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8745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5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docx

江苏省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

江苏省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

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

1.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大的帝国。

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大国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的评论()

A对陈腐的天朝帝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______________B强烈谴责了现代社会的代表英国政府

C指出清朝因被排斥而孤立无依的事实______________D深刻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本质原因

2.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________B.执行传统的抚夷政策

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________D.近代中国主权意识淡薄

3.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

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

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

1866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

这种转变反映了

A.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B.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启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4.林则徐禁烟进特别重视使用“具结”(既写保证书),外商“具结”后,如再走私,即予正法。

林则徐禁烟时要求外商“具结”的直接目的是()

A.构建中外商品流通诚信体系________B.从根本上解决鸦片走私问题

C.以非刑罚方式管理外商行为________D.坚决捍卫清政府的根本利益

5.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人事运输,以求工值。

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这些情景的描述,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材料反映了()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________B.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C.英军发展海外贸易________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6.近代以来,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

以下是前江苏巡抚梁章钜在看到某条约的内容后给友人写的信件:

“江南(指江苏)、浙江、广东每省只准设一码头,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

”该条约是指()

A.《马关条约》________B.《辛丑条约》________C.《南京条约》________D.《北京条约》

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

“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市场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索取巨额赔款

D.各国通过《辛丑条约》纷纷设立租界

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

“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市场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索取巨额赔款

D.各国通过《辛丑条约》纷纷设立租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客观上成为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可知西方侵略对落后国家和地区具有客观进步作用,由此可见作者强调的是对于西方侵略要理性对待,故A项为最佳答案;BCD项反映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性。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

【题型】选择题【适用】较易【标题】2015届江苏淮安高三第五次模拟历史试卷(带解析)【关键字标签】【结束】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

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9.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

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有近代化的趋势,故C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故A排除。

材料也不能说明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故B排除。

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过于绝对,故D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外交近代化

【题型】选择题【适用】一般【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辽宁师范大学附中高一上12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关键字标签】【结束】

马克思在谈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中有过这样的论述:

“中国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_______,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两个后果;原有的旧税捐更加难以负担,此外又加上新税捐。

”其中___填充较为合理的是

A.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工厂

B.外国人在中国内地通商权

C.两亿两白银的巨额军费赔偿

D.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

10.马克思在谈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中有过这样的论述:

“中国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_______,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两个后果;原有的旧税捐更加难以负担,此外又加上新税捐。

”其中___填充较为合理的是

A.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工厂

B.外国人在中国内地通商权

C.两亿两白银的巨额军费赔偿

D.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

【答案】D

【解析】:

AC两项均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外国人在中国内地通商权”是《天津条约》的内容,据此可以排除B项,所以本题选D.

【题型】选择题【适用】较易【标题】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

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关键字标签】【结束】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________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________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11.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________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________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答案】D

【解析】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不是英国人不用土布的根本原因。

材料无法体现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无用的”上等棉布并不一定就比土布便宜,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关于中国生丝是否在英国畅销的描述,故C项错误。

从材料“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可知,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只能用于包装,故D项正确。

点睛: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由于外国商品的输入,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是由于自然经济的强烈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出现了滞销现象,这才导致英国商人用滞销的棉布包装生丝。

【题型】选择题【适用】较易【标题】【百强校】2016届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关键字标签】【结束】

苏南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

种“洋财”属于()

A.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________B.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C.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________D.民族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12.苏南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

种“洋财”属于()

A.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________B.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C.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________D.民族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答案】B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开始解体,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据此可排除AC,选出答案B;同治初应是19世纪60年代初,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尚处于产生阶段,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附属经济,这不符合史实。

【题型】选择题【适用】较易【标题】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

5.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关键字标签】【结束】

李洵在《明清史》中说:

“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主要原因的是(________)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的改变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产生发展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13.李洵在《明清史》中说:

“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主要原因的是(________)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的改变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产生发展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主要原因的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正确。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没有改变,故B排除。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是“商业性农业”发展的原因,故C排除。

当时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不够重视,故D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

【题型】选择题【适用】容易【标题】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肇东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带解析)【关键字标签】【结束】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

“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________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

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________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1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

“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________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

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________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魏源的确有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但是材料反映的主旨并不是科学技术方面,而是西方民主方面的主题。

所以不能选A,只能选B。

另外,魏源当然也不可能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魏源的思想•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

【题型】选择题【适用】一般【标题】201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关键字标签】【结束】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15.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背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说明林则徐对英国的鸦片走私还没有看清本质,对即将到来的战争还是抱有幻想,希望用和平方式实现禁烟,A项符合题意,正确;B项“中英正常贸易”的说法不符合鸦片贸易,排除;题干信息并没有提及英王的态度问题,排除C;D项“了如指掌”的说法明显具有片面性,而且与题干信息不相关,排除。

故选A。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鸦片战争·背景

【题型】选择题【适用】较易【标题】2014届湖北省浠水县三校高三9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关键字标签】【结束】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16.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图表反映了1843年到1852年英国制造品对华输出减少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所以答案选B。

一般回答根本原因等类型题,一般从经济角度入手。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抵抗

【题型】选择题【适用】较易【标题】2014-2015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关键字标签】【结束】

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

p

17.船只数吨位数年份广州上海广州上海1844306441420998584184933113314235752547185543715719118638673400]300500964309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鸦片战争后

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

B.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18.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

p

19.船只数吨位数年份广州上海广州上海1844306441420998584184933113314235752547185543715719118638673400]300500964309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鸦片战争后

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

B.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广州的地位逐渐下降,上海通商地位上升,这体现了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故A正确。

材料未涉及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故B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故C排除。

材料也不能说明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故D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

【题型】选择题【适用】容易【标题】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关键字标签】【结束】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该现象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崇拜洋货风气盛行

B.织工、铁匠被迫改行经营农业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洋货盛行,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20.“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该现象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崇拜洋货风气盛行

B.织工、铁匠被迫改行经营农业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洋货盛行,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造成国内手工业者失业,传统的手工业开始衰败,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故选C项。

考点: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题型】选择题【适用】较易【标题】2014-2015学年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带解析)【关键字标签】【结束】

《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

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

梁启超说:

“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

”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21.《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

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

梁启超说:

“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

”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中的“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表明《海国图志》作者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故D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故A项错误;B项人物是林则徐,C项的人物应该是严复,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师夷长技·魏源

【题型】选择题【适用】一般【标题】2014-2015学年湖南岳阳县一中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带解析)【关键字标签】【结束】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对此理解比较合理的是

①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

②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

③后一个“不公正”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

④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目的在于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对此理解比较合理的是

①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

②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

③后一个“不公正”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

④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目的在于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后一个“不公正”主要是西方列强为满足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造成的,和前一个“不公正”没有因果关系,③错误,含③选项排除。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不公正”的含义

【题型】选择题【适用】一般【标题】【百强校】2015届辽宁沈阳第二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试题历史试卷(带解析)【关键字标签】【结束】

鸦片战争中,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乘船从伦敦出发,途中还在孟买逗留了10天,到达澳门用了67天。

而清政府派官员琦善与奕山从北京紧急南下,到达广州分别用时56天、57天。

这说明

①中国在战争中实际上丧失了应有地利

②英国官员在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③交通技术在近代战争中作用渐居首位

④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