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601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docx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docx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1、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

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

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

【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

【症状】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

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

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

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

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

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

参考验方1:

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2:

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

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3:

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4:

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

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

也可选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治疗。

或如前所述调高水温达28-30℃连续3天,杀灭幼虫后换水。

2、出血性腐烂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病原体】为细菌。

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

此病不易根除,好了后常常是带菌者,水质恶化立即又发病,死亡率较高,一般为50%左右。

【症状】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

解剖内脏有出血点。

常并发肠炎。

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本病春末夏初流行,病鱼游动缓慢;常独处水面,不久死去.

【治疗】停食4-5天,全箱投抗生素药物青霉素:

90×45×60(厘术)箱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

一般4-5天可治愈,初期可治愈,中期可以得到控制,烂掉的鳍需1个月左右才能长好。

把患病箱内的水草拔出用清水冲净并用美蓝消毒(用火柴棍蘸一下

严重时鳞片脱落而死。

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高。

【治疗】无特效药。

但可用1A3~2A3的海水养浴数日,可恢复健康。

也可用抗生素、食盐及呋喃林干粉消炎,有一定疗效。

患处涂抹皮炎平有较好效果。

7、水霉病:

又称白毛病,是霉菌性传染病;水霉菌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开始寄生于表皮,逐渐深入肌肉,吸取鱼体营养,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或青白色菌丝(肉眼可见棉丝状)。

寄生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病鱼常利用缸壁、石砾或水草摩擦患处,最后衰竭死亡。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早春晚秋最易流行。

碰伤、冻伤的幼鱼易患;未受精和胚胎活力差的鱼卵也易寄生。

【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各种水霉菌。

传染途径:

水蚤、病鱼。

养过2-3年鱼的房屋到处有霉菌,新水2-3天就可污染霉菌。

在鱼没有外伤或鱼体健壮时不发病。

反之,即刻可以发病。

虽有传染性,但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但病程长(几个月),也不容易根治。

在鱼外伤外长出白长毛或白毛缠身。

鱼卵更易感染。

【治疗】没有特效药,以预防为主。

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鱼体健壮。

日常操作及捞鱼时要轻巧,不要造成鱼体外伤。

用0.5%-1%食盐可以抑制霉菌生长。

通风多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以及流动的水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此外,也可将患鱼捞出,把外伤处的白毛用镊子取下,在患处涂些呋喃西林干粉,有一定疗效。

也可选用食盐孔雀石绿等治疗。

8、锚头蚤病:

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

虫体头部钻入鱼的皮肤肌肉,虫体像短针样挂在鱼体上,拔下虫体,可见铁锚样头部。

患部发炎红肿,出现红斑、坏死,易被病菌入侵。

病鱼急躁不安,食欲减弱,消瘦。

锚头蚤在水温15-33℃时均能繁殖,流行期很长,易寄生于个体较大的鱼体。

可用敌百虫、高锰酸钾治疗。

9、鲺病:

又称鱼虱病,是传染性寄生虫病。

病原体为鱼虱,鱼鲺形似臭虫,灰绿色略透明,清晰可见,途径是在喂鱼虫时常带入鱼虱或有病鱼存在。

虫体寄生于鱼体表鳞片缝中吸取营养使鱼逐渐消瘦,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较易治愈。

【症状】虫体寄生鱼体表鳞片缝之中爬行叮咬,使鱼急躁不安,急游或擦壁。

有的虫体被蹭掉,有的蹭不掉。

传染较快。

病鱼食欲大减,瘦弱,伤口容易感染。

4-8月流行,流行地区很广,如发现几条鱼有虫体,全箱要下药。

【治疗】大型鱼,把鱼捞出用镊子镊掉虫体,患处可涂磺胺、呋喃西林粉剂。

小型鱼类,绝大部分已得鱼虱,可用百万分之零点二五至五(0.25~5ppm)浓度的敌百虫溶液浸洗病鱼,高锰酸钾治疗也有效,用量可掌握在水稍变色即可。

还可用百万分之一(1ppm)的六六六溶液浸洗,或将鱼放入1%~1.5%食盐水中,经2~3天即可驱除寄生虫。

或用福尔马林等治疗。

10、指环虫病:

【病原体】为指环虫科、指环虫属的许多种。

指环虫系雌雄同体的卵生吸虫,虫卵的孵化时间依温度的高低而定。

在28~30℃的水温中,1~3天可孵化发育成纤毛幼虫,,附着于鱼鳃上发育成为成虫。

虫体有可感觉光线明暗的眼点,如果遇到鱼的阴影出现,虫子就会追逐前往附着于鱼的体表,先期在表皮,l~2天可爬到鳃部。

【症状】指环虫寄生于鱼鳃,随着虫体增多,鳃丝受到破坏,后期鱼鳃明显肿肤,鳃盖难以闭合,鳃丝暗灰或苍白。

病鱼不安,呼吸困难,晚期游动缓慢;食欲不振,消瘦。

指环虫适宜生长水温为20一25℃,多在春末至秋季流行。

指环虫病在鱼种阶段发病较多,对幼鱼杀伤力颇大,但对健康的成鱼并无大害。

病鱼初发病时症状不明显,随着寄生虫体的增多,鳃丝组织遭到破坏,鳃盖上的粘液不断增加,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微微张开而难以闭合,鳃失血,鳃丝转为暗灰色或苍白色,精神呆滞,游泳缓慢;严重时停止摄食,呼吸困难,逐渐消瘦而虚弱,最终因呼吸受阻而窒息死亡。

【治疗方法】可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敌百虫溶液浸泡病鱼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三(3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或用百万分之零点一(o.1ppm)的敌百虫溶液泼洒,或用百万’分之二十五至四十(25~40ppm)的甲醛溶液浸泡2~3天,或用百万分之一百八十(180ppm)的甲醛溶液浸泡l一1.5小时,或用百万分之二百五十至三百(250~300卯m)的甲醛溶液浸泡30分钟,2天后重复一次,或用百万分之一(1ppm)的三氯松溶液浸泡3天,或用百万分之一百(100ppm)的三氯松溶液浸洗1小时,均可获得较好疗效。

11、三代虫病:

【病原体】三代虫没有眼点,据此特征,容易与指环虫区分开来。

三代虫营胎生生殖,在每一个成虫的身体中部,可见到1个椭圆形的胎儿(第二代),而在胎儿体内,又开始孕育着下一代(第三代)的胚胎,故称之为“三代虫”。

三代虫繁殖的最适宜水温为20℃左右,因而4—5月为其繁殖最盛的季节,也是此病最流行的季节。

三代虫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使鱼的局部粘液增多,呼吸困难,体表无光。

病鱼不安;时而狂游,食欲减退,消瘦。

患三代虫病的幼鱼,鱼体开始褪色而变得苍白无光泽,体表粘液增多;鱼鳍下垂,末端卷曲且逐渐裂开;呈现极度不安状态,时而狂游于水中或急侧游于水底,企图摆脱寄生虫的骚扰,继而食欲不振,游泳迟缓,逐渐消瘦,严重时引起病鱼死亡。

鱼鳃上寄生三代虫后会造成呼吸困难,不久即窒息死亡。

【治疗方法】治疗此类吸虫病最常用且有效的药物首推甲醛(福尔马林液)。

用福尔马林液驱杀吸虫时,其剂量一定要足,否则会导致吸虫产生耐药性,形成具有抵抗力的突变种,而使药物难于驱杀。

一般用药有两种方法:

一是低剂量长时间,如用百万分之二十至四十(20~40ppm)药浴24小时后,进行换水二分之一以上;二是高剂量短时间,如用百万分之二百至二百五十(200~250ppm)药浴1小时后,进行换水90%以上。

由于病鱼被吸虫寄生时需氧量较大,故在治疗中要不断打气增加溶氧。

12、口丝虫病:

口丝虫寄生于皮肤和鳃,鳃和体表有1层乳白色粘液;云状,故又名白云病。

鳃丝淡红,皮肤发炎无光。

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逐渐消瘦,,常大批死亡。

口丝虫适宜繁殖水温为12—20℃,多发生于2—5月份。

可选用硫酸铜、高锰酸钾、硝酸亚汞、食盐等治疗。

13、斜管虫病:

【病原体】属管口科斜管虫属。

主要寄生于皮肤和鳃上,使局部分泌物增多,逐渐形成白色雾膜,严重时遍及全身。

对寄主的选择不严格,也不限于幼鱼或成鱼,但幼鱼对此虫最敏感,往往引起严重死亡。

水族箱等小水体饲养的小鱼,很容易被侵害,甚至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也发现因此虫引起大批死亡的情况。

【症状】斜管虫身体比小瓜虫小得多,肉眼看不见,也没有白点等症状表现。

鱼体感染的部位分泌大量粘液,病鱼消瘦,鳍萎缩不能充分舒展,呼吸困难,呈浮头状。

严重时鱼体病灶部分的皮肤形成苍白色和蓝灰色粘膜层。

由于皮肤和鳃的组织受到破坏,容易感染细菌。

病鱼体质消瘦、变黑,呼吸功能受阻,食欲不振,最终导致死亡。

斜管虫繁殖的适宜水温为12~18℃,在冬春季节易于流行。

[治疗方法可用百万分之八(8ppm)的硫酸铜溶液浸泡,也可用百万分之零点七(0.7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

2)混合溶液在水族箱中遍洒,均可见效。

也可用高锰酸钾、食盐等治疗。

14、车轮虫病:

此病为传染性原虫病,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鱼鳃,也能寄生于鱼鳍或者头部;病鱼瘦弱,体色无光,呼吸困难,游动缓馒,常浮于水面。

【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轮虫,传染途径多为喂水蚤时带进虫体。

新鱼虫要清洗多遍才能喂鱼,否则易得此病。

发病率高,死亡率不高。

一般症状:

轮虫在箱内聚成云雾状。

鱼浮在水面,在鱼身上、鳃内到处寄生。

色体粘膜增多,呼吸困难。

病鱼如不及时治疗,也会大量死亡。

【治疗】最好的方法是把全箱的水倒掉,把鱼移入新箱,再投些药。

治疗的特效药是硫酸铜,90×45×60(厘米)的箱放绿豆大小结晶块即可。

水草对硫酸铜特别敏感。

要拔掉草再投药。

不能用部分换水方法处理,这样反而加速轮虫的大量繁殖,鱼将加速死亡,所以必须全换水与投药同时进行。

此外也可用0.5%-1%的浓盐水治疗也有效。

或用百万分之零点七(0.7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

2)合剂洒入鱼箱,也可用亚甲基蓝、福尔马林等治疗。

15、感冒:

水温骤变,鱼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冷刺激而发病。

非病毒性,没有传染性。

倒箱最易造成此病。

热带鱼易患此病,必须注意预防。

【症状】鱼倒入新箱很快夹尾,不爱游动,或轻度地左右晃动。

有个别鱼沉入箱底而又马上窜上来。

若不及时发现治疗,可造成大批死亡。

鱼停于水底不动,严重时浮于水面,皮肤和给失去原有光泽,颜色暗淡,鳍条间粘连.,不能舒展。

【治疗】掌握水温恒定,停食2~3天,以1%的食盐洒入箱内,一般1~2天即好转。

16、气泡病:

鱼体皮肤上、鱼鳍上出现气泡,严重时气泡附着处溃烂,失去观赏价值。

由于水中溶解氧过度饱和,大量氧气形成微型气泡。

气泡附到鱼体上而得病,水中浮游植物过多、自来水在烈日下直晒、水族箱置于南窗暖气片上都会发生气泡。

应消除病因.以防本病发生。

鱼体上出现了气泡病,应及时捞出病鱼,放入无气泡的水中,病鱼体上的微小气泡可以消失。

如不及时捞出处理,病鱼体上的微小气泡能串连成大气泡而难以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