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983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docx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5届高考地理考前知识点梳理

二、掌握必要的地理思维技巧,培养精准的地理解题思维

技巧1 利用地理事实突破地理思维

地理事实即各种地理常识,主要由地理概念、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和地理演变等内容组成。

依据地理事实

对选项进行判断是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也是用来解答综合题的重要依据。

该类试题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提供一幅地图或一段地理事实材料,然后就这一幅地图或这一段材料反映的地理区域、地理问题设问。

选择题中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该地最可能是”“图中各数码依次为”等。

综合题通常的设问形式有“描述该地××的分布特点”“说明××的变化特征”等。

典题例析

1.读“我国2009~2012年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和“德国能源结构的变化表”,回答问题。

(1)归纳德国1970年到2009年能源结构总体变化特点。

(2)概述近年我国与德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共同点,并说明与德国相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思维过程

答案 

(1)煤炭、矿物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消费比重总体下降,可再生能源比重不断增加。

(2)煤炭比重下降,可再生能源比重不断上升。

煤炭消费比重过高。

技巧点拨

加强对材料所提供地理事实的信息提取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只有对事实材料做到“心中有数”,解题时才能“信手拈来”。

一旦对事实材料理解出现偏差或错误,就可能犯“张冠李戴”“颠倒黑白”之类的错误。

利用地理事实解题,其一般步骤是:

审题,弄清问题的指向,明确考查的是哪一类地理事实;调用相关的地理事实,进行直接解答或说明。

技巧2 利用地理规律突破地理思维

地理规律主要反映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解答高考试题经常运用的地理规律主要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规律及演变规律。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规律是指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在空间、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如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等。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演变规律是指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空间变化的规律,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如我国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等。

典题例析

2.(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

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右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

(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

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

思维过程

答案

(1)年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

(2)原因:

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

不利影响:

形成障碍(淤塞航道),不利于通航。

技巧点拨

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试题考向和设问指向,然后提取试题的图文信息,明确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回忆相关规律的完整表述;调用相关的地理规律,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试题要求作答。

技巧3 利用地理原理突破地理思维

地理原理是指具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的规律,也是解答地理试题的最主要依据。

重要的地理原理包括地球上存在生命现象的原理、水平衡原理、地质作用原理、生态平衡原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农业布局原理、工业布局原理、交通运输布局原理、商业网点布局原理、人地关系原理等。

典题例析

3.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明显,右图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省份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

读图回答

(1)~(3)题。

(1)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A.春小麦B.早稻

C.晚稻D.冬小麦

(2)与相近纬度相比,M省(区)该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短、热量B.长、热量C.长、光照D.短、光照

(3)在K省收获该农作物期内,N省最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  )

A.连续降水带来的洪涝B.台风C.

寒潮D.副高控制下的伏旱

思维过程

答案 

(1)D 

(2)B (3)D

技巧点拨

依据地理原理解答问题,首先应把握地理原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领域,准确认识有关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

其一般思路是:

根据图文信息,把握“题眼”,确定相关知识的联系;回忆相关原理的完整表述;调用相关的地理原理,有效进行知识迁移,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试题要求作答。

技巧4 利用图表信息突破地理思维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其作为地理学科的基本表达方式,是文字性材料无法替代的。

地图类型多样,主要有区域图、结构原理图、等值线图、景观图等。

提高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乃至文科综合成绩至关重要的环节。

读图时要明确观察对象;要按一定顺序(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观察;要抓住重点或特点进行观察;要启发联想,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典题例析

4.(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右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

(1)~

(2)题。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

(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思维过程

答案 

(1)B 

(2)C

技巧点拨

利用地理图表信息解答问题时,一般应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图表名称,判断图表类型;第二步,依据图例和注记,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第三步,回顾教材,构建联系,找准解题依据;第四步,调用知识,分析信息,准确作答。

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从图表中提取信息。

技巧5 利用知识迁移突破地理思维

知识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高考地理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问题情境的设置和问题的视角比较新颖,突出对学生调动

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很高。

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式,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典题例析

5.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回答

(1)~

(2)题。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

(2)该区

域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

思维过程

答案 

(1)B 

(2)D

技巧点拨

利用知识迁移解答高考试题,主要注意掌握以下策略:

(1)从教材中迁移

高考试题教材化、考纲化的趋向明显,命题者往往将地理原理图表化,或将教材图表语言化。

因此,学生要夯实基础,过好教材关。

例如,可以将鲁尔区的整治措施迁移到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2)从生活中迁移

不接触生活,就不能将有用的知识“生活化”,积累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是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之一。

例如通过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可以测量当地的纬度。

(3)从新情境中迁移

高考试题往往提供新的情境,要求学生能通过对比、联想、延伸,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到新的问题上。

这类题的解答经常要用到逆向思维。

例如结合三角洲形成原理分析刚果河口没有三角洲发育的原因。

技巧6 利用图像突破地理思维

利用图像解答问题,是指将没有图或有图但需要转换的试题,通过描绘略图或把图形转换成自己较为熟悉的另一种图形,来帮助分析解题的方法。

图解法能显现答题的思维过程,避免由单纯地想象而产生的思维失误。

灵活运用图解法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往往能事半功倍。

典题例析

6.右图中O为南极点,MA为晨昏线,M为晨昏线与纬线(70°)相切的点,且在经线OB上,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的范围。

读图回答

(1)~

(2)题。

(1)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A是昏线B.M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180°C

.太阳直射30°ED.太阳直射23°26′S

(2)由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

A.A点的地转偏向力大于M点B.O点此时正值观察极光的好时机

C.该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D.该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

思维过程

答案 

(1)C 

(2)D

技巧点拨

利用图像法解答问题,主要有以下思维模式:

(1)图文转换。

许多无图考图的选择题,其考查的地理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如地球运动类试题。

做题时单凭想象往往较难解决,且出错率较高,这时如果进行图文转换,将题中所给的文字信息转换为比较容易理解的图形。

即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2)添加辅助线。

此类题目已经给出图示,但原图信息比较抽象,添加辅助线可使比较抽象的图示信息趋向明朗化、简单化,进而利用加工提炼出来的信息进行判断。

该法适用于光照图和等值线图的判读。

(3)图形转化法。

试题中的某些图像比较抽象或者不太常见,这时需要认真分析图,将其转化为直观的图像或者常见的图形,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技巧7 利用区域特征突破地理思维

地理事物的特征是指该事物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标志。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的设问形式一般有“描述××××特征”等。

该类试题通常以区域图为主要载体,考查区域空间定位(位置特征)、区域自然及人文特征判断。

典题例析

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思维过程

答案 

(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

技巧点拨

利用区域特征解题的前提是区域定位,关键是区域特征的判断和描述。

其一般步骤为:

根据区域地图,某一区域要素图,结合文字材料判断区域名称;

根据试题要求进行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加工;

结合相关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答案。

三、研究科学的地理评分标准,培养规范的地理答题模式

规范要求1 准确运用术语,卷面书写规范化

地理学科的专业术语较多而且复杂,如在描述地形时,能否将“地形平坦、地势崎岖、山高谷深、千沟万壑”等结合具体区域地形特点运用到描述该区域地形特点之中,是获取高分的前提。

很多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由于术语积累较少且忽视术语的运用及训练,导致在答题过程中地理术语运用不恰当或错用专业术语而失分。

典题例析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C(昆明为7.7°C,成都为5.5°C),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8分)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6分)

评分细则

(1)标准答案:

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4分);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4分)。

其他答案:

①答“离冬季风源地远,受冬季风影响小”(得4分)。

②答“位于金

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得2分),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得2分)”。

问题答案:

①只答出“位于谷地,海拔低,气温高”(得2分)。

②只答出“下沉气流增温”(得2分)。

错误答案:

①答“纬度低”(得0分)。

②答“受青藏高原阻挡”(得0分)。

③答“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多”(得0分)。

④答“日照时间长”(得0分)。

⑤答“晴天多,阳光辐射强”(得0分)。

(2)标准答案:

多晴天、少云雨(2分),风力弱(2分),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2分)。

其他答案:

①答“少云雨”(得2分)(少云占1分,少雨占1分);少云可以用“云量少”代替,少雨也可以用“阴雨天气少、降水少”代替。

答“风力小”(得2分)。

③答“气温较高、较稳定”(得2分)。

问题答案:

①只答“多晴天”(得1分)、或只答“晴天多”(得1分),或只答“多晴朗天气”(得1分)。

②答“气温较高”(得1分),“温度较高”(得1分)。

③答“风速低”(得牌,1分)。

错误答案:

①答“温暖、降水少”(得0分)。

②答“气压高、天气晴朗”(得0分)。

评卷规则

规则1 地理专业术语书写正确,不能出现错别字。

若答案为专业名词时,一般只有标准答案,没有其他答案,书写时尤其不要出现错别字,如本题中“寒潮”中“潮”若错写成“朝”“嘲”等,均不得分。

规则2 准确运用描述特征的地理术语组织答案。

首先要明确天气特征描述方法:

一般从气温、湿度、风力和风向、气压、阴晴等方面描述;然后结合攀枝花的位置和地形对天气的影响,描述具体的天气特征。

规则3 规范用语,答案要到位。

为使答案准确精练,就必须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

如回答第

(1)小题时要结合题干中的

“气温较高”这一关键词分析,从地形及其受冬季风影响进行说明。

组织答案的落脚点一定要用表示程度的词语来表示,如大小、多少、丰富短缺等专业用语。

你来评卷

(1)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受寒潮影响小,地处山谷地带,海拔低,气温高。

(2)晴天多,风大云少,气温高

规范训练

1.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为哥伦比亚轮廓图及波哥大气温—降水柱状图,图2为肯尼亚轮廓图及奈瓦沙湖畔气温—降水柱状图。

(1)读材料一,与奈瓦沙湖畔相比,说明波哥大的气候有何不同。

材料二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的花卉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带动了一批新兴的花卉生产国。

哥伦比亚、肯尼亚就是其中的代表,通常采用农场经营,每个农场面积约20到40公顷,生产2~3个品种,引进资金、技术和优质花卉品种,产品大量出口,在欧美市场有很高的占有率。

(2)简述哥伦比亚和肯尼亚发展花卉生产的相同特点。

材料三 现代物流是将行业的产品,通过运输、仓储、加

工、包装、配送等环节连接起来,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专业化的。

迈阿密是美国进口鲜花的主要集散地,运达的鲜花按以下流程被快速运送到超市。

 

(3)迈阿密鲜花集散只是物流业的一个案例,请归纳概括专业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业在商贸活动中的作用。

答案 

(1)波哥大为高原山地气候;降水相对较少,但较均匀;年平均气温较低。

(2)专业化生产,经营规模大;技术先进和管理水平高;全年均可种植,产量大(或单产高);质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生产成本低;商品率高。

(3)有利于充分利用资金和技术;节约运输成本;降低仓库库存;降低物流成本;工作效率成倍增加(快捷、优质的服务)

;市场竞争力增强,提高了经济效益。

规范要求2 严格审题,抓住关键条件

审题是答题的基础,但在考试过程中考生往往由于时间紧张或过于兴奋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审题不细心、思考不全面进而造成失分严重。

这就要求在复习过程中,准确把握审题的思路和方法,严格审题,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按照“审图文材料→审设问→审不同设问间联系”的步骤获取有效信息,最大限度地为答题提供帮助。

典题例析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6分)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8分)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6分)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4分)

评分细则

(1)标准答案:

原因:

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2分)。

过程:

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4分)。

其他答案:

①原因答“植被覆盖率高”(得2分)。

②过程答“植被覆盖率高,雨水下渗补充”(得2分)。

问题答案:

①原因只答“有天然次生林涵养水源”(得1分)。

②过程只答“雨水下渗”(得1分)。

错误答案:

①原因答“沼泽补充”(得0分)。

②过程答“沼泽水补充”(得0分)。

(2)标准答案:

植被

变化:

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2分);沼泽萎缩(2分)。

原因:

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4分)

其他答案:

①植被变化答“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得2分)。

②植被变化答“沼泽萎缩”(得2分)。

问题答案:

原因只答“地下水位下降”(得1分)。

错误答案:

原因答“大气降水减少”(得0分)。

(3)标准答案:

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3分)。

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分)。

其他答案:

①只答“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得3分)。

②只答“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得3分)。

问题答案:

答“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得2分)。

错误答案:

答“消费市场广大”或“交通便利”(得0分)。

(4)标准答案:

(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2分);(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2分)。

问题答案:

只答“降水少”(得2分)。

错误答案:

“缺少速生桉生长的环境”(得0分)。

评卷规则

规则1 图文结合,提取有效信息。

图b与图a植被相比,天然次生林部分变成了速生桉,灌丛和沼泽减少,地下水位在沼泽边缘明显下降。

而材料中“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两者结合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规则2 不要抛开材料另外组织答案

该题材料中已给出“桉树”生长习性、“图a和图b”显示了当地植被和沼泽的分布特点。

在解答第

(1)

(2)两小题时,结合植被的环境效益即可组织答案。

规则3 挖掘隐含信息,明确答题方向。

材料显示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除了桉树适应性强之外,还说明我国西南地区有快速获取原料发展造纸,带动就业促进发展的需求。

规则4 看分值,合理组织答案。

可根据题目分值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2~3分,这样如果是6分的题目至少要答出2个要点。

例如第(4)小题4分,一般要答出2个要点。

你来评卷

 

规范训练

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9月29日10时正式挂牌开张。

保税区由①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②外高桥保税区、③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④洋山保税港区四个区块组成。

下图为上海保税区分布及其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 上海“十二五”新能源规划指标(2015年目标):

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4000万吨标准煤以内,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2%左右。

材料三 钱塘江注入杭州湾,杭州湾有举世闻名的钱塘潮。

这与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当大量潮水涌入狭浅河道时,就会出现汹涌澎湃的大潮。

(1)崇明岛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未来崇明岛有可能与______________(南/北)岸相连。

(2)上海每年的能源需求量大,沿海一带可大力开发的非化石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等。

(3)杭州湾与长江口相比,航运价值极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选择上海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有利条件。

(5)环杭州湾地区区位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条件好,是浙江省粮、菜、果、桑、渔、畜禽及林特产品的重要生产区域,简述该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 

(1)流水堆积 北

(2)风能 潮汐能

(3)湾口呈喇叭状;海潮大

(4)①地理位置优越;②地形平坦开阔;③海陆空交通便利;④资金雄厚;⑤人力资源丰富;⑥经济(商贸)发达。

(5)①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②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③提高农业生产技术;④培育农业产品生产基地;⑤加快推进农业国际化、市场化进程;⑥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⑦实现农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

规范要求3 夯实基础,理清答题思路

纵观近年全国和各省区考题,无不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

但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的少、写的少,最终导致“理解了,但记不住;一看就会,一写就错”的局面。

这就要求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落实,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典型规律和基本原理的作答要点和思路。

典题例析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

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

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

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

右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

(6分)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6分)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6分)

(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6分)

评分细则

(1)标准答案:

(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3分)。

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3分)。

其他答案:

①答“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得3分)。

②答“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得3分)。

③答“湖泊海拔高,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得3分)。

④答“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得3分)。

问题答案:

只答出“瀑布阻挡”(得1分)。

错误答案:

①答“水从维多利亚湖流入尼罗河”(得0分)。

②答“尼罗河鲈鱼不能够逆流进入维多利亚湖”(得0分)。

(2)标准答案:

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3分);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3分)。

其他答案:

①答“维多利亚湖生存空间大”(得3分)。

②答“饵料丰富”(得3分)。

③答“鲈鱼的食物丰富”(得3分)。

错误答案:

①答“水温适宜”(得0分)。

②答“鲈鱼有适宜的环境”(得0分)。

(3)标准答案:

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3分);(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3分)。

其他答案:

①答“导致一些鱼类灭绝或生物多样性减少”(得3分)。

②答“影响当地渔业”(得3分)。

问题答案:

只答“鱼类减少”(得1分)。

错误答案:

①“渔业”写成“鱼业”(得0分)。

②答“捕捞业发达”(得0分)。

(4)标准答案:

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3分);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3分)。

其他答案:

①答“增加收入,发展经济”(得3分)。

②答“扩大就业”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得2分)。

问题答案:

①只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