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6279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园林史Word下载.docx

在中世纪的城市中,也设有林荫广场、娱乐场,以及骑士们比武练兵的竞技场等公共活动场所。

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王公贵族的庄园时常向公众开放,以后成了一种体现王公贵族慷慨大方的时尚。

这些园林虽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公众开放,具有了一定的公共属性。

但是,这些园林归王公贵族所有,因此仍然属于私家园林范畴。

在19世纪下半叶城市公园出现之前,私家园林建设在园林艺术发展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17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欧洲封建君主的专制政体,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浪潮从英国逐渐波及到欧洲大陆其他国家。

随着城市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城市人口的剧增,导致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自发形成的中世纪城市结构遭到破坏,城市尺度不再宜人,渐渐远离了自然和乡村。

19世纪的城市正在迅速成为令人感到恐怖和危险的地方。

与此同时,城市的急剧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使人们日益重视保持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平衡,以及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的问题。

1853年,巴黎行政长官奥斯曼开始主持定制的巴黎改扩建规划,并被看做是19世纪影响最广的城市规划实践。

在巴黎的改扩建工程中,城市园林第一次被纳入城市公告设施建设范畴。

奥斯曼按照系统化的城市公园概念,在巴黎的近郊和城内改造及兴建了一大批公园绿地。

随后,美国也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公园建设热潮,并将城市公园建设与城市设计联系起来。

奥姆斯特德因1858年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而一举成名,后来又在布法罗、底特律、芝加哥和波士顿等地规划了城市公园系统,成为有计划地建设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开端。

1893年,为纪念美洲新大陆发现400周年之际,在芝加哥举办了世界博览会。

会场利用湖滨地带兴建了宏伟的古典建筑,结合宽阔的林荫大道和优美的游憩场地,使人们认识到宏大的规划项目对美化城市景观,解读城市环境问题上能起到的巨大作用,因而在美国掀起了“城市美化运动”的热潮。

第二节英国城市公园2.1城市公园发展概况英国的工业革命始于1760年,到1830-1840年已基本完成。

城市工业的迅猛发展,导致英国城市规模急剧扩大。

由于城市发展缺乏合理的规划,造成住房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严峻。

1837-1901年的“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的全盛时期。

从19世纪40年代起,英国开始出现了一场城市公园的建设热潮。

1844年,由约瑟夫·

帕克斯顿设计的利物浦伯肯海德公园(BirkenheadPark)成为私人法令颁布后兴建的第一座公园,也是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并于1977年被应该政府确立为历史保护区。

除了新建的城市公园外,许多私家园林也向公众开放,或者改造成城市公园。

这些昔日的皇家园林,占据着城市中心区最好的地段,便于市民日常活动。

这些园林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共逾480公顷,几乎连成一片,成为城市公园群,对城市环境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这一时期兴建的城市公园,大多延续了18世纪自然风景园造园样式。

公园中以疏林草地为主,结合水面布置,空间开敞明亮,充满自然情趣。

2.2城市公园实例

伯肯海德(BrikenheadPark,Liverpool)利物浦曾经是英国著名的制造业中心,伯肯海德公园是英国兴建最早的、也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

占地面积约50公顷,1844年由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1847年建成对公众开放。

伯肯海姆公园的出现,是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结果,1820年时,利物浦伯肯海德区的人口仅有100余人,到1841年猛增至8000余人。

1843年,市政府用税收购置了一块占地74.9公顷的荒地,计划将周边的24.3公顷土地用于开发住宅,余下的土地用来兴建一座公园。

公园产生了巨大的收益,不仅为周边的开发用地带来了高额的地价增益,而且为后来的城市开发建设提供了新的模式。

为了便于这个街区与市中心的联系,帕克斯顿设计了一条横穿公园的马路,将公园分成南北两部分。

园内采用了人车分流的交通模式,可供马车行驶的道路构成了公园的主环路,并将各个出入口联系起来。

蜿蜒曲折园路还有助于打破城市路网棋盘式格局的单调感

园中南北两部分各有一个人工湖,水面自然曲折,湖心岛既丰富了空间层次,又形成更加私密的活动空间,挖湖的土方在湖边堆出缓坡地形。

高大的乔木从植于人工湖和园路边,中间留出开敞的大草坪。

供游人散步的小径在草地、缓坡、林间或湖边穿梭,景色时而曲径通幽,时而极目旷野。

园路沿线点缀着乡土风格的“木屋”,构成吸引游人目光的视觉焦点。

海德公园(HydePark,London)在伦敦市中心泰晤士河的西北侧,以海德公园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市公园群。

它的北面是伦敦最美丽、最具有文化气息的摄政公园,以及皇家天文台旧址格林尼治公园和闻名于世的伦敦动物园,海德公园的西面是肯辛顿园,东面有圣•詹姆斯园和绿园。

这些昔日的皇家园林,构成今日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海德公园的前身,是英国君主们喜爱的大型猎苑。

此前,这里有一个属于威斯敏斯修道院的农庄。

一条名叫“威斯布恩”的小河从这里穿过,将汉普斯泰德河与泰晤士河联系起来。

1536年,亨利八世兴建了大型猎苑,四周扎上篱笆,在威斯布恩河上筑坝,园中形成供鹿群饮水的池塘。

1625年,查理一世在猎苑中兴建了一条环路。

1637年,猎苑开始向公众开放。

1660年,再度成为皇家园林。

1820年,国王乔治四世再次对这个林苑进行改造,并以海军上将海德爵士的名字来命名。

由建筑师伯顿在海德公园角兴建了一座大门,包括现在人们见到的凯旋影壁和惠灵顿拱门,后者以后被移植海德公园角的中央。

伯顿重新用栅栏取代了公园的围墙,还设计了几个新的门房和大门。

圣•詹姆斯园(St.Jame’sPark,London)圣•詹姆斯公园位于伦敦市的核心街区,与威斯敏斯特教堂、白金汉宫等标志性建筑物相毗邻,占地面积约23公顷。

这里原是一片沼泽地,对热衷猎鹿的君主们来说,这里是理想的狩猎场所。

1536年,亨利八世决定在居住的威斯敏特宫附近兴建一座猎苑,于是征下了位于圣•詹姆斯地区的这片土地,并在四周筑上围栏。

国王还在苑中兴建了一座供狩猎时休憩的小屋,成为圣•詹姆斯宫的前身。

由于交通便利,这里从此成为英国历代君主们喜爱的狩猎场所。

1603年,詹姆斯一世登基后对这座猎苑进行改造,修建排水系统,并使猎苑逐渐园林化。

1660年,查理二世登基后请来安德烈·

莫莱,他将猎苑改成法式风格花园。

中心开挖了一条笔直的运河,长约780米、宽38米,两侧各有一条林荫道。

新园子建成后,查理二世不仅经常邀请宾客来此游乐,还将它向公众开放。

伦敦摄政王公园(RegentPark,London)摄政王公园位于伦敦的西北部,占地面积约166公顷。

它曾经是伦敦最大的皇家园林,现在是伦敦最具艺术魅力和文化气息的城市公园,在园林设计和城市规划方面都堪称杰作。

摄政公园设计别具一格,总体呈五环形,最里面的园面积约为600至700平方米,由许多花丛式花坛组成,一个花坛丛植一种玫瑰;

第2环是绿草坪;

第3环是由一圈高柱围成,柱距约六七米,以粗缆绳相连,高柱和缆绳被蔓生攀缘玫瑰、月季、蔷薇等覆盖。

在7至8月玫瑰花盛开之季,满园展现出绚丽多彩的立体美。

第4环是花境,第5环则是高大树篱。

如今,公园内的游人依旧能体会到摄政时期伦敦上流社会的高雅生活品味。

在茂密的森林衬托下,园内的大片草地显得宽敞明亮。

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的树丛和树团,配合蜿蜒曲折的湖泊岛屿,湖边自然起伏的园路,形成步移景异的园林空间。

公园中没有一座建筑物,邻近的建筑也被树木所遮掩,整体上形成纯净的自然式风景园林风格。

然而在局部也加入了意大利及法国的造园要素,笔直的林荫道、大理石雕像和整形绿篱,与大弧形园路、蜿蜒的小径和疏林草地相辅相成,体现出当时流行的折中式园林特点。

园内还有一些竞技、聚会等娱乐活动及休憩场所,规模不大,而且大多掩映在树林中。

1828年由动物协会在摄政王公园北边三角地上兴建的动物园,是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动物园。

在布局上借鉴了皇家猎苑的形式,收集到的动物按照动物分类的要求进行布置,这也是现在大多数动物园的布局方式。

到1847年,因维持经费不足,动物协会将动物园对公众开放。

如今这座动物园现占地约15公顷,收藏650个动物品种,其中112个属于濒危动物。

第三节法国城市公园

3.1城市公园发展概况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对19世纪园林艺术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从19世纪下半叶起,园林艺术摆脱了私家园林的束缚,开始与城市中的各项工程紧密结合,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园林与城市结合,不仅更新了传统的城市艺术,而且促进了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19世纪后期,爱德华·

安德烈在成为法国造园界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丰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安德烈的作品更加关注如何使园林与所在的环境相适应。

他在与风景式造园运动紧密相联的同时采用了一些规则式造园手法,率先走向规则式园林的革新运动。

安德烈认为,园林创作应是艺术与自然、建筑与风景的紧密结合,在公园中的宫殿、城堡、纪念性建筑四周,应根据建筑和几何的规则来处理,并逐渐向远处过渡,自然景色在远处才能起统帅作用,这是未来的造园家们要努力做到的。

3.2城市公园实例巴加特尔公园(ParcdeBagatelle,Paris)巴加特尔公园占地面积约24公顷。

2个世纪以来,历代最杰出的园林师几乎都在这里工作过,他们共同营造了这个优美的园林作品。

1721年,阿图瓦伯爵委托建筑师贝朗热和爱尔兰园林师布莱基兴建这座花园宅邸。

布莱基在原先狭窄的规则式花园基础上按照当时十分盛行的英中式园林风格兴建了一座花园。

他将平坦的荒地,改造成略有起伏的地形,开辟了疏林草地,并在附近开挖了一条溪流,溪水汇聚成湖,湖边兴建了高大的岩石山、瀑布和洞府。

园内还兴建了许多点缀性建筑物。

1835年,艺术收藏家华莱士将园子向南、北两边扩展,兴建了柑橘园和古典式花房。

1855-1860年间,园子扩大到24公顷。

风景园林师瓦莱对全园进行了改建,成为一座典型的拿破仑三世风格的浪漫式风景园,最初的园林构图受到了很大的改变。

在园子东边的小山丘,还兴建了一座中国式亭子,称为“皇后亭”,从中可以欣赏到整个花园的景色,以及背景中的塞纳河河谷。

园中最初兴建的湖泊,现在成了睡莲池,是从最早的花园府邸中保留下来的。

巧妙的人工洞府、假山和瀑布,让人联想到当初这座府邸的豪华。

肖蒙山丘公园(ParcdesButtes-Chaumont,Paris)肖蒙山丘公园位于巴黎东北角,面积24.7公顷,是巴黎市区的大型公园之一,也是拿破仑三世风格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园作品。

这里原先是一座名叫“肖蒙”的山丘,王朝复辟期间,这座巨大的山丘成为一处废弃的荒地。

直到1862年,巴黎市政府买下了这片荒地,拿破仑三世希望在这里兴建一座植物环抱的公园。

从1864年起,在这个荒凉贫瘠、山峦起伏的地方,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就建成了一座优美的绘画式风景园。

当时采用了推土机结合爆破技术,重新塑造了地形,从园内运出了80万平方米废土,并运进了20万平方米种植土;

并从附近的渥尔克运河引水入园,形成瀑布、溪流、湖泊等丰富的水景。

这座公园的平面呈月牙形状,景点围绕着4座小山丘布置。

丰富多变的地形特征,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公园风貌。

公园的中部是几近圆形的大型人工湖,中央耸立着一座50多米高的山峰,四周又用大块的天然岩石,砌筑成陡峭的悬崖绝壁,成为公园的标志性景观。

建筑师达维武在山顶仿照替沃里的“西比勒庙宇”建造了一座园亭,矗立在悬崖峭壁之颠,使这座山峰显得更加高耸。

一座63米长,30米高的大型悬索桥跨越陡峭的山谷,游人低头俯视时有摇摇欲坠之感,因此就叫做“自杀者之桥”。

第四节美国城市公园4.1美国园林概况

美国位于北美洲的中部,国土辽阔,气候类型众多。

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

降水量分布比较均匀,西部地区较为干燥。

早在殖民时期,来自欧洲的殖民统治者们就在府邸四周建有一些小规模的宅园。

这些宅园在表现形式上大多反映出殖民者本国的园林特点,具有简洁质朴的风貌。

由于美国与英国之间存在的历史渊源,使美国园林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英国园林的影响。

乔治·

华盛顿20岁时继承了种植园主父亲的弗吉尼亚维尔农庄园,他曾经经营农庄和钻研农学当做自己的一大乐趣。

在阅读了英国造园家贝蒂·

兰利的著作《造园新原则》后,华盛顿将自己坐落在波多马克河畔的维尔农庄园中的花园扩大,改造了一些严谨的规则式种植形式,增加了自然式植物群落,形成更为优美的植物景观。

美国建国后,南北双方作出妥协,在距南、北方不远的地方新建一座城市作为首都。

于是在波多马克河的南部,取马里兰洲及弗吉尼亚州的部分土地,划定了一个占地约260平方千米的菱形区域作为“联邦”城。

1790年,由华盛顿总统确定了首都的具体位置,1991年9约9日,美国首都正式命名为“华盛顿”。

这一时期,美国城市的发展刚刚兴起。

1791年,华盛顿邀请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朗方对首都进行规划。

朗方试图把华盛顿建成“一个庞大的帝国的首都”。

他借鉴凡尔赛宫苑格局,将国会大厦和总统府置于高处俯瞰波托马克河,之间是120米宽的林荫大道,构成城市主轴线。

随后以国会大厦为中心,用放射性街道将城市主要建筑和用地连接起来。

最后在放射性街道系统上覆盖网格状街道系统,形成一个内部有序、功能分明的道路体系,间有一些圆环及公园。

华盛顿市中心宽阔的林荫道,令人想起凡尔赛宫苑中的国王林荫道;

两侧的花坛、草地、行道树都是勒诺特尔式园林惯用的手法。

放射形街道汇集的广场,如同凡尔赛宫苑中的皇家广场。

此外,道路交叉口设有各种形状的广场和小游园,装饰着雕像及喷泉,也吸收了当时欧洲城市的特点。

19世纪上半叶,美国园林还处在谨小慎微的发展阶段。

由于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新兴的富裕阶层纷纷离开城市去郊区居住,因而出现了大量的独栋式住宅,并引发了宅园建设的热潮。

这一时期,出生于苗木商的园艺师唐宁,对美国园林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唐宁(AndrewJ.Downing,1815-1852)受当时的英国造园家卢顿的影响,唐宁认为在乡村居住、过简朴生活,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为迎合郊外宅邸的建设热潮,唐宁出版了一系列有关住宅和庭园设计方面的书籍,使他在美国家喻户晓。

唐宁的宅邸建设的理论,大多来自卢顿的观点,强调乡村宅邸应与周围环境及自然风景的融合。

并强调住宅设计应兼顾美观与功能。

唐宁指出即便是最简单的建筑形式,也应该表现出美感。

为了使社会各阶层都能享受郊外生活方式,唐宁的宅邸设计往往简洁实用,造价低廉,易于为人们所接受。

他将门廊看作是联系房屋与自然的纽带,并改进门廊的建造方法,使其简单易行,导致前廊在住宅中的运用十分普及。

受卢顿民主意识影响,唐宁希望能在城市中,营造一些社会各阶层都能享用的公共活动场所。

1850年唐宁去英国考察。

此时是英国城市公园发展的盛期,唐宁意识到美国城市改造和公园建设的热潮即将来临。

回到美国后,唐宁呼吁在城市中兴建公共开放空间,主张所有的城市都应建有公园。

不幸的是1852年在与家人从纽堡到纽约的途中,唐宁因蒸汽船爆炸起火而溺水身亡,年仅36岁。

沃克斯(CalvertVaux,1824-1895)沃克斯出生于伦敦,早年学习建筑,在唐宁建议下移居美国并成为唐宁的合作者。

他借助著作与设计作品,沃克斯使“维多利亚时代哥特式”(VictorianGothic)风格成为美国建筑的样板。

1858年,纽约市组织了中央公园设计方案竞赛,沃克斯邀请默默无闻的奥姆斯特德合作投标,他们名为“草地”的设计,最终被评为中选方案。

奥姆斯特德被任命为公园的总设计师,几年后沃克斯被任命为顾问设计师。

1865年,布鲁克林自治区邀请沃克斯为“展望公园”做一个初步设计方案,他再度邀请奥姆斯特德合作设计,由于有了纽约中央公园积累的经验,他们设计的展望公园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进入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

城市人口剧增,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城市环境不断恶化。

城市富裕阶层纷纷离开城市去郊区居住,郊区的城市化进程全面展开。

此时,沃克斯与奥姆斯特德合营公司,并承接了芝加哥西郊河边区城市设计项目,这是最早的郊区整治工程之一,为其他郊区的城市化建设提供了样板。

1868年沃克斯与奥姆斯特德的事务所应邀为港口城市布法罗设计大型的特拉华公园,首次提出了“公园式式道路”系统的概念,以类似林荫大道的宽阔道路,将3个大型公共活动场地联系在一起。

1872年,沃克斯解除与奥姆斯特德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他人合作成立了建筑设计公司,兴建了大量的私人住宅、公寓、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都是沃克斯的代表性作品。

在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沃克斯为美国建筑和风景园林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表彰这位英国裔设计师对纽约的杰出贡献,1998年,纽约市将一座约30公顷的公园命名为卡尔维特·

沃克斯公园。

南北战争可以看做是美国城市和园林发展的分水岭。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不足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的100多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城市规划的缺失和城市的无序扩张,导致城市环境日益拥挤杂乱,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随着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城市中出现了大量贫困的工人,他们不得不忍受城市环境的日益恶化,休闲娱乐和身心健康完全遭到忽视。

在欧洲的影响下,美国一些有识之士也在积极呼吁城市改革,推进致力于改善城市环境的“城市美化运动”(CityBeautifulMovement),希望借助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来抑制城市的急剧扩张;

同时,植物具有吸附尘埃、维持空气清新的功能,使人们重新审视城市开敞空间的营造手法,将植物作为城市空间营建的主体。

于是,城市中渐渐出现一些城市广场和街头小游园,点缀着树木花草,装饰着水池和喷泉。

1857年,美国经济大萧条造成大量工人失业,政府将劳动密集型的城市公园建设,作为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手段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公园建设被政府纳入公共复兴计划。

此时,园林建设正在渐渐摆脱为少数富裕阶层服务的局限,开始将工作重点转向公共园林建设和城市综合整治。

随着公园建设运动的兴起,美国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园林师,推动了园林的发展。

奥姆斯特德的贡献最为突出,他在近代风景园林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奥姆斯特德(F.L.Olmstead,1822-1903)

奥姆斯特德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喜欢徒步旅行。

15岁时,他因漆树中毒导致视力下降,被迫放弃正常学业,为了生计后来从事过多种职业。

1850年奥姆斯特德在欧洲大陆和英国徒步旅行半年,回到美国后出版了《一个美国农夫在英国的游历与评说》。

1852年奥姆斯特德作为《纽约时报》记者去南方旅行,1856至1860年间陆续出版了三本书介绍南方之行。

此间奥姆斯特德还担任《普特南月刊》的编辑,有机会在伦敦居住了半年,并多次去欧洲大陆旅行。

广泛的阅历和作家的敏感,使奥姆斯特德在风景园林职业生涯中获益匪浅。

他广泛阅读了英国造园家和评论家的著作,并目睹了欧洲城市公园的发展,这些都成为其宝贵的借鉴。

1857年秋,纽约开始筹建中央公园,奥姆斯特德成为公园的建设总监。

后来成为中央公园的总建筑师,一直工作到1878年,其间因内战等影响中断了几年。

这座巨大的英国式园林在美国园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成为美国其他城市模仿的对象,也被看做是美国公园运动的开端,以及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的前奏。

1872年沃克斯退出他与奥姆斯特德的合营公司后,奥姆斯特德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在近30年的职业生涯中承担了约500个项目,作品遍布美国及加拿大,其中城市公园以纽约中央公园、布鲁克林展望公园和波士顿富兰克林公园最为著名。

1883年,奥姆斯特德开始规划波士顿的公园系统,一直持续到1893年,数条林园式大道将五座公园连接起来,称为翡翠项链。

1895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是奥姆斯特德关门之作,园址在博览会后又被改建成公园,称为杰克逊公园。

作为美国近代风景园林的创始人和国家公园建设的先驱,奥姆斯特德强调自然引入城市、以公园环绕城市,对城市和社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是美国城市美化运动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是第一个将近郊发展的概念引入风景之中的美国风景园林师。

奥姆斯特德继承了英国的自然主义造园思想,认为公园设计应完全遵循保持自然之美的原则,作品应强化自然固有的美,并表现自然如画般的风景品质。

他认为休闲娱乐是缓解生活压力和精神疲劳的良方,是城市的必备功能。

风景园林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建筑评论家芒福德认为:

奥姆斯特德的工作不仅是设计公园,更重要的是他带来一种新思想,就是创造性地利用风景使城市环境变得自然而适宜居住。

纽约地标保护委员会将

奥姆斯特德式城市公园的特征归纳为:

1、以英国浪漫式自然主义风格为基础的艺术创作,反映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影响;

2、为满足人们休闲娱乐而兴建,设计采用大胆的平面形式,公园各具特色、变化多端;

3、公园采用人车分离的交通组织,将配套服务设施引入公园中,并将建筑融入风景之中;

4、在草地、树林和水体等要素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种植设计突出艺术性构图;

5、每个公园以均衡统一的视觉元素,形成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空间,产生连续性体验;

6、公园景色与城市景观形成鲜明的对比,城市远景往往成为公园中的景观元素之一。

纽约中央公园的问世,标志着美国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