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7783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13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概述

11.1项目背景

xx县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起点于县道——上江线K1+280处,终点于县道——油陡线K15+907处(原赖塘村委会),其中茶亭至山门路段属乡道Y218线,里程9公里,路基宽4.5米,水泥路面宽3.5米,为等外公路,山门至月仔至今还没有路,为新建断头路,里程4.174公里,月仔至赖塘属村道,里程2.9公里,路基宽3-4.5米,水泥路面宽2.5-3.5米,为等外公路。

本项目自县城沿南河水库北岸连接茶亭、上埠、彭洞、山门、月仔五个库区行政村,项目里程合计15.874公里,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20公里/小时,路基宽6.5米,路面宽5.0米。

该项目的兴建打通了断头路,提升了道路等级,改善了道路的行车条件,为开通农村客运班线创造了良好条件,实现了沿线群众盼望已久的愿望,改善了南河湖库区的交通条件,受益群众达到二万多人;该项目的兴建,将与南河至陡水公路形成一湖两岸的环湖公路网,大大改善了xx的旅游交通条件。

项目建成后大大改善了东山镇、陡水镇沿线村民出入公路主干线的交通条件,方便了沿线群众赶集、耕作、出外经商、创业和休闲旅游等,有利于陡水湖风景区的开发和沿线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xx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完善xx县公路交通网络,实现xx县“十二五”期间“四湖两岸”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目标,促进xx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加快***市各区县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县域内各乡镇及行政村之间的联系,完善农村客运网络,需要对县乡道路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公路等级,普遍实现路面硬化,提高路网通达深度,完善江西省农村公路交通网络体系。

为加快项目的建设进程,我单位于2011年4月中旬成立了xx县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可行性报告项目组,在1:

5万和1:

1万地形图上对路线方案进行布设,对1:

1万地形图上确定的路线方案进行实地踏勘及全面系统的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进行了路线、水文、气象、地质、征地拆迁等情况的勘测与调查,收集和调查了项目影响区的交通运输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规划和公路交通的发展状况,对初拟的路线走向、路线主要控制点等问题,广泛征求了沿线各地方政府及其规划、城建、交通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专门组织人员在相关道路上布设交通量调查站点,对公路交通量及汽车行使起点进行了调查。

依据xx县交通运输局“关于编制xx县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的有关要求,遵照交通运输部2010年颁发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究报告编制办法》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我单位组织力量编制了xx县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1.2编制依据

1.交通运输部2010年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3.交通部1996年颁布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06)

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发改投资[2006]1325号)(第三版)

8、调查收集的相关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等资料。

9、《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及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规程、标准。

10.xx县交通运输局“关于编制xx县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的有关要求。

通过实地勘测调查、发展预测、方案比选、综合评价,于2011年5月编制完成《xx县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1.3研究过程及内容

根据委托书的要求,我单位于2011年4月中旬成立了本项目研究组,赴xx县进行现场踏勘。

由于本项目研究区域地形较为复杂。

因此,如何布线、合理利用地形,不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甚至关系到路线方案的确定。

为此,我们在1:

50000和1:

10000地形图上反复对路线方案进行研究,赴项目所在地收集各方面资料并广泛听取甲方及地方意见。

鉴于本项目的特殊性,为加强项目的管理与技术指导,由单位领导及部分专家组成该项目管理组,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1、初步研究阶段

(1)现场踏勘,初步了解项目所在地区域自然环境。

(2)组织人员、设备、成立项目研究组及单位专家指导审查组。

(3)收集项目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综合交通、公路网和城市规划等方面资料,为社会经济分析、交通量预测和建设必要性论证提供可靠依据。

(4)收集总体方案研究所需资料,如1:

10000地形图,区域地质资料,相关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

(5)初步构思可能的路线方案,并依次在1:

50000、1:

10000地形图上布设。

(6)进行建设条件、路线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和路线方案(包括现有道路使用状况)路线实地调查、踏勘。

(7)收集既有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并实施了交通调查与典型路线断面交通量观测。

(8)整理分析调查资料、地方政府意见和实地踏勘结果,形成初步研究意见,并就路线走向方案向甲方等作了汇报,征得相关意见与建议。

2、详细研究阶段

该阶段重点进行了以下工作:

(1)综合各方意见,深入分析调查资料,调整优化路线方案。

(2)完成各特征年度区间交通量和结点交通量分配、预测。

(3)分析论证拟建项目采用的标准与建设规模。

(4)比选论证拟建项目采用的标准与建设规模。

(5)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

(6)撰写研究报告。

本报告是在广泛收集项目影响区内相关最新资料,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响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及重要控制点,结合拟建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必备的功能,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量预测结果,研究论证了路线走向方案、建设标准与规模等,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1、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

2、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状况及发展,公路网及主要相关道路;

3、交通量分析预测;

4、项目建设必要性;

5、建设条件与环境;

6、技术标准与建设规模;

7、路线方案研究;

8、项目建设方案意见;

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国民经济评价

11、实施方案;

12、问题与建议。

41.4建设的必要性

拟建项目位于xx县东山镇与陡水镇境内,是xx县公路规划网中乡道——茶亭至山门公路和村道——赖塘至月仔公路的连通工程。

路线经过路段大部分沿湖临崖,为山岭重丘复杂地形,项目现状为茶亭至山门9公里为等外路、山门至月仔至今还没有路,月仔至赖塘为村道。

本项目建成后大大改善了道路的线形和道路状况,打通了断头路,结束乌沙湾无路、村民靠划竹排进出的历史,为南河湖北岸区域开通农村客运班线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南河湖土地和旅游开发建设,对促进xx县的经济社会和旅游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和开通农村客运班线的需要

xx县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是xx县公路网络规划中的一条乡道公路;在该项目的改造升级,将改善xx县南河湖北岸(陡水镇至东山镇区域)农村交通落后的现状,结束月仔村乌沙湾小组无路、靠划竹排进出的历史,开通农村客运方便沿线群众的出行、减少了沿线村庄通往公路主干线的时间,该项目与南河至陡水公路形成环湖路网,完善了xx县农村公路网络。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形势下,贯彻党和政府强农、惠农、为民的执政方针,农村公路建设已经作为地方政府执政的重要工作。

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交通环境,为国家汽车下乡、三电下乡、建材下乡发挥基础作用。

3、交通量增长的需要

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交通的发展联系将更加紧密,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社会经济总量将得到提升,必然导致交通量增加。

xx县“四湖两岸”规划的实施和***市陡水湖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区域交通量将急剧增长,作为风景秀丽的环湖北路,可以预见该路的交通量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

交通量预测(见表1—1),到2027年路段最大机动车交通量折合成小客车727辆/日,2033年为1154辆/日。

目前的道路现状,已远不能满足该地区发展的需求。

本项目的建设非常必要。

51.5主要结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交通运输必须先行。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服务性产业,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础。

随着“十二五”计划的实施,经济发展总量壮大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外旅游、创业的人数将大为增多,在国家“惠农”政策实施下,农村拥有汽车的家庭将越来越多,城乡交往和农民进城就业、就学、就医更加频繁,农村客运将得到一定发展,发展农村客运网络需要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信息网络,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xx县农村居民出外创业、经商、就医、就学的人将越来越多,该道路的交通量将大为增加,对xx县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进行四级公路改造升级和打通断头路,提升该路段的交通通行能力和道路通行安全性(该线路客运班线才得以开通),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和xx县公路交通路网建设,为此区域的村民走出山区、脱贫致富夯实了基础,也为当地名优特产品价值提升及贸易、南河湖土地和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建设xx县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非常有必要。

1.5.1交通量预测

本项目交通量的生成由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三部分组成,在充分调查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基础上,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经济并不发达,路网也比较简单,其中趋势交通量采用间接法预测,转移交通量采用直接法预测,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1。

未来特征年的预测交通量

表1-1

特征年

预测交通量

(辆/日)

其中:

(辆/日)

汽车

拖拉机

摩托车

其它

2013

180

153

9

10

8

2015

230

195

11

13

10

2020

394

335

20

22

17

2027

727

618

36

41

32

2033

1154

981

58

65

51

1.5.2技术标准

根据公路发展规划和交通量预测结果,参照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中规定,全线拟定按四级公路标准改建,设计速度为20公里/小时。

技术标准主要指标见表1—3

主要技术标准

表1-3

指标名称

单位

技术标准

备注

公路等级

四级

设计速度

Km/h

20

路基宽度

6.5

路面宽度

5

桥面宽度

6.5

土路肩宽度

2×0.75=1.5

最大纵坡

9

荷载等级

公路-II级

设计洪水频率

大中桥P=1/50

小桥涵及路基P=1/25

路面面层结构

水泥砼路面

1.5.3、路线走终点、走向、主要控制点及建设规模

路线起于县城至梅水公路K1+280处,途经茶亭、上埠、彭洞、山门、月仔等村,终于油石至陡水公路K15+907处(原赖塘村委会)路线全长15.874公里。

建设规模见表1-2。

建设规模表表1-2

序 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1

路线长度

公里

15.874

2

土石方数量

千立方米

195.415

3

水泥砼路面

千平方米

83.718

4

大桥

米/座

5

中桥

米/座

6

小桥

米/座

7

涵洞

50

8

平面交叉

2

9

占用土地

377

1.5.4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工期安排

1、投资估算

本项目投资估算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1996]611号通知颁发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及江西省交通厅赣交发[1996]146号《江西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编制。

估算费用按四级施工队伍取定各项费率,人工费单价为17.60元/工日,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率按省交通厅的《补充规定》计算,材料单价根据现场调查提供的材料价格选用,运杂费按交通厅《补充规定》中的规定一律按社会运输计算。

建设项目估算总造价为3672.6143万元。

估算成果见表1-4、1-5。

 

人工、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

表1-4

序号

工、料名称

单位

数量

1

人工

工日

223554

2

原木

m3

59

3

锯材

m3

110

4

Ⅰ级钢筋

t

56

5

Ⅱ级钢筋

t

52

6

钢绞线

t

0

7

钢材

t

6

8

加工钢材

t

3

9

水泥

t

13431

10

石油沥青

t

88

11

生石灰

t

12

12

砂、砂砾

m3

81574

13

片石

m3

23366

14

碎(砾)石

m3

21159

15

块石

m3

3494

 

总投资估算表

表1-5

工程和费用名称

金额(元)

第一部分建筑安装工程

28257083

一、路基工程

14464343

二、路面工程

10814833

三、桥涵工程

1263254

五、交叉工程及沿线设施

95426

六、施工技术装备费

305659

七、计划利润

407546

八、税金

906022

第二部分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

36828

第三部分工程建设及其他费用

5399798

第一、二、三部分费用合计

33693709

预留费用

3032434

估算总金额

36726143

2、资金筹措

本项目经费采用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筹资方式,主要考虑:

⑴申请上级补助资金317.48万元;

⑵地方自筹3355.1343万元。

3、工期安排

根据项目所需的人工及各分项工程量,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对各分项工程的实施进行具体的时间安排。

参考已建同类公路的经验,本项目的施工工期为十二个月。

1.5.5、经济评价

本项目经济评价包括经济评价和敏感性分析,推荐方案评价结果各项指标见表1-6、1-7。

1、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指标

表1-6

静态

折现率8%

内部收益率

EIRR

(%)

回收期

N

(年)

净现值

ENPV

(万元)

回收期

N

(年)

效益费用比

EBCR

净现值

ENPV

(万元)

9.28

14751.54

12.78

1.81

2792.77

15.112

从表中可知该项目建成后,当折现率为8%,效益费用比大于1,内部效益率大于8%,在使用期内能收回投资,说明本项目效益好。

本工程项目是可行的。

2、经济敏感性分析

经济敏感性分析主要指标表

(当投资增加20%,同时效益减少20%)表1-7

静态

折现率8%

内部收益率

EIRR

(%)

回收期

N

(年)

净现值

ENPV

(万元)

回收期

N

(年)

效益费用比

EBCR

净现值

ENPV

(万元)

12.11

10962.20

18.90

1.32

1220.44

10.583

对本项目的经济敏感性分析,按工程投资增加20%,效益减少20%,同时发生的情况下,当折现率为8%时,效益费用比为1.32,内部收益率为10.58%,回收期为18.9年,说明本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本项目实施后,改善了东山镇、陡水镇南河湖北岸各村的交通条件(打通了断头路),开通客运交通为南河湖北部区域村民出入公路主干线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本项目为东山镇、陡水镇的农林产业发展、陡水湖风景区湖光山色特色旅游开发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同时对xx县的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61.6问题和建议

1、本项目位于xx县南部区域(南河湖库区北岸)内,连接了东山镇、陡水镇,本项目所经区域为山岭重丘区,生态保持较好,地势高差较大,大部分路线为沿河布设,土石方开挖量及砌筑工程量大,应加强水土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

实施阶段应注重生态保护,减少施工对生态的破环和污染地表水,对路基边坡尽量采用植物防护措施,与原自然生态景观相协调,减少水土流失。

2、本项目除山门至月仔段为新开路,其余路段基本上是利用老路裁弯取直、拓宽改造,施工期间对当地沿线乡村的交通干扰较大,因此应尽量减少扰民,并做好宣传工作,以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

3、拟建项目是由地方筹资建设,xx县是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县之一,在建设资金和经济政策方面,希望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使公路早日建成通车。

 

2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

12.1研究区域概况

拟建项目位于xx县东山镇、陡水镇,xx县位于江西省***市西南部,居赣江支流章江上游,地处罗霄山脉南端东垂,北纬25°42′-26°01′,东经114°1′-114°40′。

东邻南康,南连崇义,西接湖南桂东,北毗遂川。

东西最大横距6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52千米。

全县总面积1543平方公里,县城东山镇距***50公里。

xx县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水电资源丰足。

xx县以水丰、电足著称,境内有湖泊、水库、山塘1600多座,库容10亿多立方米。

是***市饮用水的源头,可谓是***市的水箱。

xx是典型的老区、山区、库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省、市先后在xx江兴建了5个大中型水电站,形成了如今xx江“一线串五珠”、“一江连五湖”的壮丽景观。

目前,境内大小水电站共40多座,装机容量18万千瓦,年发电量7亿度,xx被誉为“水电之乡”和“共和国水电人才的摇篮”。

上世纪60年代国家在xx修建了森林小铁路,从***市直通陡水湖畔窑下,运行了18年,xx丰富的木材资源通过这条铁路源源不断的输送到祖国各地。

xx森林小铁路是我国南方林区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森林铁路,被专家誉为“世界级旅游珍品”

xx县位于***市半小时经济圈的规划范围,正在建设的赣崇高速公路及省道赣丰线穿境而过,赣崇高速公路、赣丰线是***通往湖南郴州的最便捷通道,随着***市在江西省地位的日益增强,xx县在江西省城市化格局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xx县茶亭至赖塘公路连通工程的建设,必将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特别是将带动xx县南部区域的经济发展,加强镇村两级组织之间的联系,使沿线群众出入交通更加便捷。

根据影响程度,将影响区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其中xx县为直接影响区,章贡区、南康、崇义、遂川为间接影响区。

直接影响区各项经济指标现状见表2-1。

直接影响区各项经济指标现状

表2-1

指标

区域

人口

(万人)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国内生

产总值

(万元)

工业

总产值

(万元)

农业

总产值

(万元)

影响区域内

***市

897

39380

11194700

5776600

2851400

xx县

30

1543

277700

279800

68800

占全市比重

xx县

3.34

3.92

2.48

4.84

2.41

22.2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2.2.1***市社会经济概况

***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省南部,简称赣南。

赣南土地面积3938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23.6%,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市现辖一区两市十五个县,2010年年未总人口897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27.8人。

全市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地表水资源充沛,平均年降水量1573.4毫米,水电资源可开发量158.6万千瓦,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柑桔生产的重要基地和重点建设的十八大林区之一。

赣南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稀有金属不稀有”之说,是全国重点金属基地之一,有世界“钨都”之称,“稀土王国”之美誉。

赣南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早、夏长、秋短、冬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宜人,为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基础。

***市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地理位置优越,既是珠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的前沿腹地,又是通往闽西、粤北、湘南的交通要道。

京九铁路的贯通自然把宋城***推到举世瞩目的位置上,与港、澳、台变成一衣带水,与东南亚也成了近邻。

***市内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特,是江西所有城市中保存文物古迹最多的城市,现存的文物古迹又数宋代最多、品位高,被专家学者誉为“宋代博物馆”,有中国唯一的北宋城墙、“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北宋建造的慈云塔、名扬海内外的八镜台、郁孤台,均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显出独有的特色和优势。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综合实力得到加强。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19.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8%,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创1996年以来新高。

从生产角度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1.8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496.7亿元,增长16.3%,其中,工业增加值425.14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410.88亿元,增长15.5%,增速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从增长贡献率来分析,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8%;第二产业增势强劲,是拉动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2%,拉动经济增长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2%,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来观察,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18.9%,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44.4%,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比重为38%,提高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6.7%,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2.2.2xx县社会经济概况

1、基本概况

xx县地处***西南部,全县总人口30万,有畲族等少数民族18个,256个姓氏。

全县有山地193万亩,人均6.8亩;耕地12.89万亩,人均0.49亩;库区乡镇7个,库区水面12.6万亩,移民人数6.4万人。

xx县山青水秀,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xx留下了“长河流水碧潺潺,一百湾兮少一湾,造化自知太元巧,不留足数与人看”的千古绝唱。

xx是赣粤湘三省交界处保存完好、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境内拥有五指峰、陡水湖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一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7年被评为“中国生态旅游大县”,荣获“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大县”和“最具发展潜力生态旅游大县”称号。

2008年被评为“中国石艺根艺之乡”。

2009年荣获“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9.8%,全年空气质量稳定在1级,水质基本在1、2级。

据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专家检测,xx江是目前长江流域保持最好的水系之一。

xx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条主线,六个重点”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融入主城区,打造后花园,建设新xx”发展战略,以项目为主抓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做强做大工业发展平台,推动新城区快速扩张,大力发展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