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7858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电荷:

“荷”字与“荷枪实弹”中的“荷”同音。

D.震动:

意为“使人心不平静”,可与“振动”替换。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纳米发电机”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首次实现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

B.具有功耗低、反应灵敏等特点。

C.能为纳米器械工作提供电源保障。

D.在科技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根据“材料一”,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纳米发电机实现发电所需条件的一项是

A.机械运动B.氧化锌纳米线

C.原子力显微镜D.电极板

【答案】1.C2.C3.C

【解析】

1.试题分析:

该题将字音和字形合二为一,考查形声字里的易错读音,字形多为同音异形字或同音形近字,需平时分类识记,辅以练习。

建议大家做好笔记整理,将自己记错,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出错的字音字形分类整理下来。

A项“艾”读作“à

i”;

B项应为“难以企及”;

D项“震动”不能与“振动”替换。

2.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学生信息筛选的能力。

做题时一定要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确定内容表述用词有无不同,是否正确。

A项原文为“首次”“相互转换”表述错误;

B项“具有功耗低、反应灵敏等特点”的是纳米器件而非纳米发电机;

D项应为“在纳米科技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点睛:

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如本题,A项,曲解文意。

“首次实现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

”,原文“研制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世界上最小的发电装置---纳米发电机。

”没有“首次”的意思,也没有“相互转化”

材料二

摩擦运动产生的微小能量收集起来能不能发电?

王中林教授的回答是“能”。

2011年,王中林教授发现表面上修饰着纳米结构的塑料薄膜,互相摩擦就有静电产生,而且这种方式产生的电压电流是过去用压电产生的几十倍。

基于这样的发现,王中林团队研制出了摩擦纳米发电机,并在2014年将其输出功率提高了五个数量级。

从2006年开始,王中林团队先后发明了压电式纳米发电机、热势纳米发电机、混合型纳米发电机、摩擦纳米发电机,用单根氧化锌纳米线实现了从机械能到电能的转化。

此外,美国另一科学家与中国科学家联合开发一种能从汽车车轮与地面的摩擦中收获能量的纳米发电机,将车辆的燃油效率提高10%。

而中科院纳米能源所2014年也成功研制出旋转型摩擦纳米发电机,首次实现了恒定电源的输出。

纳米发电机可以收集机械能,如人体运动、肌肉收缩等所产生的能量;

还可收集震动能和流体能量,如声波和超声波产生的能量;

体液流动、血液流动和动脉收缩产生的能量。

然后将这些能量转化为电能,提供给纳米器件。

纳米发电机在生物医学、军事、无线通信、无线传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例如:

每个人的衣服、鞋子里放置这样的电源,肢体运动时就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为身上携带的电子设备(包括MP3.手机等)提供能量。

还可用来植入皮下,利用肌肉活动来供电,不需要更换电池,就可以检测血脂、血糖和心脏活动。

甚至可应用到安保方面,将传感器安装到门把手上、地面上、屋子里,有人触碰上就可产生信号,实现报警或启动监视状态。

目前,纳米发电机可以预想的主要有三大应用领域:

第一大领域是移动通讯、移动能源,也就是逐渐流行的可穿戴智能设备。

第二个应用是自驱动的传感,包括健康监测、物联网、环境监测方面等等。

第三大领域则较为长远,利用大能源发电。

比如现有的风力发电机,体积庞大,风力太小带动不起来。

而利用纳米发电技术,在一堵墙上做出蜂窝状的小洞,只要有风就可以发电,也就是说,纳米发电机具有大规模收集和转化自然界中机械能的潜力,有望成为绿色能源供给的全新途径。

和传统的电磁发电机相比,纳米发电机具有诸多优势。

例如,摩擦发电机由薄膜高分子材料和薄膜电极材料制成,具有极轻的重量和极小的体积,特别适合于为小型电器提供电能;

摩擦发电机的制作材料均为大规模工业化原料,其结构简单,制作成型简便,制作成本大大低于其他发电技术,为其广泛应用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

(取材于《可收集摩擦发电的纳米发电机》)

4.根据“材料二”,下面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2011年,王中林团队发明摩擦纳米发电机,并将其输出功率提高五个数量级。

B.摩擦纳米发电机可以收集摩擦运动中产生的能量,来提高车辆的燃油效率。

C.纳米发电机可收集机械能、震动能、流体能等一切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电能。

D.纳米发电机一旦装上电池后,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为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

5.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纳米发电机应用性”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泛B.永久C.便捷D.绿色

6.根据“材料二”,与传统电磁发电机相比,不属于纳米发电机优势的一项是

A.摩擦发电B.体积小、重量轻

C.适合为电器提供电能D.制作成型简便,成本低

【答案】4.B5.B6.C

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

5.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找到文本相对应的内容,加以比较,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文中没有“永久”这一信息。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如本题B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永久”这一信息。

学#

6.试题分析:

C项文中表述为“适合为小型电器提供电能”。

材料三

如今,纳米技术几乎涉及到现有的一切基础性科学技术领域,并已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农业、科学技术等发生革命性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当人们憧憬着纳米技术将给生活带来的美好前景时,也应该冷静地考虑纳米技术将对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负责任的发展纳米技术,已经成为国际上发展纳米技术的重要理念。

日本于1990年就开展了工程纳米材料毒理方面的研究。

美国自2000年提出纳米技术开发计划的同时,就提出考虑纳米技术的负面影响。

中国自2005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开始资助研究纳米科技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应的项目。

研究表明,纳米材料在其生产、运输、使用、储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环境中,从而对生态和人体都可能造成影响。

首先,纳米粒子通过肺呼吸、皮肤渗透、肠道系统以及医疗过程中被有意的注入(或由植入体释放)进入人体,可能对肺部产生炎症,可能会穿过血脑屏障向脑组织、血液或者其他组织迁移,并对机体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其次,人工纳米材料由于其尺寸较小,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因此人工纳米材料进入环境之后,还可能与环境中的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对环境中的微生物、植物、动物等产生生态毒性效应,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失稳,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刚刚开展,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但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除此之外,纳米技术可能会完成许多超乎想象的工作,彻底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也对社会伦理道德存在潜在的威胁。

如果利用纳米技术改变基因和细胞结构,那么人类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去生育后代,从而改变传统的生育方式和人类传统的传宗接代的方式,到时传统的父母双亲的概念就不存在了。

如果结合转基因技术等新技术,也许未来人类的寿命将得到不断的延长。

如果每个人都可长生不老,那么必将导致地球有限的空间人满为患,而且再也没有人去珍惜时光,追求生命的价值,这样的社会也必将衰落。

这对人类的伦理道德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取材于《纳米技术的潜在风险研究进展》)

7.根据“材料三”,下面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纳米技术可以触及到基础性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并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B.研究纳米科技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应表明了中国在发展纳米技术时具有负责任的态度。

C.纳米材料进入环境之后,就会与环境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进而产生生态毒性效应。

D.如果利用纳米技术改变人类基因和细胞结构,那么传统的父母双亲的概念就会消失。

8.纳米技术将会在哪些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

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加以概括。

【答案】7.B8.①开启了纳米科学和技术的新篇章。

②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军事、无线通信、无线传感等方面,给科研、生活等带来便捷。

③可能对生态和人体造成影响。

④能够完成超乎想象的工作,改变人们的生活。

⑤对社会伦理道德存在潜在的威胁。

学#科

7.试题分析:

A项“触及到基础性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表述绝对;

C项原文为“人工纳米材料进入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董家庄佃户丁锦,生一子曰二牛。

又一女赘曹宁为婿,相助工作,甚相得也。

二牛生一子曰三宝。

女亦生一女,因住母家,遂联名曰四宝。

其生也同年同月,差数日耳。

姑嫂互相抱携,互相乳哺,襁褓中已结婚姻。

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

小家不知别嫌疑,于二儿嬉戏时,每指曰:

“此汝夫,此汝妇也。

”二儿虽不知为何语,然闻之则已稔矣。

七八岁外,稍稍解事,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不相避忌。

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锦夫妇并殁。

曹宁先流转至京师,贫不自存,质四宝于陈郎中家——不知其名,惟知为江南人——二牛继至,会郎中求馆僮,亦质三宝于其家,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

郎中家法严,每笞四宝,三宝必暗泣;

笞三宝,四宝亦然。

郎中疑之,转质四宝于郑氏,而逐三宝。

三宝仍投旧媒媪又引与一家为馆僮久而微闻四宝所在乃夤缘入郑氏家数日后得见四宝相持痛哭时已十三四矣。

郑氏怪之,则诡以兄妹相逢对。

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遂不疑。

然内外隔绝,仅出入时相与目成而已。

后岁稔,二牛、曹宁并赴京赎子女,辗转寻访至郑氏。

郑氏始知其本夫妇,意甚悯恻,欲助之合卺而仍留服役。

其馆师严某,讲学家也,不知古今事异,昌言排斥曰:

“中表为婚礼所禁,亦律所禁,违之且有天诛。

主人意虽善,然我辈读书人,当以风化为己任,见悖理乱伦而不沮,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

”以去就力争。

郑氏故良懦,二牛、曹宁亦乡愚,闻违法罪重,皆慑而止。

后四宝鬻为选人妾,不数月病卒。

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

或曰:

“四宝虽被迫胁去,然毁容哭泣,实未与选人共房帏。

惜不知其详耳。

”果其如是,则是二人者,天上人间,会当相见,定非一瞑不视者矣。

惟严某作此恶业,不知何心,亦不知其究竟,然神理昭昭,当无善报。

或又曰:

“是非泥古,亦非好名,殆觊觎四宝,欲以自侍耳。

”若然,则地狱之设,正为斯人矣。

(取材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

【注】夤缘,本指攀附上升,后喻攀附权贵,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相得也得:

契合

B.然闻之则已稔矣稔:

成熟

C.则诡以兄妹相逢对诡:

假装

D.后四宝鬻为选人妾,鬻: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二儿虽不知为何语四宝虽被迫胁去

B.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笞三宝,四宝亦然

C.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见悖理乱伦而不沮

D.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以去就力争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家不知别嫌疑

屋子小不知道怎么躲避嫌疑

B.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

适逢康熙辛丑年到雍正癸卯年,年年歉收

C.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

这是促成别人做坏事,不是君子的行为

D.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

1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三宝仍投旧媒媪又引与一家为馆僮久而微闻四宝所在乃夤缘入郑氏家数日后得见四宝相持痛哭时已十三四矣。

13.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4.文中结尾处,有人评价严某“是非泥古,亦非好名”,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

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答案】9.B10.A11.A

12.三宝仍投旧媒媪/又引与一家为馆僮/久而微闻四宝所在/乃夤缘入郑氏家/数日后/得见四宝/相持痛哭/时已十三四矣。

13.

(1)郑氏本来就善良懦弱,二牛、曹宁也是愚笨的乡民,听说违背法令罪行重大,都吓得停止了这件事。

(2)只是严某做出这种罪孽的事,不知什么想法,也不知他的结局。

但是,天理昭昭,应该不会有好报的。

14.参考示例:

我不同意上述观点,本文讽刺了严某的道学家思想和无知的丑态。

“泥古”中的“古”,指古代婚礼规定中表亲不能通婚;

泥古,就是指严某不知当下已经没有这一规矩而仍坚持古训。

“好名”中“名”,指名声,名望。

好名,指严某以读书人自居,通过阻止三宝四宝成亲来维护礼法来获得“君子”的声望。

本文中“讲学家也,不知古今事异”“然我辈读书人,当以风化为己任”等句子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严某丑恶嘴脸的深恶痛绝。

9.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学生实词推断的能力。

B项涉及的语境是“二儿虽不知为何语,然闻之则已稔矣熟悉。

”意思是两孩子虽然不懂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多了就已经习惯了(或熟悉了)。

“成熟”义放在语境明显不通。

10.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学生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涉及四个虚词“虽”“然”“而”“已”。

A.“虽”,连词,

13.试题分析:

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

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该题第一句中“故”“良”“懦”“乡愚”“慑”“止”,第二句中“恶业”“心”“究竟”“善”等词,都要特别留意。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

补出省略成分。

3.删:

删去不译的词语。

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

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

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

解词——串意——顺句。

注:

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

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比如这两句中的关键词有“故”“良”“恶业”等。

要自圆其说,即可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董家庄有一个佃户叫丁锦,生了一个儿子叫二牛。

又生了一个女儿,招曹宁做倒插门的女婿,他帮助丁家人干活,关系处得很好。

二牛生了个儿子叫三宝。

女儿也生了一个女孩,因为住在娘家,就随着排下来取名四宝。

这两个小孩出生在同年同月,只差几天罢了。

姑嫂一起看护、哺养这两个孩子,在襁褓中就已定了儿女亲家。

三宝四宝又很友爱,渐渐长大后,两人便形影不离。

小户人家不懂得分开来消除疑忌,在两孩子玩耍时,常指着说:

“这是你丈夫,这是你媳妇。

”两孩子虽然不懂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多了就已经习惯了。

到了七八岁,渐渐懂事了,但是两个孩子都跟着二牛的母亲同睡同起,相互间也不避忌。

适逢康熙辛丑年到雍正癸卯年间,连年歉收,丁锦夫妇相继去世。

曹宁先流落到京城,穷得养活不了自己,便把四宝典卖到陈郎中家——不知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江南人——二牛接着来到京城,赶上陈郎中寻找馆童,也把三宝典卖给了陈家,并告诉三宝不要说他和四宝已定为夫妻。

陈郎中家法严厉,每当打四宝时,三宝一定悄悄地哭;

打三宝时,四宝也是这样。

陈郎中生疑,把四宝转卖给郑家(有人说,就是“貂皮郑”家。

),并赶走三宝。

三宝又投奔介绍他来陈家的老太太,老太太又把他介绍到一家去当馆童。

时间长了,他暗中听说四宝生活的地方,便通过拉拢关系来到郑家。

几天后,才见到四宝,两人抱头痛哭,当时两人都十三四岁了。

郑氏觉得奇怪,两人就谎称是兄妹相逢。

郑某根据他们名字排行相连,就不怀疑了。

但是,内宅与外宅隔开,两人只能在进出时彼此看看罢了。

后来年成好了,二牛、曹宁一起到京城赎子女,辗转寻访到了郑家。

郑氏才知道两孩子本来定为夫妻,心里很同情他们,想帮助操办婚礼后仍留他们在家中劳动。

郑家的馆师严某,是一个道学家,他不了解如今世情与古时不同,提出异议说:

“中表结婚是违背礼法的,也是律令禁止的,触犯了它上天要惩罚。

主人的想法虽然好,但是,我们读书人,应当把端正风俗教化作为自己的责任,看到违背常理扰乱人伦的事却不阻止,这是促成别人做坏事,不是君子的行为。

”他用辞职相要挟。

郑氏本来就善良懦弱,二牛、曹宁也是愚笨的乡民,听说违背法令罪行重大,都吓得停止了这件事。

后来四宝被卖给一个后补官员做妾,没几个月,四宝病逝了。

三宝发疯跑出去,也不知去哪儿了。

有人说:

“四宝虽然被胁迫去,但她毁了容貌不停哭泣,实际上没与后补官同房。

可惜不能知道详细情况罢了。

”如果真是这样,这两个人在天上或在人间,必定能相见,一定不会闭上眼睛不能再见面啊。

只是严某做出这种罪孽,不知什么想法,也不知他的结局。

有的人又说:

“这不是严某拘泥于古法,也不是追求好名声,大概是对四宝有非分之想,想用四宝来侍奉他自己罢了。

”如果这样,那么设立的地狱,正是为这种人预备的。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春

【唐】刘长卿①

微雨夜来歇,江南春色回。

本惊时不住,还恐老相催。

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

岂堪沧海畔,为客十年来。

【注】①刘长卿,字文房,工于诗。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一夜微雨,江南春回,一派生机盎然,但丝毫不含有诗人热爱春色之情。

B.颔联写作者微妙的心理变化,本已惊叹时节变换不停,又恐惧时间流逝催人衰老。

C.尾联进一步抒情,人事变迁,长期客居在外,这种辗转流离之苦叫人怎能禁受。

D.全诗开篇写早春之美,收笔时却已触及人生苦痛,情感自然转化,行文跌宕生姿。

16.刘长卿《早春》“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两句,伤春感怀。

下面诗句与此两句内涵最一致的一项是

A.冰消泉派动,日暖露珠晞。

已酝看花酒,娇莺莫预飞。

(【唐】刘威《早春》)

B.听鸟闻归雁,看花识早梅。

生涯知几日,更被一年催。

(【唐】畅诸《早春》)

C.一种和风至,千花未放妍。

草心并柳眼,长是被恩先。

(【唐】李中《早春》)

D.野树花初发,空山独见时。

踟蹰历阳道,乡思满南枝。

(【唐】储嗣宗《早春》)

17.古人对刘长卿的诗曾评价道:

“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

”“兴在象外”,即指不再拘泥于诗中一花一草的细微意象,而是指向诗外的无穷境界,追求“象外”之美,“有余味不尽之妙”。

请分别赏析刘长卿的《早春》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象外之兴。

【答案】15.A16.B

17.《早春》的象外之兴:

《早春》本写春色之美,春色本来喜人,但从颔联“本惊时不住”开始,诗人却转而伤春,从“花无百日开”中感到了岁月的无情,感叹时光易逝,光阴虚度。

《逢雪宿芙蓉馆主人》的象外之兴: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诗人把苍山暮色,茅屋贫寒,柴门犬吠,风雪夜归的情景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写出了风雪之夜,天气的严寒,旅人的孤独,以及茅屋的清贫。

(注:

《逢雪宿芙蓉馆主人》是小学三年级学过的,见人教版第五册。

考查十二年语文学习积累。

15.试题分析: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

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了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未法等多个方面。

做题前,要做到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选用了哪些意象,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

写了什么人,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有没有直接抒情的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