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6771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课

调研报告

得分

社会调研报告

 

题目大学生择业观与其专业是否相关的调查与研究

 

调研报告撰写人:

13010402高振洲

13010403周文

13010404贾庆同

13010427郜鸿飞

指导教师:

丁云

 

2015年6月18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课成绩评价表

调研报告题目

大学生择业观与其专业是否相关的调查与研究

学号

姓名

学生自评【由组长完成】

(满分10分)

教师评价

(满分100分)

13010402

高振洲

9

13010403

周文

9

13010404

贾庆同

9

13010427

郜鸿飞

9

组长签名

教师签名

 

大学生择业观与其专业是否相关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

择业观是择业主体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和心理倾向等,它既是择业者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也是择业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接表达。

对于大学生来说,不管是选择的专业,学习的动机和态度,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想法,学习生活时的心理状态还有毕业后就业的方向和方式都与择业观有关系。

在此报告中,我们针对择业观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就此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择业观专业大学生

1、前言

因为近年来择业问题逐步上升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择业难——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对大学生更是一个必须面临的难题,多数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择业时一片茫然无所适从。

“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日益严重。

走出了象牙塔的大学生并不了解眼前社会的现状从而盲目地将自己定位走入了择业的误区。

因此大学生的择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需求高标准的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与企业单位与单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战中用人单位千方百计争取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的优秀人才加之近年来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

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学历层次低、专业需求少的毕业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尤其大。

供求不平衡带来的择业压力在就业市场越来越开放的情况下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机会增多但由于他们所学的专业有限制了择业的自由。

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呈现出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

热门专业比较受欢迎。

专业需求的不平衡是造成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差异明显的重要原因。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基于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大二学生以及这些学生的交际圈内的各专业的大学生。

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中我们可以获得完整充分的情况,这样最后获得的调查信息广泛性更强。

(二)调查方法

本次我们选择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两种调查方式。

其中一方面因为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可以比较轻松地接触到不同的学校的同龄人,另一方面因为实地的一些交流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料。

问卷共设置12道题,其中12道题中,包含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对毕业后择业时对当前就业形势、未来工作的工作地点、薪资等几方面的问题,我们共收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共58份有效样本。

 

三、正文

为方便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将所调查的专业大致归为三种分类(文史相关/理工相关/经济管理相关)。

(1)择业态度相关

根据调查显示,多数被调查者更偏向于先找到一份稳定收入工作,然后再根据自身需求是走是留,选择这一选项的人数占了样本总数的46.5%。

文史专业表现出了高于其他两类专业的安定就业趋向,具体如下:

(可能是由于我们调查的文史专业的样本较少)文史专业中没有人选择希望自主创业,远低于理工专业的19.3%和经管专业的23.5%,而文史专业“先找到稳定工作在做考虑”选项的比例占50%,是三个专业分类中最高的。

我们大可把选择自主创业和后择业不就业选项看做相对“冒险”的选项,于是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文史专业是三个专业分类中择业态度最为安逸。

理工专业和经管专业基本持平,经管专业相对更具有冒险性。

(2)专业知识相关

总的来说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表现出“专业≠职业”的态度,更有些许被调查者在于我们的交流中表示自己所学的专业只不过是为了得到毕业证,没有任何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想法。

理工专业是三个专业分类中最不看重自己专业知识的,结果如下:

理工专业选择“重要”的不到总数的20%,(在某种程度的与被调查者的访谈中,我们得知)除非志愿考研,将近半数的人并不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离开校园后会对自己的职业有什么用处。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机械专业的学生开玩笑般说道“等我到了外资企业当业务员的时候,估计就再也不用看减速器的设计图了。

”这虽是戏言,但足以说明一二。

我们得出结论是经管专业和文史专业的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远大于理工专业。

(3)就业形势相关

在“就业形势”问题上,学习理工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学习经管相关专业学生对于积极选项比率分别为51.6%和58.8%,远大于学习文史专业的学生的10%,表现出相对的乐观,具体结果如下:

理工专业和经管专业虽然比起文史专业更为乐观,但是也能看出明显不同:

理工专业有相当比重认为自己当前的就业形势非常好,在这一选项上是远大于其他两个专业分类的。

我们了解到“还没出学校,就会有用人单位找上门”是理工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学生普遍抱有的想法。

所以我们认为在“如何看待就业形势”这一问题上,理工专业学生最为乐观,经管学院次之,文史专业最为悲观。

另外在“是否对就业流程和相关就业制度了解”这一问题上,结果如下:

这里不分专业分类,表示了解的人数不到30%,可以说是对于怎么找工作十分迷茫,半数以上人没有过实习经历或者兼职经历。

强行区分的话,理工专业在了解程度上最低(即最不了解),经管专业在了解程度上相对较高。

(4)就业待遇相关

就业待遇这个问题相对复杂,涵盖就业地点、从事工作类型、单位类型、薪资待遇等多方面。

其中某些问题可以将选项划分为对于待遇期望的高低(比如薪资和工作地点)。

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被调查者的期望月薪都集中在“4000~6000”和“6000~8000”的这两个选项,根据我们调查的资料,北京市大学毕业生平均月薪为3941元,这个数字是毕业后3年内的数据,小于调查所显示的数字。

我想可以理解为,被调查者对于薪资的期望值非常高。

同样,在就业地点的调查上,72.4%的被调查者希望工作于一线城市(即北、上、广、深)的城区,而非乡镇或者相对落后城市。

这两趋向无论专业,大量存在于被调查者中,故不辅以图表说明。

在不能用单一标准衡量的问题上,如在是否期望去国外工作的选项上,结果如下:

虽然三专业分类都小于50%,但也能看出差别,期望大小依次为文史专业最大,理工专业次之,经管专业最次。

可能由于我们调查的文科专业中其中有四名学生都是日语系的,导致结果不具有普遍性(这四位被调查者均选择了希望出国),不过在访谈中我们还是了解到,文史专业中语言专业尤其是小语种专业或更加渴望出国深造,理工专业中工科技术类型专业出国倾向更为明显,管理专业则偏向于在国内企业就职。

(5)结论

总的来看,大学生的在择业观上表现出了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趋向,突出表现为:

1.文史相关专业择业观相对安逸,倾向优先找到收入稳定的工作;对专业知识最为看重;对就职前景表示出一定的悲观;语言专业出国倾向较大。

2.理工相关专业择业观相对矛盾:

最为不看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但是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工科专业出国倾向较大。

3.经管相关专业择业观相对具有冒险性,独立自主创业的倾向最大;相对更为理解就业流程及环境;出国倾向在三种专业分类中最小。

(6)局限性分析

由于各方面限制,我们收集的样本较少,远不及调查推荐样本量100;本组成员均为机电学院,所以调查对象大部分为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导致经管专业和文史专业样本量相对较少;我们没有区分性别及年级进行调查,虽然这与选题内容没有之间关联,但是依然是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

四、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建议

(1)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科学就业观 

毕业学生正确理解毕业分配政策的内涵。

强调市场经济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第一线,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业生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国情与艰苦创业精神相结合,坚定树立科学的、务实的事业观和奋斗观。

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确立就业目标,教育毕业生摆正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的关系,要有知难而上、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在现实中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最能发挥个人才智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二)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生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才能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欢迎。

因此,大学生要清楚:

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发展的趋势只能使竞争越趋普遍和激烈,优胜劣汰,谁也回避不了,必须使个人适应这个要求。

市场经济中,复合型、应用型和开拓型人才适应性强,需求量大,毕业生要以这些人才的标准加强学习和锻炼,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行为准则,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3)学会关注国家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信息和服务  

学生要在学校和家庭的帮助下,进行专业化、专门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分析就业形势,对自己认知,对社会认知,对职业的知识、性质、特点、发展前途、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及市场需求等应有全面的了解;学校要帮助毕业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心理承受力、合适的职业类型等,逾越自己条件或对自己缺乏信心都会使择业失败。

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使自己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控能力、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当代大学生要正视现实社会的严峻性和挑战性,强化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时时注意把自己打造成适合社会的合格成员。

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促进个人的成功并不断发展完善。

 

附录

(一)

调查问卷及统计数字

样本总数量58(10/31/17)

1.您的专业()

2.您的性别A.男(5/25/11)B.女(5/6/6)

3.您来自哪个地区?

A.大城市(6/20/9)B.中小城市(3/11/7)C.农村(1/0/1)

4.您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3/8/2)B.就业形势比较严峻(5/5/1)C.就业形势一般(1/2/4)

D.就业形势较好(1/5/9)E.就业形势非常好(0/11/1)

5.您是否考虑过自身的择业问题

A.经常考虑(3/7/8)B.偶尔想想(4/14/5)

C.几乎不考虑(2/2/4)D.到快要就业时再考虑(1/8/0).

6.您的择业观念是

A.一步到位(4/7/2)B.有固定的收入先就业(5/15/7)

C.后择业不就业(1/3/4)D.自主创业(0/6/4)

7.您认为比较理想的是在哪个地区就业()

A.国外(2/5/4)B.一线城市(7/22/13)

C.二线城市(0/3/0)D.三线城市(1/1/0)

8.您认为比较理想的工作单位是哪类单位()

A.事业单位(5/12/4)B.民营企业(2/7/2)C.外资企业(3/12/11)

9.您就业初期望的月薪是()

A.3000以下(0/2/1)B.3000-5000(3/11/2)

C.5000-8000(6/14/5)D8000以上(1/4/9)

10.您认为大学生择业存在哪些问题()

A.对自己的定位不清(1/11/4)B.对社会认知不够(2/6/2)

C.对未来目标不明(6/12/11)D.对就业准备不当(1/2/0)

11.对就业流程和相关就业制度您是否了解()

A.了解(2/2/6)B.不太了解(5/21/9)C.不了解(3/8/2)

12.您人为下列对就业程度影响如何(在相应栏内划√)

(1)个人的学习成绩

A.不重要(1/11/7)B.一般(6/14/6)C.重要(3/6/4)

(2)个人的实际能力

A.不重要(0/2/0)B.一般(4/9/5)C.重要(6/20/12)

(3)所学的专业

A.不重要(0/9/5)B.一般(4/15/9)C.重要(6/7/3)

附录

(二)

组员感想

郜鸿飞

作为一个组长,在去年不到11月的时候,开始组织现实中的活动。

经历了一年左右的的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

在大学繁忙的学业中,抽出为数不多的时间完成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实属不易。

然而这次活动也在我大学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我来讲,两年的大学生活中,更多的是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想方设法让自己在这些方面变强。

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我们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高振洲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并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

社会实践也告诉了我,在新经济时代大学生应具备新观念,掌握成熟技术的能力,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更要有团队精神。

在学习时也要时刻与外界保持同步发展,走到与时俱进。

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

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努力汲取个领域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自己最大的能力去造福人类。

贾庆同

通过这次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研活动,我意识到现在大学生主流方向是好的,但其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地影响我们大学生以后的发展。

我们要认识到自己在择业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书本和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次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活动将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他将是我人生一段不可或缺的重要历程,对自己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巨大的帮助。

周文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还同诸多群众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

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