视力不良率达19.8%,近视率为14.9%。

同时,我国学生的近视率逐年增长,大学生的近视率接近80%,我国已经成为近视大国。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试问谁不想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为眼疾困扰,小小的年纪,一不小心就加入了近视一族。

然而,待到戴上厚厚的近视眼镜,后悔为时已晚。

不难知道,青少年近视率持续提高,学习压力大是一个原因,更多的是与其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学习上,不少学生喜欢侧着身子看书、趴在桌子上写作业;看电视时,不注意距离,以为越近效果越好;不注意眼睛的劳逸结合,长时间面对电脑或专注于其它事物……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一旦为青少年忽视,长此以往,眼睛不好就成了不争事实。

  眼睛是身体构造中敏感而脆弱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也为人们所重视,只是人们在重视之余,忽视了生活习惯而已。

有的人为了保护眼睛,不惜花耗大量的财力来买什么护眼膜、护眼霜、眼睛保护镜等等;有的还迷信什么明目药物,往往一个疗程就是几百上千元……但效果呢?

谁也不能保证。

我们唯一能够肯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用眼,生活习惯不良好的话,则眼睛犯病或近视的可能性极大。

有一年全国爱眼日的主题是“防盲进社区”,可见,由眼疾导致眼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而据世界卫生组织“视觉2020行动”指出,80%的盲人是可以免盲的。

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未雨绸缪,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住自己一双明亮的眼睛。

实践与探索: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说说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十课尊重他人的故事

被挡驾之后

有一天刘少奇同志在中南海散步,不经意地走进了军事保卫区。

哨兵出来制止,不让他进去。

警卫员看到是一个新兵,边上前去说明情况,可少兵坚持说:

“上面有命令,不让进。

”少奇同志听了,立即上前对警卫员说;“人家执行命令是对的,我们走吧!

”转身走了一段路,少奇同志又特别嘱咐警卫员说:

“以后不要批评这个战士,人家忠于自己的职责,是个好战士。

要有礼貌

一天夜里,周总理从外面回来,已经很累,司机想快点让总理回去休息,便加快速度准备超越前面一辆外宾汽车。

总理发现后立即制止说:

“同志,你怎么这样做呢,要有礼貌。

我晚回去一会有什么关系,可是不能有大国沙文主义思想啊。

”司机只好放慢速度,让外宾的车子走在前边。

总理经常教育司机,要礼貌行车,不要因为他坐在车上,就随便违反交通规则。

要少按喇叭,以免引起行人的紧张。

如何打电话

在打电话时,如果尊重对方,礼貌热情,会给对方良好的印象。

通话应选择恰当的时间,无紧急情况,一般,白天应在8点以后(假日在9点以后),夜间则在21点以前,以免打扰他人休息。

有午睡的季节,不应在中午打电话。

一般通话时间以3~5分钟为宜,尽量提高通话效率,减少占用时间。

使用电话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话以前,应对谈话内容与目的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避免词不达意、结结巴巴的通话;电话机旁应备有记事簿,以免需要记录时忙乱而耽搁对方的时间。

向外打电话时,应记准电话号码,以免打错。

如果拨错号码,应礼貌地向对方道歉,不可随手挂机。

拨通后,首先应说“你好!

”然后迅速通报自己的单位,必要时还应报上自己的姓名;再告诉接电话的人你要找的是谁:

“请麻烦您找一下××先生听电话,谢谢。

”如对方答应找人后,应手持听筒静候,不要在此时离开或做其它的事。

对方告诉你要找的人不在时,切不可当即挂断,而应当说“谢谢,打扰了!

”或请对方帮助传达:

“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麻烦您转他……”等。

若对方答应你的请求,应表示感谢;如果要找的人接电话,应先致以简短的礼貌的问候,而后进入正式谈话。

实践与探索:

说说生活中,应该如果尊重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