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9602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4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复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第一编先秦文学…………………………………………(5)

第二编秦汉文学…………………………………………(7)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9)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13)

第五编宋代文学…………………………………………(19)

第六编元代文学…………………………………………(25)

第七编明代文学…………………………………………(28)

第八编清代文学…………………………………………(32)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号:

06062107

总参考学时:

288

2.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部分。

本课程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开设。

开课前,学生应修习古代汉语课程。

3.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基本的、系统的了解;能够使用有关古代文学的工具书和参考书,并运用有关的理论对中等难度以上的文学作品独立进行阅读、鉴赏、分析评论;能够从事中学文言文教学;能写出符合学士学位要求的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论文。

4.教学要求

本大纲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命题考试的依据。

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自学、课堂讨论为辅。

在规定的教学范围内,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对教学内容予以补充。

本课程分四个阶段进行教学,设置题库,实行教考分离,考核方式为考试,成绩为百分制。

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重点和难点,皆可由任课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允许调整的幅度为百分之二十。

本课程共有16学分,约288学时,共讲授2学年。

第一学期为先秦两汉文学,68学时;第二学期为魏南北朝隋唐文学,76学时;第一、第二学期的文学史与作品选的讲授比例为3:

7。

第三学期为宋元文学,68学时,文学史与作品选的讲授比例为5:

5。

第四学期为明清文学,76学时,文学史与作品选的讲授比例为6:

4。

二.学时分配

《中国古代文学史》学时分配表

内容

学时分配

讲授

实验

总学时

先秦文学

绪论

2

2

上古神话

4

4

《诗经》

8

8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10

10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0

10

屈原与楚辞

8

8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4

4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6

6

司马迁与《史记》

4

4

两汉乐府诗

4

4

东汉辞赋

2

2

《汉书》及东汉散文

2

2

东汉文人诗

4

4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4

4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4

4

两晋诗坛

4

4

陶渊明

4

4

南北朝民歌

2

2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4

4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2

2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2

2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4

4

魏晋南北朝小说

2

2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4

4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4

4

盛唐的诗人群体

4

4

李白

4

4

杜甫

4

4

大历诗风

2

2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2

2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4

4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2

2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2

2

晚唐诗歌

4

4

李商隐

4

4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4

4

宋元文学

绪论

2

2

宋初文学

2

2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4

4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2

2

苏轼

6

6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4

4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2

2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4

4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2

2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4

4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4

4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2

2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2

2

元代文学

绪论

2

2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2

2

关汉卿

4

4

王实甫的《西厢记》

4

4

白朴和马致远

4

4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2

2

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2

2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2

2

元代散曲

4

4

元代诗人

2

2

明清文学

绪论

2

2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3

3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3

3

明代前期诗文

4

4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4

4

明代杂剧的流变

4

4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4

4

汤显祖

4

4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4

4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4

4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2

2

晚明诗文

4

4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4

4

清代文学

绪论

2

2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2

2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4

4

清初白话小说

2

2

《聊斋志异》

4

4

《儒林外史》

4

4

《红楼梦》

4

4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4

4

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说唱文学

4

4

合计

288

288

 

三、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先秦两汉文学

总绪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学史与文学史学,文学发展的内外因素,文学的复古与革新,文与道的关系,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

第三节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第一编先秦文学

绪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古代神话传说、诗乐舞的关系,贵族文学与士人文学,夏商周文化与文学,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楚文化与楚辞

[考核要求]古代神话、文学及其文化因素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

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

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第四节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第一章上古神话

[教学重点与难点]神话的概念和功能,神话的民族精神意蕴,神话的隐喻和象征,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考核要求]神话的概念,著名的神话篇章,神话的文化精神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第二节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第三节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第四节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精读作品篇目]

《淮南子·后羿射日》、《淮南子·女娲补天》、《山海经·精卫填海》

[阅读作品篇目]

《山海经·夸父追日》、《山海经·刑天断首》、《淮南子·共工触山》

第二章《诗经》

[教学重点与难点]《诗经》的性质,用诗与传诗,《诗经》的内容,《诗经》的精神与艺术特点,比兴及抒情传统

[考核要求]《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赋、比、兴的概念、作用,《诗经》的体例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第二节《诗经》的内容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精读作品篇目]

《关雎》、《静女》、《卷耳》、《氓》、《伐檀》、《蒹葭》、《硕鼠》、《生民》、《采薇》、《君子于役》、《七月》

[阅读作品篇目]

《汉广》、《击鼓》、《将仲子》、《溱洧》、《谷风》、《柏舟》、《载驰》、《伯兮》、《黍离》、《子衿》、《鸡鸣》、《何草不黄》、《绵》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卜辞和铭文,《春秋》、《左传》及其叙事特点,《国语》、《战国策》的特点

[考核要求]《左传》的战争描写,《战国策》的人物描写,若干篇章的翻译与分析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第二节《左传》的叙事和记言

第三节《国语》的文学成就

第四节《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第五节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精读作品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晋公子重耳之亡》、《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触龙说赵太后》

[阅读作品篇目]

《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赵威后问齐使》、《鲁仲连义不帝秦》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先秦散文的体裁,《孟子》的艺术成就,《庄子》的哲学诗意,《荀子》、《韩非子》的说理特点

[考核要求]先秦散文的三种体裁,《孟子》的散文风格,《庄子》的散文风格,其它议论文、寓言的特点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第二节《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第四节《荀子》《韩非子》的议论文

第五节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

[精读作品篇目]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庄子·逍遥游》、《庄子·秋水》(节选)、《庄子·养生主》、《荀子·劝学》、《韩非子·五蠹》(节选)

[阅读作品篇目]

《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论语·楚狂接舆章》、《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孟子见梁惠王》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教学重点与难点]楚文化的特点,屈原的生平及思想,《楚辞》的内容,《离骚》精神和象征手法,其他作品内容与风格特点,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

[考核要求]《离骚》的内容与精神和艺术特点,其他作品的内容,若干诗句的背诵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第二节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第三节《离骚》

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

第五节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

[精读作品篇目]

《离骚》、《国殇》、《湘夫人》、《哀郢》、《对楚王问》

[阅读作品篇目]

《湘君》、《涉江》、《少司命》、《河伯》、《天问》、《山鬼》、《橘颂》、《九辩》(节选)

 

第二编秦汉文学

绪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汉文学生成的文化原因,汉文学的精神,经学与汉代文学思潮,汉文学的表现形式及历史分期

[考核要求]汉代文学文化机构,汉文学的艺术特点和追求,文学与经学的互动,汉文学的分期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第二节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第三节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第四节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吕氏春秋》的寓言,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上)及文风,西汉散文的其它表现

[考核要求]《谏逐客书》的翻译与结构特点分析,《过秦论》的翻译与纵横风格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吕氏春秋》

第二节李斯的散文

第三节贾谊的政论文

第四节《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精读作品篇目]

《贾谊·过秦论·上》、《晁错·论贵粟书》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教学重点与难点]骚体赋,《七发》,司马相如的赋作,汉大赋体制特点与精神

[考核要求]骚体赋的代表作,《七发》的景物描写及主客问答的形式,汉大赋的形式与精神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第二节司马相如时代的赋家

第三节《子虚赋》和《上林赋》

第四节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

[精读作品篇目]

《枚乘·七发·观涛》、《司马相如·子虚赋》

[阅读作品篇目]

《司马相如·上林赋》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教学重点与难点]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精神,《史记》的结构框架,《史记》的内容与艺术性,《史记》的风格

[考核要求]“发愤著书”的精神,《史记》的内容和艺术性,若干篇章的分析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第二节《史记》的叙事艺术

第三节《史记》的人物刻画

第四节《史记》的风格特征

第五节《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精读作品篇目]

《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报任安书》

[阅读作品篇目]

《刺客列传》、《李将军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史公自序》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教学重点与难点]乐府,乐府诗的收集,乐生恶死的愿望,乐府的叙事性,乐府诗体

[考核要求]乐府《孔雀东南飞》,乐府的生活图卷和叙事性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乐府和乐府诗

第二节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第三节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第四节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精读作品篇目]

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上邪》、《有所思》、《战城南》、《江南》、《东门行》

[阅读作品篇目]

《病妇行》、《孤儿行》、《长歌行》、《羽林郎》

第五章东汉辞赋

[教学重点与难点]城市赋作的兴起及创作,抒情赋的创作

[考核要求]东汉赋的创作概况,抒情赋的地位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京城赋的崛起

第二节抒情赋的勃兴

[精读作品篇目]

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

[阅读作品篇目]

班固《两都赋序》

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汉书》的基本内容及人物塑造,野史的多样,《论衡》

[考核要求]《汉书》的基本内容及人物塑造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汉书》

第二节《吴越春秋》

第三节《论衡》和《潜夫论》

[精读作品篇目]

《苏武传》

[阅读作品篇目]

《霍光传》、《杨王孙传》

第七章东汉文人诗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及表现,《古诗十九首》的人生哲理和体验及艺术性

[考核要求]《古诗十九首》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第二节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

第三节《古诗十九首》

[精读作品篇目]

张衡《四愁诗》

古诗:

《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

[阅读作品篇目]

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客从远方来》、《明月皎月光》、《驱车上东门》

第二单元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学的自觉和创作的个性化,以宫庭为中心的文学集团,文学风格的变迁,玄道哲学与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地位

[考核要求]文学的自觉与文风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第二节动乱中的文人命运与文人风尚

第三节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第四节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第五节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第六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教学重点与难点]建安风骨,三曹与王粲,阮籍与魏晋风度

[考核要求]建安风骨,三曹与士人的文学创作,阮籍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第二节曹植

第三节王粲、刘桢及蔡琰

第四节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第五节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精读作品篇目]

曹操:

《蒿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丕:

《燕歌行》

曹植:

《白马篇》、《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与杨德祖书》

王粲:

《七哀诗》(西京乱无象)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

诸葛亮:

《出师表》

蔡琰:

《悲愤诗》

[阅读作品篇目

曹操:

《苦寒行》

曹丕:

《杂诗》(西北有浮云)

曹植:

《美女篇》、《送应氏》、《梁甫行》、《吁嗟篇》、《与吴质书》、《求自试表》

孔融:

《论盛孝章书》

阮瑜:

《驾出北郭门行》

刘桢:

《赠从弟》

蔡琰:

《胡笳十八拍》

第二章两晋诗坛

[教学重点与难点]太康诗风、玄言诗

[考核要求]太康诗人创作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第二节左思与刘琨

第三节郭璞的游仙诗

第四节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第五节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精读作品篇目]

阮籍:

《咏怀诗》(夜中不能寐)、(独坐空堂上)(驾言发魏都)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

陆机:

《赴洛道中作》

左思:

《咏史》(弱冠弄柔翰)、(郁郁涧底松)

刘琨:

《重赠卢谌》

郭璞:

《游仙诗》(京华游侠窟)

[阅读作品篇目]

阮籍:

《大人先生传》

嵇康:

《赠秀才入军》(闲夜肃清)

向秀:

《思旧赋》

傅玄:

《豫章行·苦相篇》

潘岳:

《怀旧赋》

陆机:

《文赋》

左思:

《咏史》(荆轲饮燕市)

刘琨:

《扶风歌》、《答卢谌书》

孙绰:

《答许询》、《兰亭诗》

第三章陶渊明

[教学重点与难点]陶渊明的性格特征、田园诗

[考核要求]陶诗创作与艺术性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第二节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

第三节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第四节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第五节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精读作品篇目]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和郭主簿》(二首)、《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记》

[阅读作品篇目]

《饮酒》(少年罕人事)、《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咏荆轲》、《五柳先生传》、《感士不遇赋并序》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教学重点与难点]南北民歌的异同、西洲曲、木兰诗

[考核要求]南北民歌的各自特征及比较,《西洲曲》、《木兰诗》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第二节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

[精读作品篇目]

《西洲曲》、《陇头歌辞》、《木兰诗》、《敕勒歌》

[阅读作品篇目]

《长干曲》、《折杨柳歌辞》(遥看孟河津)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教学重点与难点]谢灵运与山水诗、鲍照与七言歌行

[考核要求]山水诗,乐府歌行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

第二节鲍照及其创新

[精读作品篇目]

谢灵运:

《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入彭蠡湖口》

鲍照:

《代出自蓟北门行》、《拟古》(束薪幽篁里)、《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

[阅读作品篇目]

谢灵运:

《从斤竹涧越岭西行》、《石门岩上宿》、《过始宁墅》

鲍照:

《代东武吟》、《代白头吟》、《拟行路难》(奉君金卮之美酒)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教学重点与难点]声律的出现与形成、永明体、宫庭文学集团

[考核要求]永明体,谢朓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沈约、谢与永明体

第二节齐梁诗人集团

第三节从市井到宫庭

[精读作品篇目]

谢朓:

《之宣城出新林浦浦向板桥》、《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王孙游》

[阅读作品篇目]

谢朓: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江上曲》、《同王主簿有所思》

沈约:

《别范安城》

吴均:

《赠王桂阳》

阴铿:

《晚出新亭》

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教学重点与难点]庾信与北朝文学

[考核要求]庾信的文学创作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北朝文化与文学

第二节南北文风的交融

第三节庾信文章老更成

[精读作品篇目]

庾信:

《拟咏怀》(榆关音信断)、(萧条亭障远)、《重别周尚书》(二首)、《哀江南赋序》

[阅读作品篇目]

庾信:

《拟咏怀》(摇落秋为气)、《小园赋》、《枯树赋》、《哀江南赋》

王褒:

《渡河北》、《出塞》、《关山月》

温子升:

《捣衣》

邢邵:

《七夕》

魏收:

《喜雨》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气说”、《登楼赋》、《洛神赋》、《兰亭集序》、《芜城赋》、《水经注》

[考核要求]《登楼赋》与《洛神赋》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第二节南朝美文的衍化

第三节《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精读作品篇目]

曹植:

《洛神赋》

王粲:

《登楼赋》

鲍照:

《芜城赋》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巫峡)

[阅读作品篇目]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教学重点与难点]“小说”的概念、小说兴盛的原因、《世说新语》

[考核要求]《世说新语》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第二节志怪与志人

第三节《世说新语》

[精读作品篇目]

《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宋定伯捉鬼》、《过江诸人》、《王子猷居山阴》

[阅读作品篇目]

《嫦娥奔月》、《吴王小女》、《王恺石崇斗富》、《刘伶醉酒》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盛唐精神、士人的文学活动、唐文学的精神

[考核要求]唐文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第二节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

第三节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第四节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教学重点与难点]上官体、初唐四杰、格律诗、陈子昂

[考核要求]初唐四杰的文学创作,陈子昂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隋唐文学

第二节初唐诗坛

第三节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第四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精读作品篇目]

薛道衡:

《昔昔盐》

宋之问:

《渡汉江》、《度大庾岭》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杨炯:

《从军行》

骆宾王:

《在狱咏蝉》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阅读作品篇目]

薛道衡:

《人日思归》

王绩:

《野望》

卢思道:

《从军行》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王勃:

《滕王阁序》

卢照邻:

《长安古意》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陈子昂:

《感遇》(兰若生春夏)、《蓟丘览古·燕昭王》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

贺之章: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教学重点与难点]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岑参的边塞诗

[考核要求]山水田园诗、边塞诗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第二节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

第三节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

[精读作品篇目]

孟浩然:

《过故人庄》、《临洞庭上张丞相》、《宿建德江》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暝》、《终南山》、《使至塞上》、《汉江临泛》、《送元二使安西》

高适:

《燕歌行》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闺怨》

[阅读作品篇目]

孟浩然:

《春晓》

祖咏:

《终南望余雪》

王维:

《观猎》、《相思》、《鹿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鸟鸣涧》

高适:

《封丘作》、《别董大》、《蓟中作》

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逢入京使》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西宫春怨》、《长信秋词》

王之涣:

《登鹳雀楼》、《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翰:

《凉州词》

李颀:

《古从军行》

崔颢:

《黄鹤楼》

第三章李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