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8972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docx

以女性主义史学观点分析湖南女书

 

以女性主義史學觀點分析湖南女書

 

台南女中黃宇晴

指導老師王郁菁

目錄

第一章緒論-------------------------------------------------2

第一節研究動機--------------------------------------------2

第二節研究目的--------------------------------------------2

第三節名詞解釋--------------------------------------------3

第四節研究方法--------------------------------------------4

第五節研究限制--------------------------------------------4

第二章女書的起源傳說----------------------------------------5

第一節傳說內容分析-----------------------------------------5

第二節傳說形成之背景---------------------------------------7

第三節女性主義思想分析-------------------------------------8

第三章女書作品內容分析-------------------------------------12

第一節女書作品中的女權意識---------------------------------12

第二節女書作品的社會功能與影響------------------------------17

第四章女書的傳承與沒落-------------------------------------19

第一節女書的傳承方式--------------------------------------19

第二節女書的沒落------------------------------------------20

第五章結論-------------------------------------------------23

第六章參考資料---------------------------------------------25

第七章附圖-------------------------------------------------26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自古以來,中國女性在受教、識字方面受到多種限制,雖然不同朝代對女性受教育有不盡相同的態度,但多為不贊同,甚至有「女子識字多誨淫」、「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他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恥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等批評女性習字的言論。

中國湖南省江永地區便在這樣的歷史氛圍下產生屬於女性的文字──女書,當地婦女藉由女書傳遞訊息,在女性間代代相傳。

1982年,中國學者宮哲兵在江永地區發現了這一種異於漢字的文字系統,引起國內外的重視,政府、學者與女書傳人開始投入女書的翻譯、研究及保存,並在2006年將「女書習俗」編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然而,女書在20世紀下半葉仍逐漸失傳,最後一位自然傳人陽煥宜也在2004年逝世,此後,女書不再被女性使用。

筆者希望透過這種獨一無二的女性文字,認識江永地區的女性文化、了解當地女性的生活處境,並藉此反思中國古代女性教育與現今講求男女平等之教育體制的差異。

第二節研究目的

本文根據《女書與女書文化》等文本,將女書歷史分為起源傳說、作品內容、傳承與沒落三部分,以女性的角度研究江永地區的女書文化,以女性主義史學觀點分析文本中的性別意識、女權意識和女性主義思想,並將女書發展史與江永地區文化、中國史作比較,探討三者間的關聯性。

第三節名詞解釋

一、女書

女書是中國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上江圩地區流傳的一種文字。

此文字為女性所創,使用者及傳承者皆為女性,因此被稱為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

又因其與女性生活的密切關聯,中國學界將之稱為「女書」。

女書文字呈長菱形,字元只有點、豎、斜、弧四種筆劃,民間因此稱其為長腳文字或螞蟻字;為音節文字,共有七百多個符號,代表的語言是湘南土話;文體多為七言詩體唱本,書寫在扇面、布帕上,藉此傳遞信息、抒發情感,内容以訴苦為主。

二、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的基本概念源自社會未公平對待女性,研究女性為何被壓迫及如何被壓迫。

其理論則描述男女不平等的現象或女性的次等處境,以女性觀點解釋原因,進而尋求改善之道,根除宰制與附庸的權力關係。

本文由此學說分析文本中性別不平等的現象,並提出相關論點解釋。

三、女性主義史學

女性主義史學是指站在女性主義的立場研究、觀察歷史,強調以批判的眼光看歷史上的男女地位,並從社會底層由下向上看歷史,探討平民婦女在歷史上的作用。

本文以此觀點為基礎,運用其中關於婦女史、女性地位、女性教育的論述分析女書文化。

第四節研究方法

筆者先以「文獻回顧法」歸納、統整文本中關於女書的相關資料,再以「內容分析法」、「次級資料分析法」分析女性的地位,探討其中含蓋的性別意識、女權意識和女性主義思想,最後以「詮釋學理論」分析女書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與女書創作者的關係。

第五節研究限制

因女書文本多為中國學術出版品,取得不易,筆者僅以成功大學圖書館部分館藏做分析,資料略微片面,研究結果無法擴及其他文本。

此外,女性主義派別繁多,筆者僅採部分著作理論,以宏觀的女性主義史學觀點作研究,無深入分析各派別理念。

第二章女書的起源傳說

女書的起源有下列幾種說法:

一、依據女書字元結構與其他數種文字的相似性,有研究認為女書源於百越記事符號、或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也有研究認為女書是舜帝時代的官方文字、或一種與甲骨文有密切關係的商代古文字的變種。

二、根據女書通行地區的歷史及作品內容,有研究認為女書起源於明末清初。

本章選用《女書與女書文化》一書記載的女書起源傳說,分析其中的女性主義思想,並統合其相同處,探討傳說形成的緣由,進而了解女書產生的社會因素。

第一節傳說內容分析

本節概述四則傳說的內容,分析女書創造過程與傳說中的女性角色,最後統合各傳說並推測傳說的可能性。

一、九斤姑娘造字說

相傳有一位名叫九斤的女子,出生於上江圩,「非常聰明能幹,織布繡花樣樣出色。

」長久以來,當地女子未曾受教育且不識字,無法與遠方朋友通信,於是她便創造女字,繡在織物上以傳遞訊息。

本則傳說著重於形塑九斤的創造者形象,描述她擅長傳統女性被教育的女紅技能,符合古代社會對女性能力的期待。

然而,傳說未詳述九斤創造女書文字的確切過程,僅記載:

「以前女人不識字,托人帶口信常常出錯,九斤姑娘便創造女字。

」說明女書創造動機出於女性的生活困境。

傳說也提及女書的書寫載體與傳習方式:

「用這種字把信寫在紙本上、扇子上、帕子上……大家聚在一起,一邊做女紅,一邊讀紙讀扇讀帕、傳習女書,女書便一代一代傳下來。

」說明女性集體學習女書的情形。

二、盤巧姑娘造字說

相傳桐山有一位名叫盤巧的女子,十分聰明,「三歲會唱歌,七歲會繡花,長到十七、八歲,沒一樣女工不精通。

」十八歲時,她意外被官府中人強擄至道州府,「要寄書信不會寫,請人代筆更加難」,求助無門。

最後,她根據織紋圖樣造出一種文字,寫信讓狗帶回家鄉,故鄉的姐妹把盤巧的信解讀後,也用這種文字回信。

從此,她們用這種文字編歌,代代相傳。

本則傳說描述盤巧擅長女紅、歌唱等傳統女性技能,並提及女書字體是依據女性日常生活中常接觸的織物圖樣而創造的,顯示女書與女性生活的關聯性。

傳說中記載:

「盤巧想求人不如求己,世上的字也是人造出來的,何不造一種文字,向親人訴說苦情。

」說明女書源自女性所受之壓迫,並強調女書創造者反抗壓迫的心理。

三、胡氏皇妃傳書說

荊田村胡家有位姑娘名叫玉秀,才貌出眾,被選入宮中為妃。

她在宮中受到冷遇,「七年只被寵倖三晚,萬般清苦,想給家人寫信,又怕太監發現,便創造了女書字。

」寫在手帕上托人帶回家鄉,向母親和姊妹訴說宮中的苦楚,「告訴親人看信的秘訣:

第一要斜著看,第二按土話讀音去理解意思。

」從此這種文字便在家鄉女性間流傳開來。

本則傳說未提及女書創造者胡玉秀是否受過正統教育或習得漢字,僅描述女書的創造起因於古時女性在宮廷中的生活處境,目的是反抗男性的壓迫,並說明女書的閱讀方式與「音節文字」的特性。

四、神台買書說

據文獻記載,新車鄉有座廟,供奉採藥路過此地的父女三人,女書擺於此廟神台上,燒香化紙後可拿一本回去讀,女書因此向外傳播。

本則傳說未詳述女書產生的因由及與女性的關聯,僅記載:

「最早的神台女書不是用筆寫的,而是用絲線繡在綢子上……女孩子拿了女書回去要照抄一份,跟年紀大的婦女學認學唱學寫。

」說明女書的書寫模式與載體,和女性學習、傳承女書的過程。

筆者分析上述關於女書來源的傳說,除第四則無具體說明外,其餘三則皆提及女書的創造者及創造原因,且有相關作品流傳。

因此筆者推測,女書的起源應是於女性處境艱困時,由創作者依織物圖騰所創造,並藉團體歌唱的方式在當地女性間傳承。

第二節傳說形成之背景

本節分析傳說中女性角色的共同特徵,探討其與女書歷史、中國婦女史文獻的關聯性,藉此追溯傳說形成的背景。

前三則傳說中的女性主角是九斤、盤巧、胡玉秀,皆出生於江永地區;第四則的廟宇也位於此處,顯示女書的產生、散播、傳承與此地女性有極大的關聯性。

江永縣因所處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盛行,女性無受教育的機會,識字的人極少。

傳說中九斤和盤巧皆因不識字且身處對女性不利的處境,而產生創造女書的想法;雖無法得知胡玉秀是否識字,但她同樣處於男性掌權的壓迫體制,可見女書的產生一方面源自女性教育的貧乏,另一方面則出於長期由男性掌權、女性缺乏平等權利的體制。

中國古代對女子的教育十分重視「女紅」。

古人將「教習女紅」列為女性教育項目中的第一項,女性必須從小學習如何紡紗織布,年長出嫁後於家庭中操持衣物之事,才能成為「被認可的女性」。

由此可知,女紅對中國古代女性而言,不僅是婚前被教導的重要技藝,也是婚後生活中的勞動事務。

女書創造者與使用者皆為女性,而江永地區婦女平日多在家中紡紗織布、料理家務,因此對她們而言,「女紅」在生活中同樣佔極大的部分。

「盤巧造字說」提到女書字形源自女紅織物的圖樣,「九斤造字說」、「胡氏傳書說」、「神台買書說」則說明女書繡於女紅作品或女性生活用品。

由上述傳說可知,女書的字形體、書寫載體、學習傳承和傳播皆與女紅有關聯性,因此筆者認為,女性以女紅圖案為女書字形的根據,不僅與生活密切結合,也是對自身技藝的認同。

第三節女性主義思想分析

本節以「胡氏傳書說」、「盤巧造字說」兩則傳說為例,分析其中所含的女性主義思想,並提出相關女性主義著作佐證。

一、父權體制的壓迫與性剝削

「胡氏傳書說」的內容源自〈胡玉秀探親書〉:

「一道聖旨差人到,要我入朝伴君王。

……人人都道多富貴,誰知害我百年春。

……來到皇宮七年滿,只與君王三夜眠。

除此之外無事做,身在皇宮心不安。

……皇宮比雪冷十分。

如今人世幾時了,幾時氣死我終身。

……身在皇宮無依靠,舉目無親暗自愁。

透夜不眠透夜哭,眼淚四垂到天光。

要想上天天無路,又想入地地無門。

……還有一件氣不了,應君三夜失女身。

不比自此身懷孕,是男是女生一人,始得將來有依靠,如今到老靠哪人!

中國古代宮廷中的女子可說是父權體制下的受害者。

傳說主角胡玉秀服從聖旨進宮服侍君王,自此喪失對身體與性的自主權,在宮中受盡冷落,並在君王死後,因沒有為君王生下子嗣而無依無靠。

基(激)進女性主義認為,父權體制形成原因在於兩性間的生理差異,而其中影響最大者是女性的生殖能力。

此論點印證胡玉秀在宮廷中因無生育而形成的處境。

中國古代宮廷屬典型的父權體系,男性君王之所以罔顧女性意願召其進宮、進行類似性剝削的行為,並以男性權威控制女性生育的自主權,原因之一即為滿足子嗣的需要,藉女性之生殖能力延續男性掌權的體制。

由此可知,女性想保有身體與性的自主權,必須先掌控生育的自主權。

除因生育能力,根據社會主義女性主義,女性所受之壓迫的來源有兩種,其一是「經濟不平等」,其二是「男性的宰制」。

作家巴瑞認為,男性對女性所謂的性壓迫,不專指性行為本身的壓迫,且同時迫使女性經濟邊緣化,衍生出性別權力結構中女性次於男性的地位。

女性在宮廷中無經濟自主能力,無法獨立供給生活所需,必須依靠男性君王,因此在生存脅迫下喪失對身體與性的自主權,即屬「經濟不平等」的論述。

另一方面,林芳玫於〈走出幹與被幹的僵局〉中論道:

「『幹』這個字建立在不平等權力關係中宰制稱霸的現象,所指涉的不是性行為本身,而是通過性比喻來達成個體之間的宰制關係,其目的在於侮辱與欺壓。

」宮廷中女性的性自主權受制於男性,且在生育、經濟方面遭受男性的脅迫,因此形成一種階級的差異,女性處於較低下、受掌控的地位,被視為男性支配者的附庸,身體與心靈須完全的順服。

這樣的處境類同於引文對「幹」之現象的描述,也是所謂「男性的宰制」。

二、父權體制對女性的質疑

「盤巧造字說」描述傳統社會對女性「擁有能力」的質疑:

「老年人都說,天上的文曲星投錯了胎,世上才有盤巧這麼聰明的姑娘,如果盤巧是個男人,學熟詩文,一定可以中狀元。

盤巧聽了這些誇讚,心裡好傷心,村裡姐妹上百個,莫說斷文識字,連書是什麼樣子也沒見過。

由上文可知,中國古代社會不認同女性擁有與男性相同、甚至超越男性的能力,且不允許女性受教育以展現自身的才能。

這種以「出生性別」作為判斷的標準,將女性劃定為無能者,限制她們與男性競爭的制度,印證了女性主義者的控訴──女性之所以遭受歧視,完全是因為偏見。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的重要論點是探究女性是否因性別本身,而使她在教育、就業、參政各方面遭受不平等的對待。

此學派認為,女性的卑屈處境根植於社會習俗與法律制度的一連串壓迫,使女性難以進入公領域,如同傳說中社會輿論對盤巧的性別提出的質疑──「天上的文曲星投錯了胎」,社會偏見認為女性「天生」不如男性,因而將女性排除在學術或商業領域之外。

於是,中國古代女性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只能遵從「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也。

」的規範,無接受正統教育的機會,以符合中國古代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價值觀。

而盤巧的遭遇同樣也發生在吳爾芙筆下那位「天才洋溢的、不幸的、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的『莎士比亞的妹妹』」身上,她縱使有再高的天分,也無法被家人、社會認同,甚至受到「擁有『莎士比亞的天才』的人卻生為女性」的質疑,最後只能遵從父母安排的婚姻,否則便會遭遇更悲慘的命運。

由上文可知,女性因社會價值觀而無法享有教育權的情形,不單只發生於中國古代社會,而是存在於各個傳統社會。

18世紀的作家沃爾斯考夫特對此種社會觀念持反對的意見,她認為,女性應享有獨立生活的權利並接受教育,使自己不需因依賴男性而喪失人性尊嚴,而她的想法可說是源於自由主義「人是因其擁有理性而異於禽獸,非因其人之形體」的論述。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根據自由主義的理論,主張人在接受教育後皆具備同等的理性,故不論其性別皆應平等對待。

因此筆者認為,若要打破女性在教育、經濟等方面的不平等地位,應讓女性擁有與男性相同的教育機會,並制定「中性法律」與反歧視法,如此才能證明女性擁有與男性平等競爭的能力。

第三章女書作品內容分析

江永地區女性以女書文字創作詞曲、通信,留下許多珍貴的女書作品,原始紙本、繡品今多保存於江永女書博物館。

本章節錄文本中的女書作品,分析其中所傳達的女權意識、文化現象,並探討其社會功能,藉此了解女書對江永地區女性的影響。

第一節女書作品中的女權意識

本節將較具代表性的女書作品依傳達的訴求,分為教育與文化、婚姻與家庭、經濟與政治制度三個面向做討論,分析女書創作者所處社會的型態和當地的文化現象,並探討作品內容涵蓋的女權意識。

一、教育與文化

(一)「上江圩鄉七姊妹,我們識得女書字。

男兒有志在千里,嬌娘豈可讓鬚眉?

這首短短四句的作品表露江永地區女性的野心,顯示女書增強了女性對自我能力的肯定與不服輸的意志。

她們認為,女書的發明是屬於女性的偉大成就,讓女性在使用男性專屬文字的社會中獲得較平等的地位;擁有書寫女書的能力可使自己與男性比肩,如同獲得吳爾芙筆下那枚「讓她可以自由的表達意見……獲得不被外在力量所控制的影響力」的金幣,突破西蒙‧波娃《第二性》一書中「他者」的困境,晉升為自我認同較高的「自我」。

因此筆者認為,此作品可說完全展現女書使用者「不甘於人後」的精神。

(二)「女人過去受壓迫,世間並無痛惜人。

只有女書做得好,一二從頭寫分明。

新華女子讀女書,不為做官不為名。

只為女人受盡苦,要憑女書訴苦情。

做出好多書紙扇,章章句句血淋淋。

……鬼神若能拿起讀,未必讀了不流淚。

草木若能拿起讀,未必讀了不傷心。

女書的產生是為了讓女性擁有可以抒發自身情緒的文字,而這首描述女性心中悲苦的作品完全展現出這項功能,可說是女書申訴苦情的代表作品。

女書讓女性突破父權社會界定出的框架,不再因無法使用漢字而受限。

她們透過專屬女性的文字傳遞訊息與情感,為女性群體發聲,告訴彼此:

「從此我們不必再在沉默中受苦。

」可見女性習寫、創作女書並非單為在男性掌權的社會體制中求取功名,而是希望藉這些詞曲讓他人了解女性生活中的種種艱辛。

(三)「英台要到杭州去,要到杭州進學堂。

惹得祝公高聲罵,女兒說話不思量。

只有男子入書院,哪有女兒進學堂?

你今要到杭州去,一刀兩斷送長江。

……南海觀音原是女,長日念經坐佛堂。

則天皇帝一女子,總管山河實威風。

好女入得千人隊,好馬入得萬人場。

此作品藉由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說明作者所處環境對於女性教育的不重視與反對,並提及作者對女性教育的理念和對自身的期許。

由祝英台父女的對話可知,祝英台出身世家,父親存有重男輕女的保守觀念,認為女性受教育是荒謬、不得體的,因此在女兒提出要求後大發雷霆,甚至要求斷絕父女關係。

筆者認為,作者是透過祝父的言辭,描述自己爭取受教權時遭到的反對與批判;祝父即代表作者所處社會中的男性,而祝父對女性受教育的態度則為他們的普遍觀念。

另一方面,祝英台對父親的反對並非退縮與順從,而是舉南海觀音、武則天皇帝兩位歷史上知名的女性為例,向父親證明女性也能有非凡且不輸男性的成就,以不卑不亢的語氣駁斥女性受教育無用的觀點,爭取自己去杭州學習的機會。

祝英台為作者形象的化身,她的渴望及想法皆出於作者自身,可見作者同樣不甘心因身為女性而無法入學受教育,極力想爭取女性的受教權,也認為自己的能力出眾,應如「好馬」一般受到社會的重視。

此外,作者稱頌兩位女性,說明她們皆是作者效法的對象,而作者的目標即是希望像她們一樣,成為歷史上留名的傑出女性。

二、婚姻與家庭

(一)「還有一件更荒唐,男女本是不平均。

終身大事由父母,自己無權配婚姻。

多少紅顏薄命死,多少終身血淚淋。

此作品直白的描述江永地區男女不平等的事實,及女性無法自主婚姻的悲慘命運。

江永地區流行指腹為婚,婚姻在雙方出生前就已由父母決定,女性沒有權利決定自己的未來婚配。

作者於作品中斥責此事的荒唐,認為這樣的行為導致女性婚後的悲慘處境,終生沒有快樂的生活。

此外,作者透過此作品揭露父權體制下婚姻的真相,側寫女性於其中遭受之不平等、甚至危及性命的對待,顯示作者對女性的無限同情與對婚姻自由的渴望。

(二)「十八歲女三歲郎,夜間洗腳抱上床。

睡到五更嘬奶吃,我是寒妻不是娘。

我是望其公嬤面,不是一腳踢下床。

此作品以諷刺的口吻道出一名女性對婚姻和丈夫無奈、不甘心,透過違背常理的婚姻情形暗諷父權社會中婚姻制度的荒謬,帶出女性悲憤卻必須隱忍的心情。

西蒙‧波娃曾說:

「婚姻,是傳統社會指派給女人的命運。

」江永地區女性無婚配選擇權,有時因經濟等因素被安排嫁給年齡差距懸殊的男性,產生此作品中的情形。

女性對此感到憤怒與不情願,但卻沒有拒絕的權利,因為「婚姻是她一生唯一可以『從事』的行業」。

於是,她們便藉女書宣洩情緒,創作出許多描寫自身婚姻樣貌的作品。

三、經濟與政治制度

(一)「想起家中樣般有……紅緞到來娘不剪,綠緞到來娘惜錢。

爺的惜錢不惜女,留歸得崽種田庄。

高樓大廈女沒份,打起花街借路行。

此作品透過一位即將出嫁的女性,道出作者所處社會重男輕女、女性無財產繼承權的情況,及女性對此的不平之心。

古代女子出嫁,由新娘的娘家提供財物給女兒作嫁妝,嫁妝的貴重即代表父母對女兒出嫁的不捨與對女兒的重視。

然而,作者的父母卻十分吝嗇,只給女兒準備微薄的嫁妝,把錢留下來以便日後留給兒子,顯示作者家重男輕女的觀念。

作者對這樣的做法感到不滿,認為自己為家中付出良多,卻因身為女性而得不到應有的回報,是十分不公平的,而這也是同時空許多女性的共同想法。

中國古代女性負責家中的家務工作,背負與男性相當的持家責任,但卻不能獲得報酬;即使無兄弟也沒有父母財產的繼承權。

在這樣的父權社會中,女性無法擁有獨立的經濟自主權,必須依靠父親、丈夫、兒子等男性才能生存。

作者便以此作品嘲諷經濟體制對女性的不公,並批評父權社會對女性勞動付出的忽視。

(二)「封建女人纏小腳,出門遠路不能行。

田地工夫不能做,害人一世實非輕。

可憐世間老少人,三寸金蓮難移動。

……纏腳本是大不該。

生產事並做不得,害了女身一世人。

由此作品可知,作者生活於封建社會,女性須遵從裹小腳的習俗,導致一生不能擺脫外力賦予的桎梏。

據女書傳人所言,女書盛行的時期,即為女子普遍纏足的時期,顯示「女書」與「封建體制對女性的壓迫」兩者間的關聯性。

作者身處的封建社會,也就是男性掌控政治、經濟權的父權社會,透過這項習俗誇大男性的權威以鞏固權力,在女性年幼時即強制她們禁錮自己的身體,藉此加重男女在生理上的差異,以便日後完全掌控女性的身心。

甚至為如此殘忍的行徑冠以「貞節、品德」之名,迫使無數女性摧殘自己的身軀,以滿足父權體制下社會大眾的期待,卻因此失去行動的自由。

作家米列曾批評中國的纏足行為、婦德的要求、深閨教養為「父權社會歷史中殘酷和野蠻的習俗」,作者同樣以這首作品譴責纏足的不合理與野蠻,展現對女性纏足的憐憫,希望藉此讓世人得知女性身心承受的悲苦,與對此習俗的控訴。

(三)「誰曰女人無用處,路來女子半邊天。

因為封建不合理,世世代代受煎熬。

為官坐府無資格,學堂之內無女人。

只有打倒舊封建,女人才得有生存。

此作品駁斥社會對女性能力的輕視,強調女性在社會中的重要性,並透露出封建體制下的女性對於從政與受教育的渴望。

由上文可知,作者認為是封建體制男尊女卑的政治環境造成女性的弱勢,而作家佛侖區則主張,政治體系中所有不平等的制度,皆源於男性對女性壓迫與歧視的合理化。

因此筆者推斷,女性因性別而在政治、教育方面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皆可歸因於封建社會中「男性至上」的各種觀念和制度。

如作者所言,唯有破除封建體制,女性才能掙脫父權的壓制、獲得平等的權利。

第二節女書作品的社會功能與影響

江永地區的女性使用女書,以歌曲、書信等形式創作,內容可歸納為宗教祭祀型、申訴苦情型、喜慶娛樂型、友誼結交型、敘史記事型等。

這些女書作品除傳達女性意識外,還含有各種不同的社會功能。

本節以女性主義觀點分析女書的社會功能,並探討它們對當地女性的意義與造成的影響。

女書的出現促進江永地區女性的覺醒,增強她們的自我意識。

封建制度下的禮教風俗使女性喪失財產權、受教權、婚姻自主權,即使心中對此感到不滿,也無處宣洩。

女書的產生讓她們擁有一個可以彼此傾訴情感、傳遞訊息的管道,藉由女紅圖樣的掩飾,使女書文字不為男性介入,更讓女性敢於真實抒發渴望平等、反抗父權壓迫的想法。

作家吳爾芙曾說:

「劍影投射在女人廣大的生命中。

」這把劍是世俗既定觀念的界線,劍的一端是傳統習俗認為正確、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