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6763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

11、实用艺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实用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12、建筑艺术按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感。

13、园林艺术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14、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以及阿拉伯式园林。

15、工艺美术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相关的一类工艺美术品的总称。

?

16、现代设计狭义上讲也被称作工业设计或工业美术。

现代设计包括:

一是产品设计,二是环境设计,三是视觉设计.

17、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18、绘画艺术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视觉形象的艺术。

19、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

20、雕塑艺术是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主要是雕刻和塑造两大类.

21、摄影艺术是一种现代的造型艺术。

是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摄下来,现经过暗房工艺处理,塑造出现视的艺术形象,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并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样式。

22、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23、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

主要指音乐、舞蹈。

24、音乐艺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

25、交响乐有音与音之间和谐结合的意思。

这个词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被大量使用,但其内涵和现在全无共同之处。

现代关于交响乐的概念,形成于十八、十九世纪之交。

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音乐巨匠为首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使得交响乐真正进入了黄金时代。

交响乐可以说是音乐艺术的精髓,是音乐创作的最高形式。

26、舞蹈艺术舞蹈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

27、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的总称。

吸取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合到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8、戏剧艺术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中国戏曲、歌剧、舞剧、乃至目前欧美各国影响广泛的音乐剧等。

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话剧。

这里所讲的戏剧即指话剧,是从狭义理解的。

话剧在欧美各国通常被称为戏剧。

29、悲剧作为戏剧艺术的主要类型之一悲剧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悲剧是通过毁灭的形式来造成观众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人们从悲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净化。

30、戏曲艺术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的总称。

我国各地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包括全国性的剧种如京剧,也包括地方戏如川剧、秦腔、河北梆子等。

在世界上,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被称为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

31、电影艺术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32、蒙太奇“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

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应当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技术层面--剪辑;

●艺术层面--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

●美学层面---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

33、电视艺术电视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具有新闻信息功能、文艺娱乐功能、社教功能和服务功能,其审美特征有技术性,介入性,迅速性.

34、主人公主人公,是指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叫中心人物。

35、抒情诗作为诗歌的一种,它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坦露诗人的内心世界,来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

36、格律诗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

格律诗是古代形成的诗体。

37、散文散文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散文的含义和范围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内容。

古代的散文范围很广泛,主要是指一种与韵文、骈文相对立的文体,后来被专门用作泛指诗以外的一切文学体裁,包括杂文、传记、小说等都被容纳在里面。

近现代的散文,专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相并列一种文学体裁.

38、小说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特点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虚构的方式来再现生活,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要素。

39、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

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40、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三方面或三个阶段。

41、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42、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43、艺术流派在中外艺术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形成的艺术派别。

44、艺术思潮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45、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

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作艺术语言。

46、艺术形象是艺术家通过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将其头脑中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它构成了艺术作品的第二个层次。

艺术形象可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

47、视觉形象是指由人的眼睛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视觉形象的构成材料都是空间性的。

48、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49、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典型人物形象,艺术典型不仅在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普遍性,而且也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性。

50、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

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

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51、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藉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52、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节,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

53、审美体验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作为整个审美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地生活到艺术作品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

54、审美升华作为艺术鉴赏活动的最高境界,审美升华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55、形象性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

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56、主体性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主体性。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

57、情节性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之一。

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基本上都属于叙事性艺术,都需要由人物的行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形成一个有完整过程的生活事件,因而,它们一般都应当具有故事情节,并且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在紧张而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情节的核心是事件和人物。

∙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资料——《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汇总

艺术理论名词解释汇集

文学理论基本名词解释汇总

1.话语蕴藉:

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主要有两层意义:

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2.文学:

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3.材料:

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所获取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4.艺术发现:

作家依据自己的理想、审美原则,从所观察的事物中发掘出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5.创作动机:

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

6.艺术构想:

作家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意向及其序列的过程。

7.直觉:

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或现象作出的直接判断和认知。

8.灵感:

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9.综合:

作家围绕一个中心意念,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揉合成一个新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10.突出:

在创作中,作家调动各种材料加工中心意象或意念,使之比周围其他意象更为明确、清晰,更加与众不同。

11.简化:

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中心意象或意念的主要特征的构思方式。

12.变形:

作家驰骋自己的想象力,以违反常规事理的方式创造意象。

13.陌生化:

在创作中,作家把人太切近的事物或现象当成是第一次看见,无法称呼,不得不进行的指称的描写,以造成似曾相识的生疏感。

14.即兴:

在某一刺激或内在冲动的支配下,作家兴会来临,迅速完成作品的状况。

15.推敲:

在文字操作过程中,作家反复斟酌,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妥帖地传达意象的过程。

16.艺术真实:

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和感悟。

这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

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又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17.艺术概括:

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普遍性的艺术形象。

18.情感把握:

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

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

19.形式创造:

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术形式。

形势创造既体现为对内容的内在结构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结构、体裁、韵律、表现手法)对内容的外在形态的追求。

20.艺术形式:

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形态,是语言标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

21.现实型文学:

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再现客观现实。

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旨。

它强调立足客观现实,正视现实,忠实现实,对现实作冷静的观察、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

二是写实的方式。

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现实型文学具有写实的逼真性。

它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它以描写见长,描写不夸张、不变形。

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22.理想型文学:

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一是表现主观理想。

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旨。

它突出的主观因素,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

它艺术地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达作家超越现实的主观愿望。

二是直接抒情的方式。

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害的情感态度主要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像现实型文学那样不动声色地将情感隐藏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之中。

23.象征:

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一是寄寓审美意蕴。

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旨。

这种意蕴或是侧重客观现实,或是侧重主观感受,都往往有某种超出具体、个别现象的抽象、概括、朦胧的性质。

二是暗示的方式。

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它侧重以间接的方法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

往往塑造变形、虚拟的假定性形象,启发读者去体味象外之意。

需要说明的是,象征型文学不是个别词句、形象、段落具有象征性,而是整个作品的形象体系具有寓意性的象征意义。

整体象征与个别的象征手法不同。

象征手法是指作品中局部性的寓意描写,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暗示、喻指另一种事物或观念意绪。

这种局部象征,在现实型、理想型文学中也是存在的。

而象征型文学则在整个作品中塑造一个统一的象征体系。

它的暗示、象征,不像个别词句、形象的象征那样有明确的(往往是单一的)寓意,而是具有多义的、朦胧的、深邃的含义。

24.诗:

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从三个方面理解:

(1)凝练性、诗语词精粹,篇幅短小,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2)跳跃性。

其结构安排遵循情感、想象逻辑,超越时空限制,不注重情节、事件的连续性。

(3)节奏、韵律性。

诗有节奏——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乐有规律的变化;

有韵律——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的重复。

虽然诗也可以不押韵,但与小说、散文等比较来看,押韵恰是它的一大特点。

其节奏、韵律在表现情感意味上具有重要的功能。

25.小说:

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

(1)刻画人物形象。

诗和散文可以不写人物,而小说必须写人物。

它在刻画人物方面拥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段,不像剧本那样受舞台时空限制,局限于以人物台词展示性格,也不像报告文学那样受真人真事的约束。

(2)叙述故事情节。

小说篇幅可以随故事内容无限度地增加长度,容量非常大。

其情节比叙事诗、叙事散文、戏剧、报告文学都更完整和复杂。

26.剧本:

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从两方面理解:

(1)以人物台词为手段。

小说可以利用叙述人的话语来直接叙述生活事情。

面,一般不能有叙述人的言语,只牟靠人物自身的言语言语塑造形象。

离开了台词就没有了剧本。

(2)集中反映矛盾冲突。

戏剧舞台时间,空间的限制要求剧本集中地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并使之达到剧烈程度。

矛盾冲突不集中、不剧烈,剧情的发展必然会缓慢,矛盾冲突的集中展开也为人物展示性格提供了充分条件。

戏剧的观众性也要求以剧烈的冲突吸引观众的审美注意力。

散文:

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1)题材广泛。

一般来说,只有比较完整的生活事件和人物形象才可以入小说:

只有含有集中的矛盾冲突的生活现象才可以入戏剧:

而散文则不必以某个人物为中心,不必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往往摄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侧面,写人、写景、叙事、咏物,无所不可。

(2)结构灵活。

与诗、小说、剧本等较规范的程式相比,散文的结构没有严格的限制和固定的模式,灵活、随意,是其特色和长处。

(3)抒写真实感受、境遇。

不同于小说,剧本的虚构,散文注重叙实事,写实物,记真人。

而和同样强调纪实的报告文学相较,散文更侧重于作者的真实感受,以情韵胜。

27.报告文学:

是一种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1)记真人真事。

它不虚构人物、情节,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

(2)塑造艺术形象。

这是强调其艺术性、文学性。

报告文学必须塑造丰满生动的艺术形象,既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绘,又要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3)及时性。

它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如果发表不及时,就削弱了它的独特的新闻价值。

28.典型:

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典型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29.特征化:

是写实性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即作家珠柱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或一种人物关系,高明的作家可以通过特征化使之变为传世之作。

30.意境:

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意象的空间。

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31.意象:

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32.叙事

33.情节:

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体现出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34.叙述频率:

是指叙事作品中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之间的重复关系,包括事件的重复(即反复出现相似的事件)和话语的重复(即对一个事件反复叙述)两种重复关系。

35.视角:

是指作品对故事情节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传统上区分视角主要是从人称划分,即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但同时应注意到在不同人称的叙述视角中,都存在着内在视角与外在视角的差别。

在有些作品中,叙述视角是可变化的。

36.抒情:

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37.抒情性作品:

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抒情性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意味和审美特征,是由情感内涵和抒情话语直接融合而成的整体。

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抒情诗、散文、杂文等,另外,中国戏曲文学也以抒情写意为主。

38.抒情话语:

是一种表现性话语。

它是抒情内容直接融入其中的,不同于普通话语系统的特殊语言组织形式,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

抒情话语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表现复杂微妙的主观感受过程。

与普通话语相比,抒情话语突出了直接呈示情感运动形式的表现功能,时常打破日常语言规范,既经济、精炼而又具有复杂化、陌生化的特征。

39.抒情话语的修辞:

指抒情作者为创造审美化的抒情话语而采用的特殊用语方式。

主要有比喻、象征、倒装、歧义、夸张、对比、借代、用典等。

40.抒情角色:

指抒情作者在抒情性作品中表现情感时所处的地位。

常见的抒情角色有第一人称的抒情、代言式的抒情和叙事者的抒情。

41.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指抒情性作品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在一般情况下,抒情性作品由这三个要素相互融合而成。

声情并茂、情景交融是抒情性作品的完美结构形态。

42.声情并茂:

指抒情话语的声音组织与其表现的情感内涵相互协调融合的状态。

具体表现为,抒情性作品中,音调与情调、节奏与情感运动形式的高度一致,直接可感的声音组织成为抒情内容生动有力的象征性表现。

43.情景交融:

指抒情性作品中描写的景物(画面)与情感内涵水乳交融般地结合。

具休表现为抒情性作品中的景是情中之景,情是景中之情,写景之语成为象征性表现情感的写情之语。

44.节奏:

指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

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

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