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8152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品社学科教学进度表

任课教师:

梁老师、蓝老师四年级2015年9月1日

周次

时间

授课内容

备注

1

9/1-3

1站在高高的山岗上

一单元

2

6---10

站在高高的山岗上

3

13---17

2从地图上看家乡

4

20---24

从地图上看家乡

5

27---30

1展览事里故事多

二单元

6

10/8-15

展览事里故事多

7

18—22

2从家里带出来的历史

8

25--29

从家里带出来的历史

9

11\1--5

3说不完的家乡故事

10

8---12

说不完的家乡故事

11

15---19

1从家乡看祖国

三单元

12

22---26

从家乡看祖国

13

29---12\3

2扎根在家乡的传统

14

6---10

扎根在家乡的传统

15

13---17

3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

16

20---24

复习

17

27---31

考试、评价

 

XXX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编写者

粱老师、蓝老师

执教者

粱老师、蓝老师

版本

北师大出版社

学科

品德与社会

册数

四年级上册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主题一:

站在高高的山岗上

课时

教学目标

二课时

1,通过图片等展开对家乡的了解,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2,学会用流畅的语言简单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通过作画(描绘自己的家乡),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指导绘画的方法、内容。

教学准备

预习所学内容。

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书本的第2页.你们猜图上的老师带着群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呢 (回答:

观察家乡。

对了,他们正在观察自己的家乡.从今天开始,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学习和了解自己的家乡了。

二、教师介绍大庆。

教师展示有关于大庆的各种图片.并介绍以下内容:

1.大庆的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房子,景色,人们的生活等)

2.大庆的标志性景物.(铁人广场,铁人纪念馆、大庆第一口井等)

三、大家开口说.

师说:

大家现在已经对大庆有一定的了解了,现在,小组内来说说自己的家乡。

学生活动:

四个人一个小组,互相说说自己的家乡.(约8分钟)然后,学生发言,

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

四、了解别人是怎样介绍家乡的

阅读.请学生阅读教科书8-9页的内容,了解别人是怎样对家乡进行描绘的。

自由作画.学生个人作画,教师巡视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同学之间亦可互相讨论作画的内容。

教师把学生的画收上来,表扬作画过程中认真的同学.

说说我的画,说说我的家乡。

展示画得比较好的同学的画,并让他们讲讲画这幅画的含义和画这幅画时的心情.教师进行简单的点评。

学生互评。

五、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回家问问家长,你的家乡的地理特点是什么,有什么风俗习惯。

板书设计

主题一:

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新课|标第|一|网

用眼观察

家乡

用手描绘

教后随记

在巩固4个正方向和4个幅方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取家乡的某个地方去描绘一幅家乡图,收到较好的效果。

 

XXX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编写者

粱小琼、蓝艺萍

执教者

粱小琼、蓝艺萍

版本

北师大出版社

学科

品德与社会

册数

四年级上册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主题二:

从地图上看家乡

课时

教学目标

二课时

1.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征和风俗习惯。

2.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3.初步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份。

X-k-b-1.-c-o-m

4.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5.加深对各种地貌的认识。

6.通过对祖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貌,感受祖国的博大。

7.学会看民族分布图。

8.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对祖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貌,感受祖国的博大。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份。

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插图。

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我上一节课布置大家回去问问家长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有些什么样的特色,你们完成了没有 

我们现在先进行新课的学习,然后再检查这一项作业.新-课-标-第-一-网

二、学习四川的内容.通过图片和书本上的内容来介绍四川(从地形地貌,资源,名胜古迹,风俗等方面介绍),给学生一个介绍自己家乡的模式.

认识各种地形地貌.

三、以上我们了解了各种地貌,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些地貌的名称和它们所具有的特点.(展示相应地貌的图片要求学生做出简单的判断.)这些地貌用地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就是这个样子.(有条件的话,展示实物地形图;若没有,则可通过幻灯片展示地形图.)

四、学习地形图.

这个凹凸不平,色彩缤纷的地图就是地形图了.www.xkb1.com

地形图有什么用呢 (学生举手发言.)对了,地形图能够帮我们清楚了了解一个地方的地貌.那怎样来判断一个地方到底是什么地貌 怎样来阅读地形图呢 

学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

五、了解不同地貌里生活的人的不同生活习惯,以及这些生活习惯与当地地貌的关系.

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为什么不同地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 .

六、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书本16~17页的内容,并和同桌讨论一下这两幅统计图表示什么 

探究活动:

认识统计图.

教师以提问的形式来讲授统计图所传达的思想.

我国降雨量最少的地方在那里 最多的呢 降雨量最多,最少是什么意思呢 ……

我国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在那里 年平均气温是什么意思呢 ……

问题讨论:

为什么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地方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呢 (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适当指导.)

了解不同温度地区的人的不同生活习惯.

教师小结.

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知道!

56个!

)他们分别住在什么地方你们知道吗 (沉默.)好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56个民族的人民到底住在什么地方.

怎样看民族分布图.

先学会念这56个民族的名字,然后再学习怎样去看民族分布图.

小游戏:

给民族找家.

同桌之间互相给对方出题,找找不同民族的主要聚集在那里,巩固看民族分布图这个知识点.

八、知识拓展.

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风俗等(通过网络来完成这个任务).

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主题二:

从地图上看家乡

了解地理特征和风俗习惯

感受祖国的博大

认识各种地貌

教后随记

学习四川的内容.通过图片和书本上的内容来介绍四川(从地形地貌,资源,名胜古迹,风俗等方面介绍),给学生一个介绍自己家乡的模式。

学生课下练习用此模式了解家乡---大庆。

增进学生爱家乡的感情。

 

XXX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编写者

粱老师、蓝老师

执教者

粱老师、蓝老师

版本

北师大出版社

学科

品德与社会

册数

四年级上册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主题一:

展览室里故事多1.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课时

教学目标

1.增进尊重历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积极情感。

2.掌握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

3.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重点

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掌握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两课时

1,课前收集自己家庭居室的新旧照片,一些留有过去生活痕迹的票证等,长辈用过的生活用品等。

(学生)

让学生向家长介绍本课程,并设计调查提纲,请学生按小组有目的地去访问家长。

(教师)

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师:

同学们,这一个单元我们一起搞一个“家乡人们生活变化史展览”,好不好?

那么我们怎样来搞好这个展览呢?

应该考虑到哪些情况呢?

二、小组探究。

2.师:

让我们按学习小组来自由地讨论探究一下吧!

3.分组:

按照吃、穿、住、行四个方面将学生进行分组。

4.小组讨论如何展示,如何布置展示台。

5.小组分工。

(写介绍、讲解、展示等到)

6.小组交流一下各自的准备。

三、教师小结并引导。

1.肯定学生们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注意把有特色、效果显著的小组的优点展示出来。

2.提醒和要求学生们要尽心尽责,并且要抓紧时间完成必需的补充调查和搜集等。

第二课时

一、展示前的准备。

各小组为展示准备三分钟,教师在此时间内与各小组商定展示的布置方式。

如将教室的桌椅进行整理等。

二、展示的发表。

1.展台的布置:

展示的物品可按教室的四面进行张贴和摆放。

2.讲解:

各小组的小讲解员依次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小组的展出物品。

3.接受观众提问。

三、评价

1.学生评价。

2.教师总评

我们家乡人生活的变化是巨大的。

现在,人们的生活用品越来越丰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也是一代又一代家乡人辛勤劳作、努力创造的结果。

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要和家长一起,为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共同想办法,出力量。

四、延伸。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体会最深的感受写成一句话,制作成“感想卡”。

先在同学中间相互交流。

然后带回家向家长作反馈。

板书设计

主题一:

展览室里故事多

家乡人生活的变化-----巨大

生活用品越来越丰富

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教后随记

学生在家乡人的吃、穿、住、行,方面感受生活的巨大变化。

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决心一定要珍惜,要和家长一起,为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共同想办法,出力量。

 

XXX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编写者

粱老师、蓝老师

执教者

粱老师、蓝老师

版本

北师大出版社

学科

品德与社会

册数

四年级上册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2.学校的变化真大呀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的过去,通过探究学校的历史,感受学校的变化与进步。

2.在了解和研究学校变化的活动中增进对学校生活的情感。

3.从对学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理解家乡的变化。

4.尝试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教学重点

了解学校的过去,通过探究学校的历史,感受学校的变化与进步。

教学难点

在了解和研究学校变化的活动中增进对学校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一些反映学校新、旧面貌的图片或照片。

2.请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熟悉的学校,对学校有个比较完整、细致的了解。

3.请学生向自己的长辈调查、了解他们小时候学校的情况。

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组以前学校的图片。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图片,猜猜看这是哪个地方?

(学生观看图片)

2.对啊!

这些就是我们以前学校的照片。

有些同学可能很奇怪吧!

我们学校的过去是怎样的?

想去了解一下吗?

好!

今天我们就要穿越时空一起去老学校看一看。

二、学习考察方法

1.为了更好地能感受现在与过去的变化,我们今天还要学习制作一张年表。

2.怎样做这张年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文和妞妞是怎么观察自己学校历史变化的。

她们发现了什么?

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两人一组自学书上第29到31页。

(2)交流讨论研究方法:

 小文和妞妞搜集了哪些资料?

小文和妞妞是怎样搜集资料的?

(3)小结小文和妞妞的研究方法:

小文和妞妞是先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学校是怎么样的,听长辈们谈小时候对学校的回忆,搜集了一些图片资料。

三、探究我们的研究方法

1.讨论课前作业:

对学校的历史变化了解多少?

我们课前有个作业:

研究我们学校的历史变化。

那我们现在讨论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发现了什么?

2.小结作业:

可以抓住某一方面进行对比。

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许多的变化,有的同学说教室宽敞了,有的同学说桌椅变新了,还有的同学说以前的黑板是木的,现在是磁的……这些都可以说明我们的学校在变化,很多同学都在运用一种对比的方法。

这些都是我们要做的年表的重要方法。

3.小结调查方法:

同学们这些资料的获得都是用了很多途径:

有向父母、爷爷、奶奶了解的,有向老教师询问的……

四、学习制作年表

讨论活动步骤:

(1)了解并记录爸爸、妈妈小学时的学校条件。

(2)将记录整理,模仿教科书的表格制作年表。

(讨论表格中的横向中的项目:

上课、下课,课桌椅,黑板,教科书,人数,电灯……)

(3)课后四人一组,完成设计自己的年表,比一比哪一组的年表最详细、最整洁大方。

五、本课小结

1.学生小结本课收获

2.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学校的过去、现在,我们不禁在感叹:

我们的学校变化真大呀!

家乡在变化,我们的学校在变化,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为家乡的变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主题一:

展览室里故事多

2、学校的变化真大呀

上课、下课、课桌椅、黑板、教科书、人数、电灯、电视、电脑……

教后随记

通过这节课,学生了解了学校的过去、现在,不禁在感叹:

我们的学校变化真大呀!

家乡在变化,学校在变化,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为家乡的变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XXX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编写者

粱老师、蓝老师

执教者

粱老师、蓝老师

版本

北师大出版社

学科

品德与社会

册数

四年级上册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3.生活中的智慧新-课-标-第-一-网

课时

教学目标

1.模拟使用过去的生活用品,体验生活的变化与进步。

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普通劳动者的智慧,培养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情感。

3.认识简单的实物年表,理解年表的作用,学习制作简单的年表。

教学重点

模拟使用过去的生活用品,体验生活的变化与进步。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普通劳动者的智慧,培养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情感。

www.xkb1.com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过去的日常生活用品。

例如,暖被子用的汤壶、捅炉子用的火筷子、蒲扇、水瓢等。

准备一两种供小组体验活动时使用的旧式生活用品。

如大盆、搓板等。

2.学生搜集过去的日常生活用品。

询问家长,教科书上呈现的东西和自己搜集的旧物品,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历史年代,有什么用途。

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把调查、访谈时的对话做记录或进行录音。

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2页的课文。

2.读后发表意见:

平时你见过这些东西吗?

你知道这些东西的用途吗?

3.导语:

这些旧式生活用品记录着过去年代人们的生活情况,反映了过去人们生活中的智慧,通过对旧物品的回顾和体验,我们会对家乡人生活的变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物品。

其他同学猜一猜这些东西的大致年代和用途。

2.教师展示自己找到的旧物品。

介绍旧东西的名称,说明它的用途和长处。

3.教师提问:

当时,这些东西为什么被人们所喜爱和利用?

现在哪些东西已经被淘汰了,哪些东西现在还在使用,为什么?

4.教师总结。

这些生活用品的发明给当时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然而后来人们不断在生活中有了新的发明和创造,代替了原来旧有的东西,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用品不断更新换代。

三、体验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用具,亲身体验一下它的用途,时间大约在20分钟左右。

一组用搓板洗小件衣服。

一组用算盘计算几个同学的家庭消费帐目。

一组用蒲扇扇一扇。

四、学看年表

1.引导学生看年表。

2.说一说:

每一横排中的内容是什么?

(同一类用品)

最上面的小标题说明什么?

(不同时期)

这张年表告诉了我们什么?

(告诉了我们洗衣用具、照明用具、纳凉用具、熨衣用具经历的不同时期的变化。

五、讨论

你刚才使用了什么用具,有什么体验?

结合年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生活用品今天用起来可能觉得不是很方便,甚至有些笨拙,但是在当时确是很了不起的发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年表还告诉我们,在这些用品之前是更加笨拙、更加不方便的用具。

板书设计

3.生活中的智慧

生活用品不断更新换代

教后随记

学生知道了生活用品的发明给当时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然而后来人们不断在生活中有了新的发明和创造,代替了原来旧有的东西,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用品不断更新换代。

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也要学习发明创造。

XXX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编写者

粱老师、蓝老师

执教者

粱老师、蓝老师

版本

北师大出版社

学科

品德与社会

册数

四年级上册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主题二从家里带出来的历史

1.“家庭寻宝”中的发现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小人书是过去孩子们最重要的课外读物。

2.通过小人书与今天儿童读物的对比,体会历史的发展。

3.增强读书兴趣,提高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小人书与今天儿童读物的对比,体会历史的发展。

教学难点

增强读书兴趣,提高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一课时

教师准备:

课前尽可能多地搜集年代久远一些的小人书,类型应多样化,如童话故事、电影故事、历史故事等,同时准备几张写好分类名称的图书卡片。

学生准备:

课前让他们搜集一些年代久远的小人书,类型应多样化,如童话故事、电影故事、历史故事等,尽可能保证每两名学生能够拿到一册。

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学生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36页的文字和照片。

2.教师提问“这些学生在欣赏什么?

从他们搜集到的这些东西中你们想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进入新的主题学习,我们要和他们一样,从家里找一些长辈们过去用过的学习和生活用品,通过了解、研究这些东西的用处来历等,进一步了解历史。

3.请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旧小人书摆放在课桌上,请一两名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找到的,找到的是什么类型的小人书,看过没有,是否喜欢。

新课|标第|一|网

二、体验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请每个学生挑选一本别的同学带来的、自己从前没有看过的小人书来阅读,时间大约为20分钟左右。

待全班学生都看过后,互相讲一讲书中的故事,或给同桌介绍书中精彩的片断。

步骤: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小人书摆放在一起,并任选一本,要爱护书,不争不抢。

(2)请学生看一看,小人书属于哪一类,看一看书的扉页和版权页,说一说都发现了什么(这本书是哪一年出的,作者是谁,价钱是多少)。

(3)请学生默读自己选好的小人书,并思考,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故事,你是否喜欢,选出你最喜欢的部分准备介绍给其他同学。

教师在学生读书时,根据他们手中小人书的种类进行板书,如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电影故事、科学幻想故事等图书各类的名称。

(4)小组汇报。

简要介绍自己阅读的小人书,讲一讲自己的读书体会。

(5)将小人书进行分类。

教师将图书各类卡片放到不同的桌子上,然后请学生将自己读过的小人书分类放置。

教师提示学生:

“你们从这个活动中想到了什么?

”X-k-b-1.-c-o-m

(到图书馆看书,也需要先按分类查阅目录。

家里的书多了,最好分类放置,以便于查找。

三、全班讨论

1.对今天的体验活动有什么感想?

这些“古老”的小人书和你们今天读的书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过去的孩子们特别喜欢看小人书,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过去,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家里一般没有电视,电影也属于高档或比较稀罕的消费,小人书就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

2.最好找到一两种家乡或和家乡历史有关的书,介绍给同学,并以书中的故事为例,告诉大家一些家乡过去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历史变迁。

四、总结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7页乐乐的话,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

“小人书虽‘小’,但是从中却可以发现一个大世界。

五、课后延伸

1.给家长讲一讲自己在课堂上看的是哪一本小人书,谁带来的,并问一问家长是否看过,是否喜欢。

2.向家长或成人了解他们童年时常玩的游戏,让他们谈一谈他们小时候与小人书的故事。

3.将小人书在教室里保留一段时间,以便于学生在课间阅读。

板书设计

主题二从家里带出来的历史

1.“家庭寻宝”中的发现

教后随记

本节课,通过小人书与今天儿童读物的对比,体会历史的发展。

增强读书兴趣,提高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XXX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编写者

粱老师、蓝老师

执教者

粱老师、蓝老师

版本

北师大出版社

学科

品德与社会

册数

四年级上册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2.过去的游戏真有趣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发现过去游戏的特点.

2.体验参与性较强的集体游戏中的快乐,加深同学之间的友情.

3.比较过去和现在的游戏,感受儿童生活的变化.

教学重点

体验参与性较强的集体游戏中的快乐,加深同学之间的友情.

教学难点

比较过去和现在的游戏,感受儿童生活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

1.课前布置了解作业.

2.准备一些传统游戏玩时所需的用具,如:

牛皮筋,沙包,滚铁环等.

3.按照小组数目印制传统游戏规则.

学生:

1.向家长或其他成人了解一些传统游戏的玩法、规则.

2.准备好自己所玩游戏的用具.

3.了解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些游戏.

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玩些什游戏?

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简单介绍一下)

2.老师谈自己小时候的一些游戏.

3.检查课前布置的了解作业:

请讲讲家长或成人们小时候爱玩的游戏,玩法及规则.

二、阅读书本

1.阅读思考:

1说说大人们小时候都玩些什么游戏?

2今天同学们玩的游戏和过去有什么不同?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1过去的游戏是简单的——木棍、铁圈、玻璃弹子、沙子、橡皮筋……就地取材,有什么玩什么。

在那“空旷”的年代,有的是大片的空间和泥土。

2过去的游戏,大都是集体参与的。

3男孩的游戏雄赳赳气昂昂充满火药味,非要决出胜负不可:

滚铁环、抽陀螺、斗鸡、撞拐子、骑马打仗、打弹子……

4女孩的游戏充满技巧:

丢沙包、跳格子、跳皮筋、过河、翻绳、剪纸、斗斗飞……

5男女不限:

玩泥巴、吃野果子……

三、体验活动

今天,请大家玩一玩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游戏!

游戏需要一定的规则,我们一起先来学习规则!

1简介规则.

2学生分组,商量选定游戏,选出负责人.

3分发游戏规则.

4游戏开始.(注意安全,活动场所自定,时间25分钟左右.)

四、整理小结

1.过去的游戏好玩吗?

2.向家长介绍自己今天在学校玩的游戏,问问他们是不是也这样一来玩?

3.把自己游戏中的体验及游戏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用日记记录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