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5877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docx

生物圈中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生物圈中的人——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一)生殖系统

1、人类的生殖

  

(1)生殖是指生物通过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后代和繁衍种族的过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

生物体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活动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就是发育。

  

(2)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阴茎和阴囊组成,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它能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卵巢是主要的性器官,它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卵细胞里含有丰富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的营养物质。

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和受精作用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是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和婴儿出生的通道,还是月经流出的通道。

  (4)卵细胞进入输卵管后,在输卵管的壶腹部与精子相遇便结合成受精卵。

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移动时,经细胞分裂形成多细胞的胚胎,种植在子宫的内壁上。

在胚胎与子宫内壁接触的部分形成胎盘,与脐带相连。

  (5)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的营养由卵黄提供;胚胎在子宫内发育的时间一般为280天,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并将各种代谢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

2、人体发育的分期和青春期

  

(1)胚后发育又可分为:

婴儿期(出生—1岁),幼儿前期(1—3岁),幼儿期(3—7岁),童年期(6—12岁),青春期(10—20岁),青年期(18—25岁),各个时期的生长发育是连续的,彼此间没有明显的分界,但每个时期在体形和生理功能上有自己的特点。

  婴儿出生后,需要母亲精心养育和照料。

婴儿所需的营养物质从乳汁中获得,母乳中还有某些蛋白质,可使婴儿增强免疫力。

  

(2)青春期是10—20岁的发育阶段。

  ①人进入青春期后,身高突增,体重突增,代谢旺盛,耗能较多,对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增加。

②青春期大脑的质量和脑神经细胞数目基本上不再增加,但脑的结构和功能却不断分化、发展、和完善。

脑调节的功能大大增强,分析、判断、理解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兴奋性加强并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③进入青春期,心肌增厚,每搏输出量增多,血压明显升高,呼吸功能加强,肺活量显著增大。

④进入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

男性睾丸体积增大,并分泌雄性激素,开始产生精子和出现遗精现象;女性卵巢质量增加,并分泌雌性激素,开始产生卵细胞和出现月经现象。

出现第二性征的差异。

  (3)儿童到了七、八岁,脑的质量已接近成人水平。

青春期是认识和学习的极好时机。

男女变声的过程约持续6—8个月,在此期间要避免大喊大叫,防止呼吸道感染,少吃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开始萌动性意识,从疏远异性到逐渐渴望接近异性,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是正常的现象。

3、计划生育

  

(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基本要求。

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2)可以通过节育和避孕的方法来达到控制生育的目的。

  阻止生殖细胞的发育、阻止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以及阻止受精卵植入子宫壁,都可以达到避孕的目的。

(二)消化系统

1、营养物质

  我们吃的各种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

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1)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蛋白质主要从瘦肉、鱼、奶、蛋、豆类和谷类等食物中获得。

  

(2)糖类

  糖类(包括淀粉、麦芽糖和葡萄糖等)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

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

糖类主要从食糖、谷类、豆类和根茎类等食物中获得。

  (3)脂肪

  脂肪也是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

不过,在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脂肪主要从猪油、奶油、蛋黄、花生油、芝麻、豆类和硬果类食物。

  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据测定,它们在体内分解所放出的热量分别是:

每克糖类平均为17.15千焦,每克脂肪平均为38.91千焦,每克蛋白质平均为17.15千焦。

  (4)维生素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是它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维生素的种类很多,下面列表简要介绍几种。

维生素种类

食物来源

主要功能

缺乏症

维生素A

肝脏、鱼肝油及含胡萝卜素高的植物食品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傍晚时看不清东西)

维生素B1

肾脏、牛肉、谷类等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维生素C

各种瓜果、蔬菜等植物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胳、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皮下、牙龈的血管出血)、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肝脏、鱼肝油、蛋等动物性食品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5)水

  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6)无机盐

  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如果人体缺乏某种无机盐,会导致身体患病。

2、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1)消化道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并吸收营养物质。

  ①口腔:

口腔是消化道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牙齿生长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牙槽里,它的主要功能是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

牙齿损伤以后,食物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咀嚼,因而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影响食物的消化。

  ②咽、食道:

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

  ③胃:

胃位于左上腹部,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呈囊状。

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食物,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并且进行初步消化。

  A.作用:

a.贮存食物;b.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c.胃的排空。

  B.结构:

胃壁的结构分为四层:

由内向外依次是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

  ④小肠:

小肠盘曲在腹腔里,长约5~6m,开始的一段叫十二指肠。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这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⑤大肠:

大肠长为1.5m,它的起始部分叫做盲肠,在腹腔的右下部。

盲肠上连着一条细小的盲管,叫做阑尾。

通过大肠的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⑥肛门:

肛门是大肠的末端开口,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2)消化腺

  人体内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

其中,肝脏和胰腺、唾液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

  ①唾液腺:

唾液腺能分泌唾液。

唾液近于中性,pH为6.6~7.1,成人每日分泌的唾液约为1~1.5L,其中约有99.4%是水,其余为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和少量的无机物等。

唾液的主要作用是:

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吞咽;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促使一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②胃腺:

胃腺是由胃壁内黏膜上皮凹陷而形成的。

胃腺开口在胃壁的内表面。

胃腺能分泌胃液。

胃液呈酸性,pH为0.9~1.5,成人每日分泌的胃液为1.5~2.5L。

胃液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胃酸和黏液。

  ③肝脏: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它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

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肝脏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体内的氨基酸,可以在肝脏内重新合成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

肝脏能将多余的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贮存起来;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又使糖元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恒定,吸收人体内的甘油和脂肪酸,可以在肝脏内重新合成脂肪,贮存在体内;当人体需要时,贮存的脂肪又可以被运送到肝脏分解。

肝脏还有解毒的功能,它能将由胃、小肠吸收来的一些有毒物质(如铜、铅等的化合物)转化为无毒物质,然后这些物质随尿或粪便一起排出体外。

  ④胰腺:

胰腺分泌胰液。

胰液呈碱性,pH为7.8~8.4,成人每日分泌的胰液约为1~2L。

胰液的主要成分有碳酸氢钠、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等。

  ⑤肠腺:

肠腺是由小肠壁内黏膜上皮凹陷而形成的,开口于相邻的两个小肠绒毛之间。

肠腺分泌小肠液。

小肠液呈弱碱性,pH约为7.6,成人每日分泌的小肠液为l~3L。

小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如淀粉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肽酶、脂肪酶等。

通过这些酶的作用,进一步分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使之成为可以吸收的物质。

3、食物的消化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

消化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1)淀粉的消化

  

  

(2)蛋白质的消化

  

  (3)脂肪的消化

  

  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4、营养物质的吸收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吸收是由消化道来完成的。

  

(1)吸收的场所:

  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

①口腔、咽、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作用;②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③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由小肠吸收的;④大肠只吸收少量的无机盐、水和部分维生素。

  

(2)吸收的途径:

①大部分脂肪进入毛细淋巴管,然后经过淋巴进入人体血液循环;②其他营养物质(即除脂肪)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③经吸收的营养物质,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3)小肠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①细且长,增加食物和营养物质停留的时间,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②内表面面积大(皱襞和小肠绒毛是小肠内面积增加600倍以上,达200平方米,增大了消化液与食物及可吸收营养物质和黏膜的接触面积,增大了下滑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③小肠内消化液种类多(小肠液、胰液、胆汁等);

  ④内壁小肠绒毛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管壁均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5、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指能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膳食。

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地食用五类食物,可以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每日三餐要按时进餐,早中晚的能量分配为3∶4∶3。

6、关注食品安全

  我们每天都要遇到许多食品安全问题,例如食用蔬菜和水果可以用清水浸泡、冲洗,也可以削去外皮;买肉时一定要看肉是否检疫合格;不能吃发芽的马铃薯和毒蘑菇等;厨房和炊具只有经常保持干净,才不至于污染食品等等一些食品安全常识。

(三)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它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到达肺部;并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还是发声(在喉部有声带)部位。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

在自然的正常状态下,它能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树枝状的分支,在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

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这种结构特点,适于气体交换在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的通气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

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叫做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

如下表。

组织状态

吸气

呼气

肋间外肌

收缩

舒张

膈肌

收缩

舒张

膈顶

下降

上升

胸廓

扩大

缩小

肋骨

上升

下降

  

(2)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的扩散性——气体由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扩散。

气体在肺部和在组织细胞内的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实现

  (3)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①在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

  ②进入肺部的空气氧压力比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液里氧的压力高,氧气便透过肺泡和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中。

  ③二氧化碳的情况与氧气恰好相反,扩散到肺泡中后由呼气排出体外

  ④血液流经肺泡后,由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⑤扩散到血液中的氧,绝大部分与血红蛋白结合,成为氧合血红蛋白,通过体循环送到全身各处

3、组织中的气体交换

  ①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②组织细胞不但消耗氧并生成二氧化碳,氧的压力比血液中低,二氧化碳压力比血液中高,氧合血红蛋白分解放出氧,氧扩散到组织细胞中,而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

  ③血液经过组织细胞后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4、呼吸的全过程

  呼吸是人体与外界进行交换的过程,通过呼吸,进入人体的氧可将有机物不断的分解,释放出能量,共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的需要;同时,不断地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四)血液循环系统

1、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

  

(1)血浆

  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透明的液体是血浆。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l%~92%,血浆中还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如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另外,血浆中还含有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可见,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养料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血细胞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①红细胞(RBC)

  形态结构: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平均直径只有7.7μm左右。

  功能:

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人体含量:

成年人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平均约为(4.0~5.5)×1012个/L,女子平均约为(3.5~5.0)×1012个/L。

  典型病例:

贫血。

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都叫贫血。

  ②白细胞(WBC)

  形态结构:

白细胞是血细胞中个体最大的,有细胞核。

  功能:

能包围、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保护作用

  人体含量:

成年人血液里白细胞的数量,平均约为(4.0~10)×109个/L。

  典型病例:

数量多,表明体内有炎症。

  ③血小板(PLT)

  形态结构: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

  功能:

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人体含量:

成年人血液里血小板的数量,平均约为(100~300)×109个/L。

  典型病例:

数量如果过多,容易形成血栓;数量如果过少,容易患血友病。

  ④血红蛋白(Hb)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所以血液呈红色。

成年人血液里血红蛋白的数量,男子平均约为120~160g/L,女子平均约为110~150g/L。

血红蛋白的特性:

在含氧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使红细胞有运载氧的能力。

2、血流的管道——血管

  人体内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血管: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1)动脉

  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它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但是在体表的个别部位也能摸到。

如用手指按在手腕部桡骨端的内侧会感到搏动,这就是桡动脉在搏动。

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动脉不断分支,管径也由大变小,最后变成了毛细血管。

  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猛急,呈喷射状。

止血时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

  

(2)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仅有8~10μm,几乎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的速度最慢。

毛细血管的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慢慢渗出,血量少,一般会由于血液凝固而自然止血。

处理时可先对伤口消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

  (3)静脉

  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静脉与动脉伴行,位置较深;有的则位置较浅,在体表可以看到。

如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就是静脉。

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的速度慢。

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静脉出血时,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和。

一般是将受伤静脉的远心端压住而止血。

  (4)三种血管的比较

  由此可见,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共同组成了血液流通的管道,这三种血管的比较如下表:

血管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概念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连通于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管壁

厚、弹性大

薄、弹性小

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管腔

管腔小

管腔大,内有静脉瓣

管内径很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血细胞单行通过。

血流速度

最慢

分布部位

多分布在较深的部位

多分布在位置较浅的部位,体表也可看到,如手臂上的青筋

数量大,分布很广(遍布全身各个器官组织)

血流方向

心脏→动脉

静脉→心脏

最小动脉→毛细血管→最小静脉

功能

把血液从心脏(心室)送到全身和肺

把全身各部分和肺里的血液送回心脏(心房)

进行物质和气体的交换场所

  (5)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①数量大,分布广;

  ②内径只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③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血液流速最慢。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①心脏的位置

  人的心脏在胸腔内两肺之间,约2/3居正中线左侧,1/3居正中线右侧,心尖指向左下方。

心脏的形状像个桃子,大小和本人的拳头差不多。

  ②心脏的结构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

它有四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四个腔分别叫做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概括地说,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心房与静脉相连通。

  心房壁薄,心室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壁的厚薄是和心脏的功能密切相关的,心房收缩是把血液送入心室,输送的距离短,只有一孔之隔,所以心房壁不是很厚。

而心室收缩是把血液送入动脉,再由动脉送往全身各处,所以需要足够的力量,而这足够的力量主要来自较厚的心室壁的收缩。

右心室连通的是肺动脉于右心室收缩仅将血液射入肺动脉,再到肺部,输送血液的距离短,而左心室连通的是主动脉,左心室收缩先将血液射入主动脉,再送往全身各处,输送血液的距离长,所以左心室的壁要比右心室的壁厚。

  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控制血液流动方向的结构——瓣膜,这些瓣膜能开能闭,控制着血流方向。

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这样,就保证了血液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心脏四个腔的比较如下:

名称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连通血管

肺静脉

主动脉

上、下腔静脉

肺动脉

肌壁

薄,适于把血液由心房“送”向心室

最厚,适于把血液“送”往全身

薄,适于把血液由心房“送”向心室

较厚,适于把血液“送”到肺部

瓣膜

房室瓣

房室瓣、动脉瓣

房室瓣

房室瓣、动脉瓣

所含血液

动脉血

动脉血

静脉血

静脉血

  ③心动周期、心率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叫做一个心动周期。

每一个心动周期,心脏射血一次。

心脏在单位时间(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

心率随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而不同。

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75次/分,正常变动范围一般为60次/分~100次/分。

心率低于60次/分的,叫做心动过缓(运动员除外);高于100次/分的叫心动过速。

  ④心输出量

  心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

心脏收缩时,将心室内的血液射入动脉;心脏舒张时,静脉中的血液流回心房。

心脏收缩时向动脉输出血量的多少,可以作为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的标志。

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叫做每搏输出量。

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叫做每分输出量,即一般所说的心输出量。

4、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1)体循环

  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

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与氧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这样,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肺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中。

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中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

这样,静脉血变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3)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运送养料和氧,又不断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体循环过程中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而肺循环过程中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比较

 

动脉血

静脉血

组成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

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特点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含二氧化碳较少

含氧较少,颜色暗红,含二氧化碳较多

分布

肺循环中的肺静脉和体循环中的动脉中流动的动脉血

肺循环中的肺动脉及体循环中的静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5、血量和血型

  

(1)血量

  体内血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

人体内的血量只有维持相对稳定,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如果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1200毫升~1500毫升以上),就会危及生命。

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约400毫升),所更新换代的血浆成分和细胞还能在一定的时期内相继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毫升~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每个健康的公民都有献血的义务。

  

(2)血型

  ABO血型是发现最早而且与临床医学有重要关系的血型,ABO血型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

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但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输入少量的A型或B型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