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8096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大丰港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在建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吞吐能力达1500万吨。

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开通大丰港至韩国、日本、欧美等国际航线,与台湾基隆港实现直航。

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省道332建成通车,疏港航道、临海高等级公路、226省道大丰北段开工建设。

特钢新材料、木材贸易加工、海洋生物、新能源、临港仓储物流等临港产业加快发展。

港城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拉开,日月湖、五星级半岛温泉酒店基本建成。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医药卫生和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农村改革成效明显。

主体功能区划有效调整,区域环评得到通过,为沿海开发争取了巨大发展空间,一些制约区域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得到破解。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累计利用外资9.3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15倍,外资企业达278家。

2010年自营出口突破3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突破4亿美元。

接轨上海不断深化,与光明集团、杨浦区、孙桥农业开发区开展深度合作,沪丰交通、医保实现“一卡通”。

“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

环境保护得到有效加强,节能减排任务基本完成,生态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7.5%,耕地保有量控制在12.78万公顷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4%,森林覆盖率达17.7%左右。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市区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45.8%,城东新区框架全面拉开,东方湿地公园建成开园,一批重大城建项目陆续开工。

公用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环境不断改善,集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城市公交线路开通运行,建成苏北首家“国家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6897元和9870元,年均分别增长15.4%和12.4%。

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均达97%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6%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达100%。

乡镇企业老职工的养老保险纳入市统筹,惠及上万人。

新农保解决了“夹心层”的问题,更好地实现了“老有所养”。

提高了大病救助的标准,更好地实现了“病有所医”。

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建设的体量、建设的总面积包括安置的办法在全省领先,更好地实现了困难群体“住有所居”。

农村公路桥梁、城乡区域供水一体化等11个为民办实事工程顺利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民生。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建设大丰中学、新丰中学、南阳中学新校区,建成人民医院新病房楼、奥体中心,开工建设文化会展中心。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平安大丰、法治大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

  第二章“十一五”时期大丰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

  回顾“十一五”,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为大丰“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突出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科学发展的工作导向、利益导向和考核导向,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坚持快增和快转紧密结合。

深入实施“以工强市”战略,按照“经济发展项目化,产业发展园区化”思路,拓展空间,增加主体,狠抓有效投入,强化科技、人才、金融支撑,推动规模化、集约型、创新式发展,实现快增与快转的紧密结合。

三是坚持把“两海”齐抓作为核心战略。

抢抓江苏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机遇,以沿海策应上海,以上海提升沿海,做好上海“飞地”开发和园区共建文章,保持沿海发展的先发优势。

四是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深入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关心群众疾苦,为民兴办实事,保持社会安定团结,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尽管五年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新一轮发展中我市仍然面临较多的客观问题和矛盾:

一是我市经济规模总量仍偏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繁重而紧迫,高科技产业、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地区发展的贡献较小。

二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综合交通体系、港口集疏运体系还不完善。

三是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明显,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有待提高。

四是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

五是“双核一带”建设任务艰巨,海港新城仅初步完成框架基础搭建,城市功能尚需完善。

城东新区面临着加快提升功能的艰巨任务,园区平台建设、企业入驻等诸多瓶颈有待突破。

六是中高层次人才较为缺乏,创新能力薄弱成为制约城市、产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阻碍。

七是生态、环境承载成为硬约束。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日益重视,对限制类项目的审批、用地、环评等要求越来越高,诸多大项目落户难度增加,地方快速发展要求和环境资源要素制约的矛盾增大。

  第三章“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机遇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尽管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局面没有变,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比较优势没有变。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市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第一节“十二五”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一是沿海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进一步凸显我市在沿海地区的战略位势,保护区区划调整、区域环评通过、一类口岸开放等进一步凸显我市沿海发展的先发优势,对我市加速以港兴市,积极发挥土地供应、成本等优势,争取政策倾斜,以临港产业、临港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二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三角城市群以及各大城市的功能定位,将与江苏沿海发展战略形成政策叠加效应,对我市以联动机制为重点深化区域合作,进一步强化平台以及功能建设,承接国际、苏南、上海、浙江等地产业转移带来重大机遇。

三是上海“飞地”的强劲拉动和上海新一轮“四个中心”建设,使上海市向我市的产业转移上升到上海市战略决策层面,由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上海大丰产业基地产业规划及布局研究》专家评审已经完成,产业基地中期规划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将成为我市产业提升的引擎,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

上海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大战略的深化实施,为我市在更高、更广、更深的层次上与上海各方链接、联动提供可能。

四是苏盐沿海合作开发园区、金风科技海上风电产业基地、联鑫特钢新材料、博汇纸业等一批重特大项目落户将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推动我市经济进入加速发展周期。

五是城乡统筹的进一步深化,对我市走以民生为核心的“苏北崛起”创新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稳步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发展、跨越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六是教育、医疗、文化等各方面改革持续推进,各项体制机制桎梏进一步被破除,将促进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突破瓶颈、释放效能。

  第二节“十二五”面临的挑战

  一是产业结构转型压力加大。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我市经济增长模式以粗放型为特征,科技创新基础薄弱,新兴产业支撑作用尚不明显,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日趋迫切。

二是区域竞争更加激烈。

周边区域产业的同构化加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我市在土地、成本方面的优势。

大市区功能日趋完善,对人才、资本、平台等集聚更具优势,将对我市城市核心功能打造和要素集聚带来挑战。

三是生态环境瓶颈约束突出。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日益重视,局部快速发展的要求和国家全局战略之间的矛盾加大,对限制类项目的审批、用地、环评、能耗等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大项目落户困难,影响产业形成集聚。

四是社会管理机制亟待创新。

随着民生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财政对统筹发展与惠及民生难以做到两头兼顾,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难度不断增大,和谐社会建设、城乡统筹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第四章“十二五”时期是建设幸福大丰的重要时期

  未来五年,是大丰实现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大丰的重要时期。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当一个地区人均GDP处于3000-10000美元之间,经济将进入加速发展期,“十一五”末,我市人均GDP已接近6000美元,区域经济将进入跨越发展的重要阶段,必须乘势而上,紧紧把握发展主题,科学发展不动摇,跨越发展不懈怠,呼应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加快幸福大丰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增强大丰人民的幸福感、自豪感。

第二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五章“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江苏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的重大战略机遇,以“苏北争第一、融入大上海,努力建设幸福大丰”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以工强市、“两海”齐抓、生态立市、旅游兴市“四大战略”,突出建设“双核一带”,重点强化组织、科技、金融“三大支撑”,再创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努力建设幸福大丰。

  ——以“苏北争第一、融入大上海,努力建设幸福大丰”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

“幸福大丰”建设,符合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通过五年不懈努力,实现“五个明显提升”。

一是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经济总量大幅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综合实力苏北第一,进入苏中板块,实现跨越发展,让每一个大丰人在家感到幸福、在外感到自豪。

二是人民收入明显提升。

收入是幸福的物质基础。

通过完善就业体系,拓宽就业渠道,让人人都有好工作,居民收入实现倍增。

百姓享受生活,追求品位,日子越过越滋润。

三是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城乡居民生活无忧,惬意舒适,学有优教,劳有丰酬,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

四是城乡面貌明显提升。

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建设“精致大丰”。

城市景致宜人,环境秀美,诗意栖居;

村庄绿树成荫,干净整洁,农村垃圾、污水集中处理,沟河长效保洁,有公交、有超市、有游园、有活动室。

城乡供水一体化,人人喝上放心水。

五是社会环境明显提升。

人文生态健康向上,政务透明规范,社会有序诚信。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绿水相依,空气清馨,大丰人自豪,投资者向往,外地人羡慕。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大丰“苏北争第一、融入大上海”的战略任务,是建设幸福大丰的本质要求,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

  ——根据科学发展新要求和发展阶段新变化大力实施四大发展战略。

“四大战略”,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

以工强市是第一方略。

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提升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打造“百亿产业”,建设“百亿园区”,推动金风科技、博汇纸业、联鑫特钢、辉丰股份、丰东股份、万向森威等成为“百亿企业”。

“两海”齐抓是核心。

到2015年大丰港建成万吨级泊位20个以上,重点发展对港口依赖性强、大进大出的临港制造业项目,基本建成特色产业港。

全方位融入大上海,重点推进理念和服务接轨、“飞地”转型开发、产业和园区共建,建成上海产业转移承接和新兴产业示范基地,融入长三角城市群。

生态立市是根本。

建成国家级生态市,放大生态价值,发展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绿色城市、绿色旅游,走出一条具有大丰特色的绿色增长之路。

旅游兴市是特色。

以中华麋鹿园为核心景区,以“幸福公社”长三角国际森林旅游休闲目的地建设为支撑,以港城滨海旅游开发为新亮点,加快形成东部沿海湿地生态休闲风光带、西部人文景观文化游览带和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区等三大旅游功能区域,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大力推进“双核一带”集约发展。

“双核一带”是以市区和海港新城为“双核”,以通港大道为“主轴”,东起大丰港、西至沿海高速、南接南翔路、北临疏港航道,打造特色产业带,在“双核一带”的空间布局上实现集聚发展。

“双核一带”是大丰“十二五”发展的重点,要聚集要素、聚焦政策、聚合力量加快推快,努力打造大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双核一带”规划总面积300平方公里,人口40万。

一方面,围绕“双核”坚持组团开发,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

西部核,市区东进,按照高品质高标准加速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重点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成为以政治功能为核心,集商贸、康居、服务、基础教育、文化、卫生、交通等多样化现代城市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力争到“十二五”期末集聚30万人口;

东部核,港城西延,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多元的、立体的、能够满足多种需求选择的城市次中心,力争到“十二五”期末集聚10万人口。

另一方面围绕“一带”,以“三区十园”为基础,加快特色产业和特色园区发展。

到2015年,大丰经济开发区建成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全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和出口基地、热处理设备和冷温精锻研发和制造中心。

大丰港经济区建成江苏沿海特色产业港,成为全国绿色能源、海洋生物、特钢、石化、造纸产业基地,建成保税物流中心。

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建成南北合作的示范区、江苏一流的机电工业园。

苏州盐城沿海合作开发园区初具规模、成为一流的生态工业园区。

风电产业园要加快金风“四大基地”建设,海洋生物产业园要努力突破海洋生物项目,木材产业园要建成国家木材除害处理中心,海洋科教城要成为沿海一流的科技孵化平台。

同时,要依托丰东股份技术和品牌优势,加快热处理产业园建设。

“十大特色产业园区”建成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全国一流的创新型产业园区。

  ——以强化“三大支撑”作为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

实现大丰永续发展,必须强化组织、科技、金融支撑。

完善组织构架、建设一流队伍是大丰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科技支撑是大丰跨越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金融支撑是大丰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

  ——以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有效性、改革成果的普惠性,进一步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六章“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大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苏北争第一、融入大上海,努力建设幸福大丰。

经过五年奋斗,到“十二五”期末,GDP突破54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6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40亿元,具体指标为: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40亿元,年均递增14%以上。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60亿元,年均递增25%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40亿元,年均递增25%以上。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居民消费率提升到30%以上,二、三产业占GDP比重达9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0%以上,新特产业比重达7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0%左右。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提高到600件,对外技术依存度小于40%,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城市化水平达57%,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以“双核一带”为代表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实质性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3万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达2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环境保护得到有效加强,生态大丰建设取得进展,人民群众对生态和人居环境满意度持续提高。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医药卫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

借助企业上市、重组等手段,民营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到2015年,自营出口总额达4.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3.2亿美元。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9800元和16600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覆盖面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人口参合率近100%,人民群众实现住有所居、安居乐业,幸福感普遍提升。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义务教育巩固率接近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保障性住房面积达30万平方米,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普遍提高。

法治大丰、平安大丰建设再上新水平,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机制更趋完善。

政府住房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从全面小康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牢固树立跨越发展、进位争先的理念,力争通过5年的奋斗拼搏,到“十二五”期末,努力实现“百千万亿”的追赶目标,即: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丰港吞吐能力突破亿吨。

具体指标为:

到2015年,全市GDP达650亿元,年均递增15%以上。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00亿元,年均递增38%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000亿元,年均递增36%以上。

大丰港建成万吨级泊位38个,吞吐能力突破亿吨。

第三篇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产业,在产业发展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产业升级“三大计划”,推进新兴产业倍增、传统产业升级、现代服务业提速。

  第七章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一节加快形成新兴产业集聚区

  按照“双核一带”空间格局,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隆起带。

以通港大道为连接“双核”的交通纽带、以“三区十园”为基础框架,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基础设施先行,进一步聚集要素、聚合力量、聚焦政策,加大对重点园区在资金、政策、土地、平台、人才等资源方面的倾斜力度,加快形成有产出、有品牌、有生态、有特色的产业园区,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一带”载体层次,全面加速我市产业升级和发展。

到2015年,大丰经济开发区建成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全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和出口基地、热处理设备和冷温精锻研发和制造中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工业总产值850亿元。

大丰港经济区建成江苏沿海特色产业港,成为全国绿色能源、海洋生物、特钢、石化、造纸产业基地,建成保税物流中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

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建成南北合作的示范区、江苏一流的机电工业园,成为以电子、机电、新材料等为特色产业的苏北高新产业集聚区,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累计利用外资1.5亿美元,工业总产值50亿元。

苏州盐城沿海合作开发园区确保在“十二五”期初启动,到2015年初具规模,实现销售200亿元,成为东部沿海一流生态工业园区和产业合作示范区。

  第二节推进新兴产业倍增

  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绿色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海洋生物、节能环保(节能光源)等重点领域,促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一、绿色能源产业。

发挥我市风能、光能、生物质能等资源丰富的优势,以资源换项目,以资源换产业。

在集约利用陆上风电场的同时,稳步推进海上风电场的开发利用,重点建设中电投二期、龙源陆上风电项目,加快建设龙源、上海电力海上风电等项目,到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

大力推进中电投光伏电站建设,到2015年建成20万千瓦太阳能电站。

加快建设都市环保生物质发电项目,发展生物质柴油项目,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5万千瓦。

加快天然气接收基地建设,推进年进口300万吨LNG储运项目。

  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

以金风科技为龙头,逐步形成风电整机生产、风机零部件配套及关键部件生产研发的完整产业格局,同时开工建设海洋安装工程及海上施工机械制造项目。

到2015年,形成300万千瓦整机制造及配套能力,打造全国兆瓦级系列风电机组新型工业化生产基地,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列全国第一,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

瞄准无锡尚德、上海晶澳等国内外知名光伏企业,加大对光伏制造业的招商力度,把握光伏产业最新技术趋势,引进高端技术产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落户2-3家光伏龙头企业,初步形成光伏产业链,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三、海洋生物业。

以省级现代渔业示范园和斗龙港国家一级渔港为载体,做大做强传统海洋渔业及精深加工产业。

以海嘉诺制药为龙头,重点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制药产业,重点突破包括海洋生物新材料、海洋生物柴油产业在内的海洋生物新兴产业。

积极培育海洋生物精细化工产业。

吸引国内著名大企业合作设立海洋生物产业研发中心。

到2015年,年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

  四、节能环保(节能光源)产业。

大力引进LED新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积极发展节能电光源产业。

到2015年,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第八章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