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743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科学名词解释.docx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

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 1.肺源性呼吸困难:

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2.三凹征:

胸骨上凹、锁骨上凹和肋间隙。

  3.咯血:

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咯出,可以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

  4.体位引流:

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传染病。

  6.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7.慢性支气管炎:

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极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以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临床特征。

  8.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冲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肺泡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是肺气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9.缩唇呼吸:

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大、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11.支气管哮喘:

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12.支气管扩张症:

是由于支气管极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13.肺炎:

指肺实质的炎症。

  14.肺炎球菌肺炎:

指又肺炎球菌索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

  15.肺炎支原体肺炎:

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组织的炎症。

  16.军团菌肺炎:

事由革兰染色阴性嗜肺军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7.病毒性肺炎:

是由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侵犯肺实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

  18.肺脓肿:

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外周有肉芽组织包围形成脓肿。

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

  19.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

  20.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黏膜及腺体。

  21.气胸:

任何原因使空气进入胸膜腔造成胸腔积气和肺萎陷。

  22.人工气胸:

用人工方法将滤过的空气注入胸膜腔所引起的气胸。

  23.外伤性气胸:

由胸外伤等引起的气胸。

  24.自发性气胸:

在没有外伤或认为的因素下,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自发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

  25.呼吸衰竭:

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因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症。

  26.I型呼吸衰竭:

即有缺氧不伴有二氧化碳滞留或二氧化碳降低。

  27.II型呼吸衰竭:

即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滞留。

  28.ARDS:

是指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内、外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大手术、DIC)而引起肺微血管和肺泡上皮损伤为主的肺部炎症综合症。

  29.机械通气:

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炮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30.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

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症。

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及组织血液灌注量不足为主要特征。

  31.急性心功能不全:

指由于某种原因使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症。

  32.心律失常:

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33.窦速:

  34.窦缓:

  35.窦性停搏:

(窦性静止)是指窦房结不能产生电冲动,心脏的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由低位起搏点发放的冲动来控制。

  36.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是由于窦房结极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病变导致窦房结起搏或传导功能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37.期前收缩:

是由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冲动控制心脏收缩所致。

  38.阵发性心动过速:

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律的异位心律,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发生的期前收缩形成,根据异位起搏点的部位,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39.室上速:

由于房性和房室交界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难以区别,统称为。

  40.房颤41.房扑42.室颤43.室扑44.房室传导阻滞:

是指冲动从心房传入心室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阻滞。

  45.I度AVB46.II度AVB47.III度AVB48.预激综合症“WPW”:

是指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或心室激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分或全部。

  49.心脏骤停:

指在原来全身与心脏较好的情况下,意外的发生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

  50.人工心脏起搏:

是应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心肌,使心肌兴奋和收缩,从而替代心脏自身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的搏动。

  51.心脏电复律:

是在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使之转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52.心脏瓣膜病:

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单个或多各瓣膜的结构异常,导致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53.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54.心绞痛:

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和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55.心肌梗死:

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56.原发性高血压:

系指病因未明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综合症,可引起心、脑、肾严重冠状动脉并发症。

  57.高血压急症:

是指病人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伴有心、脑、肾重要脏器严重损害或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危重状态。

  58.高血压脑病“是指血压急剧升高的同时伴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59.病毒性心肌炎:

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

  60.心肌病:

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心脏病。

引用回复收藏送鲜花赠勋章扔鸡蛋

金金橙子

论坛级别:

中级会员

学术等级:

兼职

发帖:

612经验:

0鲜花:

4勋章:

0离线用户信息加为好友发短消息发表于:

2008-08-0410:

59:

18只看该作者1楼

  61.感染性心内膜炎:

是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心内膜和临近的大动脉内膜炎症,其特征是心瓣膜上形成赘生物和微生物经血型波散至全身器官和组织。

  62.心血管介入性治疗:

是指通过导管术,将诊断或治疗用的各种器材送入心脏或血管内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63.心导管射频消融术:

是通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内以消融特定部位的心肌细胞,消除病灶,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64.PTCA:

是用一特定大小的求囊扩张冠状动脉内径,解除其峡窄,使相应心肌血供增加,缓解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基本的手段。

  65.胃炎: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炎性病变。

  66.消化性溃疡:

是指发生于胃肠道黏膜的慢性溃疡。

  67.肠结核:

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

  68.溃疡性结肠炎: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理表现为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多发性溃疡形成。

  69.肝硬化:

是因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而造成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

病理特点为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形成,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

  70.原发性肝癌:

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肿瘤。

  71.肝性脑病:

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72.急性胰腺炎:

是指胰腺极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以急性腹痛,发热伴恶心、呕吐、血尿电粉酶升高为特点。

  73.结核性腹膜炎:

是由结合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炎症。

  74.上消化道出血:

是指曲适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和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所致的出血。

  75.急性肾小球肾炎:

是一组起病急、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且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的一组疾病。

  76.肾病综合症:

是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具有以下共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症:

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

  77.肾盂肾炎:

是由细菌引起的肾盂、肾盏、和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

  78.急性肾衰竭: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急剧、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正。

  79.血液透析:

是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主要利用弥散对流作用来清除血液中的毒性物质。

  80.腹膜透析:

是向病人腹腔内输入透析液,利用腹膜做为透析膜将体内滞留的水、电解质与代谢废物经超滤和渗透作用进入腹腔,而透析液中的某些物质经毛犀血管进入血液循环,以补充体内的需要,如此反复更换透析液,可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

  81.贫血:

是指单位容积周围血液中的HB浓度、RBC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最低值。

  82.缺铁性贫血:

是体内用来制造HB的储存铁缺乏,使血红素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3.巨幼细胞贫血:

是指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一类大细胞性贫血。

  84.再障:

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类贫血。

  85.容血性贫血:

是指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骨髓造血代偿功能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86.DIC:

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是一组严重的出血性综合症。

特点是:

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消耗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继发性纤容亢进。

临床表现为:

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几容血。

  87.白血病:

是一类起源于造血(淋巴)干细胞的恶性疾病。

  88.淋巴瘤:

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临床上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89.单纯性甲状腺肿:

是一种不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表现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阻碍甲状腺激素合成而导致代偿性的甲状腺肿。

  90.甲亢:

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从而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症。

  9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学效应不足所侄的一组内分泌疾病。

  92.皮质醇增多症:

又称Cushing综合症;是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糖皮质激素所致。

  93.糖尿病:

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基本病理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引起的代谢紊乱。

  94.SLE:

是一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役性疾病,临床上主要必表现为皮肤、关节和肾脏损害。

  95.类风湿性关节炎: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的慢性炎症。

、96.皮肌炎:

是一种皮肤和肌肉的慢性炎性疾病,表现为皮肤红班、水肿、肌肉压痛、肌无力和肌萎缩。

  97.病毒性肝炎:

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分甲、乙、丙、丁、戊型。

、98.乙脑:

是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和呼吸衰竭。

  99.狂犬病:

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100.流行性出血热:

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表现为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竭。

  101.AIDS:

是由人免役缺陷病毒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

  102.瘫痪:

肢体因肌力下降而出现运动障碍。

  103.单瘫:

单个肢体的运动不能或运动无力,可表现为一个上肢或一个下肢。

  104.偏瘫:

一侧面部或肢体瘫痪,常伴瘫痪侧肌张力增高,键发射亢进和椎体束征阳性等体征。

  105.交叉性瘫痪:

为病变侧颅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的瘫痪。

  106.截瘫:

双下肢瘫痪107.四肢瘫痪:

四肢不能运动或肌力减退。

  108.局限性瘫痪:

指某一神经根支配区域或某些肌群的无力。

  109.僵硬:

是指肌张力增高所引起的肌肉僵硬、活动受限或不能活动的一组综合症。

  110.痉挛:

是肌张力增高所致。

  111.僵直:

指某些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引起的躯干、肢体等肌肉的僵直。

  112.强直:

指骨骼肌随意运动的走动困难、僵硬。

  113.震颤:

头或手不自主的震颤。

  114.舞蹈:

由肌张力降低引起的动作增多。

  115.共济失调:

由本体感觉、前庭迷路、小脑系统病变引起的机体维持平衡和协调不良所产生的临床综合症。

  116.急性脊髓炎:

是指急性非特异性的局限于数个节段的横贯性脊髓炎症。

  117.脊髓压迫症:

是由于不同原因的病变造成的脊髓或供应脊髓的血管受压所引起受累脊段以下的脊髓功能障碍的一组病症。

  118.脑梗死:

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的坏死所致的脑软化。

  119.脑栓塞:

由于各种栓子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造成血流中断而引起相应供血区的脑功能障碍。

  120.脑出血:

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

  121.SAH:

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珠网膜下腔。

  122.震颤麻痹:

是一种较常见的锥体外系统疾病,以震颤、肌张力强直、运动减少和体位不稳为主要临床特征,为黑质和黑质纹状体系统变性的一种慢疾病。

  123.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病变部位为基底节变性和肝硬化。

  124.癫痫:

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原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

  125.重症肌无力:

是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126.周期性麻痹:

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发作时多数与血清钾代谢异常有关。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因为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负荷加重,右心室肥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的心脏病。

  2、肺脓肿:

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化脓性炎症称为肺脓肿,早期为化脓性肺炎,继而非实质坏死、液化、脓肿形成,临床上以高热、咳嗽、咳大量脓痰为主要特征。

  3、张力性气胸:

是指发生气胸后胸腔压力始终保持正压,抽气至负压后不久又恢复正压,患者呼吸困难严重烦躁不安,大汗,紫绀等。

  4、呼吸衰竭:

是指各种原因是肺脏不能完成正常气体交换而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由此而发生的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5、呼吸窘迫综合征:

是指严重的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外疾病袭击后所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以急性,进行性呼吸频速,窘迫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

  6、支气管哮喘:

是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

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伴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7、心力衰竭:

是指在静脉回流的正常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临床时已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故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8、中心静脉压:

是指接近右心房的腔静脉压力,正常值为0.49-1.18Kpa(5-10cmH2O)。

它可反应血容量、右心室功能及周围血管张力的变化。

  9、预激综合征:

是指在房室之间存在异常的传导组织,是心房冲动提早到达心室的某一部分,并使其提早搏动。

  10、心绞痛:

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是冠心病中常见的一个类型。

  11、心肌梗死:

是指因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12、高血压脑病:

是指在血压突然或短期内明显升高的同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严重头痛、呕吐、神志改变,严重可发生抽搐昏迷。

  13、休克:

是急性循环功能不全引起的综合征,主要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使各组织器官的微循环灌注不良,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造成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14、心律失常:

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冲动起源异常或冲动传导异常均能使心脏活动规律发生紊乱,称为心律失常。

  15、冠心病: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16、消化性溃疡:

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溃疡,由于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

  17、肝肾综合征:

是指肝硬化出血大量腹水时,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肾血管收缩,引起肾皮质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少尿或无尿的现象出现,发生功能性肾衰竭,此时肾无重要病理改变。

  18、肝性脑病:

是指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症,以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为主要表现。

  19、上消化道大出血:

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肠融合术后的空场病变的出血。

一般数小时内出血量是指超出1000ml或者循环血容量的20%。

  20、肝硬化是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宗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

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肝脏逐渐变硬变性而发展为肝硬化。

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

  21、早期胃癌:

是指癌肿局限,深度不超过粘膜或者粘膜下层,不论其有无淋巴结专业的胃癌。

  22、肠结核:

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多继发于肠外结核病。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及全身中毒症状。

  23、急性肾炎:

多发生在链球菌感染后,起病急,病程短,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少尿,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为临床表现,是一组常见病。

  24、肾病综合征:

是一组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量大于3.5克)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低于30g/L),常伴有高度水肿、高脂血症。

  25、急性肾功能衰竭:

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数小时至数周内进行性衰退,使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值的50%以下,血尿素氮及血肌酐迅速升高病引起的急性少尿(400ml/d)或无尿(100ml/d),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并由之发生的一系列的其他系统功能变化的综合征。

  26、血液透析:

是利用半透膜的物理特性,是两种不同浓度及性质的溶液法僧物质交换,用来取代肾脏排泄废物的功能,又称为人工肾脏。

  27、恶性贫血:

是由于内因子缺乏,使食物中的维生素B12不能被吸收,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的贫血,常有较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28、血友病:

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分为甲,乙型。

甲型最多见,甲型缺乏因子Ⅷ是通过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性传递。

  29、微血管病性溶血:

是指为血管内血栓形成使管腔变窄,当红细胞通过微血管时,与管腔内纤维蛋白条索相互作用,即血流不断冲击,造成红细胞机械损伤而破裂,发生的溶血。

  30、过敏性紫癜:

是常见的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粘膜出血、腹痛、便血、关节肿痛和血尿。

  31、甲亢:

是各种原因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以高代谢症候群(多食、消瘦、心悸)及甲状腺肿大为主要表现。

  32、糖尿病(DM):

系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毒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和继发性水、电解质紊乱。

临床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

  33、糖耐量异常:

是指空腹血糖为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血糖反应处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

  34、系统性红斑狼疮:

是一类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疾病,血清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并有明显的免疫紊乱。

  35、中毒:

是由于化学物进入人体,在效应部位积累到一定量产生损害全身性的疾病。

  36、中暑:

是指在高温环境下或受到烈日暴晒引起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过度丧失所致的疾病。

  37、热射病:

是指由于出汗减少、体内热量蓄积,患者早期表现头晕、头昏、乏力多汗,体温可达40℃以上。

特征为高热,逐渐出现颜面潮红,皮肤干燥,无汗,神志模糊,甚至昏迷。

  38、迟发性神经病:

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症状消失2-3周,极少数患者出现下肢瘫痪,四肢肌肉萎缩等主要症状。

  39、阿托品化:

瞳孔较前扩大;颜面潮红;口干,皮肤干燥;肺部湿啰音减少或消失;心率加快等。

病又称WernickeKersakoffSyndrome

  Wernicke以呕吐,眼球震颤,眼外展肌麻痹,共济失调为主,并可发展为精神错乱,昏迷,死亡Kersakoff逆行性遗忘,定向力妨碍为主

  重症哮喘:

哮喘严峻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一般支气管扩张剂不能缓解者

  假性肠梗阻:

  补救性PTCA:

指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经药物溶栓治疗后,患者胸痛症状没有缓解或者胸痛缓解后又出现,ST段下移不明显或下移后又抬高,其后行冠脉造影术,如果其血流量在TIMI2级以下者行PTCA或植入支架的方法。

  Ph1费城染色体,指患者的染色体发生移位表现为9号染色体长臂移至22号染色体短臂上,其基因型为bcr/abl融合,在大部分CML,部分ALL,及少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可见。

  答应性高碳酸血症:

指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时答应CO2在一定范畴内升高,有害于低氧血症的纠正。

  MRSE:

  MRSA:

  Buddchiarisyndrome:

指肝段下腔静脉或肝静脉血栓形成而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表现为肝大,腹水,下肢水肿。

  冠状动脉粥样软化性心脏病:

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软化惹起血管腔堵塞而惹起的心脏缺血缺氧性病变,它与冠脉功能不全痉挛所致的缺血性心脏病合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恶性高血压:

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可由缓进性高血压发展而来,也可起病即为恶性高血压。

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可达130mmhg以上。

其临床表现进展迅速,很快出现蛋白尿,血尿,氮质血症或尿毒症,短期内出现心力衰竭视力迅速下降视乳头水肿。

  急进性高血压:

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可由缓进性高血压发展而来,也可起病即为恶性高血压。

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可达130mmhg以上。

其临床表现进展迅速,很快出现蛋白尿,血尿,氮质血症或尿毒症,短期内出现心力衰竭视力迅速下降,无视乳头水肿。

  高血压危象:

指高血压患者在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惨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征象。

由于血中循环儿茶酚胺过多及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致。

血压可达260/120mmhg

  高血压脑病:

指高血压患者在血压突然或短期明显升高的同时伴有中枢神经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