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9012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非指导性教学:

这一概念来自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

“非指导”是罗杰斯用来表示与传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相区别的新概念,不是“不指导”,而是“不明确的指导”,即要讲究指导的艺术。

“非指导性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学习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而是着重于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以真诚的情感对待学生,给学生以无条件的关注,并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产生移情。

随之而来的便是学生自我指向的学习。

这样的非指导性教学显然有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非指导性作文教学:

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教学思想和方法。

在作文学习活动中,学生不受任何束缚,可以尽情地、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任何观点,让他们的个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非指导性”的作文教学与传统意义的作文教学本质区别之处就是课堂主体角色的转换:

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人物,不起组织指示和评价的作用,他只以班级一员的身份参加学生的活动,以真挚、坦率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从而促进学生大胆自如地表达。

值得我们思索、探讨的是,教师绝不仅仅是班级中普通的一员,而是“特殊”的一员,特殊之处在于教师在“非指导性作文教学”课堂中乃至每个学生的整个作文学习过程中如何起到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教师通过自己艺术化的“非指导性”工作,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最终达到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3、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的策略:

所谓策略是指向于非指导性作文教学所采取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体系。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20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卡尔•罗杰斯(CarlRamsonRogers)将其心理治疗观推广到教育中,形成了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一种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与学生间的非指导性谈话,帮助学生创设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

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一个促进者的角色,他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个人关系,并隐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这一模式成功的标志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且能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因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成功取决于师生坦率地共享某些观念和相互之间真诚交流思想的意愿。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一反传统教学的基本思路,把教学的重心定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把教学过程的性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与生长,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它突出了传统教育所忽视的情感作用和价值观等重要问题。

当前,国内关于非指导性教学的研究已从理论层面上逐渐展开,但从实践层面上看,可供参考的范例和模式甚少。

特别是“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更是鲜有涉及。

然而,就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将充分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情感的释放,情感的表达,充分注重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习惯于大胆地、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2、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本课题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实践意义。

(1)理论价值:

从目前世界语言学习理论的发展趋势看,非常重视习得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强调语言教学要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以形式为中心到以内容为中心的转变。

因此,可以说作文教学改革出路就在于如何实现这两个转变。

本课题将把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的作文教学中,归纳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力求在大量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理论,为如火如荼的作文教学改革提供新鲜的资源。

(2)实践价值:

长期以来传统的“范文引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师生评议”的作文教学模式,对作文教学的过多限制,对学生习作的过细、过高要求,对理性的过分追求,严重束缚了学生个体情感的抒发及思维的拓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使本应开放、生动活泼、真情自然流露、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的作文教学,走向了封闭的、模式化的、一塘死水般的局面,造成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导致学生习作空话、套话连篇,普遍存在概念化、成人化、功利化、抄袭、杜撰等现象。

而教师的“非指导性作文教学”就是要改变以形式为中心的作文训练体系,建立以内容为中心的作文训练系列,使作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

在作文练习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作文情景或确定一个交际实用目的,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营造真实的作文环境,淡化教师的指导痕迹,改变作文教学单一、单调的状况,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设计出“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

(2)研究出“非指导性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作文素养和人格发展的教学策略的表达模式。

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和现状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小学生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小学生写作问题的现状及成因,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非指导性作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提供一个有效的依据。

(2)“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一般特征的研究。

“非指导性作文教学”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挥,以教师给学生一定的心理帮助,鼓励、启发学生的思维为特征,体现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极大重视。

“非指导”并不等于“不指导”,而是“不明确的指导”,即要讲究指导的艺术。

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会出现结构单一,千人一面的现象。

因此,本课题将围绕“如何找准指导的切入点,如何把握指导的‘度’,如何讲究指导的艺术”等方面研究出“指导”与“非指导”的关系问题,从而归纳出“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的一般特征。

(3)研究小学阶段中、高年段“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的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

我们将把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分为两个阶段:

三、四年级为中年段,五、六年级为高年段,依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及习作要求,制订不同的研究目标。

通过案例研讨,寻求各年段“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的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

(4)非指导性作文评价的研究。

就作文教学而言,评价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非指导性作文教学”中,教师更是应该真诚地对待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对学生作为具有自身价值主体的任何思想与感情,都应予以认可,并坚信他们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通过给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自编习作集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鼓励个性化表达,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也可开展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活动,如:

文学社社刊投稿、兴趣小组办小报、班级开辟作文园地、学校开展作文竞赛等,为学生作文的发展与展示提供舞台。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实施多样化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过程动态化。

3、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1)小学中、高年段“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的目标与策略的研究。

(2)非指导性作文评价的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将在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指引下,实事求是地对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论证,通过课例研讨、沙龙活动、专题讲座、参观培训等研究活动,归纳总结出“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活动策略,既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推动实验教师的迅速成长。

本课题拟用三年的时间进行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6.6—2006.9)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实事求是地对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论证,通过经验筛选,分析调研、论证,确定课题实施方案。

*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

(二)实验阶段(2006.10—2009.2)

1、制订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教师撰写个人子课题计划,结合班级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作文教学指导活动。

2、组织课例研讨、沙龙活动、专题讲座、参观培训等研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及时发现课题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实施方案和计划,探索“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初步构建非指导性作文教学体系。

3、由于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来自四所学校,所以将充分利用校际之间的互动,形成区域团体合作,课例研讨不再是走过场,而是有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过程,即:

课例→研讨→自主尝试→再研讨→达成共识出精品。

校际之间的互动研讨,将打破以往课题研究时校内同水平重复的弊端,增强了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

4、教师采用集体讨论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学习,既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又要重视文学鉴,赏与写作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及写作水平,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

5、及时搜集、汇总整理本课题研究的校本材料,并做好积累工作。

6、根据实验过程和积累材料,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召开中期汇报会,包括成功个案展示,进行经验交流。

*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和对比法。

(三)总结阶段(2009.3—2009.6)

1、全面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结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2、编印教师论文教案集和学生优秀习作集。

3、开展结题汇报活动,邀请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评比。

*主要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法和分析总结法。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拟提出以下观点:

1、在“非指导性作文”教学中,以学生情感为作文教学的出发点,教师不再是作文教学的主宰者,而应该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反应者。

对讨论负有主要责任的是学生,教师只是做些非指导性应答以引导或维持讨论。

非指导性应答通常是一些简短的答话,这些话不是解释、评价或给予忠告,而是对理解加以反映、澄清、接受和证明,目的在于形成一种气氛,让学生愿意展开他们正在表达的观念。

在这里,学生决定要学习的东西,他们自由设置自己的教育目标,并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些材料。

2、“非指导性作文”教学方式强调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接受的气氛。

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心理氛围,以及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有足够表现自我的机会,敢想、敢说、敢做。

3、,“非指导性作文教学”强调教师的服务意识。

教师教的过程,也就是为学生服务的过程。

教师的角色应随学生的需求而不断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参与学生活动,积极为学生服务。

3、“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的学习评价主要是学生的自我评价。

测量学习进步的标准在质而不在量,而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都是自己制定的,所以只有自己才能做出最恰当的评价。

这种自我评价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本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

1、在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指引下,明确提出并界定了“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的概念,并揭示其一般特征。

2、针对当前作文教学重指导、重课堂、重讲评的情况,不仅注重作文“内容的生活化”,作文“形式的开放性”,作文“表达的个性化”,更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心理上,注重教学过程的主体性,注重整体性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学。

3、在不同模式下有可能探究出有针对性的、适合各年段不同学生特点的、有效地实施“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的活动策略。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

小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研究(含个案研究)

调查报告

2006年12月

李薇薇

关注生命真情的自由表达

系列习作

2006、9—2009、1

李薇薇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的策略设计

教师

指导用书

2006、9—2009、1

朱锡伟、李薇薇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的理论研究综述

论文

2007年1月

朱锡伟、李薇薇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的策略的案例研究

系列论文

2007、3—2008、12

朱锡伟、李薇薇

最终成果(限3项)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学程(出版)

学生用书

2009年5月

朱锡伟、李薇薇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的策略

论文

2009年5月

朱锡伟、李薇薇

《小学非指导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2009年6月

李薇薇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有一系列有利条件能充分保障研究任务的完成。

1、课题组核心成员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课题主持人具有小学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是常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工作经验。

从教二十余年来,他致力于语文教学研究,课堂教学重情境设计,重语言交流,重小组互动学习,重技能学习,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市、区教学比赛中屡获一等奖。

他先后主持开展了多个省、市级课题研究活动,成绩显著。

他勤于笔耕,先后编写十余本学生作文选,所写论文先后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或发表。

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均为四所实验学校的骨干教师,这些核心成员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积极,勤于钻研,善于反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色,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大多参加过两轮及两轮以上的课题研究,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已有多篇发表或获奖。

2、名师把脉,校际互动:

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来自四所学校,真正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目标,促进了相互之间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增强了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本课题还将聘请教授为课题顾问,既为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了有效的平台,更为本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前期准备工作到位:

围绕本课题,我们已经开展了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搜集了大量相关理论、文献。

同时,对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写作的方法掌握情况、教师写作教学的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摸清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为课题下阶段的正常研究做好了前期准备。

4、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充分:

本课题一旦评审通过,将获得强有力的保障条件。

四所实验学校设立了专项课题实验经费,用于实践基地建设和各项活动的开支,为课题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同时还建立了完善的课题领导小组,由在语文教学上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和研究能力的校长亲自领衔,其他成员分工不分家,责任到人,相互配合,统体协作,保证课题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课题组还准备定期召开课题推进会,各阶段负责人定期在会上交流课题进展情况,并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改进研究方法,确保课题的研究到位而有实效。

严格课题管理,做到六个有:

有目标、有文本、有活动、有总结、有信息、有报告。

另外,加强研究教师的培训,组织外出学习、取经,统一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对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以促进课题研究质量的不断提升。

附1:

子课题选题及分工安排

子课题选题

实验教师

子课题负责人

小学状物类作文

非指导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李薇薇、蒋杰、朱丽华

诸玉英、缪蔚锦

李薇薇

小学写人类作文

非指导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刘海燕、邰华

刘海燕

小学记事类作文

非指导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魏琼、金莉红

蒋伟芳、钱怡

魏琼

小学写景类作文

非指导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周亚娟、马玉兰

周亚娟

附2:

本课题研究前期搜集到的部分文献

1、马增彩: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现代启示》(《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年第1期)

2、施良方、崔允漷合著:

《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原理·教学策略》

3、彭钢、蔡守龙:

《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科学出版社)

4、杨再隋著: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思想录》(小学语文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5、吴立岗著:

《小学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6、韦志成著:

《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7、叶圣陶:

《拿起笔来之前》(《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8、陈秉章著:

《小学作文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9、柴向阳:

《谈作文教学的新概念》(《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1月)

10、刘正才:

《阅读课的“非指导性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2年第7期)

11、高文:

《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8期)

12、孙勤东:

《新教材作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语文教学之友》2002年第7期)

13、刘永清:

《多渠道拓展挖掘学生写作心理需求》(《语文教学之友》2003年第5期)

14、卢传梁:

《个性·独创·自由——谈写好作文的三个要求》(《山西教育》2000年第16期)

15、程翔:

《作文个性化与作文教学个性化》(《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期

16、刘锡庆:

《轻松阅读自由写意》(《新作文》2003年第1期)

17、周一贯:

《生命独白与心灵对话》(《新作文》2003年第1期)

18、吴立岗:

《正确处理习作教学中自由表达与语文基础的关系》(《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年第1期)

19、张化万《小学生活作文的实践与思考》(《作文教学语丝》《教学月刊》2003年11月)

20、王崧舟《试论张化万先生的作文教学价值取向》(《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年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