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75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docx

浙江省富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

富阳二中10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总分50分。

1.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

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封建国家的倡导B.分封制的产物

C.君主专制的需要D.宗法制的影响

2.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从材料中看出明代的阁臣

A.是位高权重的丞相B.完全剥夺了六部的权力

C.是明代祸乱的根源D.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3.下列机构与少数民族聚居有关的是①西周分邦建国的“鲁”②秦朝设置的“道”③唐代推广的“羁縻府州”④元帝国确定的“江浙行省”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4.下列图片的内容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义和团战士

“致远”号撞向敌舰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义和团战士

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救国之路C.从事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

5.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关于两个派别的关系,表述最恰当的是

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6.为迎接建国60周年国庆,某摄制组要拍摄中共中央所在地的纪录片,他们在农村的最

后一站应选在

A.井冈山B.西柏坡C.瑞金D.延安

7.电视剧《共和国1949》以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全面、准确、翔实地展示了一幅幅有关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风云画卷。

如果让你来编导这部电视剧,你认为没有必要参考的历史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D.中苏建交

 

8.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

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9.《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

“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

”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10.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梭伦改革彻底化解了社会矛盾

B.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D.雅典民主制堪称古代西方世界政治文明的典范,完美无缺

11.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因为它

A.由立法委员会而编订B.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

C.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12.1900年德国皇帝曾发表演讲,要求德国军队在中国采取大范围的报复措施:

“……你们一定要发挥古老的普鲁士民族的勤奋能干的作风,作为基督徒,在忍受痛苦中层示你们自己,在你们的旗帜和武器所代表的荣誉和胜利的引导下,用你们的军纪和纪律给全世界作出一个范例。

”产生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的权力B.德意志民族好战与民主的双重性格

C.德国跻身于美洲强国之列D.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的影响

13.右图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

是①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

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③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的开展④十月革命的胜利表明社会主义战胜了资

本主义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④

14.马克思、恩格斯说:

“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问题的发展步调一

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

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

”“发明家”是指

A.科学社会主义者B.空想社会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D.第一国际领导人

15.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制度的衰落C.西方文明的影响D.抑商政策的松动

16.某生分析下图,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农业的发展停滞不前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④

17.据报道,广东“南海一号”沉船现已出水数千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德化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30多种,还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

这有力地佐证了当时:

①瓷器种类繁多,质量上乘②彩瓷制作技术发达③“海上丝绸之路”繁荣④海外瓷器开始大量传入我国

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假如你的家族是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家族的经历不可能出现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洋布畅销,贩卖洋布赚了一大笔钱,投资了一家纺织厂

B.一战期间,纺织厂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不断扩大,利润丰厚

C.日本全面侵华时期,纺织厂内迁

D.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纺织厂最终倒闭

19.“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这是因为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20.1982年1月5日,FOLLOWME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掀起了全民学外语的高潮。

这一“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恢复高考制度B.经济特区的建立C.对外开放的实行D.广电事业的发展

21.下表反映了上海:

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注:

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注:

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发展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2.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

它们是

 

①改良旗袍    ②中山装   ③京剧④四合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

“大陆,在这里是尽头;

大海,在这里才开头。

”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成为“海上马车夫”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开辟新航路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24.有学者称:

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

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

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的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个方面的支持?

A、技术支持B、市场支持C、劳动力支持D、资本支持

25.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

“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

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

”这说明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4分共50分。

26.(12分)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图一

人民民主专政

 

新中国民主制度

(1)图一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民主制度,请根据图中序号写出合适的政治制

度内容。

(3分)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具有哪些重要特征?

(3分)

(2)除图一所示之外新中国初期(1966年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还有哪些成就?

(1分)

材料二:

美、英国家政体比较

美国

英国

政体

总统制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名称

总统

国王

产生方式

选举

世袭

任职

任期制

终身制

权限

有实权

无实权

政府

首脑名称

总统

首相

产生方式

总统任命

议会产生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

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4分)

(3)综合上述回答,归纳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1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注意到,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的冲突和危机……要根本消除冲突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表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且在世界上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

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会构成对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只要排除掉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统治和对他们的内部发展进行干涉的深度……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不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1)概括材料一宣言提出的主要观点。

(3分)

材料二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

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2)作为发展中的中国为实现材料二提到的“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革命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

(3分,每个阶级的努力各列一项)

(3)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揣摩了哪些纲领和政策?

(3分)

材料三观察下面一幅漫画:

《联合国——美国:

不听话的后果》

 

(漫画说明:

警告牌:

小心鲨鱼,别怪我们没有警告过你!

美国:

救命啊!

联合国:

救命可以,不过我们得先谈谈。

)——原载美国《环球时报》2003年9月26日

(4)试分析材料一、二与漫画所反映的21世纪世界形势的关系。

(3分)

28、(12分)(09年安徽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

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针对材料二所反应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5分)

(2)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

(7分)

 

29、(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

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

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

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

又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材料二: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

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材料三:

“文明的冲突在今后将愈来愈重要。

世界将很大程度上由七八种主要文明群体(西方文明、儒教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以及非洲文明)的相互作用而演变”。

……“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普遍文明的一统天下,而是一个不同文明集团共存的世界。

因此,每一种文明都要学会与其它文明共存。

——[美]塞缪尔·享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⑴根据材料一,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

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

(4分)

⑵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归纳工业文明的形成具有怎样显著的特点?

(3分)

⑶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概述其对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

(4分)

⑷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今天我们如何建立“不同文明集团共存的世界”?

(3分)

 

富阳二中10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座位号

历史答卷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2分)

(1)

 

(2)

(3)

 

(4)

27.(12分)

(1)

 

(2)

 

(3)

(4)

28、(12分)

(1)

 

(2)

 

29、(14分)

 

⑵特点:

 

⑶影响:

 

 

 

富阳二中10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历史答卷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D

B

A

C

B

D

D

B

B

D

D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C

A

A

B

C

A

A

C

B

C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2分)

(1)①政治协商制度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或政治协商制度。

特征:

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掌握权力;实行民族团结、平等共同繁荣的原则。

(2)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握有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

(4)政治民主化。

27.(12分)

(1)主要观点:

新、旧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冲突和危机;要消除危机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殖民主义并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现有的军事集团不时引起国际争端。

(3分)

(2)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3分)

(3)农民阶级:

《天朝天亩制度》。

(1分)资产阶级:

平均地权。

(1分)无产阶级: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分)

(4)第三世界特别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崛起以及日本和西欧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制约了美国独霸世界的企图,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同时也使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有所加强。

(3分)

28、(12分)

(1)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

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5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

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扭曲发展,具有被动性。

(7分)

29、(14分)⑴过程:

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

(2分)

两大因素:

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

(2分)(或: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⑵特点:

从发明机器开始,生产力迅速发展;(1分)大规模的征服自然和落后农业国家的征服,工业国家迅速积累财富;(1分)建立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政体。

(1分)

⑶影响:

一是巨大的灾难,中国主权逐渐沦丧。

如鸦片战争(2分)二是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

)新思潮萌发、洋务运动的实践、维新变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等。

(2分)

⑷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和谐发展等。

(3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