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7250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8 大小:6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8页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8页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8页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8页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8页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8页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8页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8页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8页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8页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8页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8页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8页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8页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8页
亲,该文档总共1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1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docx

整理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

【精选】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

红色字体的标题代表蓝色字体的答案是错误的

法理学导论

(一)已完成1

腹诽罪出现在我国什么时代,A、秦始皇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乾隆时期

D、民国时期

正确答案:

B

2

以下哪个不是法理学中主要涉及的内容,

A、法律的基本概念

B、法律的价值和追求C、修身养性,培养法律思维D、为部门法提供原则正确答案:

D

3

法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A、法

B、法的现象

C、逻辑推理

D、与法相关的问题

正确答案:

C

4

在我国,国务院有权制定A、法律

B、部门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法规

正确答案:

D

5

下列法律文件中,属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

A、宪法

B、治安管理处罚条例C、证券法

D、法院调解书

正确答案:

B

6

法学又称法律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现象

B、自然现象

C、法律现象

D、综合现象

正确答案:

C

7

法理学在法学中处于基础课程地位。

正确答案:

8

《唐律疏议》规定了管辖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9

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称为规

范性调整。

正确答案:

10

法律体系是对法律制度进行本质分类的概念。

正确答案:

×

法理学导论

(二)已完成

1

“獬豸”指的是,

A、法典名称

B、古代城市名称

C、神兽名称

D、古代官职名称

正确答案:

C

2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这里“禹刑”指的是什么刑罚,

A、车裂

B、凌迟

C、斩刑

D、分尸

正确答案:

C

3

“神判”在我国古代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A、决定谁是罪犯

B、决定谁来担任某个官职C、用来占卜

D、用来确定立法

正确答案:

A

4

皋陶是什么时代的人物,A、夏朝

B、尧舜时期

C、隋朝

D、北魏

正确答案:

B

5

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法学上被称为

A、法学体系

B、法律体系

C、法律制度

D、法系

正确答案:

D

6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条件是A、生产力的发展

B、阶级斗争激化

C、社会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正确答案:

D

7

我们通常讲的“法学”中的“学”,指的的东方意义上的“学”。

正确答案:

×

8

皋陶在我国古代的任务是判决诉讼。

正确答案:

9

独角兽是中国法律的一个化身。

正确答案:

10

神判是一种公平的审判方式。

正确答案:

×

法理学导论(三)已完成1

首个将法律铸在刑鼎之上的国家是,

A、秦国

B、陈国

C、梁国

D、郑国

正确答案:

D

2

“城门立木”讲的是谁的故事,A、韩非子

B、商鞅

C、孔子

D、墨子

正确答案:

B

3

“密如凝脂,繁似秋荼”是形容那个朝代的法律的,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唐朝

正确答案:

A

4

社会主义法产生的前提条件是A、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B、阶级斗争激化

C、摧毁旧法体系

D、人民参加立法

正确答案:

A

5

首次将法律铸在鼎上的人是A、夏桀

、商纣B

C、子产

D、商鞅

正确答案:

C

6

社会主义法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在于

A、反映意志不同

B、思想基础不同

C、目的作用不同

D、制订和实施的方式不同正确答案:

D

7

商鞅变法不鼓励战争,主张休养生息。

正确答案:

×

8

子产是郑国的宰相,将法律铸刑鼎之上。

正确答案:

9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互相补充的。

正确答案:

10

“城门立木”是立法史上的重要事件。

正确答案:

法理学导论(四)已完成1

《竹刑》的作者是,A、邓析

B、李悝

C、韩非子

D、墨子

正确答案:

A

2

邓析是哪一领域的鼻祖,A、法官

B、律师

C、检察官

D、法律援助机构正确答案:

B

3

“缇萦上书”导致哪位皇帝废除肉刑,

A、汉武帝

B、汉文帝

、汉献帝C

D、汉高祖

正确答案:

B

4

汉朝废除肉刑的根本原因是,

A、缇萦上书

B、汉朝皇帝以德治国C、汉朝官员吸取前朝教训D、生产力水平有限正确答案:

D

5

冯玉军老师形容哪家的思想为“没有什么特殊的,但是让世界充满爱”。

A、墨家

B、法家

C、儒家

D、道家

正确答案:

A

6

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指明权利义务的部分是

A、行为模式

B、法律后果

C、使用条件

D、法律制裁

正确答案:

A

7

肉刑是在哪个皇帝是被废除的,A、汉武帝

B、汉景帝

C、汉文帝

D、汉高祖

正确答案:

C

8

在法律规范的溯及既往效力上,我国主要采取了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轻原则

D、从重原则

正确答案:

B

9

在法律规范的人身效力上,我国采取A、属人主义原则

B、属地主义原则

C、保护主义原则

D、属地主义为基础,属人主义、保护主义为补充的折衷主义原则

正确答案:

D

10

“依法斩爱妃”的是孙武。

正确答案:

11

“黄老之刑”其实就是不判刑,不杀人。

正确答案:

×

12

法的强制作用不仅仅是针对违法者的行为。

正确答案:

13

社会主义法在本质上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也就是说它与社会主义经济

的发展在任何时候都是和谐的。

正确答案:

×

法理学导论(五)已完成1

利玛窦是来中国传是什么教派,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天主教

正确答案:

D

2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现在我国哪一朝代,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正确答案:

A

3

柏拉图把社会分为三种人,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A、高高在上的国王

B、武士和大臣

C、平民百姓

D、罪犯

正确答案:

D

4

在柏拉图《理想国》中,与国王相匹配的金属是:

A、白银

B、货币

C、青铜

、黄金D

正确答案:

D

5

离开城邦非神即兽是谁的名言,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席勒

正确答案:

C

6

“法治”的概念最早是由谁提出的,A、亚历山大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正确答案:

B

7

“离开城邦,非神即兽”是亚里士多德的话。

正确答案:

8

柏拉图认为社会治理的好坏关键在于国王,国王应当成为“哲学王”。

正确答案:

9

柏拉图认为国王必须是哲学王。

正确答案:

10

孔子与柏拉图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追求法制。

正确答案:

×

法理学导论(六)已完成1

“德主刑辅”是哪一家的思想,

A、法家

B、墨家

C、道家

D、儒家

正确答案:

D

2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大陆法系国家,

A、德国

B、日本

C、中国

D、荷兰

正确答案:

D

3

清末民初我国立法改革主要学习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正确答案:

D

4

国家的根本属性是:

A、经济性

B、政治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正确答案:

D

5

现代法律的终极目标是:

A、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B、政治民主

C、经济繁荣

D、军事强大

正确答案:

A

6

一般来讲,国家的象征是:

A、领土

B、军事机构

C、国家行政管理当局D、国务院

正确答案:

C

7

我国近代的法律发展是“远学德,近学日”。

正确答案:

8

日本法律学习德国的较多,二者同为大陆法系国家。

正确答案:

9

法治是一种工具而不能是一种目的。

正确答案:

×

10

法律不能脱离国家而独立存在。

正确答案:

法理学导论(七)已完成

1

下列关于法理学描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法学艺术

B、是一种法学思维形式C、单纯指定义、特点等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2

社会调整的最早形式是: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集中调整

D、习惯性调整

正确答案:

A

3

马克思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水

B、气

C、原子

D、物质

正确答案:

D

4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的什么学家,

A、法学家

B、社会学家

C、哲学家

D、历史学家

正确答案:

C

5

后现代的基本理解应该是,A、打破模式化

B、突破审美极限

C、个人感官为主

D、抽象为主

正确答案:

A

6

有些国家认为,最后使用的法源是:

A、法律

B、法治

C、法制

D、法理

正确答案:

A

7

法学是有着单独的发展脉络和轨迹,与哲学没有关系。

正确答案:

×

8

哲学是探讨社会最一般的规律和最一般的本质。

正确答案:

9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局限于建筑学。

正确答案:

×

10

社会调整是实现社会秩序、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必须手段。

正确答案:

法理学导论(八)已完成1

社会学科不包括,

A、经济学

B、法学

C、统计学

D、材料学

正确答案:

D

2

诉讼成本效益分析主要是哪个学科的研究方向,

A、法理学

B、经济学

C、法社会学

D、法经济学

正确答案:

D

3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中没有以下哪种权利,

A、言论自由权

B、宗教信仰自由权

C、知情权

D、劳动权

正确答案:

C

4

提请伤害的诉讼案件诉讼期为:

A、三个月

B、六个月

C、12个月

D、18个月

正确答案:

C

5

法适用的对象是一般的人或事而不是特定的人或事。

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

适用一次的。

这表明法具有:

A、规范性

、概括性B

C、连续性

D、稳定性

正确答案:

B

6

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这条规定属于

A、命令性法律规则

B、禁止性法律规则

C、授权性法律规则

D、义务性法律规则

正确答案:

C

7

孔子的法律理想是让天下没有诉讼。

正确答案:

8

法学与经济学的关联学科叫做法经济学。

正确答案:

9

道德与法律的差别之一在于法律具有强制性,道德不具有强制性。

正确答案:

×

10

行政法规的内容都属于行政法部门;行政法内容都来源于行政法规。

正确答案:

×

法理学导论(九)已完成

1

徐立根教授在我国哪个大学任教,A、清华大学

B、中国政法大学

C、北京大学

D、中国人民大学

正确答案:

D

2

“松江知府明日来”体现的是一种什么思想,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正确答案:

A

3

关于法律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动物在我国是法律主体。

B、企业法人在我国不都是法律主体。

、我国法律主体有三种。

C

D、我国法律主体有四种。

正确答案:

C

4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A、理

B、法

C、情

D、人

正确答案:

D

5

法的效力来自于

A、制订他的物质制约性

B、自然法则

C、制订它的合法程序和国家强制力D、民族的精神

正确答案:

C

6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不受

A、权力机关的干涉

B、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C、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

D、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监督正确答案:

B

7

法理学研究法的基本理论,并不涉及社会价值观的取向。

正确答案:

×

8

我国1997年《刑法》规定杀死大熊猫要比杀死一个人的罪重。

正确答案:

9

一个人的行为要么合法,要么违法。

正确答案:

×

10

法学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法律本身,应当从多角度进行研究。

()

正确答案:

法理学导论(十)已完成

1

法理学方法论的哲学方法中最基础的是,A、唯物辩证法

B、历史辩证法

C、经济分析理论

、哲学实证主义D

正确答案:

A

2

问卷调查属于法理学哪一种方法论,A、比较法

B、文献法

C、实证主义方法

D、哲学方法

正确答案:

C

3

法理学的实证主义方法论不包括,A、历史文献的方法

B、调查的方法

C、试验的方法

D、哲学的方法

正确答案:

D

4

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实证科学方法的是A、访谈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比较法

正确答案:

A

5

小王因打架斗殴,受到劳动教养的惩罚,这种惩罚属于

A、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行政处分

D、纪律处分

正确答案:

B

6

属于立法活动的是

A、法律汇编

B、法律清理

C、法律编纂

D、法律统计

正确答案:

C

7

比较、试验、观察、调查都是法理学的方法论。

正确答案:

8

哲学方法是法学研究的方法论,但并不适用于法理学。

正确答案:

×

9

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均可以对某种事实状态的法律意义作出明确的

规定。

正确答案:

×

10

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都属于义务规则。

正确答案:

法理学导论(十一)已完成1

法学的规范研究方法指的是研究法律的,

A、内在逻辑

B、法律条文

C、法律体系

D、法律框架

正确答案:

A

2

“天军”指的是哪种军队类型,A、陆军

B、空军

C、海军

D、外层空间军队

正确答案:

D

3

法律条文中的“但书”条款主要涉及的方面是,

A、体系

B、内容

C、逻辑

D、历史

正确答案:

C

4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途径是

A、朝代的变更

B、社会革命

C、生产力的发展

D、法的自我调整

正确答案:

B

5

下列不属于法产生的共同规律的表述是A、由个别性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B、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C、由公法为主发展成为公法、私法并重D、由法律、道德和宗教规范混合为一体到逐渐分化

正确答案:

C

6

在我国古代,有过的情形,董仲舒以孔子所作的鲁国的编年史《春秋》经义附

会法律规定定罪判刑,这表明

A、法律学说具有法律效力,是法的正式渊源B、法律学说纯属个人观点毫无用处C、《春秋》是当时的成文法典

D、法律学说在当时具有类似于法律的效力,其作用相当巨大

正确答案:

D

7

调查问卷无法替代微观访谈。

正确答案:

8

调查问卷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多有限性,因此不能作为研究法律实施

效果的方法。

正确答案:

×

9

道德所赞成的并不一定是法律所要求的。

正确答案:

10

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不调整人的主观思想,因此人的主观状态在法律

上没有意义。

正确答案:

×

法的概念

(一)已完成

1

有关法律的特点错误的是,A、国家性

B、权威性

C、不可更改性

D、稳定性

正确答案:

C

2

法的最基本特性是,A、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准则

B、至高无上性

C、社会基本行为准则D、平等的社会基本准则正确答案:

A

3

法律主要依靠什么来调整社会关系,

A、权利和义务

B、制定和修改

C、强制执行力度

、国家权威D

正确答案:

A

4

下列不属于法的要素的是:

A、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

C、法律原理

D、法律概念

正确答案:

C

5

下列不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有

A、国家强制性

B、权威性

C、人民性

D、规范性

正确答案:

C

6

下列国家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是

A、道德规范

B、艺术规范

C、宗教规范

D、法律规范

正确答案:

D

7

“法”和“律”在中文此意中没有很大差别,基本上是相同的意思。

正确答案:

×

8

法律之所以有权威是因为它是由国家政权保证实施的。

正确答案:

9

法律规则在形式上具有明确性。

正确答案:

10

法律和道德都是由国家政权来制订的。

正确答案:

×

法的概念

(二)已完成1

法是谁的意志的体现,A、立法者

B、公民

C、国家

、人大代表D

正确答案:

C

2

理论上被统治阶级不包括A、严重的刑事犯罪分子B、意图颠覆国家政权的人C、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平民百姓D、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人正确答案:

C

3

国家的意志在根本上是指,A、人民群众的意志

B、统治阶级的意志

C、国家公务人员的意志D、国家机关的意志

正确答案:

B

4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

A、法的正义性

B、法的规范性

C、法的强制性

D、法的阶级性

正确答案:

D

5

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属性是:

A、法的国家强制性

B、法的规范性

C、法的公平性

D、法的人民性

正确答案:

D

6

标榜契约自由原则的是()的特征。

A、奴隶制法

B、封建制法

C、资本主义法

D、社会主义法

正确答案:

C

7

法律与道德根本上是一致的,都是社会行为规范,只是强制力不同而已。

正确答案:

×

8

法律的制定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正确答案:

9

一般地说,凡违反社会主义法的行为,也都是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

正确答案:

10

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只能是公民。

正确答案:

×

法的概念(三)已完成

1

一国两制情况下法的本质是,A、两种政权体系,本质不同B、一种政权,本质相同

C、两种法,本质不同

D、一种法,本质不同

正确答案:

B

2

有关应然之法和实然之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应然之法是理想中的法

B、实然之法是现实中的法

C、二者没有联系,是理论上的概念D、二者联系密切

正确答案:

C

3

应然之法和实然之法的争论起源于,

A、古希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埃及

正确答案:

A

4

法之所以具有特殊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在于法是

A、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B、上层建筑之一

C、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正确答案:

C

5

社会主义法同一切剥削阶级法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法体现了

A、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B、阶级性与强制性的统一C、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D、阶级性与规范性的统一正确答案:

A

6

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意志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生产

D、阶级斗争状况

正确答案:

B

7

一国两制说明我国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资本主义法律,但根本政权是无产

阶级专政的。

正确答案:

8

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们全部公民都是统治阶级。

正确答案:

×

9

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

正确答案:

10

在审理具体案件过程中,由审判人员对一般的法律规定适用于具体案件时所作

的说明和解释,也属于司法解释。

正确答案:

×

法的概念(四)已完成

1

关于实然之法和应然之法是哪个学科的研究范畴,

A、法社会学

B、法经济学

C、法哲学

D、法心理学

正确答案:

C

2

《联合国宪章》颁布于哪一年,A、1942.0

B、1943.0

C、1944.0

D、1945.0

正确答案:

D

3

《联合国宪章》的性质是,A、国际条约

B、国际法

C、国家联合共约

、地区联合共约D

正确答案:

A

4

下列能够说明法的现实属性的特征是:

A、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B、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C、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正确答案:

C

5

法是统治阶级

A、整体意志的体现

B、个别意志的体现

C、每个成员意志的体现D、主导下的全社会的意志的体现正确答案:

A

6

法的作用,泛指法对个人以及社会发生影响的体现,又称

A、法的本质

B、法的目的

C、法的价值

D、法的功能

正确答案:

D

7

应然之法是理想中的法律,是理论界的概念,与现实没有关系。

正确答案:

×

8

应然法就是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就是正义之法。

正确答案:

9

命令性法律规范和禁止性法律规范可合称为义务性法律规范。

正确答案:

10

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

正确答案:

×

法的作用

(一)已完成1

能够调整社会秩序的不包括,

A、法律

B、宗教

C、道德

、自治章程D

正确答案:

D

2

社会调整的手段是,A、体系

B、逻辑

C、规则

D、框架

正确答案:

C

3

西方中世纪社会调整的主要方式是,

A、法律

B、宗教

C、道德

D、伦理

正确答案:

B

4

社会主义法的指引功能的对象,主要是指

A、本人的行为

B、一般人的行为C、他人的行为

D、人们的相互行为正确答案:

A

5

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

A、法作为社会规范可以用来判断自己行为合法与非法B、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或违法

C、人们可以运用一定的标准判断法律的好坏D、人们可以运用统治阶级的思想来评价法律的好坏正确答案:

B

6

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

A、通过普法宣传,向公民进行法制教育B、通过参加有关法律草案的讨论,使人们受到法制教育C、社会生活中各种法律现象对公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D、通过法律实施对一般人的行为发生的影响正确答案:

D

7

法律是所有社会调整方式中独特而重要的一个。

正确答案:

8

社会规则是法的社会调整的静态表现。

正确答案:

9

在绝大多数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都是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的。

正确答案:

法的作用

(二)已完成

1

法的作用的分类不包括,

A、社会作用

B、规范作用

C、思想作用

D、强制作用

正确答案:

D

2

“结纠纷于后”主要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A、强制性

B、权威性

C、滞后性

D、正义性

正确答案:

C

3

法的阶级统治作用不包括,

A、维护阶级统治

B、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