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5929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稻施肥技术版.docx

水稻施肥技术版

水稻施肥技术2019版

肥料使用技术被认为是作物栽培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通常又把效益显著的施肥技术称之为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可以扩展为高产施肥、高效施肥、优化施肥和经济施肥等多个方面,科学施肥就是综合运用现代肥料科学的研究成果,根据土壤供肥能力、作物的需肥规律、肥料的增产效应和栽培环境(气候、土壤、水分等因素),在作物生长期间人为提供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并优化其使用时期、使用量、使用比例、使用方法,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增产作用的综合技术,本章节主要讨论水稻营养元素的种类、作用、肥料品种与肥料的使用方法。

第一节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与作用

一、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对植物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任何一种植物体内均含有多种(70多种)化学元素,几乎地壳中所含有的化学元素都能在植物体内找到,而进入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并非都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

科学家研究认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作物缺乏这种元素时,不能正常生长、结实;二是当作物缺乏这种元素时,其它元素不能替代,只能靠补充这种元素来解决,三是这种元素在作物体内参与生理活动,起着固定的生理作用,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元素才被称之必需营养元素。

(一)大量营养元素

水稻生长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磷、钾6种,其中碳(C)占植物体干物质重量的45%,主要来自于空气中的CO2;氧(O)占45%,主要来自于空气和水(H2O);氢(H)占6%,主要来自于水(H2O);氮(N)占1.6%,主要来自于雷电所固定空气中的氮,动植物遗体分解腐烂后产生的氮和人为施入土壤或喷洒到植物体上的氮素肥料;钾(K)占1.5%,主要来自于矿物风化和分解产生的钾离子;磷(P)占0.2%,主要来自于土壤固定的磷素,矿物分解和人为施入。

大量营养元素植物需要量较多,约占植物干重的百分之几到千分之几。

(二)中量营养元素

中量营养元素植物的需要量介于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之间,约占植物干重的千分之几,主要有钙、镁、硫。

钙(Ca)占植物体干重的0.5%,镁(Mg)占0.2%,硫(S)占0.1%。

中量元素主要来自于土壤矿物和人为施入。

(三)微量营养元素

植物对该类元素的需要量很少,只占植物干重的万分之几和百万分之几,甚至更少,属于这一类元素的有:

铁、硼、锰、铜、锌、钼和氯。

氯(Cl)每千克干重含量100克,铁(Fe)100克,锰(Mn)50克,硼(B)20克,锌(Zn)20克,铜(Cu)6克,钼(Mo)0.1克,主要以矿物元素和人工补施为主。

这16种必需营养元素中,除了碳、氢、氧是以气态养分(如:

二氧化碳、氧气和水气)被水稻吸收外,植物大量吸收的仍然为无机态养分,其中无机态离子有:

NH+、H2PO4-、HPO42-、SO42-、H2BO3-、B4O72-、MoO42-、Cl-等。

16种必需元素之中,碳、氢、氧三种元素是构成植物体的的最主要元素,占植物体干物质总量的90%以上,可以从空气和水中获得,氮素占植物体干物重的1.5%左右,主要从土壤中吸收,其它12种元素仅占植物体干物重的5%左右,都是从土壤获得。

在这16种元素中,除了碳、氢、氧以外,水稻对土壤中的氮、磷、钾需要量相对较高,而稻田中能为水稻吸收利用的氮、磷、钾数量却比较少。

所以,人们称氮、磷、钾为“肥料三要素”。

二、各种必需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大量营养元素

1、碳、氢、氧的生理功能

碳、氢、氧在水稻植物体中含量最大,他们是水稻植株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他们可以构成碳水化合物(糖),蛋白质、脂肪和有机酸等。

光合作用的产物—糖,是呼吸作用及体内代谢作用所需能量来源,同时也是合成其它有机化合物的原料。

此外,氢和氧在水稻植株体内还参入氧化还原反应,对水稻的生理生化反应和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2、氮

氮是水稻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成分,在多方面影响着水稻代谢过程和生长发育,氮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含氮素16%~18%,也是植物原生质中的基本物质,同时又是水稻生命活动的基础。

因此,没有氮就不能形成蛋白质,就没有有机体和生命现象。

氮还是光合作用的叶绿体的组成成分,又是携带遗传特性的物质—核酸的组成成分。

各种代谢过程起着生物催化作用的酶中也含有氮素,还是一些维生素(如:

维生素B1、B2、B5等),和生物碱(如:

茶碱、烟碱)的成分。

所以,氮对水稻的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3、磷

磷也是水稻体内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又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磷是核酸的主要组成成分,而核酸又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核蛋白存在于细胞核和原生质中,携带遗传特性,决定着细胞分裂和根系的生长,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磷也是磷脂的组成成分,而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磷脂以外,还含有很多重要的磷化物,如:

腺三磷(ATP)、各种脱氢酶、氨基转移酶等,磷还参与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脂肪等代谢过程。

磷具有提高水稻抗逆性和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作用。

如:

磷能提高细胞中原生质胶体的水合程度和细胞结构的充水性,提高原生质体保持水分的能力,减少水分损失;磷能促进根系发育,使根扎入深层土壤吸收水分,从而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还能促进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使细胞中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增加,在低温时保持保持原生质处于正常状态,增强抗寒能力。

4、钾

钾与氮、磷不同,钾不是植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钾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于细胞汁液中。

钾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催化剂,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光合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代谢,提高植物对氮的吸收与利用。

钾还是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运输的主要参与者,钾对于渗透调节维持细胞膨压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促进生长,而且还可以促进经济用水。

钾还可以增强植物对各种不良环境调解(干旱、低温、病害、盐碱、倒伏等)和忍受能力。

钾能使原生质胶体充水膨胀,提高原生质对水的束缚能力,减少水分蒸腾,增强植物抗旱和抗寒能力;钾还可以促进茎秆维管束的发育,增强抗倒伏能力;还能促进低分子化合物(氨基酸、单糖等)转化成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淀粉等),减少病菌的养分供应,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钾还有促进物质转移,提高千粒重、成熟度、籽粒充实度和稻米品质的作用。

(二)中量营养元素

1、钙

钙能稳定生物膜结构,保持细胞形态和完整性,在植物离子的选择性、生长、衰老、信息传递以及植物抗逆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钙构成植物细胞壁果胶质的结构分子,并存在于细胞壁中,对于稳定细胞壁起重要作用。

钙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也是某些重要酶(如:

α-淀粉酶、磷脂酶、ATP酶等)的活化剂。

存在于细胞液中的Ca2+对于液泡内阴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十分重要。

2、镁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中都含有镁,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呼吸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镁是许多酶的活化剂;镁参与氮素代谢和促进脂肪的合成;还能促进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合成,有利于提高品质。

3、硫

硫是蛋白质和酶的重要组成成分。

虽然只有半胱氨酸、胱氨酸和蛋氨酸三种氨基酸含硫,但是植物体内许多蛋白质都含有硫。

许多含硫的酶不仅与呼吸作用、脂肪代谢有关,对淀粉合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硫还传递电子参与调解体内氧化还原过程。

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如:

维生素B1、维生素H、辅酶A等)都含有硫,在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中起到促进作用,还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三)微量元素

1、铁

铁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须的元素,铁通过化合价的变化参与植物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铁与有机物螯合成细胞色素、豆血红蛋白、铁氧化还原蛋白等,对植物体内硝酸还原起着重要作用。

铁是一些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如:

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的主要成分,铁参与呼吸作用。

2、硼

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运转;参与半纤维素及有关细胞壁物质合成;促进细胞伸长与分裂;促进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调节酸的代谢和木质化作用;还能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及生长素的运输,在提高植物抗旱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3、锰

锰在植物体内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酶的作用来影响其生长发育。

锰可以活化许多脱氢酶及硝酸还原酶,对三羧酸循环与氮代谢产生作用,锰在叶绿体中直接参与光合作用中的氧化还原过程,促进水的光解。

4、铜

铜是植物体内许多氧化酶的成分,也是某些酶的活化剂,并参与许多氧化还原反应。

铜与有机物结合构成铜蛋白,并参与光合作用;铜也是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重要组成成分;铜也参与氮素代谢,促进器官的发育。

5、锌

锌是某些酶的组分或活化剂,如:

乙醇脱氢酶、铜锌超氧化物岐化酶、碳酸酐酶和脱氧核糖核酸(RNA)聚合酶都含有锌,锌通过对酶的作用对植物碳代谢、氮代谢产生广泛的作用;还可以促进蛋白质代谢,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提高抗逆性。

6、钼

钼是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成分,氮代谢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都少不了钼。

钼对呼吸作用有一定的影响,还能促进光合作用。

7、氯

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水的光解过程中也起作用。

氯在植物体内起着调节细胞液渗透压和维持生理平衡的作用,对于气孔的开闭也起着调节作用。

适量的氯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转化,还可以抑制某些病害的发生。

三、水稻缺乏氮、磷、钾养分的典型症状

水稻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必需的营养元素,如果生长期间缺乏某些元素往往会破坏体内正常的物质代谢,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以及花、果实等生殖器官显现出特殊的症状。

这种由于营养失调所引起的生理病态,被称之为“缺素症”,作物缺乏大量营养元素与缺乏微量元素的外部特征有明显的差别。

由于氮、磷、钾、镁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具有再度利用的特点。

因此,作物缺乏这些元素是,他们可以从下部老叶转移到上部新生叶片而被再度利用,缺素症往往先从下部老叶上显现出来;而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没有再利用的能力。

因此,当缺乏微量元素时,缺素症易于在上部新生组织上表现出来。

(一)水稻缺氮的症状

水稻缺乏氮素营养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分蘖减少,叶片、茎秆、叶鞘呈黄绿色(叶色变淡),从叶尖至中脉发展到全叶,直至叶鞘和茎秆。

稻穗变小,穗粒数下降,成熟提早。

(二)水稻缺磷的症状

水稻缺磷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易于形成僵苗,返青后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分蘖少或延迟分蘖。

叶片细弱,叶色暗绿,严重时有赤褐色斑点。

稻丛呈簇状。

鞘、叶比例失调,叶鞘变长,叶片变短。

根系发育不良,生育延迟。

(三)水稻缺钾的症状

水稻缺钾叶色暗绿,有时呈现青铜色。

老叶软弱下垂,新叶挺直。

分蘖前易患胡麻叶斑病;分蘖期后,老叶有赤褐色斑点,叶片呈枯焦状,茎易于倒伏或折断。

根部褐色有黑根。

抽穗期提前,籽粒不饱满,空秕粒多,易于感染病害(如:

纹枯病、稻瘟病等)。

四、水稻营养元素过剩的一般症状

(一)氮素过剩

水稻氮素过剩,叶呈深绿色,组织(茎、叶)柔软,对病、虫害及冷害的抵抗能力减弱;生长过茂,茎、叶长度增加,分蘖数量增加,抗倒伏能力下降,出穗期、成熟期推迟,生育期延长。

(二);磷素过剩

磷元素过剩在其他作物上一般不体现出症状,水稻田间也很难判断出磷过剩。

只有苗期(尤其是北方旱育苗)磷过剩,第二、三叶的叶尖出现褐色的斑点,并逐步向下扩展,三叶以后逐渐得到恢复。

从生理角度磷素过剩易于引起生长停滞,提早成熟,产量降低。

大量使用磷肥会诱发锌、铁、镁的缺乏症。

(三);钾素过剩

钾和氮一样,可以过量吸收,但是难以出现过剩症。

土壤中钾过剩时,抑制镁、钙的吸收,促使出现镁、钙的缺素症。

第二节水稻常用肥料的种类

一、常用的氮肥品种

适合于我国北方稻区的主要氮肥品种有尿素、碳酸氢铵、硝酸铵、氯化铵、氨水和液氨等,氮肥品种约有12中之多(表2-1),其中普遍使用的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适合于旱田使用,因为NO3+易于随水流失,造成部分氮损失。

表2-1主要氮素化肥品种

名称

化学分子式

含氮量(%)

氮肥形态

1

液 氨

NH3

82

铵态

2

氨 水

NH4OH

12-16

铵态

3

碳酸氢铵

NH4HCO3

17

铵态

4

硫酸铵

(NH4)2SO4

20-21

铵态

5

氯化铵

NH4CL

23-26

铵态

6

硝酸钠

NaNO3

15

硝态

7

硝酸钙

Ca(NO3)2

13

硝态

8

硫硝酸铵

(NH4)2SO4+NH4NO3

25-27

铵态、硝态

9

硝酸铵钙

NH4NO3+CaCo3

20-25

铵态、硝态

10

硝酸铵

NH4NO3

32-34

铵态、硝态

11

石灰氮

CaCN2

20-22

酰胺态

12

尿素

CO(NH2)2

45-46

尿素态(氰铵态)

(一)尿素

尿素(CO(NH2)2)含氮45%~46%,是一只能够人工合成的有机物,他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水田普遍应用的氮肥品种,因为在人的尿液中含有这种物质所以取名尿素。

氮素形态是酰胺基(—CONH2),属于酰胺态氮肥。

尿素为白色或浅黄色的结晶体,无味无臭,稍有清凉感;易溶于水,在20℃时100毫升水中可溶解105克尿素,水溶液呈中性反应。

尿素吸湿性强,在温度超过20℃、湿度80%时,吸湿性随之增大。

尿素一般在生产过程中加入石蜡等疏水物质,其吸湿性明显下降。

 

 

尿素是生理中性肥料,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没有不良影响。

他的主要农化性质是施入土壤后,在脲酶的作用下,不断水解转化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才能被水稻吸收利用。

 

CO(NH2)2+2H2O    (NH2)2CO3

       CO(NH2)2+3H2O+CO2→2NH4HCO3

尿素在脲酶作用下的水解速度,主要受温度和脲酶活性的影响。

温度10℃左右,约需7天,30℃左右,仅2~3天,在夏季大量使用,由于分解快,土壤吸附少,形成NH3↑(氨气)挥发,不仅损失氮,而且还产生于碳铵相似的氨中毒现象。

尿素的使用要在水稻需肥期之前4~8天施用。

2、碳酸氢铵

碳酸氢铵(NH4HCO3)含氮17%~17.5%,又称重碳酸铵,简称碳铵或氢铵。

在水稻施肥中约占50%左右。

它是由氨水经碳化后直接离心干燥而成的产品。

它所含有的各种成分(氨、二氧化碳和水)均为植物和土壤所需,长期使用不会对土壤造成任何损害,氮素形态是铵离子,属于铵态氮肥。

碳酸氢铵为白色或微灰色粒状、板状或柱状结晶体,易溶于水,在20℃或40℃可溶解21克;100毫升水中溶解35克,酸氢铵在水中呈碱性反应。

容易吸湿、结块和挥发,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影响碳酸氢铵挥发分解的基本因素是温度和水分含量。

随着温度的上升,碳酸氢铵的分解速度加快,蒸汽压越来越高,氨的损失就越来越多。

一般来说碳酸氢铵含水量小于0.5%就不易挥发;2.5%以下分解较慢;水分含量大于25%分解明显加快。

试验表明,在20℃时将含水量4.8%的碳酸氢铵充分暴露在空气中,7天 损失大半,碳酸氢铵的分解不仅造成氮素损失,残留的水加速潮解并使可以使碳酸氢铵结块。

3、硫酸铵

硫酸铵((NH4)2SO4)含氮20%~21%,简称硫铵,氮素形态是铵离子,属于铵态氮肥。

硫酸铵在北方约占水田氮肥用量的1%左右,因为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硫酸根在酸性土壤中会增加酸度,所以硫酸铵多用于水稻苗田肥料。

硫酸铵商品肥料为白色菱形结晶颗粒,略带咸味,含杂质时称灰、黄、粉红等颜色。

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

硫酸铵吸湿性小,但结块后很难打碎,在常温下性质稳定,硫酸铵中的副成分硫酸根(So4-),是作物硫营养的重要来源,但是在长期淹水条件下,硫酸根(So4-)会被还原成有害的硫化氢(H2S),引起稻根变黑,影响根系吸收营养。

所以,本田使用硫酸铵要结合排水晒田,改善通气设备,防止根系被毒害,产生黑根。

4、氯化铵

氯化铵(NH4Cl),含氮23%~26%,简称氯铵。

氯化铵主要是“联碱法”生产纯碱时的副产品,氮素形态是铵离子,属于铵态氮肥,北方稻区水稻用量较小。

氯化铵为白色或微黄色的结晶。

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

物理性状好,吸湿性比硫酸铵稍大,结块后易碎,热稳定性比硫酸铵差,受热升华分解出氨和氯化氢:

            △

        NH4Cl    NH3↑+HCl↑

  二、常用磷肥品种

目前北方稻区生产上常用的磷肥品种主要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沉淀磷肥、脱氟磷肥、磷矿粉、骨粉、及聚合磷肥等,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在农业生产上常常作为磷肥使用,但是在肥料分类上,他们属于复合肥料。

但是从生产角度,本节从磷肥角度介绍其特性与含量。

1、磷酸二铵

磷酸二铵是一种复合肥料,既是磷肥,又是氮肥的一种。

磷酸铵分为磷酸一铵[NH4H2PO4]、磷酸二铵 [(NH4)2HPO4],这是一类由磷酸和氨反应生成的高浓度复合肥料,其中磷酸三铵[(NH4)3PO4]在常温下不稳定,易于释放出氨(NH3↑),一般不作为肥料。

目前生产上经常使用的为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磷酸铵类产品多为白色结晶状物质,经过加工造粒后为褐色球状体。

磷酸一铵[NH4H2PO4]、磷酸二铵[(NH4)2HPO4],含氮10%~18%,含磷(P2O5)44%~52%。

目前我们使用的磷酸二铵含氮量为18%,含磷(P2O5)46%。

通常以磷的使用量计算肥料用量,其中磷酸二铵含氮部分按纯氮计算后再扣除氮肥使用量。

2、过磷酸钙

过磷酸钙又名普通过磷酸钙、过磷酸石灰,简称普钙。

过磷酸钙是以含磷矿石与浓硫酸反应,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熟化而制成,属于水溶性磷肥。

过磷酸钙的外观呈灰色或灰白色的粉末,主要成分是磷酸一钙,随着机械化发展和生产需要通常加工成颗粒状。

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可以与土壤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在石灰型土壤上其转化过程为:

磷酸一钙→二水磷酸二钙→无水磷酸二钙→磷酸八钙→磷酸十钙,每转化一步的磷酸化合物,磷的水溶性就降低一些,有效性也随之降低。

在酸性土壤上:

转化过程为:

磷酸一钙→磷酸铁、磷酸铝→闭蓄态的磷酸铁、磷酸铝,转化过程中磷的有效性逐渐降低。

过磷酸钙的含磷量(P2O5)一般在12%~16%,不同的产品磷含量有差别。

表2-2过磷酸钙的技术指标

项 目

优等品

一等品

二等品

合格品

有效磷(P2O5)含量(%)≥

18.0

16.0

   14.0

   12.0

游离酸(以P2O3计)含量(%)≤

5.0

5.5

5.5

5.5

水分(H2O)(%)≤

12.0

14.0

14.0

15.0

3、重过磷酸钙

重过磷酸钙又称三料过磷酸钙,简称重钙或三料过石。

重过磷酸钙是由硫酸处理磷矿粉制成磷酸,再由磷酸和磷矿粉作用后而制造成重过磷酸钙。

重钙的含磷量高于普通过磷酸钙2~3倍,因此而得名。

重过磷酸钙商品肥料呈酸性,成品呈灰色或灰白色粉末状,主要成分与过磷酸钙一样,含磷(P2O5)42%~46%,主要成分均为一水磷酸一钙和游离酸,但所含的石膏量很小,也属于水溶性磷肥,成品为颗粒状。

重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的转化过程和使用方法与过磷酸钙基本一致,适合于用在中性和微碱性土壤上施用。

表2-3过磷酸钙的技术指标

项 目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总磷(P2O5)含量(%)≥

47.0

44.0

  40.0

有效磷(P2O5)含量(%)≥

46.0

42.0

38.0

游离酸(以P2O5计)含量(%)≤

4.5

5.0

5.0

游离水分(H2O)(%)≤

3.5

4.0

5.0

粒度(1.0~4.0毫米,%)≥

90

90

85

粒平均抗压强度(牛)≥

12

10

8

三、常用钾肥品种

钾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仅次于氮,钾在植物体内的营养功能与氮、磷不同,氮、磷是作物体内许多大分子如:

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磷脂的组成成分,因而参入作物形态结构的形成,而钾在作物体内的重要功能则体现在:

对作物体内酶的活化,增强作物保水和吸水能力,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的运转能力,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1、 氯化钾

氯化钾(KCl)是易溶于水的速效性钾肥,商品肥料中含钾(K2O)55%~62%,纯品氯化钾是白色有光泽的结晶,全溶于水, 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4.4%。

商品肥料呈浅黄色、砖红色或白色,结晶状,游离水含量较低,有一定的吸湿性。

氯化钾的物理性状良好,呈化学中性反应,属于生理酸性肥料。

氯化钾施入土壤后,钾离子很容易被土壤胶体粒子吸附,也易于被作物根系吸收,从而以离子状态残留在土壤中,如果在酸性土壤上,氯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氯化氢,使土壤酸性加强,会增大土壤中活性铁、铝的溶解度,加重对作物的毒害作用。

因此,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氯化钾应配合施用有机肥和石灰,以中和酸性,避免危害。

若在碱性土壤或石灰性土壤中就会生成氯化钙,氯化钙易溶于水,借助灌溉或降雨季节会随水排走,一般不会对土壤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氯化钾中含有45%~47%的氯,氯虽然是作物必须的营养元素,但是作物需要量较少只有需钾量的1/10~1/20,故此,连续大量施用氯化钾时,作物吸入过量的氯离子,影响一些忌氯作物的品质,但是对水稻等粮食作物不仅无不良影响,而且还有良好的作用。

表2-4我国氯化钾的质量指标

指标名称

湿  基 (%)

一等品

二等品

三等品

KCl

90.00

85.00

8.000

NaCl

4.00

6.00

——

Mg+

0.40

——

——

SO42-

1.50

3.00

——

2、硫酸钾

硫酸钾(K2SO4):

理论含钾量(K2O)为54.06%,商品肥料含钾量(K2O)50%,含硫约18%,硫也是作物必须的营养元素。

纯净的硫酸钾为白色或淡黄色晶体,肥料级硫酸钾常带灰黄、灰绿或浅棕色,有辣性,吸湿性小,长期储存不易结块,贮运使用较为方便。

硫酸钾施入土壤中后,其转化与氯化钾相似,钾呈离子状态,因部分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另一部分与土壤胶体上的阳离子交换,在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中SO42-与Ca2+结合形成CaSO4,而在酸性土中生成硫酸,会使土壤酸性加重,甚至加剧土壤中活性铝、铁对作物的毒害,并在有机质含量较高和通气不良的水田,在硫细菌的作用下,经还原而产生H2S等有毒物质,影响根系的吸收活力,严重时产生黑根,使作物衰败。

所以,水田长期施用硫酸钾要与农家肥、磷肥或石灰配合施用,降低土壤酸化。

2、 草木灰

草木灰是植物残体燃烧以后,所剩余的灰分统称为草木灰,草木灰是我国北方农村广泛应用的一种农家肥,主要是麦秸、玉米秸、稻草、枯枝落叶燃烧而产生,草木灰的成分极为复杂,含有植物体内各种灰分元素,如:

磷、钾、钙、镁、硫、铁、硅、锌、锰等几乎所有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以钾、钙的数量最多,由于草木灰的来源不一,加之熏烧方式不同,故所含成分的量很不一致,我省多以阔叶树木、玉米秸秆、稻草灰为主。

表2-4我国氯化钾的质量指标

草木灰种类

K2O(%)

P2O5(%)

CaO(%)

木灰,平均成分

11.7

3.90

30.3

木灰,来自于一般针叶树

6.00

2.90

35.0

木灰,来自于一般阔叶树

10.0

3.50

30.0

小灌木灰

5.90

3.14

25.1

蒿秆灰

6.70

0.86

--

稻草灰

1.79

0.44

10.9

小麦秆灰

13.8

6.40

5.90

棉花壳灰

21.99

9.14

14.0

棉秆灰

11.2

1.79

--

花生壳灰

6.45

1.23

--

向日葵秆灰

35.4

2.55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