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5953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docx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

第一章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构建合理与真正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任务。

第一节新课程学生评价

一、理念阐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评价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评价体系,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教育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我们树立以“选择适合教育学生”观念,评价是为了更好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二、走出误区

“评价就要分出三六九等,就要评出谁差谁好。

通过评比,实施奖惩,对进步的予以奖励,对落后的进行鞭策。

”对此,您是怎样看待的?

三、抛砖引玉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着无限的发展前景,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指导思想。

对此您是怎样看待?

第二节以被评价者的发展为目标

一、理念阐释

发展性评价是立足现在、回顾过去、面向未来,不仅注重评价对象的现实表现,更重视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重在使评价对象“增值”。

它以促进发展为目的,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重视提高评价对象的参与意识,发挥其积极性;评价是由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同完成,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对象,评价应该立足被评价爱者现在的发展,为了被评价者未来更好的发展,教育要让被评价者得到激励。

二、走出误区

不少评价以奖励与惩罚为最终目的。

其主要通过对评价对象的考评、划分等级做出奖惩决定。

您认为这种评价易出现什么问题?

以奖惩为最终目的的评价面向过去,忽视未来,不利于发展;强调选拔,面向少数,忽视全体;依靠外部的力量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易忽视被评价者的内在动力。

三、抛砖引玉

从评价的宗旨来看,存在两种不同的评价:

为了奖惩的评价和为了发展的评价。

请您列举两种评价的实际表现,比较一下。

您倾向哪一种评价方式?

第三节新课程评价的理念和实践模式

一、理念阐释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在现实教育过程中,教育评价一直起着指挥棒的作用。

评价的功能和新的评价技术都有了本质变革。

评价不再仅仅强调甄别和选拔,更加强调诊断和发展的功能。

(一)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被革新的机制。

新课程倡导的不是奖惩评价,而是发展性评价。

教育的最大成功,是把每一个人塑造成为一个成功者。

二、走出误区

不少老师认为,只要是评价,就要分出成功者与失败者,优胜者和低劣者。

我们不能因为保护失败者和低劣者的自信,而剥夺成功者和优胜者的喜悦,妨碍他们享受努力的果实。

您是怎样看待评价的?

三、抛砖引玉

“总是拖班级的后腿!

”“真没用!

”“真笨!

”“无药可救!

”“这个班没有你该多好!

”……您认为这些评价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这个集体不能没有你!

”“我们的集体因你添彩!

”“你的智慧使大家受益!

”“你真棒”……您认为这些评价会产生什么样的成效?

第四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

一、理念阐释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以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要以科学的发展观看待评价对象的发展水平;要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使学生明确自己发展的现状、明确下一步发展的努力方向,从而促进全体学生不断发展。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一种手段。

发展性评价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

二、走出误区

不少老师反映:

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分数;教师之间评比的学生的分数;升学考试选拔的仍是学生的分数。

所以,“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分、分,教师的底气。

”这是一种“唯分数论”的观点,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第五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一、理念阐释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评价主体按照一定价值标准,利用多种评价方法。

对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科学完整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包括各个学科学习目标评价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具体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评价。

二、基础性发展目标

1、道德品质。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2、公民素质。

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3、学习能力。

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应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4、交流与合作能力。

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5、运动与健康。

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审美与表现。

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三、学科学习目标(见各学科课程标准)

学科学习目标与基础性发展目标整合制定评价标准。

四、走出误区

不少老师认为,上大学要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学生的基本素质难于评定,所以学生的评价最好以学业成绩评定为主。

五、抛砖引玉

对基本素质进行评定,虽然“难”但并非“不能”。

评价改革要考虑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您认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基本素质是怎样的关系?

第六节提倡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

一、理念阐释

学生发展性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他提倡多元主体参与,在教师的统筹、协调下,教师、学生本人及同学之间、家长参与对学生的评价。

二、走出误区

学校教育活动中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会增加评价的难度,影响教师的权威。

三、抛砖引玉

评价不是教师的专利。

教育承担多方面的责任,需要综合家长的期望、社会的需求和儿童的意愿。

提倡多元主体参与评价,能够使教育更充分地体现多方面的需求。

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机制中,教师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第七节更加注重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

一、理念阐释

注重学生发展性评价,一味着学生评价要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给予更多关注。

首先,评价关注过程凸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其次,评价要关注过程,重要的是促进交流;第三,强调学生评价的过程化,在于鼓励学生的时间和探索。

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评价活动贯穿于活动之中,注重活动的改进,既使学生不断看到自己进步,增强成功信心,又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加强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二、走出误区

不少老师认为,评价就是对成绩的肯定,对成就的证明。

三、抛砖引玉

评价不仅要肯定成绩,也要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肯定成绩虽然重要,但改进和提高更为关键。

有学者认为:

“对结果进行评价,意味着终结性;而对过程性评价,则暗示着还有改进的时间和机会。

”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处理“对结果进行评价”和“对过程进行评价”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八节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一、理念阐释

新课程评价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学生不应该是一系列评价的消极应付者,而应该是主动参与者。

教师和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互交主体”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流的过程。

二、走出误区

不少老师担心,评价本身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能力水平所限,让学生参与评价,甚至让他们自己评价自己,会侵害评价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三、抛砖引玉

一些学生因害怕考试,而视学校为地狱。

然而,考试又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评价手段,如何使考试为学生所接受,请您提供一些建议。

第九节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有机结合

一、理念阐释

学生发展性评价强调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有机结合。

量化评价,是通过公式测验和测量的方法,来完成的教育评价。

量化评价具有客观、直观、准确的特点。

质性评价,能够真实地反映教育现象,再现评价对象的个性特点,发现个体的潜质和发展趋势。

量化评价,能够减少评价者的主观推论,具有简明、精确的特点。

然而,量化评价容易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加以简化,从而无法从本质上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容易丢失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

在这些方面则能较好地弥补量化评价的不足。

最好的做法是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定。

质性评定以量化的评定为基础,量化评定靠质性评定来阐释;在不易量化评定方面,要以定性评定为主。

全面综合地评析学生的成绩和不足,体现教师、家长的期望,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走出误区

量化评价易受指责,定性评价备受推崇,一些老师提议以定性评价取代量化评价。

三、抛砖引玉

对比分析定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优缺点,尝试说明二者适用的方面。

第二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评价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实现。

教育评价方法不仅是教育评价理念的具体体现,更是教育评价要求的具体实践。

学生发展性评价中的日常活动有即时性评价、学科学习的测验性评价、任务学习的表现性评价以及过程学习的档案袋评价等。

第一节日常活动的即时性评价

评价贯穿教育活动的始终,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价。

一、什么是即时性评价

即时性评价是指在特定的情景下,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的即时鼓励、调控及引导的评价活动。

二、即时性评价的特点

(一)及时、易行。

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在任何情景下及时给予评价,容易操作。

(二)内容广泛。

从学生的思想品德、个性品质到学生的学习水平,涉及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

(三)形式多样。

形式有多种多样,主要有:

体态语言(如微笑、抚摸、拥抱、注视等)、口头表扬、满足愿望、家校协同。

(四)具有导向作用。

教师一种带有评价意义的神情或行为,犹如海上航行的航标灯,对学生起着导向作用。

(五)具有心理暗示功能。

发挥心理暗示功能,使学生受到激励评价,体验成功和自信。

教师要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即使对于学生一时的不良行为表现,也要报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去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

多种评价形式的运用,带给学生发展的动力,也会给教师管理带来积极作用。

三、即时性评价的类型

(一)激励性评价

一位老师这样写道: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学生的学习需要鼓励,针对学生的即时表现,评价者配合适当的、积极的评比方式和反馈方式,激发努力的欲望和探索的灵感,会使学生感受到肯定和欣赏,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信心的评价。

(二)包容性评价

在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偏离主体的答案、超越了常理的想象,违背了“逻辑”的“观点”,教师不要简单否定,要包容学生所回答不正确的答案,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由老师的包容,转变为学生的“我真棒”。

但是包容不等同于纵容,正确做法是,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了解、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

(三)推进性评价

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尽完善、不尽完美时,在做某些肯定评价之后,引导学生做深入探究的评价。

(四)挑战性评价

对学生提出挑战式任务,让他们在竞争状态学习、且不断以评价鼓励竞争。

(五)纠偏性评价

当学生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偏离要求时,引导学生纠正偏差的评价。

(六)延迟性评价

实时评价能快速有效给予学生肯定性或指导性的意见,具有优越性,但有些特殊情况下,对理解不好的学生应采用延时性的评价,因为学生缺少内省的时间,缺乏自悟的过程,这时的评价只是别人强加给他的,对他来说并不能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当他有了自己情感和体验时再给予评价,方能彰显效果。

四、即时性评价的要求

即时性评价通常与教育活动过程相结合,强调对具体行为的评判,是以“质的记述+价值判断”为主的评价,其主要作用在于“给个人提供关于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

在实施即时性评价时应注意:

(一)营造民主、温馨的活动氛围

(二)评价要自然融合于活动过程之中

(三)尊重差异,评价标准因人而异

(四)抓好时机,必要时要延迟评价

(五)注意使用体现新课程理念精神的教学用语

(六)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

(七)以激励为主,但赞扬和激励并非越多越好

五、即时评价中强化替代物的使用

强化替代物是即时评价中使用的评价符合,如小红花、小红旗等。

它象征着对学生表现的肯定、鼓励和奖励,旨在强化积极地态度和行为,有时也用来矫正不正确的态度和不良行为。

第二节学业成就的测验性评价

一、概念

学业成就测验是学校经常进行的、学生最为常见的评价类型。

借助于测量工具,测验某项学习计划的具体效果的评价形式。

一般来说,它对学生学过或完成的内容做出终结性评价。

二、测验性评价的一般要求

(一)测验的质量要求

测验作为一个终结性的评价工具,它是可靠而有效地。

可靠,同一个测验,在被试没有进行新的学习之前,或者进行新的经验积累之前,多次测量的结果应保持一致;有效,是指一个测验的正确测量出它所要测的东西。

高质量的测验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信度高。

测验的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者可靠性程度。

一个好的测验,就像一个好的量尺,对同一对象反复多次测量的结果,应该始终保持不变。

2、效度高。

测验的效度即测验结果的有效程度。

3、难度适当。

难度是指题目的难易程度,难度是相对的,其大小应根据测验的目的来确定。

4、区分度适当。

区分度是指对所要测量的被试知识水平、能力的差异的鉴别力,也就是测验结果反映被试的实际差异程度。

(二)测验的编制要求

1、精心制定命题计划。

一是“测什么”,二是“怎么测”,三是将“测什么”和“怎么测”的规定,变为具体的实际工作的蓝图。

2、编制双向细目表。

从内容和目标层次两个方向编制出测验的双向细目表。

它是命题的依据,是评价检测内容效度的依据,是评价学生达标程度的依据。

3、选择试题。

第一步确定试题总量;第二步根据命题测验的目的、规模和内容,确定各种类型试题的数量及难度层次比例;第三步选择试题。

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试题类型进行测验以及试题构成与双向细目表的一致性,以及各种难度层次试题的比例。

4、编制试卷。

按照题目类型及难度层次的适当次序变成一份试卷。

一般次序:

按客观性程度的高低排列各种题目类型的次序,客观性程度高的排在前面。

5、编写答题说明。

答题说明:

题目数量、大题和小题的满分量、答题方式及评分原则。

6、编写试题的答案及评分标准。

对于解法多样的试题,还必须给出几种典型的“标准”答案及相应的评分标准。

7、复查。

在完成以上各项工作以后,结合编写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的情况,再回过头来全面审查整份试卷的质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出修订。

(三)分数的解释要求

在使用一个信度和效度都较好的测验对评价对象进行施测后,获得一个测验分数,如何解释这个测验分数,是科学地进行评价的关键。

根据测验分数的解释不同,测验可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两种。

1、常模参照测验的解释。

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建立的常模为标准,衡量学生在特定团体中相对位置,并以此来解释分数的意义的测验。

2、标准参照测验的含义。

标准测验要参照标准,是一种严格而精确的内容领域的规范或行为领域的规范。

三、新课程考试改革的动态

(一)考题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二)考题注意与本地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尝试开卷试题,试题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

(四)注意学科间的渗透

(五)考试更人性化

(六)强调考试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受到关注

(八)考试不仅重视学生解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第三节任务学习的表现性评价

一、什么是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最早运用在心理学和企业管理领域。

在学校教育背景下,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评价在真实情境下运用知识和技能能力的一种评价方式,它要求定期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表现。

表现性评价,能够测量出纸笔测验所不能测量出的技能,包括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科间内容整合的能力,以及决策、交流、合作能力等。

特点:

①表现性评价的目的:

既可以是给学生评分,也可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但其重点是在后者。

②表现性评价比较关注评价领域不是知识与技能的回忆与再认,而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和给智力因素的发展。

③表现性评价的问题情境是比较真实的,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是现实中的问题,而不是脱离现实情境的抽象问题。

④表现性评价中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一般比较复杂的,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来加以解决。

⑤表现性评价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允许甚至追求答案的多样性。

⑥表现性评价比较费时费力,需要付出的时间代价较高。

⑦表现性评价容易受评价主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论的主观性较强,信度较低。

二、表现性任务的设计

(一)表现性任务的设定

表现性任务的设定步骤有四个方面:

1、确定任务中的知识结构

知识内容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指需要学生有意识的回忆出来的知识,包括符号表征、概念、命题;程序性知识,意即概念和规则的运用,包括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程序性知识要依赖于陈述性知识。

表现性评定,主要针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程序性知识。

这说明表现性评定,既考查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又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明确任务中的能力结构

学生能力发展主要包括:

(1)综合的思维方法,即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适当的技能来解决问题;能够遇到的各种问题,转化为清晰的可解决的任务。

(2)有效占有信息,即能有效运用各种信息收集技术和各种信息资源。

(3)能有效地解释所获得的信息;能准确地评估信息价值。

(4)能有效进行交流,即能和各种人进行沟通;能使用各种交流方法;能有目的地进行交流。

(5)良好的合作性,即能够服务于团队的任务;能有效使用人际交往技能;能有效地维护团队的利益;在团队中能充当各种角色。

(6)智力的特征,即有自律性,具有创造性,具有批判性思维。

3、清楚并明确地陈述任务

教师在上述两个步骤的基础上查缺补漏、删重去冗,对任务进行修改。

任务是教师进行评价的标准,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依据。

5、征求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意见

在传统学生评定中,根据知识本身的体系和特点确定评价任务。

任务的制定是开放的,需要各个方面人员参与,并根据他们的建议和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操作任务。

表现性评价,可以用来评价各种各样的学习结果。

但它们用来评价常规测验不能评价的能力时更为有效,比如对理解力、探究能力、操作技能、合作能力、思维习惯、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评价。

(二)表现性评价的常用形式

1、演示。

演示是一种按要求做出的能力表现,学生借此来展示他对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

2、实验与调查。

实验和调查,也是一种按要求做出的能力表现,学生从中计划、实施及解释研究结果。

可以评价学生是否运用了是党的探究技能与方法,还可以评价学生是否形成了适当的观念,及对所调查现象是否形成一种理论性的、基于学科知识的解释。

3、科研项目。

这是让学生或学生群体完成一项科研项目,从而对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出评价。

在实际运用时,主要有两种形式:

个体项目与群体项目。

4、口头描述与戏剧表演。

口头描述,可允许学生说出他们的知识,并以会谈、演讲的方式使用其口语技能。

戏剧表演将言语化、口头与演讲技能及运动能力表现结合在一起。

5、作品选集。

使学生作品的有限集合,用于展示学生的最佳作品,或者展示学生在给定时间短内的教育成长过程。

(三)表现性任务的类型

1、简短评价任务

简短评价任务,通常用来判断学生对某一知识领域的基本概念、程序、以及思维技能的掌握情况。

简短评价任务可以分为开放式任务、改进的选择题以及概念图。

(1)开放式任务。

通常是呈现给学生一个问题,然后要求他们通过交流进行回答。

回答可以是简短的书面形式的答案、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幅素描或者一个图表等。

(2)改进的选择题。

选择题进过改进,同样可以是有效的表现性工具。

选择题可以用来评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更高的思维技能。

(3)概念图。

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

概念图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评价工具。

是用来检查学生对概念和关系的理解。

2、事件性任务

可用来评价如写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复杂能力。

事件性任务经常以具体学科领域文基础,但它们的设计,不仅仅是用来揭示学生知道什么,而且还揭示他们应用知识的情况。

通常这些任务需要一段更长时间来完成。

事件性任务可分为阅读—写作任务、过程性评价任务、问题解决和分析型任务。

(1)阅读—写作任务。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来评价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观点说服力和内容丰富性两个方面,对他们最终的成文进行评定。

(2)过程性评价任务。

用来评价学生对一个活动过程的完成情况,比如一次清晰的交流,或者一次有效地团队工作等。

(3)问题解决和分析性任务。

事件性任务,经常用于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评价。

其通常呈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问题或者情境,并且在呈现之后要求学生做出一个计划,造出解决途径,或者做出分析。

通常问题和任务界定得很清楚的。

但有时故意呈现给学生一个界定不好的问题,或者提供不完整,甚至让人迷惑的信息,目的是让任务更加真实。

(四)持续性任务

持续性任务是一种长期的、有着多种任务的表现性任务。

一般要求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习单元的开始分配下来。

通常,在学生解决这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时,教师会为他们提供支持。

持续性任务采用长期项目的形式和成果展示的形式。

1、长期项目。

通常涵盖一个学习单元几乎所有的学习要求,通过把学习内容和完成任务相结合,旨在为学习和评价创造一个真实的情境。

2、成果展示。

对主要任务的完成情况和主要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展示。

这些任务集中体现为:

“探究和表达”的基本技能------猜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研究、创新产品或者创造性表现等综合性表现。

(五)表现性评定的资料收集和评分规则

表现性评定,重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必须根据操作目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信息,必须在与学生协商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评分规则。

1、全面收集信息

学生实际操作的结果,需要通过学生的日常行为记录、佚事记录、展示的作业成果、学生日记、与学生的谈话记录、非正式的测验或正式的测验等资料来评价。

科学、合理、全面地收集信息,是表现性评价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收集资料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表现性评定的成败。

在收集资料是必须注意:

首先,全面地收集信息,在缺乏足够的评价信息时,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进行评价,因为这容易导致错误的结论或偏差;其次,及时地记录、保留有关资料是进行表现性评定的基础;第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收集资料,教师可以通过纸笔,也可通过保存学生的日记和展示的作品以及利用一些现代技术手段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