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何首乌种植项目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8660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何首乌种植项目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药材何首乌种植项目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药材何首乌种植项目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药材何首乌种植项目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药材何首乌种植项目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药材何首乌种植项目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药材何首乌种植项目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药材何首乌种植项目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药材何首乌种植项目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药材何首乌种植项目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药材何首乌种植项目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药材何首乌种植项目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材何首乌种植项目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药材何首乌种植项目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何首乌种植项目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材何首乌种植项目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技术依托单位:

某县农业局

技术依托单位技术负责人联系电话: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项目类型:

优质中药材

项目建设地点:

某镇双龙村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何首乌种植600亩

项目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37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90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280万元。

项目建设期限:

一年

项目直接受益农户:

130户

二、项目建设依据

(一)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文件依据

1.《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GAP)》;

2.《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3.《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

4.《贵州省“十一五”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意见》;

5.《贵州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6.《贵州省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7.《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

8.《贵州省关于规范编制产业化扶贫发展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二)项目区自然资源条件

某县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东斜坡上,东径104°

54′—105°

34′,北纬25°

16′—25°

47′,海拔1300米,在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州中心,东连贞丰,南界安龙、兴义,西接普安,北邻晴隆,东北隔北盘江与关岭县相望。

全县总面积1785.3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34个行政村、9个社区、19个居委会。

2012年末全县总人口52.8万人,居住着汉、布依、苗、回、彝、黎、仡佬等1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99万人,占总人口的24.9%,属多民族杂居地区属北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5.20℃,年均降雨量1320.5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县内有宜牧草山草坡63万亩,零星草山32万亩,成片草山草坡31万亩,有各种优良畜禽品种20余个,有天然牧草29科,139属,207种,草地资源丰富,可提供新增5.6万个牛单位的饲草饲料,全县耕地80.46万亩,年产秸秆80万吨以上。

项目区土质较好,土壤PH值在5.6-7之间,气候、土地、水源等综合资源优势突出。

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优质水稻、优质油菜、脱毒马铃薯等优质农产品和牧草种植比重明显提高,某苡仁米、荸荠、何首乌、金银花等特色农作物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项目选择地点主要分布在某县东部某镇,某镇位于某县东部,距县城约15公里,东面与贞丰、安龙龙山接壤,南与雨樟,安龙戈塘毗邻,西接李关,北与巴铃交界,省道213线横穿境内,交通通讯便利。

某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3.8-15.2℃,年降雨量1320.5毫米,其气候特点是:

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常年多雾,全年日照时数1480小时,霜期213天。

镇辖区内常年气候冷凉,多雾,生态环境好。

气候独特,适于天麻、杜仲等名贵药材及优质茶叶生长,且品位高,质量好,市场需求大,前景看好。

全镇总面积127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9万亩,辖21个行政村,175个村民组,镇内居住着汉、苗、布依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3.7%。

盛产优质米,俗称“某米”,色、香、味俱佳,“某耳块粑”远销贵阳、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独具特色、药食兼用的“双龙珍珠苡仁米”,植株分蘖力强,结籽密集,产量高,亩产达1200斤以上。

地方特产荸荠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清代曾为贡品。

现已建成某野生荸荠有限责任公司;

名特产蜂蜜坝壁梨,具有梨果大皮薄,肉质晶莹透亮,食之香甜可口,用刀去皮后24小时不变色等特点,食之胜蜜,清代曾作为贡品上贡,故有“坝壁贡梨”之美誉。

项目实施地点某镇双龙村位于某镇西南面,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全村国土总面积6.03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组,798户、3281人,主要居住着汉、苗、布依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8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3.86%。

该村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毗邻兴(仁)—安(龙)公路,村组公路四通八达,已实现通组道路水泥硬化全覆盖。

土地肥沃,水源富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良好,现有在册耕地3129亩(其中水田1514亩,旱地1615亩),林地2666亩,草山草坡2800余亩。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主产油菜、烤烟、荸荠、苡仁米等。

双龙村地貌以高山丘陵地势为主,海拔980-1250米之间,属喀斯特地形环境。

双龙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4--16℃,年降雨量130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

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

双龙村全村有耕地3129亩,其中大于26度530亩;

有适宜何首乌种植的荒坡800余亩,陡坡耕地的比例大。

农作物以水稻、玉米、苡仁米、荸荠、油菜等为主。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项目建设有利于“十二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

有利于农村安定团结、稳定和谐社会的建设。

(3)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变过去由于种植分散,产销脱节,产量、品质不稳定,影响了农民增收。

达到改善贫困地区农业生态和贪困农民增收的目的。

(4)是优化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需要。

在贫困地区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建立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以优势品种为突破口,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5)该项目的建设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项目促进农户增收;

项目实施可吸纳农户及贫困户劳动力就业300余人,并辐射带动本镇及周边3个贫困村发展何首乌种植,预计直接受益贫困农户130户,总人口345人,实现人均增收1500余元,使130户贫困户通过种植何首乌脱贫致富。

产品由某县万富首乌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收购、加工,既可带动其它产业同步发展,也可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项目的实施不失为广大贫困农户寻找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6)建立优质中药材何首乌规范化生产基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贫困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2、可行性:

(1)项目区农业气候条件适宜何首乌生长,何首乌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以年平均气温9~16℃以上,极端最低温度-2~-25℃,有霜期150天以下,海拔在500米以上,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种植为宜。

某镇生态环境冬寒、夏无酷署、雨量充沛,立体气候明显,土壤肥沃,PH值偏酸,透水性较好,自然生态环境及地理位置适宜中药材生产,是中草药种植的理想基地。

(2)地理条件独特,立体气候明显,适应多种中药材的生产种植,为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中药材生产基地远离铁路干线、无工矿企业污染的边远山区,生态环境优越,水资源无污染,空气清新,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环保要求,生产出的中药材质量好、品位高,具有道地性。

中药材产业既是特色产业,又是朝阳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四十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中药材的开发利用,将在未来惠泽全球。

利用较好的自然条件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是顺应大市场和新形势的重要举措。

(3)气候、土壤条件优越。

境内土地资源丰富,农业气候条件优越,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降雨量为1300mm,年平均气温摄氏15.5℃,无霜期达265天,土质好,PH值中性偏酸,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

光、热、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适宜于何首乌的生产和规模发展,为建立优质中药材何首乌生产基地提供了优越的生产条件。

(4)交通、通讯方便。

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已建立起移动通讯网及基站,开通数字数据通讯,全镇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

交通、通讯极为方便。

(5)群众种植中药材的积极高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高度关注和重视,为项目的规划实施提供有利的保障,为继续扩大基地形成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6)产业潜力强。

何首乌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菌和强心等独特保健功效,并已被科学证明非常适宜当今“富贵病”带来的越来越多的高血脂、高血糖患者服用,这无疑为何首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国内已经开发出许多以何首乌为原材料的药品,如精乌冲剂、天马首乌片、乌发片、首乌润肠通便口服液等,每年都需要上万吨何首乌原料。

何首乌主产于贵州、云南、湖南等省,现在市场上何首乌主要来源于野生,几乎没有家种,近年来何首乌资源已经表现出不能满足市场的倪端,干品价格已经由前几年的5元/公斤上升到现在10元/公斤,因此何首乌的人工栽培势在必行。

三、项目建设的内容、规模及名称

(一)项目建设内容规模

某镇双龙村600亩何首乌种植,年产何首乌270万公斤。

(二)名称

某镇中药材(何首乌)种植

四、项目效益分析及市场分析

(一)扶贫效益

(二)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1、社会效益:

有利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消化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采取现场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不但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可以解决当地就业问题,提高农民科学技术知识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减少因收入差距产生的社会矛盾,一年以后,项目产生效益,可以辐射带动面积1000亩,可以解决地方就业100余人。

通过整体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形象,促进某镇产业的生产能力、竞争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拓展市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一体化的发展。

2、经济效益:

有利于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

何首乌野生分布在我国黄河流域及河南各地,生于海拔1200m的山坡、路边、草坡或灌丛向阳处,人工栽培适合于气候湿润,排水良好,有攀援条件的沙壤荒坡地。

我国黄河流域及河南地区有大块荒山、荒地和退耕还林土地。

这些荒山土地上有果林、树林、灌丛生长,为何首乌生长提供了较适宜的环境和自然攀援条件。

尤其是退耕还林土地更为何首乌生长提供了半阴环境和天然架材。

更重要的是农民在退耕还林之后,丧失了可耕土地,还林地在近年又难有经济效益,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效益的增收。

在荒山、荒坡、林间种植何首乌,不但实现了生态保护效益,而且促进了农民经济效益短期增收,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又使林药之间,互借优势、相互助长。

何首乌为草质藤木缠绕植物,树林为其提供了天然架材和半阴湿润环境。

同时树借药管理,在何首乌浇水、施肥、植保中,树也得到了有效管理。

因此荒山、林间间作何首乌可谓一举两得。

  根据贵州施秉县何首乌种植基地调查统计显示:

三年生何首乌每亩产不同规格的鲜首乌1670kg,可加工不同规格的干首乌500kg左右,切片后按各规格平均15元/kg计算,每亩收益应是15元/kg×

500kg/亩(三年)=7500元/亩(三年),那么平均每年每亩收益2500元。

3、生态效益:

何首乌属常绿多年生草质藤木缠绕植物,长可达3米余。

藤蔓上架后,能绿化荒山,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有利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土流失,调节气候,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保证退耕还林战略计划落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生态保护效益。

(三)市场分析

中药材何首乌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属于小三类品种,销量平平,价格低迷,不为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所重视。

但进入21世纪后,何首乌异军突起,销量锐增,价格攀升,进入畅销品种的行列,并成为亮点品种之一,令众商刮目相看。

何首乌缘何从一个不经见传的小品种,一跃成为众商关注的热点品种呢?

1、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何首乌(别名首乌、地精、陈知已、马肝石等)为蓼科多年生缠绕植物何首乌的块根,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以块根入药。

秋冬采挖,削去两端,洗净、切厚片、干燥,称生首乌;

再以黑豆汁拌匀,蒸至内外均呈褐色、晒干,称为制首乌。

制首乌味甘、涩,性微温;

归肝、肾经。

生首乌味甘、苦,性平;

归心、肝、大肠经。

具有补助肝、益肾、养血、祛风之功效,常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皂白、遗精、崩带、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痔疾、肠燥便秘等症,外用于白癜风、疥疮顽癣、皮肤瘙痒等症。

中国药用何首乌已有千年历史,早在古医药经典著作《开宝本草》、《本草纲目》等,对何首乌的作用均有精辟论述,并称之为“滋补良药”。

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何首乌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强壮神经、健脑益智、降血糖等作用,用于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症。

何首乌除药用外,还进入食品、保健、化工、美容等行业。

由于何首乌特殊的疗效及用途的广泛,不但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国际市场,两个市场对何首乌的需求量呈逐年增长之势,从1998年至2007年十年热销不衰,已成为市场的抢手俏货。

从国内市场看,中国各大制药集团、保健品生产企业以及食品、化工、美容等厂家,用何首乌为主要原料研发生产了2000余种产品,其中所生产的新药、特药、中成药和保健品等多达800余种,投入医药市场上颇受消费者青睐,部分产品供不应求。

从国际市场需求看,何首乌是我国对外出口的传统中药材,更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

从1999年起,出口数量呈逐年上升势头,特别是全球经济形势的转机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加入WTO以后,何首乌出口范围扩大,市场份额增加。

据有关外贸出口部门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何首乌出口国家已由53个增加至104个,出口量每年递增,1998年为50吨,2006年为200吨。

2、资源匮乏,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何首乌主产于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苏、广东、山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其中以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产量最多。

市场需求几乎完全依靠野生提供,家种品寥寥无几。

1998—2007年十年时间市场对何首乌的需求量呈现先稳后紧的态势。

20世纪90年代之前,市场需求不旺,何首乌用量很少,产大于销,收购价每千克(下同)只有1元左右,产区很少有人去采挖,产量呈供大于求的局面。

但进入21世纪后,国内国际市场对何首乌的需求量逐年啬,2000—2006年七年时间由500吨锐增至1300吨,同时产地收购价与全国药材市场的销售价也在同步上涨,2000年收购价涨至2~3元,产区群众一天可以采挖50~100千克,收入达200~300元之多,等于种一亩玉米的收入,于是从2000年起,产区群众在利益的驱动下,一哄而起,连年采取地毯式的滥采滥挖,掘地三尺,甚至连幼根也不放过,使野生资源遭到到严重破坏,野生何首乌的产量每年递减30%左右。

据业内专家估算,20世纪80年代全国何首乌的蕴藏量在8000~10000吨,90年代锐减至4000~5000吨,2000~2002年已减至3000吨左右,2003~2004年再骤降至500~700吨,2005年又减至300~500吨。

据来自主产地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的信息,2006年何首乌收购量只有300吨左右。

由于野生何首乌产量的爱逐年锐减,供应市场的货源主要靠“吃”历年库存维持,但近年各地库存已基本消化殆尽,呈空虚之势,部分药市已呈零库存,无大货可供,导致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由于何首乌供应缺口每况愈下,我国内销外销受到冲击,不少企业因无原料只好停产或减产,外贸也缩减了何首乌出口量。

3、后市走强,缺口加大价格攀升

何首乌产量的逐年大幅下滑、库存空虚以及市场需求的有增无减,更使市场雪上加霜。

“物以稀为贵”,拉升何首乌价格逐年上涨。

据对全国17家大型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何首乌价格走势的调查显示,1998~1999年市价为6~7元(全国平均价,下同),2000~2001年上涨至8~9元,2002~2003年又涨至9~10元,2004~2005年再涨至10~11元,206年攀升至12~13元,一些药市已升至15元。

业内资深人士对何首乌后市分析预测称:

市场需求将不断升温,用量逐年增大,但野生资源日趋枯竭,濒临绝迹。

后市难以为继,短期内不易缓解,后市价格将不断攀升,2007~2008市价将突破20元大关。

因此,将何首乌由野生引为家种,扩大种植面积,满足市场急需已迫在眉睫。

五、项目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37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90万元,主要用于主要用于种苗和肥料补贴;

地县财政配套资金0万元;

合作社自筹资金280万元,主要用于厂房修建、生产线机器设备购置、劳务投入、技术培训。

六、项目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370万元

申请财政扶贫资金:

90万元

县财政配套资金:

0万元

(公章)

年月日

自筹资金及自筹资金来源:

某县万富首乌农民专业合作社自筹资金280万元。

七、产业组织形式

(一)组织保障

实施单位某镇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落实和实施,对项目完成情况、质量和资金管理负终身责任。

技术依托单位某县农业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经作站技术人员为成员的技术服务、指导小组,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

项目主管单位成立项目监督管理小组,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管,项目竣工后及时组织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验收。

项目实施单位成立项目实施小组,搞好项目的宣传发动、地块落实、组织实施。

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资金使用上,采用报账制,凭有效凭证进行报账,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分期支付项目资金,项目通过验收支付全部资金。

(二)技术保障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根据申报文本,制定确实可行的技术实施方案,并按照技术实施方案,开展进村到组入户集中、分散、到户多形式面对面技术培训,全方位开展技术服务、技术指导,技术措施到田间地头。

八、项目建设方案概要

(一)园地选择

何首乌种植设计全部落实在一个村区域内,共设计面积600亩,本着“适地适苗”的原则,结合当地村民意愿,设计中药材品种为何首乌。

何首乌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但以年平均气温9~16℃以上,极端最低温度-2~-25℃,有霜期150天以下,海拔在500米以上,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种植为宜。

在山地建园时应选择南向坡为佳。

中药材设计25度以上坡耕地,选择土层较厚,土壤较为肥沃的地块布置,各项条件满足建园要求。

(二)栽培技术

何首乌喜阳,耐半阴,喜湿,畏涝,要求排水良好的土壤。

适合生长在海拔200-3000米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

用种子和扦插繁殖。

种子繁殖:

直播为主,也可育苗移栽。

1月至12都可以播种,条播行距30~35cm,施人畜粪水后将种子均匀播入沟中,覆土3cm。

株距30cm左右。

扦插繁殖:

1月至12月选生长旺盛、健壮无病虫植株的茎藤,剪成长25cm左右的插条,每根应具节2~3个。

行距30~35cm,株距30cm左右,穴深2cm左右,每穴放1条,切忌倒插。

覆土压紧,施人畜粪肥。

(三)整地施肥

山地建园,土壤耕层薄,有机质少,肥力低,需要进行土壤改良。

定植前一般要用竹签插深20厘米、宽或直径60厘米的穴,每穴施有机肥5-10千克,磷肥1-1.5千克与土拌匀回填。

(四)抚育管理

苗木成活后要注意适时除草、施肥,干旱时应及时浇水抗旱。

春夏秋梢抽发前天都要追施农肥,促发抽枝长叶,第2年和第3年追肥数量要逐年增加,夏秋梢抽发前每株用5千克农肥追施。

播种和扦插均应保持田间湿润。

生长期应注意除草,3月追施人畜粪水1次。

禾苗长1米左右,开始祝颠,打定形药,在过了3月施一次肥。

两个月后,第二次施肥。

(五)病虫害防治

1.叶斑病:

于夏季发生,如田间通风透光,则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

在发病初期喷1:

1:

120波尔多液,每7天-10天喷一次,连喷2次-3次。

 

2.根腐病:

病株根腐烂,多在夏季发生,地上部枯萎死亡。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部。

(六)采收与加工

定植和扦插1年-2年,于秋季叶片枯萎时采收。

除去茎藤,刨出根块去掉泥土和须根。

何首乌根深达1米,每穴占地面积较大,需深挖。

挖出的块根,洗净后削去两端,切成厚片,先烘后晒。

也可用石磨碾碎,但不可用铁器,以免降低品质。

何首乌的藤茎可除去茎藤上残存的细枝叶,晒干捆扎成把加工入药。

九、风险防范

(一)、风险

1、每年各种自然灾害是不同程度的发生。

何首乌除病虫危害外,还有可能遭受冰雹、洪涝和凌冻等自然灾害。

2、夏季灾害性天气较多,易出现严重干旱、梅雨等造成病虫害为害。

3、市场的竞争

(二)、避险能力:

1、加强病害防治,提高产量和质量以增加农民收入。

2、加强对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对何首乌种植管理和加工水平,使这一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为某经济建设提供基础保证。

3、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和部门的职能作用,打破地域格局,全县一盘棋,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把何首乌基地建设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各项支农资金捆绑使用,集中到一个目标上来。

5、对何首乌基地进行必要的政策引导和信息指导,进一步加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力度,积极主动建设产地何首乌基地市场,发挥和完善市场的功能。

十、项目建议综合结论

县扶贫部门综合结论:

某县是贵州省地道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将中药材产业列为8个农业重点产业项目之一,明确了单位和人员抓此项工作。

本项目采取“公司+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组织农户实施项目是可行,通过项目实施,效益明显,请求上级扶贫部门给予立项批复实施。

(签章)

2013年7月10日

市(州、地)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市(州)扶贫部门意见:

市(州)扶贫部门(签章)

年月日

省专家组评审意见:

省扶贫办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