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5743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x

鹤峰县安监局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

 

鹤峰县2013年县级安监部门监管执法专业装备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简述

1、项目名称

鹤峰县2013年县级安监部门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

2、项目主管单位

湖北省安监局

3、项目建设单位

鹤峰县安监局

4、建设地点

鹤峰县安监局

5、项目负责人

王成协

6、项目性质

新建

7、建设时间

2013年

8、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安监设施设备的采购、配置和安装安监工作所需的”现场监督检测通用装备、现场执法与调查取证分析装备、应急救援指挥装备、信息化装备、执法配套”。

主要设备有:

现场快速执法设备3套;笔记本电脑5台;摄像机1台;照相机3台;录音设备6台;打印机2台;传真机2台;视频会议系统1套;音频系统1台;计算机辅助设备1套;基础软件系统1套;服务器1台;交换机1台;路由器1台;UPS1套。

9、项目投资估算

该项目总投资60万元,申请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3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30万元。

10、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后,通过增加我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执法专业装备,改善我县安全生产监管行业多,而与监管任务、行业相匹配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装备严重滞后的现状,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我县安全生产形式平稳有序,其社会效益好。

1.2结论与建议

该项目建设单位技术基础好,条件具备,前景可观。

项目实施后,对全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能力将大大提高,对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安全发展具有显著作用。

项目符合国家政策,符合我国安全生产监管的发展方向,符合我县安全生产发展的实际要求,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社会效益显著。

该项目基础设备较好,建设单位技术力量具备,投资适中,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该项目早日实施建设是非常必要和完全可行的。

建议各级领导予以重视和支持,有关部门尽快评估、批复,让项目早日实施,尽快发挥效益。

1.3编制依据

1、《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监察机构监管监察能力建设规划(2011-2015)》;

2、鄂发改服务函[2013]238号《省发展改革委、省安监局关于申报2013年市县两级安监部门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的通知》;

3、《鹤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第2章项目建设背景

2.1项目区域自然背景

1、地理位置。

鹤峰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南角,地处东径109°45′至110°38′,北纬29°38′至30°14′之间。

东毗湖南省石门县,南邻湖南省桑植县,西接湖北省来凤县、宣恩县,北抵湖北省巴东县、建始县,东北与湖北省五峰县相连,西北与湖北省恩施市接壤。

县城距省会武汉市603公里,距自治州首府恩施市176公里。

境内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67公里,版图面积2872平方公里。

2、地形地质。

鹤峰县地处中国地形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东部的延伸部分,是武陵山脉石门支脉上的一个山区县,境内地形地貌具有典型的山地特征。

境内地质结构较为简单,地形复杂,地貌千姿百态。

山高谷峡,切割深,高差大,海拔最低的铁炉乡—江口194米,最高的下坪乡—牛池2096.3米,平均海拔1147米,平均切割深784米,平均地面坡度24.1度。

在全县土地总面积中,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占17.6%;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占42.8%;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39.6%。

3、水文概况。

县境内溪河遍布,流域面积大。

年平均径流深1223毫米,径流总量35.3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径流量为122.3万立方米,四季分配不均。

据鹤峰县水文站实测溇水河洪枯比为2333﹕1。

最大径流深高达1980毫米,最小径流深只有656毫米。

4、气候概况。

鹤峰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

春季天气复杂多变,阴晴不定;夏季多雨湿热;秋季凉爽;冬季较为干燥寒冷。

从低山到高山依次表现出低热中暖高湿寒的气候特点,垂直差异十分明显。

平均年降雨量1734.9㎜,蒸发量1028.5㎜,无霜期296天,平均温度15.8℃,日照时数1216.4h,≥10℃的积温4892℃,干旱日数87天。

5、土壤概况。

境内土壤呈典型地带性分布和地域性分布,土壤类型复杂,种类众多,地带性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微域土壤千变万化,星罗棋布,点辍于各个生物气候带中,且多数土壤深厚肥沃,酸碱度适中,质地良好,适宜多种林木生长。

共有10个土类,23个亚类,65个土属,169个土种。

其中林业用地土壤8个土类,16个亚类,29个土属,87个土种,在8个林业用地土类中,分布最广的是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4个地带性土类。

6、森林植被。

鹤峰地处鄂西山区,地形地貌高低起伏,微域气候及土壤种类多样,植物资料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共有171种,645属,1264种。

全县林业用地344.98万亩,人均占有林业用地15.8亩,全县活立木蓄积448.34万立方米,人均蓄积20.5立方米,植被覆盖率82.97%,为鹤峰林业建设及生态环境建设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2.2项目区域经济背景

――经济概况

经济结构。

2012年,实现县城生产总值34.9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0%。

全县人均县域生产总值17435元,比上年增加2222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1.7%,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5730万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0955万元,同比增长15.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2979万元,同比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2:

39.6:

34.2调整为24.5:

40.3:

35.2,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25112万元,占县域生产总值的64.4%,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呈现节约、清洁、低碳、循环发展的良性态势。

农业产业化水平。

201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1776万元,可比价增长8.0%。

其中:

种植业产值94740万元,增长8.7%;畜牧业产值39183万元,增长6.1%;林业产值16526万元,增长7.7%;渔业产值147万元,增长5.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80万元,增长14.0%。

农村居民人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965元。

耕地资源。

2012年末耕地总资源20.74千公顷,常用耕地面积16.07千公顷。

主要农产品产量。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9.65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4.81千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49.97%,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4.84千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50.03%。

粮食总产达到87600吨,农村居民人均达到575公斤;牲猪出栏23.22万头,农村居民人均1.5头。

农业内部形成了茶叶、烟叶、箬叶、蔬菜、畜牧等5大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过亿元的产业。

茶叶面积17.8万为亩,产量17787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52亿元;烟叶面积8万亩,产量10713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35亿元;箬叶采摘面积30万亩,产量1.1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12亿;商品疏菜面积6.3万亩,产量141708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0.96亿元;出售商品猪9.6万头,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1亿元。

商品肥、电耗用量。

农村化肥施用量3.5万吨(折纯),农村用电量4234万千瓦。

——绿色食品以山野菜、高山蔬菜、茶叶、酿酒等绿色食品加工业产值达到6.25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为80%,其中薇菜产量500吨,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1.8万吨,列全省前茅。

以箬叶、厚朴叶等为原料的绿色包装加工业产值达到1.3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为21%,其中箬叶产能1.1万吨,成为全国绿色包装第一县。

——市场主体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180多家,总资产5亿元,总产能6亿元。

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2家,总资产4.8亿元,从业人员3300人,2008年实现产值4.3亿元。

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一家(长友公司),5000万至1亿元的企业1家(白果茶厂),1000至5000万元14家,500至1000万元的企业5家。

被列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列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3家,列入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资产总额近3.5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资产比重为70%,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占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为59%。

全县农产品商标注册108件,占全县注册商标的57.75%。

在注册商标总数中,实际使用的商标有83件,使用率为44.38%,实际使用农产品商标73件,占实际使用注册商标的87.9%,在农产品商标中,农产品加工品牌注册商标有37件。

其中荣获省著名商标的有湖北长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长友”商标、鹤峰县翠泉茶业有限公司“翠泉”商标、鹤峰县骑龙茶业有限公司“骑龙”商标、鹤峰县白果茶厂“白果”商标。

获州知名商标的有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八峰”商标和“土王宫”商标、鹤峰县金阳特色农产品有限公司“鑫丰”商标、湖北省鹤峰县葛仙米开发有限公司“葛仙米”商标。

有14家获QS认证,4家获ISO9001:

2000质量体系认证,6家企业获绿色食品认证。

——农产品基地全县已经形成各类农产品基地面积123.3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比重达到28%。

茶叶基地:

全县茶园形成面积17.8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6.3万亩。

白果民族茶厂木耳山基地获南京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IMO)有机茶认证,长友公司、翠泉公司、金阳公司、骑龙公司、龙福公司等5家企业的茶叶基地获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证,白果茶厂和长友公司所属基地获国家出口基地备案。

烟叶基地:

全县烟叶总面积8万亩,形成了25个专业村,33个重点村,1645户种植专业户,烤烟专业户户平种植面积达到9.86亩,白肋烟专业户户平种植面积达到3.78亩。

专业村、重点村烟叶种植面积占全县烟叶总面积80%,总产量达到14.5万担。

全县拥有4万担规模的乡镇1个,3万担乡镇2个,2万担乡镇1个,1万担乡镇3个;全县50—100亩连片区58个,100—500亩连片区41个,500—1000亩连片区8个,1000亩以上连片区7个,连片总面积达3.7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0%。

燕子乡建立了5000亩高规格烤烟科技示范园,五里乡形成了40公里烟叶种植长廊,中营乡实现了万亩烤烟大连片。

全县共建大棚2058个,其中塑钢大棚448个,竹木中棚1610个,可供移栽面积占总面积的82%。

漂浮育苗面积占全县烟叶育苗面积98%,建标准化晾房4640间,农民新购置烟叶机械295台(套),其中,起垄机89台,播种器25台,剪叶机15台,喷雾器163台。

蔬菜基地:

全县蔬菜加工原料基地面积6.3万亩(不含薇菜、食用茵等森林蔬菜面积),其中高山蔬菜面积3.5万亩,魔芋面积2.8万亩。

林产品基地:

全县林业产业基地总面积95万亩,其中:

日本落叶松、杉木为以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30万亩;以厚朴、木瓜等木本药材为主的中药材基地23万亩;以板栗、柑橘、核桃等为主的干鲜果基地9.8万亩;天然箬叶可采摘面积30万亩,人工栽培面积0.53万亩;香椿等森林食品基地2.5万亩。

畜产品基地:

全县畜牧业基地按照公司化、大户化、区域化的模式稳步发展,现已形成1个万头生猪养殖区小区(长新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太平小区),3个3000头生猪养殖小区(鹤峰经济开发区生猪养殖小区、燕子乡启盛牧业生猪养殖小区、燕子乡兴旺牧业养殖小区),10个“150”和100个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大户。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

2012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5372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4.0%。

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33家,实现增加值102072万元,同比增长16.1%,实现产值329758万元,同比增长28.5%。

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5215万元,同比增长30.1%,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355万元,同比增长72.9%,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2%。

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198.1%,总资产贡献率10.3%,资本保值率97.7%,资产负债率47.1%,流动资产周转率3.5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83%,产品销售率97.4%,全员劳动生产率15.5万元/人。

建筑业:

全县9个资质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15582万元,同比增长25.6%,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11.1%。

建筑资质企业完成产值46706万元,同比增长17.4%。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1.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0.2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

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3963万元,同比增长12.2%,其中500万元以上城镇和非农户项目投资231995万元,同比下降1.5%。

房地产开发投资达21968万元,同比增长677.1%。

农村私人投资40000万元,同比增长69.0%。

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0720万元,同比下降23.5%,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47.9%。

招商引资:

2012年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6555万元,同比增长35.3%。

直接利用外资245万美元,同比增长250.0%。

――国内外贸易、旅游和市场物价

国内外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5172万元,占第三产业的20.5%,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800万元,比上年增加15.4%。

其中:

批发零售贸易业130760万元,住宿餐饮业1404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3%、15.9%。

全年实现外贸出口3342万美元,同比增长26.3%。

旅游:

2012年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554万元,同比增长59.1%。

市场物价:

2012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4.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水平上涨3.3%;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上涨4.3%。

――财政和金融

财政:

2012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5208万元,同比增长3.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600万元,同比增长1.2%,税收收入13013万元,同比下降2.6%。

财政支出135992万元,同比增长8.6%。

金融:

2012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3955万元,比年初增加68958万元。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4951万元,比年初增加49298万元。

各项贷款余额225375万元,比年初增加12959万元。

2.3社会发展背景

1、行政管辖。

全县辖6乡3镇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自然保护区。

即铁炉、五里、燕子、下坪、邬阳、中营等6个乡,容美、走马、太平等3个建制镇及鹤峰经济开发区、木林子自然保护区,205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1364个村民小组。

2、人口结构。

2012年末,全县总人口223210人。

其中,男性115936人,女性107274人。

年内出生人口231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5‰。

城镇人口70900人,占31.76%。

乡村人口152310人,占68.24%。

以土家族、苗族、白族、蒙古族为主的少数人口138000人,占61.83%。

3、交通。

2012年公路总里程2144.7公里,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020万元,同比增长11.6%,占第三产业的13.0%。

货物周转量4277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8.6%。

4、邮电通信。

2012年,邮电通信业实现营业收入11500万元。

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41万户,其中农村固定电话用户2.2万户。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8.57万户。

计算机宽带互联网用户1.65万户。

5、供水。

县城供水管道长度31公里,全年供水总量188万吨,其中生活用水量100万吨。

6、道路。

县城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面积5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8万平方米。

7、教育事业。

2012年末全县有各类学校63所,其中,普通中学15所,中等职校1所,小学47所。

年末全县在校学生20251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8838人,小学在校学生10023人。

全县专任教师1493人,其中,中学专任教师619人,中等职校专任教师113人,小学专任教师761人,全县幼儿园24所,在园幼儿3585人。

8、医疗卫生。

2012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70个,其中:

医院1个,卫生院9个。

拥有病床876张,县级医院拥有病床400张,农村卫生院拥有病床355张。

卫生技术人员757人,其中,医师300人,注册护士256人。

9、民族文化。

鹤峰古称容米、柘溪,有2000多年文明史,末代土王世袭相承800余载,管辖8000多平方公里;土地革命时期,有2.5万人参加革命,近4000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木林子20838公顷原始生态群落结构、董家河“世界坡立谷”地貌保存完整,民俗、红色、生态文化底蕴厚重,文化保护与传承取得积极成果。

(1)文物保护:

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容美土司遗址、满山红革命烈士纪念园、五里坪革命旧址群,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傩愿戏、打溜子、红色革命系列遗物。

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柳子戏、满堂春、鹤峰山民歌等。

(2)文化机构:

鹤峰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乒乓球协会等文化协会组织发展到5个,容美艺术团、老年管乐团、老年艺术团、五里满堂音艺术团、夕阳健身队、长寿健身队、走马官鼎村篮球队等文体团队发展到25个。

(3)文化创作:

《退役军犬》、《最后一只白虎》、《远去的诗魂》、《巴国俪歌》等作品分别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10、人民生活。

2012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78元,比上年增加1849元,增长14.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02元,较上年增加686元,增长16.7%。

2.4装备建设背景

鹤峰县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行业多,战线长,任务重,由于缺少安全监管装备,使得管理手段有限,综合监管压力大。

特别是近年来,我县相继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安全监管工作十分被动,突出表现在安全监管设施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监控体系不健全等,已远不适应当前社会安全生产、安全发展要求需要。

因此,项目建设显得更加重要。

2.5国家加大安监能力建设背景

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监管监察能力建设规划(2011-2015年)》(发改投资〔2012〕611号),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申报安全监管部门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的通知》(发改投资〔2013〕940号)精神,2013年中央预算内安排资金用于中西部地区市县两级安监部门监管执法准备建设。

湖北省发改委、省安监局下发了《(鄂发改服务函[2013]238号)湖北省发展改革委、省安监局关于申报2013年市县两级安监部门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的通知》,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保安全促发展需要

加强县级安监部门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是保障安全生产、安全发展,提高我县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的需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国际国内安全生产事故频发,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近年来,我县通过加强安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措施,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项目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作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兼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行可连续发展策略的组成局部。

 

3、项目建设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

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领极其重要的位置。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定要讲究经济效益。

如果企业安全生产搞不好,就会导致本钱回升,效益下降。

可见,搞好安全生产是企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

4、项目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条件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而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就是保护企业员工的安全健康,使之有健康的体质,如果安全生产搞不好,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受到危害,生产就会遭遇伟大损失。

可见,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做好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

 

5、项目建设是提高我县安全生产监管能力的需要

我县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行业多,战线长,任务重,由于缺少安全监管装备,使得管理手段有限,综合监管压力大。

特别是近年来,我县相继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安全监管工作十分被动,突出表现在安全监管设施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监控体系不健全等,已远不适应当前社会安全生产、安全发展要求需要。

因此,项目建设显得更加重要。

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多年来,县安监部门在监管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一定的监管技能。

2、全县正在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强化各级安委会的权威和作用,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的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之中。

项目申报单位鹤峰县安监局属行政事业单位,其职能是依据《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对全县的煤矿、非煤矿山生产企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经营条件审查、报上级安监部门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

按照《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安监部门对辖区内的有关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安全监管,即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指导、协调。

涉及到的行业主要有建筑施工、重点工程、学校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森林火灾、高压管特等特种设备安全、旅游安全、其它工矿商贸企业安全及食品卫生安全等共20多个行业和部门。

县安监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努力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强化监管职责,严控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保持社会稳定,企业健康发展,群众满意,紧紧围绕全县发展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近年来,理顺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完全有能力组织、实施和管理好该项目。

  

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情况

4.1项目建设单位

鹤峰县安监局

4.2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

项目建设单位鹤峰县安监局主要职能是:

依据《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对全县的煤矿、非煤矿山生产企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经营条件审查、报上级安监部门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

按照《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安监部门对辖区内的有关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安全监管,即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指导、协调。

涉及到的行业主要有建筑施工、重点工程、学校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森林火灾、高压管特等特种设备安全、旅游安全、其它工矿商贸企业安全及食品卫生安全等共20多个行业和部门。

县安监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努力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强化监管职责,严控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保持社会稳定,企业健康发展,群众满意,紧紧围绕全县发展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为打造和谐鹤峰、平安鹤峰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实施“五政并举”、建设“六大一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4.3人员及其构成

项目承担单位县安监局目前在编职工共有14人,另外聘用1名煤矿安全监管技术员。

内设机构的现有行政编制6个,工勤编制1个,事业编制8个。

4.4现有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情况

项目承担单位县安监局现有办公房屋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5人,其中注册安全工程师有4人。

4.5资产与财务情况

2012年末固定资产余额为63万元。

当年收入191万元(其中人员经费56万元,公用经费71万元,安全监督员费用42万元,下井等补助费16万元,保险费6万元),支出191万元,当年无结余。

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5.1选址原则

交通便利,能充分发挥项目的辐射作用,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单位技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