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5576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docx

沪科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

本章导读

第三章声的世界

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讲述的是一些与同学们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音的初步知识。

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它是我们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

本章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振动停止,发音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声音将产生反射,形成回声。

2、声音的三大特征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为音调、音色和响度,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且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调由发声体自身的性质决定,而乐音与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而言,主要是由发声体振动时的情况决定,而噪声的防治主要是三种途径。

3、超声与次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至20000Hz,当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Hz时,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时,称为次声波,超声与次声人们虽然感觉不到,但他们在科技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要点点击

第一节科学探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快乐自主研学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

A、气体B、液体C、固体D、真空

2、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铃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因为()。

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

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了介质

3、把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

A、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大B、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小

C、听到闹钟走时声不变D、无法确定

4、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声的回音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钟还在振动D、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二、填空题

5、在校运动会上,同学们为赛场上的运动员敲锣打鼓,呐喊助威。

小明同学发现,在锣鼓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马上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6、“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中的金属珠子撞击产生而发声,而山间小路上的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

7、太空中,宇航员在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即使靠得很近也无法直接交谈,这是因为。

8、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通过,然后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9、打雷时,某人看到闪电后5s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离此人的距离约为m。

10、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你能找出一个事实来支持你的说法吗?

事实是:

三、分析与思考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学生发现蜜蜂发声并不靠翅膀

2003年8月,湖北监利县科技副县长到黄歇口镇中心小学,看望一位名叫聂利的六年级小学生,并向她请教一个问题:

蜜蜂到底靠什么发出“嗡嗡”声?

“蜜蜂有自己的发声器官,它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

”聂利响亮的回答。

这个结论,是聂利对蜜蜂进行了一年多的贯彻和试验后得出的。

2001年秋,聂利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是哑巴,它们没有发声器官,“嗡嗡”声来自翅膀的振动,如果翅膀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

去年春天,聂利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并没有扇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于是她对教材、科普读物和老师的讲解产生了质疑,并开始了对蜜蜂的试验和研究。

她先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出声音。

她剪去蜜蜂的双翅,也能听到蜜蜂的叫声。

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每次用去48只蜜蜂。

试验结果表明:

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为了探究蜜蜂的发声器官,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

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

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

她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发出声音。

这项试验她又反复做了10次,结果都一样。

她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该篇论文在兰州市举行的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大赛优秀科技项目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你从上文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12、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巴黎。

具体的方法是:

将铸铁自来水管中的水放尽,然后在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了两次响声,测得两次相声相隔2.5s,已知铸铁管长913m,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声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

探索与实践

 

三、分析与思考

13、给你一个玻璃杯、一枝铅笔、一些水,你是否能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特征?

 

生活拓展

 

14、太阳上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剧烈的大爆炸,但是我们却丝毫听不到这巨大的爆炸声,其原因是()

A、太阳离我们太远了B、真空不能传声

C、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听D、以上答案都不对

15、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m/s。

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有记载着:

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这是因为。

16、若不小心把气球弄破,它会发出“啪”的响声,这是因为气球的气是使劲吹进去或用打气筒压进去的,即气球里充满了压缩气体,当球破裂时,球内的压缩气体的体积会突然迅速膨胀,从而引起周围空气的急剧振动,所以发出“啪”的声音。

类似的发声现象还有很多,诸如:

例1:

例2:

 

自我评价窗

 

要点点击

第二节乐音与噪声

 

学习内容

1、知道乐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其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2、知道不同的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音品)不同。

快乐自主研学

3、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一、选择题

1、听音乐时,可判断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我们根据的是()

A、声音的音调B、声音的音色C、声音的响度D、音乐的节奏

2、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因为雷声的()

A、频率大B、振幅大C、音色难听D、音调高

3、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是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A、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控制声源产生的噪声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4、如图3—2所示,4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高度各不相同。

用嘴粘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

(1)”、“re

(2)”、“mi(3)”、“fa(4)”4个音阶,则与“re

(2)”这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是()

图3—2

5、用洗衣机甩干衣服时,由于衣服没有放好,引起洗衣机的剧烈振动而发生噪声,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戴上耳塞,在入耳处减弱噪声B、关上房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把衣服重新摆放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赶快离开家庭,远离噪声

二、填空题

6、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两次所听到的声音的

不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7、“响鼓还要重锤敲”这句话说明声音的跟有关。

8、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种特征。

(1)震耳欲聋,是指;

(2)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指;(3)瓮声瓮气,是指。

9、声音的三个特征,在传播过程中,不会改变的是和。

10、“无声手枪”是在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机,是在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中减弱噪声的。

三、分析与思考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车

格拉谢拉·黑格尔

一天上午,父亲和我一同到林间漫步,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我:

“除了小鸟的歌唱,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他:

“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

“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非常诧异地问他:

“我们又没有看见马车,您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

“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

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象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

“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1)文中父亲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有无科学道理,利用你所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来解释。

 

(2)故事《马车》使你懂得了什么人生哲理?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你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吗?

你若仔细听警车高速驶过时警笛的鸣叫声,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警车向你驶来的时候,警笛的音调变高;当警车离开你向远处驶去时,音调在降低,但若你是坐在警车上,所听到的警笛声的音调却始终一样,也就是说实际上警笛的频率并没有改变,只是当听者和声源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听者感觉到频率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普勒效应/

根据以上知识,我知道:

当有人站在火车轨道旁,一列正在鸣笛的高速火车离他而去,则他听到鸣笛声的音调将逐渐。

探索与实践

13、音乐会上各种乐器为我们奏出了美妙的音乐。

回来之后,小超和小菲都知道了乐器改变发出声音音调的方法,可是,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发生了改变?

弦乐器是靠拨动不同的琴弦,来发出不同的音调

那么,究竟弦乐器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

管乐器是靠按住不同的孔键,来发出不同的音调

请你就图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做一个猜测。

小超的做法是:

首先拿一把吉他,观察吉他上的各琴弦有什么不同。

他发现各琴弦的粗细不同,当他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后,发现声音的音调不同。

然后,他又转动吉他上的旋钮以拧紧或放松琴弦,结果,他发现同一根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

最后,小超又用手指按在同一根琴弦上的不同位置,以改变弦振动部门的长短,结果,他发现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调又改变了。

分析与论证:

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弦的、和有关。

小菲的做法是:

找音乐老师借了一支笛子,经过反复实验后,她发现笛子是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当用手指按住笛子上不同位置的孔,就能改变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请你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然后回答:

(1)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音调越高;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音调越高;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时,弦越,音调越高。

(2)在吹响笛子时,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越长,它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选填“高”或“低”)。

生活拓展

 

14、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做能够使声音()

A、音调变高B、响度变大C、音色变好D、传播的速度变大

15、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机屏幕上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音量关小”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是从减小噪声,从声音的特性的角度分析,这是减小声音的。

16、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的缘故。

17、射击场上练习射击的人常常戴上一个防护耳罩,这有什么作用?

 

自我评价者

要点点击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学习内容

1、了解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做到超声和次声。

2、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和应用。

3、了解次声的危害。

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快乐自主研学

 

一、选择题

1、小猫、小狗等动物比人对声音更敏感,这是因为()

A、这些动物的发生频率范围大B、这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大

C、这些动物的耳朵比较大D、这些动物比人更专心听声音

2、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着的物体。

甲:

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的手臂;乙:

蝙蝠的嘴发出频率为105Hz的振动;丙:

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56Hz的音叉。

对以上这些物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不是声源,人耳不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C、甲、乙、丙都是声源,但人耳只能听丙发出的声音

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人耳都不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3、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其实质是()

A、大象语言对人类来说是次声,人听不见,大象却能听见

B、大象语言对人类来说是超声,人听不见

C、大象没有发出声波,是根据感觉、眼神进行信息交流的

D、听觉好一些的人可以听到大象的语言

4、大街上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中,超声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A、超声是清洁剂B、超声发生反射

C、超声传递去污的信息D、超声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

5、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度大,这是因为()

A、屋子里有回声,旷野里没有回声

B、屋里声音会被反射,旷野里声音不会被反射

C、屋子比较安静,旷野里比较喧闹

D、屋子里的回声加强了原声,旷野里回声不能加强原声

二、填空题

6、蝙蝠的视力很差,他们只在夜间活动和觅食,它们是利用来绕开障碍物并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7、医院里的“B超”实际上是利用了波来观察人体内部,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在强的波中,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会受到破坏,从而产生恶心、眩晕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危及生命。

生活拓展

8、在工业方面,超声的典型应用是对金属的无损探伤和超声测厚两种。

过去,许多技术因为无法探测到物体组织内部而阻碍其发展,超声传感技术的发现改变了这种状况。

只要将超声传感器固定在装置上,它就能“悄无声息”地探测人们所需要的信息。

这里的“悄无声息”是指。

9、举出生活中两个利用声音的例子。

 

10、攀登雪山是一项极富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

登山运动员在攀登雪山时有一个忌讳,那就是不许高声喊叫。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1、科学家们根据蝙蝠超声导航的原理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1450m/s,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并测得接收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s,求海底的深度。

 

12、阅读材料。

“无人船”之谜

1880年,人们在美国罗德艾兰州组波特市伊斯顿斯·比奇镇附近的海面上发现一艘名叫西拜尔德的无人船,船长室的早餐尚在,而全体船员却不知去向。

1855年2月28日,英国三桅帆船“马拉顿”号在北大西洋遇到一艘美国无人穿“突瑞姆斯·切斯捷尔”号。

该船风帆垂落,船只完好无损,货物依然如故,食物淡水充足,也无任何搏斗和暴力的迹象,只是船上空无一人。

更为神秘的要算1881年12月12日,美国快速机帆炮舰巡游时,在北大西洋中又发现一艘无人帆船。

舰长格里福芬命几个水兵留在帆船上,由他的军舰拖着这条船航行。

在离海洋还有三天路程时,海上狂风大作,拖船用的缆绳断裂,黑夜茫茫,呼叫无音,两船失去了联系。

当第二天发现时,帆船上的水兵却都不见了!

此时离纽约只有300km,眼看就要到家了,格里福芬舰长又用重金买动了几个人到那艘帆船上去,这一天,天气晴朗,微风习习。

黎明前,“爱伦·奥斯汀”号的舵手发现船偏离了航线,当他回头再看拖着的帆船时,不禁大吃一惊:

帆船不见了!

就这样,这艘帆船的失踪成了航海史上又一个神秘的谜。

……

迄今为止,人们在茫茫大海上已发现了数十艘无人船,孤独、奇异而神秘,好象诉说着一桩桩故事,却又似无从说起。

目前,对于无人船案件,科学家们认为可能是海洋次声波造成的。

海洋次声波是指在风暴和强风下出现的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如果是大风暴,次声波的功率可达数十千瓦,这种大能量的次声波会对生物体产生辐射,某些频率的次声波,可引起人和动物的疲劳、痛苦、甚至导致失明。

同时,过强的次声波常使人和动物产生惊恐情绪,导致船上的人员跳海自杀而失踪。

13、你知道蝙蝠的超声导航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吗?

 

第三章综合能力提升与实践

在线回眸

典例精析

例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空也能传声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靠周围的介质将其振动的形式向外传递,若没有介质,声音就无法传播出去,所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A选项错;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所以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B选项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15℃)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通常比在空气中的大,但是声音无论在何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不能达到3×108m/s,3×108m/s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也是宇宙间的速度极限,所以C和D选项都错。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例2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对两人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解析作为独唱的男歌手,他的声音一定需要突显,所以他的声音响度大,作为伴唱的女歌手,声音当然要轻,响度要小;在通常情况下,男生的声带比较厚重,所以发声时声带的振动比较缓慢,也就是说男生声带振动的频率比女生小,所以声音也就比女生来的低沉。

故本题选D。

特别提醒音调和响度在生活的习惯用语中并没有很严格的区分,因此要从题意上分析,避免混淆,如:

“这支歌太高了,我唱不上去。

”这儿的“高”指的是音调高;“请你高声朗诵课文”,这儿的“高”指的是响度大。

在通常情况下,生活常用词语“大声”、“小声”、“轻声”等用来描述声音的响度,用词语“尖”、“粗”等来描述声音音调的高低。

例3噪声被认为是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污染,在城市政府通常采取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以控制“噪声对人口密集地区”的干扰,你认为政府的这个措施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控制噪声的?

()

A、噪声的产生B、噪声的传播

C、进入耳朵D、以上各项都有

解析当我们听到噪声时,噪声都经过了产生、传播和进入人耳的过程,所以有效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

(1)防止产生;

(2)阻断传播;(3)防止进入耳朵。

在城市中政府采取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让噪声远离人口密集地区,使噪声在远距离的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弱,从而减小噪声对人产生的危害,这种方法是属于控制噪声的传播,故本题的答案为B。

例4在下列应用中,不属于超声应用的是()

A、外科医生利用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B、利用声波预测自然灾害事件

C、利用声波检测样品内是否有缺陷

D、利用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解析无论是可闻声还是超声、次声,他们都携带着能量向外传递。

与可闻声相比,超声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有广泛的应用。

如:

人们利用超声穿透能力强的特点,用来观察人体的内部以诊断病情,也可用来检测样品内部是否有缺陷;还可利用超声的振荡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或清除精密机械上的污垢,A、C、和D、三个选项都是人们常见的利用超声的实例。

而在B选项中,自然灾害中产生的是次声,人们预测自然灾害是通过对次声的研究来获取的,它不属于超声的应用,故本题选B。

训练与回顾

一、选择题

1、“掩耳盗铃”者是采取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小声音的?

()

A、在声源处B、在传播过程中C、在人耳处D、以上答案都不对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都能发出声音,让我们听到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且传声速度最快

D、动听的音乐永远不会是噪音

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B、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

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4、人们倾听地声,利用岩层发生形变时的地声异常来预报地震,这是利用了()

A、固体能够传播声音B、固体比较坚硬,振动强烈

C、固体传播声音速度快D、固体传播振动均匀

5、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在下列现象中表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对孕妇做常规检查B、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C、“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可能到来

D、人们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6、医生使用的听诊器的作用是()

A、使振幅增大、响度增大B、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缩短听者发声体的距离,使响度更大

D、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7、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的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

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8、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C、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9、在几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倒入不同量的水后,只要水的量适当,即可用这些玻璃杯奏出美妙的音乐,这是因为玻璃杯中倒入不同量的水后,它们振动时的()

A、振幅不同B、频率不同C、响度不同D、音色不同

10、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A、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太小B、蝴蝶翅膀振动不能产生声波

C、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够大D、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是超声

二、填空题

1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而产生的。

即使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在演奏同一首曲子,我们也可以从它们的来辨别。

12、如图3—4所示,鱼被它们所喜欢的声音诱入渔网,从物理

学角度分析,这表明。

13、比较黄牛的“哞哞”叫声和蚊子的“嗡嗡”叫声,音调高的

是的叫声;响度大的是的叫声。

14、听力有障碍的人,戴上助听器是为了增加声音的;

口技演员模仿鸟叫或其他声音时惟妙惟肖,是因为他模仿声音

的相同。

1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能够说明:

和都能发出声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是

现象。

16、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m/s;间谍把铁块按在墙上,再将自己的耳朵贴在铁块上,就可以听到隔墙的谈话声,其中所含的物理道理是:

17、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是“高”、“低”指的是;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的“高”、“低”指的是。

18、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有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汽车和机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或者尺子、螺丝刀等)的一端顶在运转的机械外壳上,另一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地听到机械内部的异常杂音;将机械手表放在枕头底下,可以听到清晰的“滴答”声,这些都是因为也能传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