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6904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

完整版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设计书

密级:

XX编号:

XXXXXXXXXXXXXX

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

项目设计书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0一五年六月二十九日

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

项目设计书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

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

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

批准单位(盖章):

审核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1概述

1.1项目来源

XX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XX省XX测绘公司进行XX省XX县XX镇至XX省XX市XX区铁路建设(以下简称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任务。

1。

2内容和目标

1。

2.1GPS平面控制网测量主要内容和目标

以基础平面控制网(CPI)为控制基础加密测量四等GPS线路控制网(CPII)。

主要内容包括作业准备、选点埋石、外业测量、成果记录、数据处理、质量检查与上交成果等,为铁路的施工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真实的平面控制基础。

1。

2.2四等水准测量的内容和目标

四等水准测量主要内容包括作业准备、选点埋石、外业测量、成果记录、数据处理、质量检查与上交成果等,为铁路的施工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真实的高程控制基础。

1.2.3线路控制桩施工放样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线路控制桩施工放样的主要对里程桩、加桩、断链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测设。

为保证线路顺利施工提供依据.

1。

2.4成果整理

包括文字、图件、簿册和数据的规范化整理。

1。

3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

作业区跨境XX省和XX省,测区介于东经XXX°XX′-XX°XX′,北纬XX°XX′-XX°XX′。

西起XX省XX县XX镇,东至XX省XX市XX区,全长XX公里,铁路设计时速小于XXX公里/小时.

1。

4任务量

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布测四等GPS平面控制点300个,四等水准测量控制点90个,测设中桩、加桩600-700个。

1.5完成期限

2015年X月X日—2015年X月X日,完成实地踏勘、图上选点、实地埋石;

2015年X月X日-2015年X月X日,完成外业测量、数据处理、质量检查、成果整理;

2015年X月X日-2015年X月X日,成果验收与上交.

1。

6项目承担单位

XX省XX测绘公司,乙级测绘资质,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

1。

7成果接收单位

XX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

位于XX市XX路XX号.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作业区位于XX省和XX两省.地处丘陵地段,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平均高程500米。

温带季风气候,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水系、植被分布多。

2.2已有资料情况

2。

2。

11:

10000地形图,数量1套,介质存储格式,通过验收,质量合格,可以利用;

2。

2。

2三等GPS基础平面控制成果1套,来源合法,介质存储格式,通过验收,质量合格,经实地踏勘,可以利用;

2.2。

3三等水准测量成果1套,介质存储格式,来源合法,通过验收,质量合格,经实地踏勘,可以利用;

3引用文件

TB10101—2009《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054—2010《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

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CH/T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GB/T12898—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CH/T1004—200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1001-200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以上规范与设计指标有矛盾时,以本设计书为准。

4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4.1成果种类及形式

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成果主要有文字成果、、数据成果以及除上述成果以外的过程性、说明性资料。

其主要形式为电子数据及纸质成果。

4.2坐标系统

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采用投影于抵偿面高程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主要依据初测成果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中央子午线取测区内一条整分的子午线为中央子午线,本测区采用高程投影基准面为500米。

4.3高程系统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4投影

投影于抵偿面高程上的高斯正形投影。

5设计方案

5.1硬件和软件配置要求

5。

1.1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的硬件主要有GPS双频接收机6台套,DS3水准仪2台套,徕卡2秒级全站仪2台套,计算机4台,作业车3部等一些保障器材。

5.1。

2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的软件华测随机商用平差软件和NASEW95。

5.1。

3投入专业技术技术人员16人(其中高工2人,中级3人,作业员9人),司机3人,工人2人。

5。

2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主要的技术路线为合同签订、准备工作、选点埋石、外业测量、数据处理、成果整理及检查、控制桩放样、专项检查及最终成果整理、提交与接收等,其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图略。

5.3技术规定及要求

5。

3。

1四等GPS平面控制测量的技术规定及要求

5.3.1。

1线路平面控制的一般规定

(1)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施测。

(2)CPⅡ控制点应起闭于CPⅠ控制点,沿线路布设,距线路中心50~200m,宜设在线路同侧,且不易被施工破坏、稳定可靠、便于测量的地方,埋设150mm*200mm*650mm规格的标石埋石,并按要求作点之记。

(3)CPⅡ控制点相邻点之间应通视,特别困难地区至少有一个通视点,以满足施工测量的需要,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与附近的已知水准点联测,一般10km左右联测一个水准点。

(4)与高一级的控制点联测,联测点总数不得少于3个,特殊情况下不得少于2个.在线路起点、终点或与其它铁路平面控制网衔接地段,应与其控制点联测,联测控制点数不应少于2个。

5。

3。

1.2四等GPS定位测量控制网基线方位角中误差3.0″,边长相对中误差1/70000,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相邻点间基线长度中误差应小于

5.3.1。

3四等GPS定位测量控制网测量作业应满足卫星截止高度角≥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时段长度≥40分钟,观测时段数1个,时间采样间隔10—30,PDOP≤10.

5。

3。

1.4基线观测数据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不宜大于10%。

(2)网同步环闭合差、独立环闭合差、重复观测基线的较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5.3。

1。

5基线向量检核符合要求后,应以独立基线的三维基线向量及其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的三维坐标为起算数据,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

5。

3。

2四等水准控制测量的技术规定及要求

5。

3。

2。

1高程控制的一般规定

(1)本测区采用四等水准测量,大型桥梁和隧道应根据工程规模和精度要求建立独立高程控制网。

(2)水准点沿线路布设,并与国家水准点联测,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或闭合环。

(3)水准点点宜设在距线路中线50m~300m的范围内,一般地段每隔2km左右设置一个,在大型车站、长大桥梁、隧道等重点工程附近应增设水准点,可与CPⅠ、CPⅡ控制点共桩,但共桩点应符合水准点的埋设要求,应选在土质坚实、安全僻静、观测方便和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按要求作点之记。

5。

3.2.2四等高程控制网应满足每千米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5mm,每千米高差中数全中误差≤10mm,附和路线长度≤80km,环周线长度≤100km的技术要求.

5。

3.2.3四等水准测量应符合测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平原、山区分别

测段、路线的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

,符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平原、山区分别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

5.3。

2。

4使用DS3数字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测量选用单面条码标尺,视距≤100m,前后视距差≤5。

0m,测段的前后视距累计差≤10。

0m,视距高度≥0.35m,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1次。

5.3.2。

5对于新购置的仪器、水准标尺应进行全面检验,新购仪器、水准标尺的检验项目、方法和要求应按现行《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与《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5.3。

2.6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类型必须符合相应等级的要求,宜采用相应等级的数字水准仪及其自动记录功能采集数据。

5。

3.2。

7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在每个项目作业前按相应规定进行检验。

5.3。

2。

8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采用往返测的观测次数,采用“后-后-前-前”或“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

5。

3.2。

9水准观测的测站限差应符合黑红面读数差3mm,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5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5mm.

5.3。

2。

10水准观测中,测站限差超限必须立即重测,否则从水准点或间隙点起重测。

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

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超限必须重测,重测后应选用往返合格的成果.如果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较差均不超过限差时,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

5.3。

2。

11观测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记录,在全面检查确认观测成果全部符合规定后,才能进行计算.

5.3.2.12四等及以上水准测量应在全线测量贯通后采用严密平差方法进行整体平差,并求出各点的高程中误差。

5.3.2.13水准测量数据取位的要求往返测距离总和取至0.01km,往返测距离总和取至0.1km,各测站高差0.1mm,往返测高差总和0。

1mm,往返测高差总和0。

1mm。

5。

3。

3施工放样测量的技术规定及要求

5。

3。

3.1施工放样测量前,应检查测区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精度、密度情况,放样时采用同一投影带和同一坐标系统。

5。

3.3。

2线路控制桩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线路控制桩可采用极坐标法、GPSRTK法和拨角放线法测设,并钉设方桩及标志桩。

(2)控制桩间宜通视,桩间距离宜为200~400m,困难时不应小于100m,并应设在便于置镜的地方。

5.3。

3。

3控制桩测量放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建铁路应注明与既有铁路接轨站的里程关系。

(2)中线上应钉设公里桩和加桩。

直线上中桩间距不宜大于50m,曲线上中桩间距不宜大于20m。

如地形平坦且曲线半径大于800时,圆曲线内的中桩间距可为40m。

在地形变化处或设计需要时,应另设加桩。

(3)断链宜设在百米标处,困难时可以设在整10m桩上。

不应设在车站、桥梁、隧道和曲线范围内.

(4)隧道顶应按专业要求加桩.

(5)新建双线铁路在左右线并行时,应以左线钉设桩橛,并标注贯通里程。

在绕行地段,两线应分别钉桩,并分别标注左右线里程。

(6)中桩桩位限差为:

纵向S/2000+0。

1(S为转点至桩位的距离,以m计);

横向10cm。

5.3.3。

4全站仪中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中线测量应采用Ⅲ级及以上测距精度的全站仪进行施测。

(2)线路控制桩应从平面控制点直接测设。

特殊困难条件下,可从平面控制点上发展附合导线或支导线.支导线边数不应超过一条。

(3)线路控制桩应观测一测回,取其平均值,计算测点实测坐标.

(4)线路控制桩的距离和竖直角观测限差应符《规范》规定。

(5)采用极坐标法测量中桩时,应直接从平面控制点、加密控制点或线路控制桩上测设,测设距离不宜大于500m。

5.3.3。

5GPSRTK中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参考站应设于平面控制点上。

(2)求解基准转换参数时,公共点平面残差应控制在1.5cm以内,高程残差应控制在3cm以内.

(3)放线作业前,几台流动站都应对已知点进行测量并存储,平面互差应小于2cm,高程互差应小于4cm。

(4)重新设置参考站后,应对最后两个中线控制桩进行复测并记录,平面互差应小于2.5cm,高程互差应小于5cm。

(5)测设中线控制桩时,计算点位与实测点位的坐标差值应控制在1cm以内。

测设中桩时应控制在5cm以内.当控制桩和中桩分别测设并且还没有进行控制桩测设时,应复测并记录上一次测设的最后两个中桩,点位互差应小于10cm,高程互差应小于10cm。

(6)测设中线控制桩时,点位理论坐标与实测坐标差应控制在1cm以内。

测设中桩时应控制在7cm以内。

(7)中线测量完成后,应输出下列成果:

1)每个点的三维坐标;

2)每个点的平面高程精度;

3)每个放样点的横向偏差和纵向偏差。

5。

4上交和归档成果

5.4。

1成果资料

(1)GPS控制点和水准测量控制点网图、点之记,电子成果和纸质成果,各1套。

(2)各种仪器及标尺检定资料,纸质复印件和电子扫描件,各1套,。

(3)GPS外业观测原始资料(光盘),1套,。

(4)水准测量外业原始数据(光盘),1套。

(5)平差计算手簿,电子成果和纸质成果,各1套。

(6)放样测量检核数据成果,电子成果和纸质成果,各1套。

5。

4.2文档资料

(1)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技术设计书,电子成果和纸质成果,各1套。

(2)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技术总结,电子成果和纸质成果,各1套。

(3)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质量检查报告,电子成果和纸质成果,各1套。

5。

5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

5。

5.1组织管理措施

5。

5.1.1组织管理机构

XX省XX测绘公司在立项签订合同后立即成立项目部,实施项目负责制度.其组织管理机构图略

5。

5。

1.2项目管理主要人员岗位职责

1)项目负责和生产负责职责

项目负责是该项目的主要管理人员,是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全面负责,在公司的领导下全权负责项目工作生产。

生产负责要配合项目负责开展项目日常工作。

2)技术负责人职责

项目技术负责人承担本项目技本管理的职责,是项目技术质量第一责任人。

在项目负责的领导下全权负责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积极地、主动地开展生产活动。

整体把握项目技术质量,根据生产进度安排,制定各组质量计划.协助项目负责做好甲方及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

3)质检负责职责

质检负责是负责项目质量的管理人员,即在作业人员自检后,组织作业(组)队互查后,交由项目质量检查员检查,质量检查员负责作业过程中各种数据质量的检查,并对所检查的数据负责。

4)安全负责

安全负责主要是管理整个项目组的日常安全工作及安全检查,包括人身安全、仪器设备安全、数据资料安全。

5)后勤负责

后勤负责是负责整个项目组的后勤工作.

5.5。

2资源保证措施

XX省XX测绘公司按照关于该项目的政策性和技术性规范、规程、细则和甲方的要求,对人员的选拔、组配、编排、培训,设备的准备、性能、调试、检验,软件的购置、学习、使用等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安排。

实行定岗定位,无特殊情况,确保人员、设备、软件的在位,不得随意抽调人员、设备、软件等。

5.5.3质量控制措施

总工程师、项目负责、项目技术负责、项目质检员是项目的主要质量的管理者。

项目经理人为本项目质量管理的领导成员,技术负责、质量检查员为本工作项质量管理小组成员,作业组组长为本组质量管理。

员目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其成果质量控制流程图略

5。

5.4数据安全措施

1)数据保密。

把好数据进出关,做好数据备份,防止数据遭到意外或人为破坏,严防计算机病毒.严格数据管理,做好数据出入登记,数据不得随意复制,防止数据外泄。

2)资料保密.对各种控制成果、图纸资料严格管理手续,做到专人保管,资料领用签字,用后归还。

6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

6。

1进度安排

6.1.1作业区困难类别划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和国家测绘局颁布的《测绘生产困难类别细则》,结合公司对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实地踏勘的实际情况测区内地面为丘陵地,,一般坡度在7°以上,确定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作业区困难类别为II类。

6.1。

2各工序工作量统计

河南省陆通测绘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根据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的总工作量进行了统计和预算,其工作各工序及项目进度表如表所示。

各工序衔接及项目进度计划表

2015年X月--—2015年X月

X月第1周

X月第2周

X月第3周

X月第4周

X月第1周

X月第2周

X月第3周

X月第4周

X月第1周

项目确立

准备工作

选点埋石

GPS外业测量

GPS内业处理

水准测量

水准内业处理

放样测量

成果整理

检查验收

成果提交

6。

2经费预算

XX省XX测绘公司与委托方签订测绘合同后,公司财务部门根据合同指标、项目施工技术设计书、《测绘生产成本定额计算细则》、《测绘生产困难类别细则》单位生产管理制度和相关的财务会计资料等编制测绘项目成本预算。

6.2.1四等GPS测量成本预算

5753。

84元/点×100个=575384。

00元(含工资、材料费、运输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直接费用)

6。

2。

2四等水准测量成本预算

(1)四等水准测量水准点选埋

2245.43元/点×30个=67362。

90元(含工资、材料费、运输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直接费用)

(2)四等水准测量水准点测量

957。

99元/公里×80公里=76639.20元(含工资、材料费、运输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直接费用)

6.2.3放样测量成本预算

5775。

89元/公里×50公里=288794。

5元(含工资、材料费、运输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直接费用)

以上合计费用为575384。

00+67362。

90+76639。

20+288794。

5=1008180.6元

7附录

7.1进一步说明的技术问题

7。

2有关附图和附表

1)测区GPS控制点埋设示意图

2)GPS测量技术设计图

3)GPS控制点点之记样表

4)水准测量点之记样表

5)水准路线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