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剧《三八线》经典的三三制战斗队形重现荧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9263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争剧《三八线》经典的三三制战斗队形重现荧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战争剧《三八线》经典的三三制战斗队形重现荧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战争剧《三八线》经典的三三制战斗队形重现荧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战争剧《三八线》经典的三三制战斗队形重现荧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战争剧《三八线》经典的三三制战斗队形重现荧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战争剧《三八线》经典的三三制战斗队形重现荧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战争剧《三八线》经典的三三制战斗队形重现荧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战争剧《三八线》经典的三三制战斗队形重现荧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战争剧《三八线》经典的三三制战斗队形重现荧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战争剧《三八线》经典的三三制战斗队形重现荧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战争剧《三八线》经典的三三制战斗队形重现荧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争剧《三八线》经典的三三制战斗队形重现荧屏.docx

《战争剧《三八线》经典的三三制战斗队形重现荧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争剧《三八线》经典的三三制战斗队形重现荧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战争剧《三八线》经典的三三制战斗队形重现荧屏.docx

战争剧《三八线》经典的三三制战斗队形重现荧屏

战争剧《三八线》:

经典的“三三制”战斗队形重现荧屏

前言:

反映抗美援朝的战争剧《三八线》已经播出了20多集,笔者一集都没有落下过全看了。

首先笔者想说得是:

不管多么真实的影片,在咱们军迷眼里,也是漏洞多多,关键咱们专业!

不管多么牛B的军迷,在真正军人眼里,也是幼稚多多,关键咱们业余!

大家多多讨论,不要较真上火。

一、笔者认为这部电视剧应该是最近十几年来少有的全面反映抗美援朝的作品。

说此剧算是良心之作,也不为过。

《三八线》没有描述毛主席、彭德怀等统帅人物的运筹帷幄,而是一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连队、一只战地救护所、一只运输队为材料描述他们作为百万志愿军英雄中的感人的事迹。

主创人员的思路就是想用一个虚构的连队,一群有着原型的虚构的战士,来最大限度的全面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场景

这个连队的定位应该是39军某连,但个人认为这个连队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象征。

如果按照军迷的要求来评价这个剧,那拍的是不怎么样,但是,如果横向比较,和其它电视剧相比,这算是近期难得的精品了。

该剧主创人员已经很尽力去拍了,但是时代不同,时间和经费又都是有限的,出现纰漏是难免的,拍战争大戏,比什么偶像剧难度大的不止一点半点。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乐观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电视剧。

这部剧确实是一部很严谨的战争剧,有不足,但是没有明显的错误。

《三八线》,展现了志愿军的“一点二面”,“三三制”的战术,导演已经尽可能的把当年的解放军的战术重现银幕。

“三三制”进攻队型,掩护射击单兵手榴弹爆破,班排包抄。

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拿手的战术终于重现了。

在本剧中,笔者注意到几个细节:

手榴弹拉弦后,停两三秒才丢向敌火力点,落地就炸;

栓动步枪射速低,就轮流射击,保持火力持续性;

冲锋被敌机枪火力压制后,就地隐蔽精确射击,诱敌连续开火,等敌人换枪管时再冲锋!

还有战前动员、战后战术讲解、新兵克服恐惧、战斗小组老带新等等。

这些细节真的是太棒了!

这才是当年的虎狼之师,这才是当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对于枪械道具也基本还原了当年双方的装备。

剧中美军装备着m1半自动步枪,m3黄油枪。

以及南朝鲜军队装备着春田步枪!

而刚入朝的志愿军则装备着,中正步枪,捷克式机枪,还有马克沁重机枪。

在此片中装备问题不大,因为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中国1949年建国后初期装备的是万国牌武器。

到目前为止已经看到电视里的这个连队经历过的事件:

1、美军轰炸中国东北地区丹东;

2、誓师抗美援朝;

3、中美首战云山(电视剧里用战报形式来表现);

4、一口炒面一口雪,后勤保障极为困难;

5、38军第二次战役中的德川进攻战;

6、38军113师穿插龙源里时候大摇大摆的从公路行军,美军空中侦察误以为是南朝鲜伪军,还让前方的南朝鲜伪军治安队准备午饭,结果被志愿军穿着南朝鲜伪军衣服一举拿下;

7、9兵团长津湖之战,一个连保持战斗阵型全体被全体冻死(电视剧里是该连一个班)

8、松骨峰保卫战,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面对美军2个团的进攻,誓死不退,打到最后主阵地只剩7个人(电视剧里剩了8个);

9、美军驱赶韩军跟志愿军拼刺刀,趁敌我双方混战之时派出空军摧毁整个阵地,妄图消灭志愿军,最后没成功(朝鲜战争中美军经常这样干);

后面笔者估计该剧还要表现横城反击战、汉江阻击战、180师、铁原阻击战、上甘岭、张桃芳、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曹玉海……等等抗美援朝战争中重要的事件。

为了以小见大,主创团队只有一个连的表现空间,所以大家期待的大场景是没有了,不过该片对道具的考究是近年来国内片子里比较好的。

志愿军用的是中正式、38式、莫辛纳干;美军用M1加兰德、M1汤姆逊、M3汤普森、BAR、M1919、M2;陆军武器应该是专门做了几辆能跑的M4A3E8和威利斯。

唯一的小瑕疵是服装的问题,那种颜色偏深的作战服像越战时期而不是朝鲜战争时期的作战服,而且韩军的军衔有很大错误,在此不过多纠缠了,毕竟没让志愿军用AK47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该片的主题曲非常好,真正唱出了人民群众对志愿军英魂的怀念,一句“岁月悠长,山河已无恙”,笔者相信很多人(热血青年)都泪光闪耀(所以说不能跳过片头片尾!

对于那些看都没有看就出来JJYY的,笔者真的是对你们厌烦了,你们这些行为就是喷子,跟美分、逗士没有本质性区别。

二、笔者要重点说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经典步兵战术“三三制”,笔者先说该剧。

1、该剧第十一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进攻美军控制的高地龙缘峰时,导演给大家全方位的展示了解放军经典的“三三制”进攻队形,镜头中三人小组的正面进攻,横向拉扯,火力掩护。

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三三制”队形完全相同,真是看的太过瘾了。

这是笔者在现在的影视作品当中,第一次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经典的“三三制”战斗队形出现在屏幕上,该剧的指导相当专业,是咱们军迷的福利。

两个三人小组的快速移动。

左侧的三人小组进行火力掩护,右侧的小组起来冲锋。

三人小组的进攻队形。

掩护小组跳起来冲锋。

前面的三人小组(烟雾里还有一位战士)横向跑动,分散敌人的火力,掩护后面两个小组的人前进。

火力掩护小组

2、再有:

剧中机枪班的阵地始终是独立的,位置相对靠后,这是正确的。

那些把机枪和步枪都架在前言战壕上一起开火,然后步枪兵跳起来冲锋,纯属扯淡。

这样一来,机枪的射界就被步枪兵挡住,无法开火,不用敌人打就得停止射击了。

而步兵冲锋时,是最需要后面的火力支援来压制敌人的。

笔者记得在前几集里,李长顺刚下连队第一次参加战斗打伏击的时候,没有命令就擅自出击,干扰了机枪班的火力射界,导致机枪班不得不停止射击,机枪班长还骂呢。

战斗结束连长做讲评,就指出了这一点。

所以说,机枪不是用来抱着冲锋的。

进攻时,作为伴随支援和压制火力,机枪阵地跟一线步兵出发阵地不在一条线上,而是在步兵侧后方,突击的步兵进攻后,战线稳定了,机枪阵地再往前推进部署。

3、如果要像一些战争影视剧中那么密集的冲锋队伍,别说后面开枪打着前面的人了,就算前面的敌人闭着眼睛开枪也有十之八九会中的,冲锋时是不会如此密集的,解放军一般是以战斗小组为单位,相互掩护着向前跃进的,战斗小组与战斗小组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很大的。

战争片确实是比较难拍的,即使电影界的无敌巨无霸美国好莱坞来拍,基本也只能表现小单位战斗,一般表现班排级可以非常真实,连级比较真实,到营级以上就拉稀了。

举例说明:

黑鹰降落是特种协同作战,主要作战场面规模不超过排级。

兄弟连,连队级别;拯救大兵瑞恩,除开头10分钟是兵团作战(其中BUG也不少),后面就是小分队作战,结尾大战也就是一个加强排对抗德军一个连;至于失败的如风语者,营级,拉稀了;还有讲越战那个叫什么来着,笔者记不清片名了,主角是个团长,也拉稀了。

其实这很正常,因为电影镜头和屏幕宽度都限制了战争电影对现代战争的大场面表现,简单来说按照作战手册,单兵距离要求一般间隔5米,一个班展开要50米,一个连的攻击正面起码300米,分这么散,镜头怎么拍?

如果再算上伪装什么的,估计人都看不见!

这点在兄弟连中就很好的表现了,散兵坑之间距离是比较远的,以至于一个镜头拍上去最多能拍到4-5个人,即使是在夺取村庄的密集冲锋中,也是以排为单位分散突击,互相距离已经达到必须用步话机的程度。

如果在电视这么大的屏幕上表现宏大的兵团突击,人估计也就是像素点那么大,真没法弄。

反而燧发枪时代排排站那种战争比较好表现,因为都是密集队形。

三、笔者重点说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经典战术“三三制”和所谓的“人海战术”。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陆军中,三三制原则深入骨髓。

冲锋也是以三人小组组成的散兵线为主。

几百米宽的正面,很少超过一个排的兵力。

“三三制”:

疏散队形,分队配合,小群突击。

我军冲击时班排连都有队形的,班队形以三角队形为主这就是我军“三三编制”的由来。

冲击时不是抱着枪冲出去的,是交替冲击是有火力压制的!

配置武器不一样冲击队形也不一样,总之一句话发杨火力,保存自己,打击敌人。

说解放军是人海战术那更是无稽之谈,解放军的步兵班战术世界第一!

解放军排以班为单位分成了三个梯队,一个班又分成了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人,以便相互接应。

三人战斗小组呈箭镞式进攻队形每名士兵任务分工明确,进攻-掩护-支援。

一个步兵班分三个小组,班长,副班长,还有一个小组长,各带一小组人行动。

行动时三名士兵组成一个战斗小组,两名士兵在前,组长在后,呈三角阵型,三个战斗组组成一个战斗班,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行动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

战斗班展开时士兵根据组长或班长指令随时变换战斗队形,战斗群展开后用:

"口语"、"手语"、"军号"、或"无线电"来传达战术指令,一个战斗群的正面宽度最高能展开到八百米左右。

图注:

看见那个小喇叭没?

如果是攻击敌人阵地,一般第一线是正三角,一人攻击,两人掩护;后面的小组一般是倒三角。

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把握这么一个原则:

不能让一发炮弹就干掉一个小组。

也就是说:

人与人之间还是很分散的。

“三三制”在火力分布上梯层分明又相互协调,是一种完美的攻防队形,不存在西方散兵多层推进时火力难以发挥的缺点,而每个战斗组的间隔都保持着合理的距离,这样避免了在遭遇炮火覆盖时损失过大的问题,一发105榴弹炮最多也只能打掉2个小组。

1、据笔者了解到的真实情况。

1)、真实的战术训练场上,一个几个人的步兵班,进攻队形展开达到一百多米的正面,在班战术队形的进攻队形排面上最多就5—6人(前三角或倒三角)。

重机枪超越射击,班机布置在班战术队形的侧面。

2)、解放军的步兵战术,步兵班进攻正面为100米,防御正面为200米,根据不同的地形稍有调整。

现在新的条令中战术队形更散开。

中国的步兵班一般分为三个战斗小组。

不同的部队对战斗组的称呼不同,一般由班长、副班长、一名老兵担任三个战斗组的组长。

分工中,老兵通常为突击组(爆破组)组长,班长在进攻队形前三分之一处位置指挥,两个小组交替掩护。

副班长指挥火力组位于班队形侧后(这只是大原则)。

进攻作战,班长指挥位置要前置,躲在后面怎么指挥全班。

解放军步兵连的进攻正面约为1000米。

举个实例:

当年某步兵连山地进攻作战训练时,全连散在战术训练场几座山峰之间(战术训练场位于城郊,勉强够一个连队战术训练,两个连就有些挤了,得各练各的。

大约有五座山峰,十几平方公里,有山地、有平原田地、有两个村庄、一座疗养院和其它设施),某排只在进攻出发地域集结时还能看到。

出发后,除了本班战友在目视距离内,其它排的战友基本看不到人影。

主攻排第一阶段作战,一路要跑近五公里的山路,攻上阵地,嗓子里都是血。

搜索残敌、巩固阵地后,第二阶段作战就交给预备队排完成,某排看戏。

2、笔者拿一张经典相片来说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经典战术“三三制”。

下图,是清川江战役,志愿军攻击一个小高地。

笔者估计拍照者的位置,就是排长的指挥位置!

(按:

照片是118师354团在新兴洞进攻美2师9团,一个突击排攻上三个山头中的一个。

我解放军战士在以三人一组的方式向山顶冲锋,迫击炮安排在左侧坡底,机枪在右侧小坡上,以夹角射击方式为冲锋的士兵提供火力掩护,指挥员在重火力之间指挥,位置隐蔽,且能有效指挥仅有的重火力。

)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完美的排进攻队形,但是有人指出:

山顶处密集的站着那么多人,一旦遭遇敌人,岂不是要吃大亏?

既然如此,就要关注山顶处的细节了:

1)、山顶处大约一个班的战士,他们将枪支夹在腋下或提在手中,枪口向下,说是进攻倒不如说是在“赶路”;

2)、在他们下方不远处有一个人,似乎手里没有枪,但是你仔细看他的姿势——他的手中似乎正抓着一枚手榴弹,时刻准备投弹:

这大概是个投弹能手,对方阵地上冒起的黑烟,恐怕就是他的手榴弹炸出来的。

基于此,我们来分析一下:

拍照的时候,我军已经接近了敌人的第一线的阵地,在一轮精准的投弹过后,敌人的阵地没了动静,战士们正在抢占敌人的阵地——在那个投弹手的右上有两个跌跌撞撞往上爬的战士,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另外分析脚印来看,在山坡较为陡峭的面上有大量的脚印,相对平缓的一面(山脚下摆着重机枪的那面)则脚印稀疏。

说明部队在进攻的时候也是尽量的利用地形,尽可能的接近敌人阵地,直到可以把手榴弹扔到敌人的战壕里。

总之,守阵地的不管是谁,恐怕都要(已经)悲剧了。

3、笔者说说为何我们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伤亡会很大呢?

越南丛林地带,植被对进攻的影响非常大,有些地方的草丛都一人多高。

很多时候一打起来,小组与小组、班与班之间就不能保持联系,互相照应不上了。

原本计划要集中打一点,打着打着就成了各班排各自为战,成了一个巴掌而不是一个拳头,在平原和丘陵上无敌的战法,到了丛林就不太好用了。

如果当时能把山烧了再打,肯定伤亡少很多,但是却没那个时间,也是没办法——细琢磨其实这个想法跟当初美国人撒橙剂一个套路。

所以说,平原丘陵得是平原丘陵的部队;高原有山地部队;丛林有丛林部队。

针对不同的作战地域进行不同的训练。

传统的战术等等这些东西实践证明没有过时,只不过在这套东西的基础上要与时俱进。

战术这东西,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交战双方都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唯武器论,唯精神论,唯战术论都是片面的。

4、“人海战术”。

笔者想说的是,经常唠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靠“人海战术”取胜的除了西方国家和台湾地区!

其实一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人海战术”,只是拿这些老为他们的失败找借口。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思想及战争理论是公开透明的,也是某些军队切身体会过无数次的。

想想抗日战争期间,某军让共军开班传授游击战理论战术来抗击小鬼子,结果怎么样呢?

大家都知道的。

愚蠢的军队在失败后不是找教训,而是找失败的借口失败的理由-----嗨!

共军太狡猾了。

“人海战术”是无能的对手找出来的一个蹩脚的战败理由。

自从马克芯出现在一战的绞肉战场以后,任何此类的“战术”都是NC。

近代只有伊朗用过,以2万人的伤亡打死伊拉克千把人,就算是解放战争后期,冲击坚固设防阵地,都是小组爆破开路,怎么可能人海?

给你十万人,人海战术能坚持一天吗?

大阴帝国和法兰西联军,就是用人海战术冲击德国阵地,结果被汉斯打死6万余以上的高卢鸡和约翰牛,这就是凡尔登绞肉机---马克沁的杰作。

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装备极端落后的情况下,以极高的战术素养,打得联合国军满地找牙,一个人海战术就打的赢了?

人海,只是一种直观的看法,其实这主要和中国军队的结构和战术有关,因为大多数中国军队远程火力很低下,主要靠步兵轻重武器来干活,这些武器的射程都很有限,所以必须把部队运动到一定的集结地,来组织进攻,这样的话,敌人在高处就感觉人海般的军队向他涌来,再采取步兵阵列移动的话,面积会很大,气势宏伟

通过区域性的兵力调度,运动穿插潜行千里,声东击西奇正兼用,分割包围设伏阻击,最终实现以集中优势兵力围歼被困之敌!

这就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海战术”的真谛所在了。

如果我有十个人能打你一个人,既然非打不可,难道我还要非得和你单挑吗?

有这种思想的人绝对死,绝对是白痴!

所以说,真正用人海战术的是国军,国军当官的拿着手枪在后面督战,逼着当兵的硬往上冲,再不行就赏大洋N块,甚至赏大烟土。

四、《三八线》的意义。

笔者觉得既然顶住了外交部和外事部的巨大压力上了这部电视剧,那么我们就要把它弄好。

笔者觉得,相关题材的影视剧会越来越多。

个人觉得朝鲜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必须做好历史,政治,军事这三大块的考验。

1、历史:

历史就是文化的延续,由于我国长期禁播抗美援朝和中越自卫反击战的相关题材影视节目,导致我国网络上充斥着国外反动集团大量的虚假,甚至颠倒黑白的信息,大量我国的新生代搞不清楚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不理解为什么我国宁愿牺牲几十万志愿军也要打这场“卫国战争”。

诋毁抗美援朝战争的人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历史文盲。

首先,所谓的抗美援朝战争耽误解放台湾。

朝鲜战争6月25号爆发,6月27号美军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志愿军入朝作战是10月19号,美国武力干涉中国内政在先,中国出兵朝鲜在后,何来所谓抗美援朝战争耽误解放台湾的说法?

再次,抗美援朝战争导致中国被封锁制裁也是十分不准确的,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著名的巴黎统筹委员会成立,就已经开始针对世界上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贸易技术的制裁和禁运。

同年12月,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不到两个月,美国又针对中国出台了《出口管制法》。

就是说在中国抗美援朝战争之前美国为首的西方就已经开始封锁制裁中国了。

6月25号爆发朝鲜战争只是加强了这个既成事实而已。

如果要按照被封锁的这个逻辑,抗战我们也不用打了,抗战爆发后日本海军就全面封锁了中国的海运和港口,中国的经济和工业在当时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损失,看来抗战是得不偿失的,我们当时应该直接加入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

现在我们也是几万美元的GDP了!

所以历史的真实性一定要拍出来,拍出当时国际环境的危机事态,拍出我们不出兵朝鲜台湾也会被美国阻断的历史事实。

2、政治上:

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这个性质必须定下来。

最近发现网上很多汉奸走狗发表大量谬论,歪曲颠倒我们志愿军参战的正义性,这是对我国军队的侮辱,是对中国14亿人民的挑衅!

朝鲜战争的确是金日成打的第一枪,但这是建立在李承晚集团拒绝金日成提出的全名公投统一朝鲜半岛的基础之上的,而且金日成和李承晚之间的战争是朝鲜的内战,就***中共和国民党之间的统一战争一样,是合法合理的。

是美国人首先介入了朝韩之间的内战,然后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这边,中共中央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勒紧了肚皮去打得这场“抗美援朝战争”!

真正的中国人从来不讲“朝鲜战争”这个提法。

我们讲“抗美援朝”,注意抗美和援朝两个词语组成的词组,即抗美是根本目的,援朝只是手段。

说得更白一点,如果没有美国人掺和朝鲜半岛,中国是不会管南朝鲜灭了北朝鲜,还是北朝鲜灭了南朝鲜的。

“抗美援朝”是那段历史的准确定位,闭着眼睛说瞎话,罔顾事实想象历史是没文化的表现。

“抗美援朝”不是“援朝抗美”,当时中国东北也处在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武力威胁之下。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飞机已经越界轰炸了中国东北地区,你是要御敌于国门之外还是要等美国人打过来再来一次抗战?

“抗美援朝”表明的是——美,是中朝共同的敌人,不只是朝鲜的敌人,抗美援朝既是救朝,也是自救。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为了我国的安全,为了中国人民的安全,为了国家的未来的利益才出国作战,这点必须要演出来。

3、军事上:

参考下《南征北战》这部电影,中央领袖的个人魅力,对国际局势微妙卓越的掌控力,朝鲜战场指挥官的作战艺术,外交部在中美之间谈判桌上著名的“边打边谈”“你们打得好,我们腰杆才硬”这些发至内心的真实战争场景,战术性战役少一点没关系,毕竟抗美援朝本来就是一场战略性质的战争,除了上甘岭要多写几集,其他的可以用大战略,大事态,大局势来贯穿整个抗美援朝的史诗般的胜利,特别是土耳其灭了台湾军队却当成中国军队这种国际笑话也可以写一写嘛,毕竟土耳其可是把国军党旗放在博物馆里供后人瞻仰的。

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必须穿插在其中,中国人民不怕死,不畏惧牺牲的精神必须得到体现,让美国人和日本鬼子看见这部片子心肝都要发颤。

 

笔者再重点提一下。

国内某些历史小白,还说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美军打败了。

小白们!

要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征,是将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的。

将不可一世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佬打得满地找牙,还说当年没有必要“抗美援朝”?

中国人民志愿军从中朝边境鸭绿江边打到三八线,这算输?

真是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小白们没有羞耻感!

所以,如果能完美按照上述三点来重现“抗美援朝”这部史诗般1VS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必然极大地提升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必然刹住国内一些汉奸走狗的嚣张气焰!

最后,朝鲜战争是个舞台,我们无需讨论此舞台来由,只需记住抗美援朝战争给中国带来壮丽威严,是那个年代人用血和肉铸造,换来我们今天的钢铁大门。

此战在中国近代地位不可撼动,为他付出心和血的人都是英雄,任何试图异议此战之人,皆非我族类。

如果不是先辈用一场战争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西方国家仍然认为派两万兵力就可以杀进北京城。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用手中的武器给这些狂妄的西方人上了好好的一课。

此帖被红布下于2016-06-1310:

48:

43置顶

此帖被gxf2009于2016-06-1223:

35:

55编辑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