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水稻两熟制施肥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6564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水稻两熟制施肥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麦水稻两熟制施肥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麦水稻两熟制施肥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麦水稻两熟制施肥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麦水稻两熟制施肥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小麦水稻两熟制施肥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小麦水稻两熟制施肥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麦水稻两熟制施肥技术.docx

《小麦水稻两熟制施肥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水稻两熟制施肥技术.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麦水稻两熟制施肥技术.docx

小麦水稻两熟制施肥技术

小麦—水稻两熟制施肥技术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肥料是农作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俗语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要保证农作物的高产稳定,土壤是基础、肥料是关键,在肥料的施用上要做到“科学、经济、环保”。

1沛县土壤及养分状况

沛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微山湖西畔,全县总面积1576km2,耕地面积76667hm2,辖15个镇、325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18万,其中农业人口占94万。

常年种植小麦53333hm2,水稻33333hm2。

沛县属黄泛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由黄泛冲积物发育而成,土壤深厚、疏松,由西向东依次分布着砂土、二合土和淤土。

淤土有机质含量普遍偏高,土壤较肥,有利于稻麦高产,缺磷土壤只占12%,磷肥含量极高的土壤占37%,可以一季不施磷肥;二合土有机质含量在20g/kg左右,缺磷土壤占28%,富磷土壤占32%,缺钾土壤占69%,富钾土壤占19%,二合土壤应适量增施钾肥;砂土有机质含量在10g/kg左右,有机质含量较低,缺磷土壤占30%,富磷土壤占31%,有85%的土壤缺钾,15%的土壤基本不缺钾。

2小麦施肥技术

2.1小麦的需肥量

我县小麦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种,生育期较长,从播种到成熟一般需要210~230d。

小麦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随着品种特性、栽培技术、土壤、气候等而有所变化。

据分析,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每生产100kg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kg左右、五氧化二磷1~1.5kg、氧化钾3~4kg,氮、磷、钾的比例约为3∶1∶3。

2.2小麦的需肥规律

小麦对氮的吸收有2个高峰:

一是在出苗到拔节(北方经越冬期和返青期)阶段,吸收氮占总氮量的40%左右;二是在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占总氮量的30%~40%,在开花以后仍有少量吸收。

小麦对磷、钾的吸收,在分蘖期吸收量约占总吸收量的30%左右,拔节以后的吸收率急剧增长。

磷的吸收以孕穗到成熟期吸收最多,约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

钾的吸收以拔节到孕穗、开花期为最多,占总吸收量的60%左右,到开花时对钾的吸收已达最大量。

在小麦苗期,应有适量的氮素营养和一定的磷、钾肥,以促使幼苗早分蘖、早发根,促进培育壮苗;拔节到开花是小麦一生中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需要较多的氮、钾营养,以巩固分蘖成穗和促进壮秆、增粒;抽穗、扬花以后应保持足够的氮、磷营养,以防脱肥早衰,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和运输,从而促进麦粒灌浆饱满和增加粒重。

2.3小麦科学施肥运筹技术

2.3.1合理施用磷钾肥补充微肥

有效磷高的土壤667m2施磷(p2o5)量要控制在2kg以内,有效磷中等的每667m2施磷量要控制在2~4kg,有效磷低的土壤每667m2施磷量不超过6kg。

有效钾含量高的土壤可不施用化学钾肥,有效钾含量中等的每667m2施用化学钾肥(k2o)3~5kg,有效钾含量较低的土壤每667m2施用化学钾肥(k2o)不超过6kg。

小麦要根据土壤有效锰、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和临界值合理喷施微量元素。

2.3.2优选肥料品种

区域施肥基肥配比应根据当地土壤肥力的高、中、低合理调整,原则上以中低浓度磷钾配方肥料为主。

其中,高肥力土壤以低磷低钾配方为主,中等肥力土壤以中磷中钾配方为主,低肥力土壤以高磷中钾配方为主,严重缺钾地区以中磷高钾配方为主。

2.3.3科学肥料运筹

磷肥原则上实行一次性基施。

磷肥因不易移动而不能撒施地表,条播时必须施在根系附近。

钾肥以基施为主。

严重缺钾的地区,钾肥可分次施用,基肥与穗肥各半。

2.3.4小麦氮肥运筹技术

要按照精确施氮原理,依据无氮基础地力供氮量、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这3个参数确定不同目标产量的施氮量。

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的百千克籽粒需氮量参数控制氮肥施用总量。

全县小麦氮肥利用率一般设定在40%左右。

小麦目标667m2产量达到450kg以上时667m2氮肥(n)施用总量控制在17~20kg;小麦目标667㎡产量达到400kg左右时667m2氮肥(n)施用总量控制在13~17kg;小麦目标667㎡产量达到350kg左右时667m2氮肥(n)施用总量控制在12~15kg。

对稻草全量还田的田块,小麦前期可适当增施速效氮肥,调节碳氮比至20~25∶1。

施用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较多的地区要酌情调减化学氮肥用量。

强筋小麦:

基蘖肥和拔节孕穗肥运筹比例为5∶5,拔节孕穗肥平均分2次施用,分别在倒3.0叶和倒1.0叶时均施;中筋小麦:

基蘖肥和拔节穗肥运筹比为6∶4,拔节穗肥分别在倒3叶与倒2叶时均施;弱筋小麦:

基蘖肥和拔节孕穗肥运筹比例为7∶3,拔节孕穗肥在倒3叶时施用。

弱筋小麦穗肥应控制氮肥使用。

(1)小麦返青期看苗施肥技术。

冬前每667㎡总茎数达100万以上的旺苗,因分蘖太多、叶色深绿、叶片肥大,返青肥应以磷、钾为主,不要再追氮肥。

如基肥未施用磷钾肥,可每667㎡施过磷酸钙15kg,草木灰50~100kg或钾肥10kg左右,对壮秆防倒伏有好处。

冬前每667㎡总茎数已达70万~100万的壮苗,应以巩固冬前分蘖为主,适当控制春季分蘖,以减少无效分蘖,追肥可在2月底至3月底进行,()每667㎡施碳铵7.5~10kg。

对保水保肥力强的稻茬麦,可适当早施;保水保肥力差的砂壤土或砂姜黑土,可适当晚施;麦田有点片弱苗时,可酌情施“偏心”肥;对于冬前分蘖不足的弱苗,应重施返青肥,每667㎡可施碳铵15~20kg,最好开沟深施,施后覆土;对于缺磷的麦田,可每667㎡施10~15kg过磷酸钙。

(2)小麦巧施拔节孕穗肥技术。

拔节、孕穗肥应该看苗巧施。

对小麦生长不良、苗弱偏小的群体,应早施拔节肥,以提高分蘖成穗率,力争穗多、穗大。

追肥量可占总施肥量10%~15%,每667㎡可用尿素3~4kg,沟施或穴施;对于生长健壮的麦苗,由于群体适宜,穗数一般有保证,主要应攻大穗,拔节期应适当控制肥水,防止倒伏,待叶色自然褪淡、第一节间定长且第二节间迅速伸长时再水、肥并进,以保花增粒;群体大、叶面积过大、叶色浓绿、叶宽大下垂的旺苗有倒伏危险,主要应控制肥水,深中耕伤根,抑制后生分蘖,如有条件可以喷施矮壮素矮化植株,壮秆防倒,到剑叶露尖时,如叶色褪淡则再补施孕穗肥。

小麦后期管理宜补锌。

小麦施肥时,农民往往十分重视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却忽视了锌、硼等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

其实,各种营养元素对小麦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

锌虽然是一种微量元素,但对喜锌的小麦来说作用很大,施用后增产效果明显,这主要是由于锌是一些酶的组成成分,参与生长素的形成,因此可增加毛细根的数量和长度。

锌与叶绿素的合成和碳水化合物的转化有关,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增加小麦有效分蘖。

小麦缺锌会导致新叶的中脉出现典型的白条斑,基部叶产生褐色斑点,根系细弱、毛细根少,植株生长缓慢,分蘖率显著降低,很容易造成冻害。

特别是在中度及重度缺锌的地块,其症状能维持很长时间,使得小麦生长不齐、严重减产。

2.3.5强化田间管理

要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加强田间管理。

要重点搞好田间沟系建设,防止小麦渍害。

小麦生长中后期要做好肥药混喷,防止各种生理病害,提高防倒、防病、防冻等抗逆能力。

小麦从拔节到抽穗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此期间其吸收量大、需肥分多,满足这一时期的养分供应对夺取小麦高产非常重要。

3水稻施肥技术

总体要求是:

按照“增加产量、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的要求,努力做到“科学、经济、环保”用肥。

一是指导农民施“产量肥”。

按照水稻高产目标要求,充分发挥肥料增产效应,促进粮食和农业增产增效。

二是指导农民施“经济肥”。

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目标产量,制定施肥方案,确定合理施肥结构、施肥总量、运筹比例和施肥方法,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肥料品种,努力增施有机肥料,采取科学施肥方法降低生产成本。

三是指导农民施“环保肥”。

通过宣传培训、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引导农民增强科学施肥意识,改变传统施肥方式,减少不合理施肥现象,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3.1水稻的需肥量和需肥规律

据分析测定,每生产100kg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氮1.7~2.2kg,平均1.95kg;五氧化二磷0.7~1.0kg,平均0.85kg;氧化钾1.6~2.6kg,平均2.1kg。

栽培地区、品种类型、土壤特性、施肥和产量不同,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也有所不同,制定施肥计划时,必须根据当地条件、品种特性综合考虑。

分蘖期以前,苗小同化面积较小、干物质积累不多,因而吸收养分也较少,这时期吸收的氮占一生总吸收量的1/3、磷占1/6、钾占1/5左右;分蘖至抽穗期是养分吸收最多的时期,这时期吸收的养分占一生总吸收量的1/2以上;抽穗以后到成熟阶段,吸收的氮占总吸收量的1/6、磷占1/3、钾占1/4。

各生育期吸收养分的具体数量同样受品种特性、栽培条件和肥料供应能力影响,施肥时应根据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去考虑,切不可生搬硬套。

3.2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

要积极推广多种形式的秸秆还田,667㎡秸秆还田量至少达到150kg,有条件的要实行小麦秸秆全量或半量还田,并积极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667㎡用量达到150~200kg。

通过增施有机肥可促进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和弥补化学钾肥投入的不足。

3.3控制氮肥施用总量

目标667m2产量600kg左右的,化学氮肥(纯n)667m2用量要控制在15~18kg以内,比习惯施肥平均每667m2调减3kg左右;目标667m2产量650kg以上的,667m2施氮量控制在18~20kg;对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的,前期可适当增施速效氮肥,调节碳氮比至20~25∶1;畜禽规模养殖地区有机肥资源充裕及实施商品有机肥补贴的区域,要根据有机肥的施用情况酌情调减化学氮肥用量。

3.4适当调减磷肥用量

稻麦轮作区域667m2施磷(p2o5)量要控制在3.5~5kg以内,土壤速效磷较高、小麦施磷量较高的地区,667m2的水稻施磷量要比习惯施肥调减0.5~1kg。

3.5优选肥料品种

各镇要通过发放施肥建议卡指导农民推广应用适合当地区域特点的基施配方肥。

区域施肥基肥配比应根据当地土壤肥力的高、中、低合理调整,原则上以中低浓度磷钾配方肥料为主,其中,高肥力土壤以低磷低钾配方为主,中等肥力土壤以低磷中钾配方为主,低肥力土壤以中磷中钾配方为主,严重缺钾地区以中磷高钾配方为主。

沛县水稻n-p2o5-k2o主体推荐配方为:

22-10-8、20-10-10、20-8-12。

地块施肥要根据目标产量和土壤肥力的高、中、低,通过施肥量的调节进行“大配方、小调整”。

农民按方施肥时,氮肥可选用尿素,磷肥可选用钙镁磷肥和普钙,钾肥可选用氯化钾为主(盐土除外)。

对于缺硅的地块,要建议农民基施适量硅肥,对于缺锌的地块要在育苗时基施锌肥,或在移栽活棵后不久喷施含锌叶面肥,以满足营养临界期的需要。

3.6科学肥料运筹

原则上,磷钾肥实行一次性基施,严重缺钾的地区,钾肥可分次施用,基肥与穗肥各半。

氮肥实行分期施用。

如基肥施用碳铵或尿素,应在整地耕翻前施入,再上水栽秧,做到全层深施。

(1)水稻吸氮规律与施肥要点。

水稻在本田生长过程中,有3个需肥的重要时期:

返青期、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

营养生长期间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44.5%,生殖生长期间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51%~56%。

本田施肥应该注重施好基肥、面肥、蘖肥和穗肥,在施好基肥的基础上,特别着重追肥,其中以穗肥为重点,争取穗大、粒多、粒重。

(2)氮肥运筹技术。

根据地力的高、中、低水平进行施肥,基蘖肥∶穗肥的分别为4.5∶5.5、5.5∶4.5、6∶4,一般情况下,基肥∶分蘖肥=8∶2(地力高、基肥施用量大、基本苗较足的可不施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7∶3。

(3)水稻分蘖肥施用技术。

分蘖肥可促进水稻早生、早发,以争取更多低节位的有效分蘖。

一般在插秧后7~10d进行,肥料种类和数量必须根据土壤、底肥、气候和苗情进行调整。

在地薄肥少、苗少苗弱时,要重视分蘖肥,争取亩穗数;在地壮肥多、苗数较多时,可酌情少施或不施分蘖肥。

分蘖肥一般以速效氮肥为主,每667m2施用尿素5~7kg。

施分蘖肥时要抢晴施、浅水施、使土肥相混,从而提高肥效。

(4)水稻穗肥施用技术。

巧施穗肥的经验是做到“三看”:

一看田的肥瘦。

土地肥沃、底肥足、蘖肥重的可以不施;二看稻株长相。

早晨叶片不挂露水、中午叶片挺直、叶片淡黄的要施;三看天气。

阴雨天多可不施,晴天多的则要施。

穗肥用量一般每667m2施尿素10kg,在全生育期氮多磷钾少的地区,可酌量补施磷、钾肥。

促花肥在倒四叶期使用,保花肥在倒二叶期使用,籼稻要重施保花肥,粳稻要重施促花肥。

(5)稻麦轮作磷肥施用技术。

小麦幼苗生长阶段,气温逐渐降低,土壤通透性好,土壤中的速效磷酸盐容易固定,磷的有效性降低,土壤供磷水平较低,而小麦幼苗吸磷能力弱,根系不够发达,因此,为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求,应该在种小麦时适量施足磷肥。

麦收以后翻耕淹水,土壤处于通透性较差的嫌气状态,使原来旱地土壤中难溶性磷部分转变为有效态磷,加上上茬麦残留的磷,均能供水稻吸收。

此外,随着气温升高,水稻的根系吸收能力增强,对磷的利用能力也有所提高。

稻麦两熟田,把磷肥主要施在麦田里比较经济合理。

3.7强化田间管理

要提倡壮苗、小苗浅栽,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机械栽插。

生产过程中严禁大水漫灌,要做到以浅湿灌溉为主,以浅水调肥,从而减少氮钾肥流失。

4结论

小麦、水稻的高产、优质是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综合运用栽培措施的结果。

肥料是土壤营养的重要来源,营养是作物的生命,施肥是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促控手段之一,因此,必须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因土、因作物适度配用有机肥、无机肥和微生物肥料,科学施用多元复混配方肥料,保证麦稻两熟制持续增产。

参考文献

[1]余松烈.中国小麦栽培理论与实践[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技术[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何旭平,李旭主编.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规范化生产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2).

[4]黄彬,任思荣,夏有龙主编.“三品”农产品施肥技术问答[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3).

作者简介:

李子刚,1963年8月出生,男,汉族,江苏沛县人,现为沛县魏庙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研究与推广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