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7703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

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学案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识记实践的含义,理解实践的特征。

2.知道实践的基本形式,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重点)

3.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难点)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试判断:

学习“四个全面”重要论述,提高思想认识是一种实践活动。

(  )

提示 错误。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而学习“四个全面”重要论述,提高思想认识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表现,不是实践活动。

2.特点

(1)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2)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请思考:

实践既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能动性,二者是不是存在矛盾?

提示 不存在矛盾。

实践的基本要素以及实践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同时实践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的能动性以客观性为基础,实践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重点提醒:

实践的社会性不否认单个人的活动。

实践具有社会性,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但任何人的实践都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因而,孤立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3.实践的基本形式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2)变革社会的实践。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请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吗?

提示 不能。

科学理论属于认识范畴,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只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探究点一 实践的含义及特点

改革开放之初,国货逐渐实现了进口替代,并开始行销全球。

目前中国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了更高需求,而许多国货品质却未及时跟上。

面对此种情况,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促进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增加“中国制造”有效供给,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1)促进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增加“中国制造”有效供给的认识论依据是什么?

(2)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这项工作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案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消费、供给是客观的,增加“中国制造”是客观必然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时期实践活动是各不相同的。

(2)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这项工作体现了实践具有能动性,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社会的物质活动。

1.准确理解实践的概念

(1)实践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不是整个世界。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3)所谓“改造”,即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

(4)“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

2.准确区分实践的基本特征

客观物质性

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

①从实践的构成要素看,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

②从制约实践的条件看,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能动性

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所在

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③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社会历史性

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的区别所在

①社会性,强调的是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例1 (2016·浙江4月学考)马克思说: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表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  )

①能动性 ②客观物质性 ③目的性 ④社会历史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强调了①③,应选B。

②④不符合题意。

题点 实践的特点

探究点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从“嫦娥奔月”的美妙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壮烈实践,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

随着我国探月工程的实施,“嫦娥”姑娘揭下了“红盖头”。

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器成功登月并释放出“玉兔”号月球漫游车,月球漫游车担负“看天、探地、测月”三项任务并将探测数据传回地球。

嫦娥四号计划在2018年发射升空,它的主要任务是更深层次、更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貌、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档案资料,以更好地满足国家科学、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

(1)从神话传说到探月工程揭开“嫦娥”姑娘的“红盖头”,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探月工程在科学认识月球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 

(1)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来源于探月的实践。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对月球的认识随着探月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玉兔”号月球漫游车看天、探地、测月所发出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人们对月球及太空的真理性认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探月工程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需要。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的区分

表现

侧重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方法论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例2 (2015·浙江10月学考)自从塑料被广泛使用以后,“白色污染”一直困扰着人类。

最近,中美研究人员通过科学实验发现,黄粉虫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他们还从黄粉虫体内分离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细菌。

这项研究对治理“白色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  )

A.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指出这项研究对治理“白色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C当选;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A观点错误;B、D与题意无关,排除。

题点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新时代产生新理论 新理论引导新时代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明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站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取得伟大胜利。

1.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作出这一论断是基于(  )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时代新要求 ③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入新时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入新时代这一客观变化,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时代新要求,②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③说法错误。

故选C。

题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根据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这说明(  )

A.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的探索和发现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答案 A

解析 根据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的探索和发现,A正确。

B、D不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说法错误。

题点 实践的基本特征

3.为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我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它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知识,说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合理性。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实践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正确总结,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指导作用。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科学的理论推动实践的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

1.创客圈里有一句名言:

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

这种说法(  )

A.肯定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C.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D.突出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答案 C

解析 题眼“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实践的重要性,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题点 实践的特点

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

今天,我们通过航天器传回的图片可以清晰地感受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

这主要说明(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答案 D

解析 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只能用诗表达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千年登月梦想变为现实,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项符合题意;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项错误;A、C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题点 实践的特点

3.一直以来,人们以为饭后吃水果有利于身心健康。

但营养学家对大量人群的观察与研究却发现,饭后吃水果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易引发腹胀、腹泻。

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B

解析 营养学家对大量人群的观察与研究却发现,饭后吃水果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易引发腹胀、腹泻,这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同时说明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③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②错误;故选B项。

题点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作为一句流行语,被写入了许多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

下列说法与“撸起袖子加油干”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天上不会掉馅饼 ②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撸起袖子加油干”强调实践的作用,“天上不会掉馅饼”和“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都强调实践的作用,①②符合题意;③体现的是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不符合题意;④是意识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题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5.近日,显微摄影师、天文摄影师、科普作家放出了一组照片,通过显微镜将雾霾颗粒放大1000倍。

在微观角度上看,霾颗粒的形状各异,有复合体,有生物颗粒,有矿物质的,看上去触目惊心。

每一天,我们都在不停地将这些小玩意儿吸入体内……材料表明(  )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②科技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③科学的认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④客观事物复杂多变,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A

解析 通过显微镜将雾霾颗粒放大以取得对雾霾的进一步认识,这表明实践具有能动性,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①正确;通过显微镜将雾霾颗粒放大取得了对雾霾的进一步认识,这表明科技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②正确;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题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  )

答案 F。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  )

答案 T。

3.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  )

答案 T。

4.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机械反映。

(  )

答案 F。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5.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  )

答案 F。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选择题

6.“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

A.社会历史性B.客观物质性

C.直接现实性D.能动性

答案 C

解析 “甩开膀子”即行动、实践,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具有直接现实性,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题点 实践的含义

7.“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后,景海鹏、陈冬两位宇航员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中进行植物栽培试验,种下了生菜种子。

这反映了(  )

A.实践具有主观随意性

B.实践具有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答案 B

解析 景海鹏、陈冬两位宇航员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中进行植物栽培试验,种下了生菜种子,这反映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B项符合题意;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不具有主观随意性,A项错误;C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项错误。

题点 实践的特点

8.2016年8月16日凌晨,中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开启了星际之旅。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并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理论的真实性。

这说明(  )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来源和途径 ④服务和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答案 A

题点 实践的特点

9.非洲俗谚:

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

这体现了(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能动性

C.实践具有自觉选择性

D.实践具有社会性

答案 D

解析 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这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性,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题点 实践的特点

10.“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白明生是“天舟一号”的总设计师,他和他的团队见证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进行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实验的全过程。

这一活动(  )

①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再一次印证了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是人们把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的直接现实性活动 ④是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实践形式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并进行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实验,说明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思维不一定都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航天发射是探索自然的实践活动,④说法错误;故选B项。

题点 实践的形式

11.医生奥斯·布鲁格的父亲经常用手敲击酒桶,根据声音判定桶里的酒的多少。

布鲁格想,人的胸腔腹腔不也像只桶?

医生敲击病人的胸腔腹腔并细心听,不也可以判定病人病情吗?

经过仔细钻研,他发明了著名的叩诊法。

这则事例主要告诉我们的认识论道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

答案 A

解析 叩诊法的发明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题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2.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通过建立全新肝癌起始动物模型,首次证明了巨噬细胞的特异性招募在单个肿瘤起始细胞阶段对肝脏肿瘤发生的关键作用,这一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肝癌发病机理和开发免疫治疗手段将产生重要影响。

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②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科学实验是推动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B

解析 ①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不体现世界的本原;②错误,物质和意识可分割;③正确,人们通过科学研究证明了巨噬细胞的特异性招募在单个肿瘤起始细胞阶段对肝脏肿瘤发生的关键作用,这说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正确,题意主旨强调通过科学实验研究人们有了新发现;故选B项。

题点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13.农谚说:

“蚯蚓叫,大雨到”。

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为“蝼蛄叫,大雨到”。

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

这表明(  )

①亲身实践获得的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③实践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答案 B

解析 “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体现实践推动认识不断深化,③符合题意;“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②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题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4.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以往,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进入了地理发现的大时代,说明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也佐证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在题目中没有体现;故选A项。

题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5.我国科学家利用深渊着陆器和无人潜水器等仪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渊成功获得了海底沉积物样本及海沟水样,这些样品为揭示深渊生态环境演变、全球气候变化等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样本,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深海深渊科学研究的发展。

材料表明(  )

①借助先进的认识工具有助于实践的发展

②科学实验活动是人们获得一切认识的来源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④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都是通过实践获得的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科学家们借助先进仪器进行实验获得了揭示深渊生态环境演变的研究样本,这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深海科学研究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知识的学习也可以获得正确认识,②④表述均不科学;故选A项。

题点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6.据报道,研究人员已识别出可增加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遗传疾病风险的特殊基因,该研究成果对于研制治疗这类疾病的新药意义重大。

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答案 B

解析 该研究成果对于研制治疗这类疾病的新药意义重大,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B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A、C不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项错误。

题点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从《常回家看看》到《时间都去哪儿了》,再到《父子》,“孝”作为最基本的德行历来被看做是凝聚家庭和民族的重要因素。

当前重提孝道家风是时代进步的表现,更值得我们每个人和家庭去思考践行。

从认识论角度,重提孝道家风(  )

①源于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②有利于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表明认识有循环性和无限性 ④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不断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当前重提孝道家风是时代进步的表现,更值得我们每个人和家庭去思考践行”源于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不断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③错误;故选B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