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高频出题附答案解析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8747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高频出题附答案解析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高频出题附答案解析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高频出题附答案解析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高频出题附答案解析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高频出题附答案解析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高频出题附答案解析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高频出题附答案解析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高频出题附答案解析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高频出题附答案解析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高频出题附答案解析四.docx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高频出题附答案解析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高频出题附答案解析四.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高频出题附答案解析四.docx

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高频出题附答案解析四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墨子

C.荀子

D.孟子

2.( )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王阳明

3.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 )。

A.教学方法

B.教学内容

C.教学组织形式

D.考试制度

4.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 )。

A.普及教育

B.普及基础教育

C.普及国民教育

D.普及义务教育

5.我国于l986年第一次将( )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A.体育活动

B.群众活动

C.文娱活动

D.课外活动

6.“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均衡性

D.顺序性

7.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是指( )。

A.读、写、画

B.读、算、画

C.读、写、算

D.画、写、算

8.分为两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层次是( )。

A.中等教育

B.高等教育

C.初等教育

D.幼儿教育

9.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改革。

A.教学内容

B.教学方法

C.课程

D.教育体制

10.学生具有发展的( )。

A.潜在性与现实性

B.潜在性与可塑性

C.可能性与现实性

D.可能性与可塑性

11.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是( )。

A.课余活动

B.课外活动

C.群众活动

D.文娱活动

12.试图以心理学“统觉”原理说明教学过程的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13.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总要求是( )。

A.教学规律

B.教学规则

C.教学原则

D.教学细则

14.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 )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性

15.在素质教育中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对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的是( )。

A.智育

B.学校德育

C.社会德育

D.家庭德育

16.“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德育的( )原则。

A.疏导

B.导向性

C.因材施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17.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A.1862年

B.1898年

C.1902年

D.1922年

18.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层组织是( )。

A.小组

B.班级

C.年级

D.教研室

19.教育制度化的形成是以( )为标志的。

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成人教育

D.学校教育系统

20.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课外活动

B.教学活动

C.班主任活动

D.实践活动

21.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

A.礼、乐、射、御、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礼、乐、射、辞、书、数

D.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2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 )的人。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实践属性

D.现实属性

23.我国近代小学开端于( )。

A.1878年

B.1887年

C.1897年

D.1898年

24.“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具有( )的特点。

A.等级性

B.专制性

C.刻板性

D.象征性

25.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根本动因的学者是( )。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华生

26.课程论侧重研究( )。

A.教什么

B.为谁教

C.如何教

D.为谁学

27.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8.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是( )。

A.教育民主化

B.教育信息化

C.全民教育

D.终身教育

29.在我国,教学的基础是( )。

A.知识的授受

B.技能的训练

C.品德的发展

D.个性的完善

3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社会活动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于( )。

A.废科举、兴学校

B.《钦定学堂章程》颁布

C.《奏定学堂章程》颁布

D.壬戌学制颁布

E.六三三制的实行

2.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义务教育

D.普及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3.我国建国以后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着重开展的工作有( )。

A.普及小学教育

B.学制改革试验

C.教学改革试验

D.课程改革试验

E.教育体制改革试验

4.教学口语应具备的特点有( )。

A.科学性

B.艺术性

C.思想性

D.启发性

E.严肃性

5.我国对中小学生身份的法律定位有三个层次,即( )。

A.是国家公民

B.是已成年公民

C.是未成年公民

D.是有行为能力的公民

E.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6.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以保证学校课程的( )。

A.明确性

B.时限性

C.科学性

D.具体性

E.系统性

7.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间接经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了教学中( )的关系。

A.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

B.理论与实践

C.知识与能力

D.知与行

E.掌握知识与提示思想

8.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一般有四种,即( )。

A.观察法

B.家访

C.谈话法

D.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

E.调查访问

9.自我教育能力的构成因素包括( )。

A.自我认识

B.自我评价

C.自我激励

D.自我调控

E.自我管理

10.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原则有(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E.因材施教原则

11.学校产生的条件有( )。

A.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

B.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

C.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

D.出现了文字

E.政治民主化

12.三结合教育合力的基本形式是( )。

A.互相访问

B.通讯联系

C.家长会

D.教育讲座

E.家长学校

13.关于“五四”以后小学教育发展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A.设初等小学B.招收8岁儿童入学

C.修业6年

D.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

E.前4年为初级,后2年为高级

14.人的身心发展包括( )。

A.生理发展

B.机能的成熟

C.心理发展

D.内心世界的完善

E.身体的剧变

1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体现了国际社会对青少年儿童权利的重视,反映这一核心精神的重要原则是(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无歧视原则

E.保护儿童原则

16.小学课程设计要体现( )的高度统一。

A.科学性

B.时限性

C.具体性

D.思想性

E.预测性

17.教学活动的构成有( )。

A.上课

B.作业

C.辅导

D.成绩评定

E.社会实践

18.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为( )四个环节。

A.收集

B.整理

C.鉴定

D.保管

E.查看

19.学校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 )。

A.社会性

B.历史性

C.计划性

D.超越性

E.阶级性

20.国家为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而做的努力有( )。

A.为所有学生提供正常教育机会

B.关注贫困生,设立帮助基金-

C.关注残疾学生,设特殊教育机构

D.及时提供所需物质条件

E.限制学校体罚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