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7277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7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docx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资料

第三节循环系统常见疾病

一、先天性心血管病

(一)房间隔缺损

【定义】

房间隔处存在先天性缺损,导致左右房之间的异常交通,缺损可以单发,亦可以多发。

是先天性心脏病中较常见的一种,占l60%~22%。

【病理分型】

1.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又称Ⅱ孔型缺损,最多见,占62%~78.7%。

可分为以下4种。

(1)中央型:

也称卵圆窝型,最常见,缺损位于卵圆窝部及其周围组织。

(2)上腔型:

缺损位于房间隔的后上方,靠近上腔静脉入口,有时会造成上腔静脉骑跨其上.常伴有肺静脉异位引流。

(3)下腔型:

缺损位于房间隔的后下方,下腔静脉构成缺损底部;可伴有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4)混合型:

两种或两种以上缺损同时存在,缺损一般较大,房间隔几乎完全缺如(图13-31).

2.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又称I孔型房间隔缺损,占房间隔缺损的15%-20%。

(1)缺损位于房间隔下部近房室瓣处。

(2)合并二、三尖瓣的发育畸形,则属于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

3.冠状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亦称为无顶冠脉静脉窦,此型相对少见。

(1)为冠状静脉窦与左心房后下壁间无分隔或分隔不全;

(2)左心房内的血流通过冠状静脉窦进入右心房。

(3)此型并非真正解剖意义的房间隔缺损,是血流动力学类似房间隔缺损,故归于此类。

【病理生理学特点】

1.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在生理状态下左房压力大于右房压力,当房间隔缺损时,房水平存在着左向右分流致使右心血流量增加,从而出现以下情况。

(1)右心扩大。

(2)肺动脉扩张。

(3)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

(4)三尖瓣反流。

2.房水平右向左分流

(1)随着病情发展,肺动脉小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产生阻力型肺动脉高压。

(2)右心压力增高,出现房水平右向左分流。

(3)房间隔缺损出现肺动脉高压时间较长,较晚,临床症状也较轻。

【超声心动图特征】

1.M型超声主要为右心容量负荷过重的表现。

(1)右心扩大;

(2)右室前壁运动幅度增加;

(3)室间隔运动低平或与左室后壁同向运动。

2.二维超声是确诊房间隔缺损和病理分型的最重要的方法。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房间隔回声缺失,断端回声增强,剑下四腔心和双房房心是最佳观察切面(图13-32)。

(2)不同类型的房间隔缺损,回声缺失的部位不同,中央型:

回声缺失在房间隔中部,或卵圆窝附近;下腔静脉型:

回声缺失位于房间隔后下方;上腔静脉型:

回声缺失位于房间隔后上方;原发孔型:

回声缺失位于房间隔下部、房室瓣环几乎无房间隔组织;冠状静脉窦型:

观察不到房间隔的回声缺失,只能观察到冠状静脉窦的扩张,有时能够看到其与左房的交通口。

(3)右心容量负荷增加表现,右心扩大,室间隔运动异常,肺动脉扩张等。

(4)可有二尖瓣脱垂,由于右心扩大,左心房相对较小,容易产生二尖瓣脱垂。

(5)三尖瓣叶关闭不全,由三尖瓣环扩张、右心压力增加所致。

3.彩色多普勒超声

(1)房水平左向右或右向左的穿隔血流信号(图13-33)。

(2)大部分三尖瓣出现反流血流信号。

(3)如果存在二尖瓣脱垂,可出现二尖瓣反流信号。

(4)肺动脉血流信号明亮,表明肺动脉血流速度加快。

4.脉冲和连续多普勒超声

(1)房间隔缺损分流频谱:

①采样位置:

在缺损的右房处,能够获取血流的分流频谱。

②频谱特征:

左向右的分流频谱,常呈双期、双峰或三峰状;分流频谱速度低,通常<1.5m/s。

(2)三尖瓣反流频谱:

可用于估测肺动脉收缩压。

(3)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

应与肺动脉瓣狭窄鉴别。

5.经食管超声(TEE)见图13-34。

(1)适用于:

由于肥胖或经胸超声无法确定是否存在房间隔缺损者或房间隔封堵治疗前需要确定各个残端的大小,形态等。

(2)优势:

多平面经食管超声能够从O。

~180。

多角度观察房间隔缺损形态,大小;在双心房切面,能够确定距离上下腔静脉侧房间隔缺损残端;主动脉双心房切面能够观察房后壁及主动脉侧残端大小。

【鉴别诊断】

(1)卵圆孔未闭:

表现为卵圆孔处的回声分离,彩色血流显示为斜行微量的分流束。

(2)房间隔膨出瘤:

房间隔中部呈瘤样膨向左心房或右心房,有时合并房间隔缺损。

(3)冠状静脉窦扩张:

位于三尖瓣环后上方冠状静脉窦扩张时,类似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应多切面观察,如果在其他切面可以显示此段的房间隔,即可能存在冠状静脉窦扩张。

(二)室间隔缺损

【定义】

胚胎时期心脏室间隔发育异常导致缺损,形成

两心室间异常分流,称为室间隔缺损。

是最常见的

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25%。

常作为复杂心脏畸形的一部分。

【病理分型】

根据解剖和超声特点将室间隔缺损分为以下儿

类(图13-35)。

1.膜周部缺损最常见,占室间隔缺损的

70%-75%,包括以下3型。

(1)单纯膜部型:

膜部是室间隔上缘中部的一个较小的区域,大小13mm×8mm;是胚胎期室间孔闭合而成,若闭合不全,即为单纯膜部型缺损;左心室面位于主动脉右冠瓣和无冠瓣的下方;右心室面有三尖瓣隔叶附着。

(2)嵴下型:

缺损位于室上嵴下方,膜部的上方。

(3)隔瓣后型:

缺损位于三尖瓣隔叶的下方,距离主动脉壁较远。

2.漏斗部缺损缺损位于圆锥间隔之上的漏斗部。

(1)干下部缺损:

又称双动脉下型室间隔缺损位于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下,缺损紧邻双动脉瓣,位置较高,容易引起主动脉瓣的脱垂,造成关关闭不全

(2)嵴内型缺损,位于室上嵴内及上方的肌肉组织上,位置较干下型低。

3.肌部缺损位于室间隔的肌肉部分,但不包括漏斗部肌性组织;常位于近心尖部;多发的缺损可称为“乳酪”型室间隔缺损。

4.左心室右心房通道为室间隔缺损的特殊类型;缺损位于三尖瓣隔叶瓣环以上,二尖瓣前叶瓣环以下的房室部;造成左心室和右心房的交通。

【病理生理学特点】

(1)由于左心压力大于右心压力,室闻分流位左向右分流。

(2)室间隔缺损处的分流量决定着心腔的大小和形态改变。

(3)缺损很小时(<5mm),分流量小,左心无明显大大。

(4)缺损较大时,分流量增加,左心分流血直接于收缩期进入肺循环;肺动脉血流量和肺循环血量增加;回流入左房的血量增多,最终导致左心容量

(5)缺损大且病程长时,发展为阻力型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压力大于左心压力,从而产生右向左分流;患者出现发绀,发展为艾森曼格综合征。

【超声心动图特征】

1.M型超声左心容量负荷增大的表现。

(1)左心室内径增大。

(2)左室壁运动幅度增加。

(3)当产生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增大,并伴有右室壁增厚。

2.二维超声见图13-36。

(1)室间隔处回声连续性中断,主动脉短轴切面是判断缺损位置的较好切面;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位于主动脉短轴切面的9~11点位置;漏斗部缺损,位于主动脉短轴切面12~2点位置;隔瓣下缺损,位置较低,在心尖四腔切面,左室瓣口水平短轴切面显示;心尖肌部缺损,心尖四腔切面是较好的观察

(2)膜部瘤型缺损,可分为真性膜部瘤和假性膜部瘤。

真性膜部瘤,薄弱膜部局限性膨向右心室侧,形成瘤样结构,瘤顶端有缺损;假性膜部瘤,部分膜部缺损组织常与三尖瓣隔叶粘连,形成的瘤样结构。

(3)干下缺损,易造成主动脉瓣脱垂,可以观察到;主动脉瓣及部分窦部脱入缺损处,造成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由于窦部遮挡缺损处,测量缺损径容易

3.彩色多普勒见图13-37。

(1)显示室水平分流信号’确定室间隔缺损的诊

(2)判断分流方向和肺动脉压力,左右心压差很大时,分流信号强;左右心压差减小时,分流信号变淡;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压力大于左心,可出现双向分流和右向左分流信号。

(3)观察主动脉瓣、房室瓣的反流情况。

4.脉冲和连续多普勒

(1)可获得缺损处的分流速度大小和方向。

(2)-般选择连续多普勒,将采样线置于缺损处,获取高速分流频谱,测量其速度。

(3)通过跨隔血流速度的大小,可间接判断肺动脉压力。

(4)当伴有肺动脉高压时,可选用脉冲多普勒(图1338)。

【鉴别诊断】

和主动脉窦瘤破裂鉴别。

主动脉窦瘤破裂缺损位于主动脉瓣上,频谱及彩色多普勒均显示为连续性分流信号。

(三)动脉导管未闭

【定义】

是指胎儿时期的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的正常连接的动脉导管,在出生后没有闭合,造成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异常血流交通。

【病理分型】

动脉导管位于主动脉峡部和主肺动脉干末端或左肺动脉根部之间,根据动脉导管的形态分为5型。

(1)管型:

最常见,导管内径均匀一致。

(2)窗型:

导管大而短。

(3)漏斗型:

导管主动脉侧宽,肺动脉侧窄。

(4)瘤型:

导管两头细,中间大。

(5)哑铃型:

导管两头粗,中间细。

【病理生理特点】

(l)整个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内的压力均大于肺动脉,故导管存在连续性的分流。

(2)左向右分流使肺循环及左心的血流量增加,从而造成左心增大。

(3)当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增大,右室壁增厚,变为舒张期低速分流或双向分流。

【超声心动图特征】

1.M型超声显示左心负荷增加的表现。

主要表现左心房、室的增大,左室流出道增宽等。

2.二维超声见图13-39。

(1)观察降主动脉与肺动脉分叉偏左之间的动脉导管形态、大小和长度。

(2)切面选择,主动脉短轴切面或肺动脉长轴切面;左高位切面,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一肋间,探头标识指向1~2点钟;胸骨上窝动脉导管切面,在主动脉弓长轴基础上稍逆时针旋转得到。

(3)左心扩大。

(4)主肺动脉增宽。

3.彩色多普勒超声见图13-40。

(1)观察到主动脉至肺动脉导管内左向右连续性分流信号;

(2)肺动脉高压时,血流信号变淡,甚至消失,致使漏诊率增加。

故当怀疑有动脉导管未闭时应该仔细观测血流信号的变化,如果出现此位置舒张期少量的淡红色血流信号,应该考虑此疾病。

4.脉冲和连续多普勒见图13-41。

(1)将采样线平行置于导管位置,可以得到连续的高速血流频谱,典型的见图。

(2)肺动脉高压时:

血流速度下降,频谱不典型,呈舒张期为主的低速血流频谱。

【鉴别诊断】

(1)主一肺间隔缺损:

常为主动脉根部和肺动脉根部的回声缺失,肺动脉压一般比较高。

(2)肺动脉扩张:

当肺动脉扩张时,由于肺动脉内血流呈涡流;肺动脉内常出现异常血流信号,但多不是起源于导管位置。

(3)肺动脉瓣狭窄:

瓣膜狭窄导致肺动脉内高速花色血流;无法观察正常的血流信号,易误认为存在导管未闭血流信号。

(四)法洛四联症

【定义】

是一种常见的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其主要表现为4种典型的病理特征。

由于此畸形是Fallot第一次完整详细描述并进行报道,故称为法洛四联症。

【病理解剖特征】

发生机制认为是在胎儿期漏斗间隔向前、向头部偏移;导致4种典型病理特征。

1-肺动脉狭窄狭窄部位可以是以下几种。

(1)流出道的狭窄或漏斗部狭窄为肌性狭窄,局限性多见。

(2)肺动脉瓣二叶瓣,伴有增厚,粘连等。

(3)主肺动脉及其分支常常发育不良。

(4)瓣上狭窄,但少见。

2.室间隔缺损

(1)缺损通常较大,位于主动脉瓣下,此位置通常是膜周部的室间隔缺损。

(2)有部分缺损位于双动脉瓣下,此型少见。

3.主动脉骑跨

(1)由于漏斗部的移位,致使主动脉骑跨于室间隔上,一般向前骑跨为主。

(2)骑跨率估计:

主动脉前壁内侧面至室间隔左室面距离/主动脉根部前后径×100%。

4.右室壁肥厚右室流出道阻力增加,导致右室壁肥厚。

【病理生理学特点】

(1)肺动脉狭窄较轻时,出现的右心增大、肥厚轻,缺氧程度也较轻。

(2)肺动脉狭窄越重,缺氧越重,同时右心室肥厚越重。

(3)右心压力增高,右向左分流明显,导致明显的发绀和临床症状。

【超声心动图特征】

1.二维超声见图13-42。

(1)室间隔缺损:

缺损较大,在左心室长轴、主动脉短轴和心尖五腔都能观察到缺损。

(2)肺动脉狭窄:

主动脉短轴和右心室流出道长轴切面能够显示狭窄的位置、范围;肺动脉瓣的回声、厚度、启闭情况;精确测量主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内径等。

(3)主动脉骑跨:

左室长轴和心尖五腔观察主动脉骑跨到室间隔上,并判断骑跨程度。

(4)是否存在其他畸形:

降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等。

(5)多切面观察右心扩大,右室壁增厚,左心缩小的情况。

2.M型超声主要表现为右室增大,左室减小,右室壁增厚,主动脉前移等。

3.彩色多普勒

(1)显示室水平的分流情况,多为双向分流。

(2)观察右室流出道和肺动脉瓣处的高速血流信号。

(3)可以观察未闭的动脉导管进入肺动脉的血流信号,判断是否存在体肺侧支循环。

4.脉冲和连续多普勒见图13-43。

(1)采样线置于高速血流信号处,可以得到高速血流频谱。

(2)测量频谱速度、压差大小,从而估计狭窄程度。

【鉴别诊断】

(1)右室双出口:

当主动脉骑跨程度大于75%时,可诊断为右心室双出口;但右心室双出口多为双动脉下圆锥,主动脉与二尖瓣间无纤维连续。

(2)肺动脉闭锁:

重症法洛四联症与肺动脉闭锁相似.当观察到肺动脉存在着高速前向血流信号即可诊断为法洛四联症。

二、风湿性心脏病

(一)二尖瓣狭窄

【病变特点】

(l)二尖瓣狭窄的病因最常见的是风湿性心脏病,其他病因少见。

可有左心房黏液瘤、巨大左心房球状血栓和先天性左心房闭锁等。

(2)二尖瓣狭窄的病理生理特征来自于左心房至左心室间的血流梗阻。

①压力阶差出现在狭窄瓣膜的两侧,升高的左心房压力和容量逆向反射到肺静脉系统;②左心房与肺静脉压的慢性升高引起肺动脉的增生与肥厚,导致肺动脉(PA)高压;③慢性二尖瓣狭窄造成肺动脉(PA)高压,最终导致右心室压力超负荷。

(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按病理改变分为三型。

①隔膜型:

病变累及瓣缘及交界处,瓣膜自身病变轻微,增厚程度不一;启闭活动仍较好,此类患者占多数。

②漏斗型:

病变累及整个瓣叶、腱索及乳头肌粘连、增粗并缩短,瓣叶钙化;瓣叶活动明显受限,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关闭不全;狭窄程度较重,15%~30%的患者可引起血栓形成和栓塞。

③瓣膜增厚型:

受损程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超声心动图特征】

1.二维超声心动图

(1)二尖瓣形态异常:

瓣叶变形、回声增厚、增强,以瓣尖为著。

(2)二尖运动异常:

前叶呈圆顶状运动,后叶与前叶同向运动。

(3)二尖瓣开放受限,瓣口面积缩小、变形。

(4)腱索、乳头肌回声增粗、增强。

(5)左心房增大,有时在增大的左心房和左心耳内显示血栓回声。

左心室正常或缩小。

(6)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增宽、肺动脉高压。

2.M型超声心动图见图13-44。

(1)E、A两峰相连呈“城墙”样改变。

(2)二尖瓣后叶与前叶呈同向运动。

(3)EE间距缩小。

(4)右心室及左心房增大。

3.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口频谱呈宽带形,流速增快,峰值>150cm/s。

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舒张期左心房侧血流汇聚(图13-45),左心室侧可见高速湍流信号。

5.超声定量分析

(1)二尖瓣损害程度的评分(表13-1):

对临床治疗决策有重要的意义。

<8分,患者可以进行经皮二尖瓣成形术;>12分,患者不适合进行经皮二尖瓣成形术。

表13-1二尖瓣损害程度的评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分活动度瓣膜增厚钙化程度瓣下受累

1瓣尖活动受限<4mm散在的钙化瓣下增厚

2瓣尖活动受限5~8mm局限在瓣叶边缘靠近二尖瓣1/3腱索增厚粘连

3瓣尖和瓣体中部活动受限5~8mm钙化延伸至瓣体腱索增厚粘连到下1/3处

4整个瓣叶活动受限>8mm大部分瓣叶回声增强整个腱索增厚粘连累及乳头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尖瓣狭窄严重程度的评价。

左心室二尖瓣口短轴水平测绘二尖瓣面积(图13-46),根据二尖瓣开口面积大小将其狭窄的严重程度分为:

正常二尖瓣开口,面积范围为4~6cm2;轻度狭窄,二尖瓣开口面积在1.5~2.5cm2;中度狭窄,二尖瓣开口面积在1.5-1.0cm2;重度狭窄,二尖瓣开口面积<1.0cm2。

压力减半时间(PHT)是指舒张期二尖瓣最大压力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根据压力减半时间可以对二尖瓣狭窄的程度进行评价:

正常瓣口,压力减半时间为40~60ms;轻度狭窄,压力减半时间为80~180ms;中度狭窄,压力减半时间为180~280ms,重度狭窄,压力减半时间>280ms。

压力减半时间(PHT)计算二尖瓣口面积。

压力减半时间与二尖瓣口面积成反比,当压力减半时间缩,影响瓣膜的关闭。

单纯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较为少见,常合并有二尖瓣狭窄或主动脉瓣损害。

【超声心动图特征】

1.M型超声心动图

(1)左心房增大,左心房后壁曲线于收缩期出现“C凹”。

反流量越大,“C凹”越明显。

(2)CD段呈双线改变,其间距>2mm。

(3)左心室扩大,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活动幅度增加。

2.二维超声心动图

(1)瓣叶回声增强、变厚,收缩期瓣尖不能对合,存在不同程度瓣膜狭窄。

(2)左心房、左心室内径增大,室壁运动增强。

(3)频谱多普勒于收缩期二尖瓣口左心房侧有反流频谱,呈宽带形,持续整个收缩期。

(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①收缩期二尖瓣口左心房侧见反流束,注意反流束大小与反流量的大小呈正相关;反流束长度与反流量的大小无相关性,而与左心室和左心房之间的压力阶差密切相关。

②反流束的方向与损害的瓣膜有关。

前叶损害,其反流束的方向沿左房壁的后外侧走行;后叶损害,其反流束的方向沿左房壁的前内侧走行。

③反流程度的半定量评价,主要应用彩色多普勒评价。

反流束有3种方法,分别为反流束长度法、反流束面积法和反流束面积/左心房面积。

表述如下。

反流束长度法:

轻度反流,反流束远端到达左心房的下1/3;中度反流,反流束到达左房的中1/3;重度反流,反流束到达左房的上1/3。

④反流束面积法:

测量左心房内反流束的面积评估二尖瓣的反流程度。

轻度反流,反流面积<4cm2.;中度反流,反流面积在4~8cm2之间;重度反流,反流面积>8cm2时。

⑤反流束面积/左心房面积:

较为准确和客观的

方法。

轻度反流,<20%;中度反流,20%~40%;重

度反流,>40%。

【注意事项】

(1)常规应用心尖四腔切面评价二尖瓣反流。

(2)在评价二尖瓣反流时窦性心律较为可靠和准确。

(3)房颤患者建议采用最大反流面积的心动周期进行评价。

(4)影响反流程度评估的因素:

①彩色标尺的设置,标尺速度太低,可能高估反流面积;标尺速度过高,可能低估反流面积。

②反流束的途径,偏心反流可以低估反流程度。

注意切面的选择,二尖瓣前瓣所致反流可选择心尖长轴切面;后瓣的反流可选择的压差减低,反流面积减少,可能低估反流程度。

【诊断价值】

二维超声及M型超声心动图可发现二尖瓣、腱索、乳头肌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多普勒检查对瓣膜关闭不全的诊断意义很大,可进行定量分析反流的程度。

注意区别生理性与病理性反流。

生理性反流局限于瓣环处,信号微弱,持续时间短。

三、高血压心脏病

【超声检查目的及方法】

1.二维和M型超声心动图多切面观察心脏结构。

(1)明确有无左心结构改变,如左室壁增厚,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左室壁增厚。

(2)评价左心室的收缩功能。

2.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的舒张功能。

【超声影像学特征】

1.二维和M型超声心动图

(1)升主动脉内径可有轻度增宽。

(2)左心室均匀性向心性增厚,少数可呈轻度非对称性,多在室间隔上段肥厚。

(3)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4)左心房轻度增大。

(5)心肌回声正常。

(6)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均无异常。

2.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高血压病对心脏的损害,早期表现为舒张功能的异常,多数以舒张松弛障碍为主。

多普勒超声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有多种指标。

(1)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

E峰/A峰比值倒置。

(2)等容舒张时间延长。

(3)二尖瓣环脉冲组织多普勒:

Ea/Aa比值倒置(图13-48)。

(4)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E峰与二尖瓣环脉冲组织多普勒Ea的比值(E/Ea比值)>15。

(5)肺静脉血流频谱的心房收缩波(即负向a波),峰值>35cm/s,持续时间>lOOms(图13-49)。

【鉴别诊断】

主要与左室壁增厚鉴别,常见有以下几种疾病。

1.肥厚型心肌病,详见肥厚型心肌病

2.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下或瓣上狭窄,均可引起左心室向心性肥厚,主要鉴别点有下几点。

(1)无高血压的病史。

(2)二维超声显示:

①主动脉瓣数目异常,如双叶瓣或单叶瓣畸形;②主动脉瓣形态异常,瓣开受限;③主动脉瓣上或瓣下异常膜性或肌性结构。

(3)彩色多普勒在狭窄处检出高速花色血流束。

(4)多普勒超声可在狭窄处检出高速血流频谱。

【注意事项】

M型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室内径,还可以评估室壁厚度和左室重量。

左室形态M型超声测量较为精确,如果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可采用二维超声进行评估。

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基础

1.二维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2DE)检出室壁运动异常

(1)冠状动脉阻塞,产生心肌缺血,首先表现为心肌收缩运动异常。

(2)2DE则是检测心肌缺血最敏感的临床工具。

(3)静息冠脉血流量减少50%或以上时,2DE才能显示收缩异常。

(4)缺血透壁程度达20%以上时,2DE即可检出室壁运动异常。

(5)缺血区大小超过18%,2DE检出室壁运动异常的敏感性较高。

(6)研究证实,2DE与室壁运动异常区的范围、大小和心肌梗死区解剖大小相关良好。

2.二维超声对左室壁划分方法较多,常用为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的16段划分法(图13-50)。

3.室壁运动分级心脏收缩与舒张时心内膜运动幅度用于判断室壁运动状态。

(1)运动正常:

心内膜运动幅度≥5mm。

(2)运动减弱:

心内膜运动幅度2~4mm。

(3)运动消失:

心内膜运动幅度≤2mm。

(4)矛盾运动:

收缩期室壁向外扩张运动。

(5)运动增强:

心内膜运动幅度高于正常。

4.左心室受累程度用记分方法和室壁运动指数判断

(1)记分方法:

①室壁运动正常记1分;②运动减弱记2分;③运动消失记3分;④矛盾运动记4分;⑤室壁瘤记5分;⑥节段显示不清无法判断记0分。

(2)室壁运动指数计算方法:

①每个节段分数相加,再除以总节段数,即为“室壁运动指数”;②如指数在1.0为正常,≥2.0为明显异常,指数越大表示心功能越差。

5.左心室舒张功能冠心病左心室心肌舒张功能的改变常早于收缩功能的改变,因而对舒张功能的检查受到重视。

目前,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超生评估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也无推荐的诊断指南。

(1)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常用方法:

①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②肺静脉血流频谱;③二尖瓣环运动曲线。

(2)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公认标准:

①二尖瓣血流频谱E/A<1.O,E峰下降时间(DT)>220ms;②肺静脉A峰(Pva)流速>35cm/s;③二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