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7062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docx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笔记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

 

第4章句子的英译

在汉英翻译实践中,我们明确了关键词语的选择后,就要考虑句子的构建了。

如前文所述,句子是较为理想的汉英翻译单位。

从“汉英句法对比”中我们得知,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的句子概念不同,句子类型的划分不同,句子组合的机制也不同。

汉语为语义型语言,着力考究“字”与语义及其相关关系,注重内容的意会性。

因此,汉语的句法特征是:

主语可由诸多不同类别的词语充当,主语隐含不显或无主语句的情况时常可见;谓语的成分非常复杂,且不受主语支配,没有人称、数、时态的变化;句与句之间多无明示逻辑关系的连接词。

所以汉语句子看似松散,如流水般无定法可依。

英语为语法型语言,重点研究主谓序列及其相关词类,句子结构受形式逻辑制约,注重形式的严谨。

Partridge(1954:

9)认为“英语句子十句有九句是按主谓宾配列的”。

刘宓庆先生也认为,任何英语语句都可以完形为主谓统携全句的基本态势。

因此,英语句法的特征是:

主语突出、易于识别,且只能由名词或名词性的词语担任;谓语绝对受主语的支配,在人称和数上面必须和主语保持一致,有时态、语态和语气的变化;句与句之间多以明示逻辑关系的连接词相连。

所以英语依法构句,形式完整而严密。

在汉英翻译中,要牢记以上汉英语言之间的差异,记住英语是主语显著语言(subject-prominentlanguage),英语句子构建在主谓轴(subject-predicatepivot)上。

因此,选择确定主谓语,是成功构句,保证译文与原文功能相似、语义相符的关键。

4.1主语的确定

在汉译英的实践中,对主语的确定可采取三种处理方法:

(1)以原句主语作译文主语;

(2)重新确定主语;(3)增补主语。

4.1.1以原句主语作译文主语

英语句中的主语只能是名词、主格人称代词或名词性的词语。

当汉语原文有明确的主语,而且该主语由名词或主格人称代词充当时,我们可以原句主语作为英译文的主语:

如:

(1)我们的房子是一百多年前建造的。

Ourhousewasbuiltoverahundredyearsago.

(2)我是北京人。

IcomefromBeijing.

(3)如果不适当地处理,锅炉及机动车辆排出的废气就会造成城市空气污染。

Exhaustfromboilersandvehicles,unlessproperlytreated,causesairpollutionincities.

(4)假日里,青年人双双对对漫步在公园里。

Theyoungpeopleinpairsandcouplesrambledabouttheparkonholidays.

(5)然而悲惨的皱纹,却也从他的眉头和嘴角出现了。

Miserablewrinklesbegantoappearbetweenhiseyebrowsandroundhismouth.

(《鲁迅全集》第二卷,杨宪益、戴乃迭等)

(6)如果说,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那么,句子便是文章的“基本部件”。

Ifvocabularyisthe"buildingmaterials"forlanguage,sentencesare"fundamentalparts"ofwritings.

(朱伯石《写作与语言》,李定坤译)

例6中,原文的主语“句子”不带数的标记,英译时,其对应词sentence为可数名词,译者从语境和英语语法规则考虑,选取了复数形式sentences,而不是单数的asentence或thesentence,作为该句的主语。

(7)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

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但仍旧有许多剩余时间,每天戴上老花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

Mr.Postmanwouldwalkupthestreetwithabundleoflettersinhishand.Workinginasmalltownaspostmanandstampseller,hestillhadlotsofsparetime.Everydayhewouldsitbendingoverhisdeskscissor-cuttingflowerpatterns,wearingapairofglassesforfarsightedoldpeople.

(师陀《邮差先生》,张培基译)

《邮差先生》描写了一个善良、敬业的乡村老邮递员,语言浅白平实。

原文含两个句子。

前一句为开篇句,以“邮差先生”作主语,直点文章主人公;后一句没有重复“邮差先生”,而以代词“他”指代。

译文保留原文主语,对应译为Mr.Postman和he。

此外,译者将第二句分成两句,均以he作主语。

译文信息准确,逻辑清晰,行文简洁明了。

(8)中国有两点是靠得住的,一是讲原则,二是说话算数。

(邓小平)

Chinacanbecountedon.Amongotherthings,first,itupholdsprinciplesandsecond,ithonorsitswords.

原文为一个复句,译者根据英文行文的需要,将其拆译作两句:

前一句中保留了原主语China(中国);第二句含两个并列分句,从形式上看,原文对应部分没有(也无此必要)明示主语,译者根据语义分析,添补了代词it(指代China)作主语,译文连贯、符合逻辑。

(9)人有失错,马有漏蹄。

Asahorsemaytumble,soamanmaymakemistakes.

译文虽照搬了原主语,但句子结构有变化:

语序倒换了。

原文意合,译文形合。

(10)欢乐的人群宛如大海的波涛,从街道上汹涌而过。

Thejubilantcrowdsurgedthroughthestreetsliketheseawaves.

值得提醒的是,由于中国人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存在巨大差异,汉语主语并非总能完全对应地转换到英语中。

直接将汉语原文主语作为英语译文主语的做法最简洁方便,但它运用的场合是有限的。

初学者常犯的毛病是不假思索,照搬原文主语,下笔便译,结果译文虽然在形式上可能与原文相似,意义却相去甚远,行文也生硬,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应根据英美人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语境和行文需要,对主语的确定加以慎重考虑。

如果保留原主语的做法不妥,我们就要另觅他法了。

4.1.2重新确定主语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需要重新选择和确定主语,以保证译文逻辑通顺、行文流畅、语言自然地道,行使与原文相似的功能。

用来替换原主语的,可以是句中其他成分,也可以是句外的词语。

如:

(11)他的身材魁梧,生一副大长方脸,嘴巴阔大,肌肤呈着紫檀色。

Hewasagiantofamanwithalongsquareface,awidemouthandacomplexionsuffusedwiththecolourofredsandalwood.

(吴强《红日》,A.C.Barnes译)

该例原文充分体现了汉语注重内容的意会性,以意驭形的特点。

从形式上看,名词“身材”是句中主语,但从随后三个部分的内容来看,“生一副大长方脸,嘴巴阔大,肌肤呈着紫檀色”的应该是“他”而不是“身材”。

译者根据英语语言逻辑严密的特点,将原为定语的“他(的)”改作主语He,随后表语中三个with+a(+adj.)+noun的结构排列,内容连贯,形式衔接匀称,读来朗朗上口。

(12)①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②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③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LuHsunwasamanofunyieldingintegrity,freefromallsycophancyorobsequiousness;thisqualityisinvaluableamongcolonialandsemi-colonialpeoples.

原文由意义上相互联系,结构上却相对独立的三个小句组成复句。

主语分别是名词“骨头”、代词“他”和“这”。

译者将①②合为一个分句,改原来作定语的“鲁迅”为主语,同时舍弃了“骨头是最硬的”这个在汉语中比喻人的品格“刚正不阿”的形象,以amanofunyieldingintegrity这一意译的方式取而代之;“性格”(thisquality)一词原在句③充当谓语的述宾结构中作宾语,现改作主语,译文曲尽原意,语言自然。

如若照搬原文主语,结果会怎样?

试比较以下译文:

LuHsun'sboneswerethehardest;hewasfreefromallsycophancyorobsequiousness;thisisinvaluableamongcolonialandsemi-colonialpeoples.

死译硬译,典型的中式英语。

(13)幸亏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

小船活像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

Itwasluckythatalltheseyoungwiveshadgrownupbytheriver:

theirboatwentlikethewind.Itshotforwardlikesomeflyingfish,hardlyskimmingthewater.

(孙犁《白洋淀》,戴乃迭译)

将theirboat替换“她们”作主语,是便于与后一句的It(指“小船”)照应。

(14)世纪之交,中国外交空前活跃。

a.TheturnofthecenturyfindsChinamostactiveonthediplomaticarena.

b.Attheturnofthecentury,Chinaisveryactiveinitsdiplomaticactivities.

有比较就有鉴别。

将Theturn(ofthecentury)替换原主语“中国”的译文a,比照搬原主语的译文b地道,有韵味。

(15)一九六四年十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使世界大为震惊。

a.China'sfirstatomicblastinOctober,1964wasagreatshocktotherestoftheworld.

b.InOctober,1964,Chinablasteditsfirstatomicbomb,whichshockedtherestoftheworldgreatly.

此例中,以原来作谓语的“爆炸”(blast)取代原主语“中国”(China)的译文a,亦胜过照搬原主语的译文b。

(16)胎又瘪了。

We'vegotanotherflattire.

该例汉语原文和英译文,都是各自语言中的习惯表达方式。

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典型地反映了汉英思维方式和语言叙述角度的差异。

译文中连主语带谓语(We'vegot)都是译者增添的。

若照原文亦步亦趋,译作Thetireturnsflatagain.语法倒是不错,英美人乍一听,可能会楞上一阵。

(17)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Hereandthereafewraysfromstreet-lampsfilteredthroughthetrees,listlessastheeyesofonewhoisdozing.

(朱自清《荷塘月色》,王椒升译)

(18)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a.Itisimpossibletojudgepeoplefromtheirappearance,andimpossibletomeasuretheoceanbypints.

(刘鹗《老残游记》,杨宪益、戴乃迭译)

b.Wecan'tjudgepeoplefromtheirappearance,justaswecan'tmeasuretheoceanbypints.

两个译文均新觅主语,替换了“人”和“海水”。

4.1.3增补主语

本节开头提到,汉语中,主语隐含不显或无主语的情况时常可见。

译成英语,则必须依照英语的规则,将主语增补起来。

增补主语的原则,一是要推敲语境,二是要考虑英语语法习惯和行文的需要。

(19)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

WhenhereachedJinanandenteredthecity,therewereflowingstreamsbyeveryhouseandwillowtreesbyeverydoor,whichdelightedhimevenmorethanthesceneryofthesouth.

(刘鹗《老残游记》,杨宪益、戴乃迭译)

原文主语被隐去。

从上下文可知,这“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的是故事主人公老残,所以增添he作从句的主语;主句用Therebe...句型,加上随后的定语从句(whichdelightedhim)中的him与前面的he照应,译文语法严整。

原文意合,译文补出连词When和关系代词which,化意合为形合。

(20)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Silence,silence!

Unlessweburstout,weshallperishinthissilence!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杨宪益、戴乃迭译)

添补包括作者和读者在内的we作主语,成功地传达了鲁迅对反动派屠杀进步人士的愤慨,对国家及民众前途和命运的担忧,还有他激励人民奋起反抗的呐喊。

主语的增补使译文再现了原文的信息功能和表情功能。

(21)起大风了。

It'sblowinghard.

汉语中表自然现象的句子多为无主语句,如“下雨了”、“下雪了”、“打雷了”等。

汉译英时,要依照英语的习惯,增添It作主语:

"It'sraining"、"It'ssnowing"、"It'sthundering"。

(22)用劳动实现自己的理想,用理想指导自己的劳动。

Yourealizeyouridealsthroughlabourandyouguideyourlabourbyideals.

(陈毅《赠郭沫若同志》)

(23)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

不要摆官架子。

钻进去,几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总可以学会的。

Wemustnotpretendtoknowwhenwedonotknow.Wemustnotputonbureaucraticairs.Ifwedigintoasubjectforseveralmonths,forayearortwo,forthreeorfiveyears,weshalleventuallymasterit.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北京外文出版社1961年版译文)

(24)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似装在玻璃盆内一般。

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含香扑鼻,回头一看,却是妙玉那边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Onceoutsidehisowngatehegazedround.Allwaswhiteexceptforsomegreenpinesandemeraldbamboosinthedistance,sothathehadthesensationofbeinginacrystalbowl.Asheroundedthefootoftheslopehesmeltacoldfragranceand,lookingoverhisshoulder,sawadozenorsocrimsonplumtreesinGreenLatticeNunnerywhereMiaoyulived,theirblossom,redasrouge,reflectedinthesnowandremarkablyvividagainstit.

(曹雪芹《红楼梦》,杨宪益、戴乃迭译)

原文写宝玉踏雪前往芦雪庭赴姐妹们诗会之约一路所见。

该例由典型的流水句组成。

文章从宝玉的角度,描述了他眼中看到的大观园一夜瑞雪后,银装素裹,青松翠竹,红梅吐蕊的美景。

例中各部分的主语几乎全部隐去。

译文遵循英语语法要求,将主语话隐为显,根据语境分别增添了he、All、he、he、he担任三个主句和两个状语从句的主语。

4.2谓语的确定与主谓一致问题

汉语句子中谓语成分五花八门,非常复杂,而英语句子中的谓语比较单一,只能由动词或动词短语承担。

汉译英时,有时可以选择与原文对应的谓语,但多数情况下,我们往往既不能照搬原文主语,也不能照搬原文谓语,而须作调整,或新觅谓语。

谓语的确定与主语的选择密切相关。

从思维步骤来看,主、谓语的确定互为因果。

译者根据语义传达和行文构句的需要,在确定译文主语的时候,也在考虑谓语动词的选择,或者反过来,译者可能先想好了谓语动词,再来选择主语。

两种确定的顺序,孰先孰后很难分清。

谓语的选择和确定,须兼顾表意和构句的二重需要,即考虑英语语法规范、搭配习惯和逻辑关系等问题。

所谓“表意的需要”,指选择谓语时,除考虑该词语本身能否准确传达原文意义外,还要关照其与主语的语义关联,亦即逻辑的关联,以及主谓词语的搭配。

此外,谓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连系动词和表语的搭配,以及这两种搭配产生的修辞效果,也都影响和制约谓语的选择。

而“构句的需要”,则指谓语的确定必须符合英语句法的需要,必须遵循主谓一致的原则,符合英语语法规范。

实际翻译中,“表意”与“构句”问题无法截然分开,但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它们分列在两小节讲述。

4.2.1谓语的确定应该基于表意的需要

1.考虑谓语表意的需要时,首先要看它能否准确传达原意,表意是否贴切。

比较以下译文:

(1)中央政府不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事务。

a.TheCentralGovernmenthasrefrainedfrominterveningintheaffairsoftheHKSAR.

b.TheCentralGovernmenthasneverintervenedintheaffairsoftheHKSAR.

两个译文以不同的动词短语作谓语。

译文a中hasrefrainedfrom意为“克制自己不去干预”,而译文b中hasneverintervenedin意为“中央政府从不去干预也不想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事务”。

从表意的妥帖与准确性来看,我们应该选后者而不是前者。

(2)中国经济将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

a.TheeconomyofChinawillmergeintothetideoftheworldeconomy.

b.TheeconomyofChinawillconvergewiththatoftheworld.

译文a与b各选择mergeinto和convergewith译“融入”一词,充当谓语。

前者含“消没在……之中”之意,而后者含“与……融合在一起”之意。

此处,译文b谓语的选择是恰当的。

(3)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

a.Evennow,thisremainsfreshinmymemory.

b.Evennow,Istilloftenthinkaboutthis.

就原文“还是时时记起”而言,译文a“remainsfreshinmymemory”比译文b“stilloftenthinkabout”更贴近原文,表达也更加自然地道。

2.考虑谓语表意的需要时,还必须关照其与主语的语义关联以及主谓词语的搭配。

请看下列例句:

(4)世纪之交,中国外交空前活跃。

a.TheturnofthecenturyfindsChinamostactiveonthediplomaticarena.

b.Attheturnofthecentury,Chinaisveryactiveinitsdiplomaticactivities.

该例句曾在“主语的确定”部分讲解过。

两个译文的主、谓语各不相同,句式结构也迥异。

译文a以Theturn(ofthecentury)为主语,选择了finds(原句中不存在)作谓语与之搭配,生成了一个表意准确而又合乎英语习惯的句子。

这是因为,译者熟悉动词find的用法之一:

atimeoreventfindssb.orsth.inaparticularsituationordoingaparticularthing(CollinsCOBUILDEnglishDictionary),安排在此,正好能传达汉语原文的意义。

而译文b亦步亦趋地紧随汉语原文,以China为主语,再按照语法要求,选择了连系动词is(原文中亦无对应表达)加表语veryactive作谓语。

译文b虽然也表意忠实且合乎英语语法,但不及译文a自然地道。

(5)(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的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a.(Ihearthatyou'reopeningtomorrow.)Youmayhavesomeuseforthesethings,soItookthemalong.

b.(Ihearthatyou'reopeningtomorrow.)Thoughtthesemightcomeinhandy,soIbroughtthemalong.

(6)现在,连我们也欠饷啊!

a.Nowadaysevenourmonthlypayisofteninarrears.

b.Nowadaysevenwearen'talwayspaidontime.

例5和例6情况类似。

两译文谓语不同,是由于主语选择有别,表意方面没有大的差异,也都合乎语法规则,但译文b似乎更地道简洁,更贴近原文口语体的色彩。

(7)在同新闻界谈话的时候,上海人使用越来越多的最高级形容词。

a.Whentheytalktothepress,theShanghaicitizensusemoreandmoreadjectivesofthesuperlativedegree.

b.YoucanhearShanghaipeopleusingmoreandmoreadjectivesofthesuperlativedegreewhentheytalktothepre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