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73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配套专项练习.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配套专项练习

21 《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ɡuàn)  淫(yín)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真正,确实

(2)安居则天下熄  熄:

停息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

怎么,哪里

(4)父命之   命:

教导、训诲

(5)以顺为正者 正:

准则,标准

(6)与民由之  由:

遵循

(7)独行其道   道:

道路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例句:

女子之嫁也

A.丈夫之冠也   B.往送之门

C.往之女家    D.与民由之

(解析:

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与例句同;B.动词,到;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实现志向了,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的节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志屈服。

这才叫做大丈夫!

6.填空。

(1)孟子,名轲,战国(朝代)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2)《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7.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大盘点】孟子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

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孟子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示例】孟母断织、孟子休妻(始作俑者)

(2)【观点大讨论】如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

你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吗?

请说明理由。

【示例一】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

很多家长这样做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上名校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示例二】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

因为名校集中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才。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戒之曰   戒:

告诫

(2)富贵不能淫淫:

惑乱,迷惑

(3)贫贱不能移移:

改变,动摇

(4)威武不能屈屈:

屈服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男子成年(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1.请简要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礼义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要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03  拓展阅读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

“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

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

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

”文本对曰: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

B《礼》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岑文本:

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

②蜃:

大蛤蜊,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

③苏秦:

战国纵横家。

④董生:

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

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

⑤饬:

整理。

⑥懿:

美好。

13.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1)苏秦刺股    股:

大腿

(2)人不学不知道  道:

道理

14.下列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2分)

A.夫人虽禀性定/虽乘奔御风

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蒙辞以军中多务

C.燧动而焰发/释担而立

D.待学成而为美/为人谋而不忠乎

(解析:

A.均为“即使”;B.来/用;C.表顺承/表修饰;D.成为/给,替。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

不勤奋于道艺,功名是不会树立的。

(2)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

16.A、B两个画线句分别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请分别说说这样描写有什么妙处。

(4分)

A句从正面阐述,通过“蜃月光而水垂;木燧动而焰发”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于浅显,从正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2分)B句从反面阐述,通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反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2分)

附参考译文:

唐太宗曾对中书令岑文本说:

“人虽然秉有一定的天性,但必须博学才能有所成就。

就好比蜃的本性含有水,要见到月光才能吐水;木的本性含有火,要燧石敲打才能发火;人的本性含有灵气,要通过学习才能美好完善。

所以历史上有苏秦刺股读书,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的美谈。

不勤奋于道艺,功名是不会树立的。

”岑文本回答说:

“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

《礼记》说:

‘玉不雕琢就不会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所以古人勤学好问,把这叫做美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畎亩(quǎn)   傅说(yuè)  胶鬲(gé)

法家拂士(bì)  拂乱(fú)  忧患(huàn)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选拔,任用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常常

(3)衡于虑,而后作 作:

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在国内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佐

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

狱官 今义:

士兵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

征验,表现 今义:

征讨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

了解,明白 今义:

比喻

5.下列加着重号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A.百里奚举于市  B.行拂乱其所为

C.人恒过     D.劳其筋骨

6.理解型默写。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谈“死于安乐”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揭示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的句子是: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兴起,指被任用

(2)饿其体肤    饿:

使……饥饿

(3)行拂乱其所为  拂:

违背

(4)征于色     于: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心里忧愁,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9.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

这些人虽出身低微,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1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全文的结构上有何作用?

过渡,承上启下。

由上文六位明君贤臣的例子引出后文的议论,并得出结论:

要成就事业必须经历磨难。

11.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

【示例】①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②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③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

03  拓展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

“创业与守成②孰难?

”房玄龄曰:

“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曰:

“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上:

指唐太宗。

②守成:

保持成就。

③草昧:

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

不注意,不重视。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4分)【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1)行拂乱其所为    乱:

扰乱

(2)发于声,而后喻  发:

显露、流露

(3)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

哪一个

(4)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

使……安定,管理

1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

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但是创业的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

15.【甲】文第二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

试对此做简要说明。

(2分)

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1分)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

(1分)

16.【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的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3分)

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

(1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2分)

附【乙】文参考译文:

唐太宗问左右大臣说:

“创业与保持现有的成就哪一个更难?

”房玄龄说:

“开创新朝代的初期,与群雄一起用武力争斗,然后使他们臣服,是创业难。

”魏征回答说:

“历代君主,哪个不是在艰难中得到权力,而在安逸时失去权力,是保持成就难。

”太宗说:

“房玄龄和我共同夺取天下,出生入死,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

魏征和我共同使天下安定,常常害怕骄奢从富贵中生成,祸乱从疏忽中生成,所以知道守成的艰难。

但是创业的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眼下守成的困难,才是应该和各位大臣谨慎对待的。

 

推断文言文词义的常用方法

【典型例题】解释下列加着重号词在句中的意思。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

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怎么,哪里

【技法点睛】

(1)借助字音推断。

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我们可以借助原文中的通假字的字音并结合文意,推断它的本字,用本字的意义解释通假字。

(2)借助字形推断。

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理解词的本义。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便利。

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钅”与金属有关,“月”与肉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山”与山峰有关,“氵”与水有关,“艹”与植物有关。

(3)借助语境推断。

汉语中的词语大多都有多种意义,只有在具体语境中,它的意义才是确定的,所以一定要在具体语境中来考查词义,即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4)借助课文推断。

文言文阅读考查题有时虽然出自课外,但考查的词肯定在课内文章中出现过。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联系课内例句来推断所考查词语的含义。

总之,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推断词义,都要在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相关的词语以及有关的背景等进行认真思考,慎重推断。

这样,才能对词义做出正确的判断。

【习题链接】见“富贵不能淫”“拓展阅读”T13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拓展阅读”T12。

 

期末测试卷

(时间:

120分钟 总分:

120分)

第一部分 (1~5题 21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7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bì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chénɡ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2分)

①嫩竹(nèn)     ②贮满(zh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

①bì碧波    ②chénɡ承前启后

3.下面一段话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4分)

日前,①100余名左右小主持人、记者来到消防大队,参加消防知识培训活动。

他们从消防队员生动形象的讲解中,学到了很多消防知识,②初步了解了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工具的操作方法。

此外,消防队员还特意组织了“火灾逃生”模拟演练活动。

③通过演练活动,使孩子们初步掌握了消防逃生技能。

(1)第①句,修改方法:

删掉“左右”。

(2)第③句,修改方法:

删掉“通过”或“使”。

4.下面题字中属于隶书的一幅是(D)(3分)

5.阅读下列表格,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3分)

中国民众出境人数统计

    年份

类别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城镇居民

7900万次

9210万次

9600万次

农村居民

1250万次

2520万次

3700万次

①2014-2016年,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人数逐年增长;②2014-2016年,中国城镇居民出境游人数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出境游人数;③2014-2016年,中国农村居民出境游的增幅明显高于城镇居民出境游的增幅。

第二部分 (6~21题 49分)

一、(保定模拟)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6~7题。

(6分)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中的“渐”和“才”用得好,请选择其中一个字进行简要赏析。

(3分)

【示例】“渐”的意思是“逐渐”,体现出春花越来越迷人好看及春花逐渐增多的趋势,体现出早春的生机勃勃。

7.对上面的古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同是写春天,《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之景,《浣溪沙》写的是暮春景象。

B.“暖树”是指向阳的树,“香径”是指落有花瓣的小路。

C.“新燕啄春泥”体现出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似曾相识”表现出看到归燕的亲切。

两首诗词都抒写了作者对春天燕子的喜爱。

D.“最爱湖东行不足”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小园香径独徘徊”则抒发了词人的寂寞和忧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2题。

(14分)

吴既赦越

吴既赦①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

“女忘会稽之耻邪?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①赦:

赦免。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三处)(3分)

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

(1)吴既赦越   既:

已经

(2)乃苦身焦思乃:

于是,就

(3)身自耕作身:

亲身,亲自

(4)衣不重采重:

重视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

1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分)

卧薪尝胆

12.阅读选文,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说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3分)

【示例】忧患意识可以是忧国忧民,也可以是忧己忧家,它来自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分)生活中有可以预知的事,也有不可预知的事,有了忧患意识,就可以未雨绸缪,从而避免不好的事情发生。

(2分)

附参考译文:

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越王勾践回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

他常常对自己说:

“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

”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自己织布做衣服穿。

他吃的每顿饭里都没有肉,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

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作。

最后终于灭了吴国。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5题。

(10分)

花椒——从后宫到厨房

在现代汉语里与“椒”有关的东西不少,辣椒、胡椒、花椒,还有随着热播宫廷剧火起来的“椒房”。

而椒房实非新词,《汉官仪》中记载:

“皇后以椒涂壁,称椒房。

”汉代著名宫殿群未央宫中皇后所住之处就称为“椒房殿”。

再后来,椒房一词逐渐演化为后宫嫔妃的居所及嫔妃们的代名词。

甄嬛娘娘便是以得到了“椒房之宠”昭告她获得了皇上的专宠和偏爱。

椒者,花椒也。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便有了对花椒的记录和使用的历史,但花椒的人工种植直到两晋时期才开始发展,而将花椒作为一种独立的基本调味品,则是清代以后的事。

时至今日,我国的花椒栽培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由于长时间的杂交、选育和地域影响,使得今天的花椒衍生出了极多的品系:

如大红袍、汉源椒、茂汶椒、凤椒、伏椒等。

因为花椒全株具有芳香的特征,在先秦时期人们便用它来敬神祭祖,同时也拿来寓意美好幸福的生活。

直到两汉时期,花椒的种种功能运用体系才被完整开发。

作为药物,花椒被认为是济世良药,可散风寒祛风湿,还可用来治疗很多疾病,即使在今天,花椒也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的香辛类药物。

作为香料,花椒被用来祭祀、殉葬和装饰家居,未央宫内皇后居所椒房殿便运用了花椒和泥涂抹墙壁,传说这样除了能改善居室气味,还能起到建筑防虫的效果。

花椒不但闻起来辛麻,吃起来也是既麻且辣,且无论哪种花椒,其最核心的味道必定是麻味。

相对而言,我国北部和东部地区的大多数人并不喜欢这种强烈而刺激的麻味,但这并不影响花椒作为调料在这些地区的广泛使用。

特别是在宋朝以前,加了花椒的食品被认为是上等的美味佳肴。

如《蛮书》记载:

“取生鹅治如脍法,方寸切之,和生胡瓜子及椒榝啖之,谓之鹅阙,土俗以为上味。

”而麻辣火锅、夫妻肺片、麻婆豆腐、椒盐排骨、青椒童子鸡……这些菜式也是因为有了花椒的浓厚味道才显得独特而精彩。

将花椒的麻味和香味巧妙地运用于烹饪,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烹饪多样性的一个伟大贡献吧。

试想,你在重庆吃火锅,如果没有满盆的花椒构成麻、辣、香的主味,那样的汤底对顾客还有什么吸引力呢!

1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关于花椒的知识。

(3分)

文章从历史发展(1分)、栽培品系(1分)、功能用途(1分)三个方面介绍了关于花椒的知识。

14.两汉以后,人们开发了花椒的哪些功能?

请你就其中的一种功能简述其特点。

(4分)

功能:

可作为药物,可作为香料,可作为调料。

(2分) 特点:

作为药物,可散风寒祛风湿,治疗多种疾病;作为香料,可祭祀、殉葬和装饰家居;作为调料,味麻且辣,入菜提味。

(2分)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文章以热播宫廷剧开篇,其作用是:

贴近人们生活,引出说明对象,突出花椒的特点和作用,给本文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B.最后一段“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烹饪多样性的一个伟大贡献吧”一句中“在某种程度上”表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文章引用《蛮书》中的相关记载,不但介绍了花椒作为调料入菜由来已久,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虽然我国北部、东部地区的人大多不喜欢麻味,但花椒仍在这些地区广泛使用。

(解析:

A项以热播宫廷剧开篇的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出说明对象,同时突出花椒历史悠久的特点。

四、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回答16~17题。

(5分)

16.“西安事变”后中共派谁去谈判?

该事件的最终解决在当时有何意义?

(3分)

周恩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7.《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请简述原因。

(2分)

因为全书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情趣。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1题。

(14分)

雪一化就有路了

每年下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一些闲言碎语所困扰。

当我听说有人搬弄是非,对我说三道四时,我异常激愤,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

我决心要去当面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

我出差去外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

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词严地声讨她,然后拂袖而去。

那天,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

风变得湿冷,闷得人透不过气来。

火车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

当我走出车站时,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

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着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

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

在漫漫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街边有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

我抱着疲倦的身躯敲响了那家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老大娘。

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眯着眼将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

“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

”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迈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有要紧事吧?

”她回过头大声说道。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你是去看望病人吧?

看把你累的急的!

是亲戚?

朋友?

”她放慢了脚步,拍打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亲戚?

朋友?

……我沉默着,无言以对。

我如何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