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862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真题102酸碱中和2.docx

真题102酸碱中和2

绝密★启用前

2015-2016学年度?

?

?

学校6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2015年陕西省】下列各组物质用稀硫酸不能完全区分开的是()

A.镁粉、氧化铜粉、木炭粉

B.NaOH溶液、Ba(OH)2溶液、KOH溶液

C.Na2CO3溶液、NaCl溶液、BaCl2溶液

D.铝片、铁片、银片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能区分,硫酸与金属鎂反应产生气泡,与氧化铜反应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木炭粉不反应;B选项中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无法鉴别;C选项碳酸钠溶液与硫酸反应产生气泡,氯化钠溶液与硫酸不反应,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产生沉淀;D选项根据是否产生气泡或产生气泡的快慢加以区分;故答案选择B

考点:

物质的鉴别

2.【2015年山东省枣庄市】我市山亭区被评为“山东省长寿之乡”,特点之一是该地的山泉水多呈弱碱性,其pH约为()

A.4.3B.7.0C.7.4D.6.5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PH>7时呈碱性,该地的山泉水多呈弱碱性,故选C。

考点:

PH

3.【2015年吉林省】根据右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置

B.用玻璃棒搅拌使反应充分

C.用酚酞溶液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置,以防药液流入橡胶帽,从而腐蚀橡胶帽,正确,B、用玻璃棒搅拌使反应充分,正确,C、通过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现象,用酚酞溶液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正确,D、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都是中和反应,错误,故选D

考点:

常见仪器使用及注意事项,中和反应

4.【2015年湖南省张家界市】.化学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

对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C

误服氯化钡溶液

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

D

氢氧化钠沾到皮肤或衣服上

用大量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氢氧化钠沾到皮肤或衣服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后,再涂上稀的硼酸溶液,不能涂硫酸,因为硫酸的酸性太强,故选D.

考点:

实验操作

5.【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仅有NH4+、Ca2+和X离子,则X可能是()

A.OH-B.Cl-C.CO32-D.Na+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离子不共存主要原因是因为离子之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水、气体或沉淀。

A选项OH—与NH4+不大量共存,C选项中CO32—与Ca2+不共存,选D选项时溶液中不存在阴离子,所以正确答案选B。

考点:

离子或物质共存

6.【2015年湖南省长沙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pH试纸测地醋酸溶液的pH为9B.用稀盐酸除去铁表面的铁锈

C.用熟石灰改良酸陛土壤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醋酸是酸,酸的PH小于7,A错误;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B正确;酸与发生中和反应,故能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C正确;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D正确。

故选A。

考点:

物质的用途,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的性质

7.【2015年北京市】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熟石灰B.烧碱C.食盐D.大理石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虽然烧碱也是碱,但由于腐蚀性太强,故选C

考点: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8.【2015年湖南省长沙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只要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都是酸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D.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水不属于酸,A错误;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B正确;带电的粒子还可能是质子或电子,C正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也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D正确。

故选A。

考点:

常见化学概念

9.【2015年北京市】下列数据是相应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

A.液体肥皂

B.菠萝汁

C.柠檬汁

D.酱油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故选A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

10.【2015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下列各组物质,只用稀盐酸就能将三种物质区分开来的是()

A.澄清石灰水、酚酞溶液、食盐水

B.硝酸银溶液、稀硫酸、碳酸氢钠溶液

C.木炭粉、氧化铜粉、铁粉

D.硝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不能鉴别酚酞试液和氯化钠溶液;B选项能鉴别,盐酸与硝酸银溶液中出现沉淀,与稀硫酸无明显现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气泡;C选项盐酸与木炭粉不反应,与氧化铜反应溶液呈现蓝色,与铁粉反应有气泡产生;D选项盐酸与三中溶液无明显现象;故答案选择BC

考点:

物质的鉴别

11.【2015年甘肃省兰州市】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表。

对照表中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鸡蛋清显碱性而牛奶显酸性;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因为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且数值越小酸性越强。

故选A.

考点:

物质的酸碱性

12.【2015年海南省】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表。

室温下,这些液体中一定呈酸性的是()

体液

血浆

胰液

胆汁

胃液

pH范围

7.35~7.45

7.5~8.0

7.1~7.3

0.8~1.5

A.血浆B.胰液C.胆汁D.胃液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PH<7时溶液呈酸性。

故选D。

考点:

溶液的PH

13.【2015年海南省】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不属中和反应,A错误;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B正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是混合物,C错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错误。

故选B。

考点:

常见化学概念

14.【2015年甘肃省兰州市】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与氢氧化钠也能发生中和反应

B.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氧化铁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C.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则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

D.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与氢氧化钠也能发生中和反应;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但是铁表面的氧化铁比较疏松不能起到保护作用;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则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性的,但不一定是碱;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还可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故选A.

考点:

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选择填充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题型注释)

15.【2015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和它们的一些主要性质,以下是老师为你提供的气体制取和性质探究的实验装置。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b__________;

(2)实验室采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

如图E所示,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填“氧化性”或“可燃性”);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图F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具有的性质。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

(1)酒精灯;集气瓶

(2)A;氧化性(3)C;CaCO3+2HCl==CaCl2+CO2↑+H2O;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解析】

试题分析:

实验室采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因为过程中需要加热,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氧气具有氧化性;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因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具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考点:

气体的制取及其性质的探究

16.【2015年湖北省鄂州市】有A、B、C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盐酸、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

为了鉴别它们,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中“↓”表示有沉淀产生;“↑”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

A

B

C

A

B

C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A与C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

(2)A与B、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

(1)HCl;复分解反应

(2)Ca(OH)2+2HCl==CaCl2+2H2O;

Ca(OH)2+Na2CO3===2NaOH+CaCO3↓

【解析】

试题分析:

A和B反应产生气体说明A和B是盐酸和碳酸钠中的一种,因为B和C产生沉淀,说明B是碳酸钠,C是氢氧化钙溶液,则A是盐酸。

A和B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但是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因为中和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考点:

物质的鉴别、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7.【2015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根据下列图文回答问题:

(1)图①:

从微观角度看,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2)图②:

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干燥原理:

(3)图③:

一个C60分子是由构成的。

(4)图④:

古代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褪色的原因是。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

(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2)CaO+H2O=Ca(OH)2(3)60个碳原子(4)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或: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中的图示可知,

(1)图①:

从微观角度看,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2)图②:

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干燥原理为CaO+H2O=Ca(OH)2;(3)图③:

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

(4)图④:

古代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褪色的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考点:

酸碱中和反应、干燥剂、碳单质的性质

18.【2015年河北省】根据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验证了氢氧化钙具有的化学性质.

(2)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时,将铁丝深入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3)丙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实验时若向试管内加入的盐酸过多,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

(1)能使酚酞变红、能与酸反应

(2)火柴快燃尽;防止反应中的高温度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3)反应产生的气体将盐酸排出试管

【解析】

试题分析:

甲实验验证了氢氧化钙具有能使酚酞变红、能与酸反应;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深入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反应中的高温度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丙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实验时若向试管内加入的盐酸过多,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反应产生的气体将盐酸排出试管。

考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铁丝和氧气的反应及其注意事项

19.【2015年广西省南宁市】请完成以下实验报告的填写。

实验名称:

酸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

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

供选择的仪器和药品:

试管、胶头滴管、烧杯、酚酞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稀溶液。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

(1)试管、红

(2)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3)NaOH+HCl==NaCl+H2O

【解析】

试题分析:

(1)反应物的试剂量较少,应在试管中进行,由于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现象为溶液显红色

(2)因为实验目的:

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故然后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3)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考点:

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

评卷人

得分

四、简答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五、探究题(题型注释)

20.【2015年陕西省】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

(说明:

图中A1、A2、A3、B1、B2、B3均为溶液编号)

根据上图实验,请你与甲、乙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环节

甲同学的探究

乙同学的探究

提出问题

A3溶液为什么不变红?

B3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酚酞不计)

作出猜想

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一:

NaCl猜想二:

NaCl、HCl

实验验证

(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填“成立”或“不成立”)。

(2)你认为,在常温下A2溶液测出的pH应(填“>”、“=”或“<”)7。

取少量B3溶液加入盛有少量铁粉的试管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

据此,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填“一”或“二”)成立。

交流反思

(1)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

(2)A3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A2溶液中较多,加入的NaOH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

(3)甲、乙同学经过实验对比探究,一致认为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药品用量的控制。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实验验证】:

甲同学

(1)不成立;

(2)<;乙同学:

浅绿色二;【交流反思】

(1)NaOH+HCl==NaCl+H2O;

(2)盐酸;

【解析】

试题分析:

【实验验证】:

甲同学

(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

说明盐酸过量或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太小;故

(2)在常温下A2溶液测出的pH应<7;乙同学:

根据B3能与金属铁反应产生气泡,故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反应后溶液中的颜色为浅绿色,说明猜想二成立;【交流反思】

(1)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2)A3溶液未变红是因为盐酸过量的原因。

考点:

酸碱中和反应

21.【2015年辽宁省丹东市】为探究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小鸣和同学们通过测定了反应后溶液的pH,得到了如右图所示的pH曲线,请回答:

(1)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过程中,小鸣取了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却忘了作标记,请你设计不同的方案(不再用测定pH的方法),探究三种样品分别属于哪处溶液。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探究过程】

①分别取少量样品于三支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观察到其中一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

结论:

该样品是a处溶液。

②为进一步确定b或c处溶液,又设计了以下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另取余下样品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足量的Na2CO3溶液。

该样品为b处溶液。

该样品为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阳离子有。

【反思评价】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之外,还要考虑。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

(1)稀盐酸

(2)Ca(OH)2+2HCl==CaCl2+2H2O(3)【探究过程】①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只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也可)

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

该样品为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阳离子有Ca2+、H+

【反思评价】反应物是否过量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钙中,因为开始时溶液的PH值大于7,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该样品是a处溶液属于碱性因此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为进一步确定b或c处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只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也可)

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

Ca2+、H+

从该实验看出:

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之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考点:

实验的设计和评价、中和反应

22.【2015年湖北省十堰市】某学习小组探究氢氧化钙溶液的化学性质,并作了延伸探究。

探究一:

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实验方案(3)褪色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乙同学从反应情况分析,溶液中除含少量酚酞外,溶质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氯化钙②氯化钙和氯化氢③氯化钙和氢氧化钙

【分析讨论】丙同学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

猜想③肯定不合理,其理由是。

探究二:

丁同学为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猜想,设计实验如下:

将实验方案(3)褪色后溶液倒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边滴加边振荡。

实验后得出产生沉淀质量与碳酸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写出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得出结论】乙同学的猜想中,(填序号)合理。

【反思讨论】学习小组结合图像,分析了丁同学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溶液质量逐渐增大B.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大,V2后不变

C.氯化钙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D.溶液的pH一直增大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2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探究一:

现象:

溶液变为红色。

化学方程式为:

Ca(OH)2+SO2===H2O+CaSO3↓【分析讨论】因为氢氧化钙的存在溶液的颜色就会是红色,而不是无色。

探究二:

开始会有气泡产生,等气泡停止后就会产生白色的沉淀【得出结论】②【反思讨论】A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酸碱同指示剂的反应看澄清的石灰水能够使得石蕊变红,二氧化碳能够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产生沉淀,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一样,因此根据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可以推断该反应为:

Ca(OH)2+SO2===H2O+CaSO3↓;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

猜想③肯定不合理,其理由是因为氢氧化钙的存在溶液的颜色就会是红色,而不是无色。

将实验方案(3)褪色后溶液倒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边滴加边振荡。

实验后得出产生沉淀质量与碳酸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看:

开始没有沉淀,说明其中含有盐酸,因此现象是开始会有气泡产生,等气泡停止后就会产生白色的沉淀,因此猜想②符合,分析丁同学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变化中溶液质量逐渐增大;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大,V2后反应结束因此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考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酸碱盐之间的反

23.【201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此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1)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U形玻璃管内的物质过滤后,对滤液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Na+外,还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