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679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docx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课题

三分数除法倒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数的例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发现倒数的特征,理解倒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题卡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

1、出示算式:

2/3×3/22×1/2

8/11×11/81/10×10

7/9×9/77×1/7

2、找一找

二、新棱

1、师:

每个算式的积都是1,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互相颠倒,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比如1/2的倒数是2,2的倒数是1/2,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2、提问:

“互为是什么意思?

1、学生算一算

2、找一找算式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3、反馈

学生进行思考,同桌讨论。

1、让学生说一说:

上面口算题和自己举倒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谁是的倒灵敏,谁和谁互为倒数。

这两个算式的两上因数的分子,分母这间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分析:

学生偿试练习:

0有没有倒数?

为什么?

通过算式引入课题。

 

通过教师点明课题,使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更直接地感受这组算式中积的特点,从而在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小结:

倒数是对两上数来说的,它们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3、练习:

4、求倒数的方法

(1)观察:

(2)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倒数呢?

指名口答,怎样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想一想:

怎样求4/11、16/9、0.50.35的倒数

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师小结

(4)想一想:

1的倒数是几?

学生进行讨论

集体反馈

 

2/3×3/2=12×1/2=1

 

只要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求一个真分数的倒数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求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为分数,求自然的倒数先把自然数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通过这些活动,来强调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通过练习提问,使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与巩固倒数的求法。

板书设计:

2/3×3/2=2×1/2=每一个算式的和都是

8/11×11/8=1/10×10=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互相颠倒

7/9×9/7=7×1/7=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教学反思:

课题

分数除法

(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彩卡纸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涂一涂,算一算

1、提问:

出示图:

把1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师技法:

把这4份平均分成2份

4/7里有4个1/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7,也是2/7。

用算式表示:

4/7÷2=2/7

2、提问:

如果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学生可以用画图、分数的意义等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反馈

学生涂一涂

观察:

学生折叠

涂一涂

找结果

 

1、学生涂一涂,分一分

2、说一说

3、你认为该怎样算?

 

“开门见山”将两个问题呈现出来,这两个问题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涂一涂、分一分,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小结:

根据图,我们把4/7里的4份平均分成3份,就相当于求4/7的1/3。

板演:

4/7÷3=4/7×1/3

=4/21

3、议一议:

二、练一练

1、引导学生完成填一填,想一想

1、学生独立练习: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集体反馈

3、说一说:

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之间的联系

1、学生思考

2、自己考试填一填

3、反馈

 

变换探索的角度,呈现出三组算式,让学生实际运算,再一次验证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师小结: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试一试

3、填一填:

()×5=1/2

()×2=4/5

4×()=1/4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

4/7÷2

=()/7

 

教学反思:

 

课题

分数除法

(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处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以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条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疫情境,引出新知

1、出示图片

师:

有4张同样大的饼,

(1)每2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2)每1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3)每1/2张,可分成多少份?

提问:

这个除法算式该如何解决?

想一想:

我们如何解决分数除以整数的?

(4)如果每1/3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我们如何解决,计算整数除分数?

二、分一分,画一画

学生列出算式:

4÷2=2

学生列出算式:

4÷1=4

学生列算式:

4÷1/2

学生进行观察

反馈:

(1)从图中可以看出:

4÷1/2=8

(2)上图还可以表示为:

4×2=8

学生进行回顾,反馈

学生列算式:

4÷1/3

并尝试解决

学生列算式:

4÷1/4

 

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使教学活动能很快进入主题,将原有的整数除法概念与分数除法有机结合起来。

 

借助除法的意义机图形语言,体会“除以一个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1师出示:

有1根2米长的绳子

(1)截成每段1/2米,可以截几段?

 

算式:

1/2=(4)

(2)截成每段1/3米,可以截几段?

(3)截成每段长2/3米,可以截几段?

三、小结:

1、你认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独立解决

学生进行讨论

反馈

1、学生先画一画

2、反馈,利用图示分析数量关系

1、学生观察图

2、说一说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3、列出算式:

2÷1/3=(6)

(1)、学生独立列算式

(2)集体反馈

2÷2/3=(3)

 

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与思考,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利用图示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和算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分数除法

(二)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前面问题思考过程:

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发问题中蕴涵的规律。

教学重点

进一步发现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发现问题中蕴涵的规律

教具准备

题卡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

1、口算

7/15×5=6×5/24

2/3×7/82/5×5/7

5/12÷88÷5/12

2、列式计算

把8/15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二、练一戏剧

1、填一填,想一想

1÷4=

1×1/4=

1÷1/4()1×1/4

10÷5=

10×1/5=

2、试一试

8/9÷6

=8/9×()/()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

1、学生实际运算

2、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

3、反馈:

除以一个整数,等于乘这个整的倒数。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

说一说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通过计算复习,巩固所学分数除法知识变更探索的角度,呈现三组运算,再次验证分除以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

4/15÷12

=()/()()()/()

=()/()

3、练一练:

1、学生独立解决计算

2、第二题:

学生独立解决

三、巩固练习

4÷2/3=4×()

()÷7/16=24×16/7

2、集体反馈

集体反馈

16÷8/9=16()9/8

26÷13/15=26()()

 

练习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沟通起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联系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

(二)

6÷1/4=2/3÷1/5=4/9÷2/3=

1/3÷3/4=5/6÷1/4=7/12÷7/8=

教学反思:

课题

分数除法(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能用解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2、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

3、选择用除法计算借助线段图的动能理清思路

板书:

二、尝试解决

1、试一试第1题

板书:

解:

设踢足球的有x人。

4/9x=4x=9

或4÷4/9=9

2、试一试,第1题

(2)板书:

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后,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可能会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用方程和除法计算两种方法,板演在黑板上

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可以列方程解决,也可以用分数除法解决

集体纠正

学生独立解方程

捐名板演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集体纠正

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引领学生做好分析理清思路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讲清解题的思路

巩固学生用方程计算的方法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9×1/3=3(人)

三、练一练

1、解方程:

1/5x=73/4x=4

5/8x=1/123/8x=1

2、解决问题

让学生先弄清“八折8/10,可利用方程法解,术法作基本要求”

3、解决练一练,第3、题

板书:

解:

设妈妈的身高是xcm15/16x=150

X=160或

150×15/16x=160

解:

设鹅的孵化期是x天

14/15x=28或x=30

28÷14/15或x=30天

的意思,即现价是原价也可用算术法解,算术法作基本要求

学生独立解决

或用算术法解决问题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纠正

 

引导学会寻找有用的数字信息

结合鸡、鸭、鹅孵化期的长短为学生创设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

(二)

解:

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

x×2/9=6

x=6÷2/9

x=6×9/2

x=27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三分数除法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及时分数运算方法的掌握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的倒数及分数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求一个数的倒数

1、出示数据

1/91113/512/3

2、求出以上数的倒数

91/115/1313/2

1的倒数是它本身

二、计算分数乘除法

1、出示计算题

8×1/43/4÷44/9÷3/24/5÷44/7÷7/4

2、计算以上各题

三、解决方程

1/9x=2/32/3x=54

7/4x=358x=42

1.5x=28.5

四、解决问题:

1、练习三第4题

板书:

学生观察数据

独立写出各数的倒数

然后交流纠正

学生看清乘除法,然后独立计算,进行交流,除以一个数是乘这个数的倒数

学生独立解决

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纠正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通过计算巩固学生对分数运算方法的掌握

 

通过计算巩固学生对分数运算方法地掌握

加强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鼓励学生找出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然后列方程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解:

设校园的总面积为x米2

3/40x=660x=8800

2、练习三第5题可以用解方程的方法也可以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

3、完成第6-9题

方法同上

4、完成第10题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根据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进行解答。

1/3÷3=1/9

也可以列出方程进行

学生认真审题,用方程解决问题

说一说解设

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仔细审题,找出数量关系,列成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同上

1÷1/9=9(天)

解答:

1/3x=3

X=9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运算的含义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三

1/9×9/111×1/11解:

设:

校园总面积为xm2

3/4÷4=3/4×1/4=3/163/40x=660

X=8800

教学反思:

课题

整理与复习一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

分数乘法,长方体

(一)和分数除法,让学生通过本次活动,整理与复习,加深对前面两个单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重点

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

教学难点

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反思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整理知识

1、对第一单元进行简单的整理:

先让学生说

学生自己整理在书要,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相同。

即: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整理第二单元长方体

(1)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条棱一样长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3)说一说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

3、整理第三单元的分数除法

让学生根据上两个单元整理的方法,进行整理的方法,进行整理,也可以采

师板书:

分数乘法

再在全班进行交流,指名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一)与学生共同整理

师问-学生说-师再板书

学生整理完,进行汇报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时分数意义的理解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将比较重要的或容易出错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在班级交流

有意识地从提交学生反应能力的角度思考和安排整个活动,提高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用列表的形式对本单无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板书:

分数除法

倒数的意义

除法的计算方法,分数除法的应用

二、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根据学到的这三个单元的知识,你能提出什么数字问题,尝试解决,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将学生提出的所学内容有关题

板书在黑板上进行解决

学生根据前面三个单元的整理,提出问题。

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独立解决后,再进行交流。

通过学生提出疑惑的问题或进一步想要解决问题,与同学共同探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一)

分数乘法长方体

(一)分数除法

教学反思:

课题

整理与复习

(一)

课型

新授课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地产针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反思。

2、指比较重要的或容易出错的,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用数字知识呈现出来。

教学重点

对已学识进行整理

教学难点

将现有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

1、口算:

1/3×23/5×1/4

5/6÷43/7÷1/2

2、说倒数

1/9、86/117/32

3、计算

①2/7的1/2是多少?

②把5/6米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多少米?

③把5/11千米的公路,每天修1/11千米,要修多少天?

……

二、练习

1、练一练

2、练一练2

这道题是复习分数乘法,要想知道买哪一种合算,打折后的价钱。

学生个别口答

说一说计算方法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1、学生独立解决。

2、说一说做这题时应注意什么?

①学生独立计算

②集体反馈

①分清长、宽、高。

②学生独立解决

③集体反馈

①学生尝试画图

在复习中进行计算上的练习,巩固计算机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一练的各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融会其通,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3、练一练3

复习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4、练一练4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

5、练一练5

①教动学生看懂图意

②分析图中的数量关系

③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6、练一练6

①教动学生理解题意

②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③学生独立解题

7、练一练8

①引导学生分析题中蕴涵的信息,选择其中有用的信息

②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反馈

②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独立解决问题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一)

分数乘法长方体分数除法

正方体

教学反思:

课题

数学与生活

课型

实践课

教学目标

1、综合应用图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关系的意识。

2、发展突际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

合作要求注意事项挂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要调查:

要粉刷教室的墙壁,我们需要调查那些数据?

2、引出课题

我们要粉刷墙壁,应该准备哪些准备?

二、反馈:

1、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引出相关内容:

如粉刷的面积;

涂粒的包装和价格。

3、引导学生对教室进行测量。

4、小组合作

(一)

①教室前后黑板共多少块?

②教室左右两面墙共有多少个窗户,多少个门?

1、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

2、讨论

3、反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

注意指导学生的合作方法。

培养他们互相协作的精神。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发展学生实际调查问题的能力。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别测量每个窗户的长和宽,每个门的长和宽。

 

三、购买涂料

1、出示涂料,大桶、小桶

大桶小桶

6升4升

2、根据经验,第一遍粉刷时,每平方米约用涂料0.5升,此时粉刷教室共需涂米约升。

 

5、学生小组进行测量

6、完成表格

小组合作

(二)

①左右两面墙(除去窗户和门)的面积,分别为

米2和米2

②如果想粉刷除地面以外的五面墙,那么需要粉刷的墙面积总和均为米2。

 

3、学生统计,并进行计算

4、反馈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

粉刷墙壁

合作要求:

教学反思:

课题

数学与生活

课型

实践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2、发展学生实际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

1、说一说长方体表面和计算公式。

2、议一议:

如何解决计算墙体面积的问题。

3、引出课题

练习这一问题,找寻解决方法。

二、练习

1、练一练①

①引导学生读题

②启发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先应该知道哪些条件?

 

④启发学生思考:

2人师傅在用涂料粉刷墙壁时,会出现什么样的

1、学生独立回答。

2、小组探讨。

3、集体反馈

 

③已知:

房间面积约62米2

每平方米用涂料0.5升

有1/10的损耗

 

复习旧知使之自然过渡到复习题。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情况?

学生进行讨论。

反馈。

 

2、练一练2

①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对比哪一种涂料便宜?

(大桶)

③提出:

大桶便宜,但都买成大桶可以吗?

④引导学生用列表的形式计算出不同方案的价钱,并选出最省钱的方案。

 

⑦全班并流、选出最省钱的方案。

 

⑤学生独立解决这一问题

⑥集体反馈:

62×0.5=31(升)…房间需的涂料

31×1/10=3.1(升)…损耗

31+3.1=34.1(升)…实际用的。

 

⑤学生进行计算。

⑥小组中反馈、交流。

启发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其它的情况,我们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数学与生活

62×0.5=31(升)…………提问涂料

31×1/10=3.1(升)……………损耗

31×3.1=34.1(升)……………实际用量

教学反思:

课题

折叠

课型

实践课

教学目标

1、经历折叠与民开的过程,体会主体图行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能正确判断平面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的主体图形。

教学重点

重点:

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的立体图

教具准备

纸盒,立体小房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立体小房,引出课题。

2、想一想

将这个图按湿浅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状像什么?

二、新搜

1、出示小房(立体)

与平面图进行对比

2、画一画

引导学生

3、想一想

如果要开一扇大窗和门,它们的位置可能在哪里?

4、做一做

①通过折叠出的小房子来确定门窗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图上画出来。

1、引导学生观察

2、想象一下,这像什么?

3、交流

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长、宽、高)

1、将附页3中的图1剪下来。

2、并按湿浅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

3、按虚线折叠后,形状是一座小房子。

4、学生进行讨论。

5、在立体图上标出位置

6、集体反馈

 

通过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挥学生兴趣。

 

由于学生一直存在着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因此,通过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②引导:

将附页3图1中的各个图形标上号码。

③提问:

a.与图形6相对的是哪个图形?

b.和图形1相对的是哪个图形?

三、试一试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