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10.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9939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故事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故事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故事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故事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故事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教育故事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教育故事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教育故事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故事10.docx

《教育故事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故事10.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故事10.docx

教育故事10

让明天的鲜花开的更艳、更美

大八家小学  盆永春

伟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恩格斯曾经说:

“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这句名言始终激励着我认真工作。

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凭“真心、诚心、爱心”一定能教育好学生,真诚的劳动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回忆与学生共处的日子,谈不上精彩无限,但这份平淡、这份朴素足以让我难忘。

每每思之,常常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师爱,是德育之魂、育人之本

教育工作关健是对学生的爱。

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的那样:

“教师要和善地、愉快地教育儿童”,“在和蔼可亲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

老师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诚心、责任心和宽容心,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事半功倍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003年我被调到大八家小学教学。

所接手的班级是一个人多,纪律松懈,学生个性较强的班级。

同学之间常常闹些小矛盾,为了扭转班风,为了化解班级内部矛盾。

我一方面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一方面征求大家意见,每个学生出谋划策,制定班规,使大家烂熟于心,并付诸行动,让学生时常将自己的言行与班规对照,反省自己。

还有,在开学初学生未到校前两天里,我就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借助于学生的照片认真向每位教师询问、了解每位同学的特点并记住了每个学生的名字,在开学的头一天学生刚到校,我便直呼其名。

对此,学生感到很吃惊,觉得这位新来的老师与众不同,都怀着好奇心与我接近。

当我了解到有一位最调皮的学生倪宏宇,平时不爱学习,被同学们称为“倪大侠”。

了解这些以后,我就主动接近他并与他搭话,使我们彼此进行沟通。

开始这位学生说话十分不礼貌,但我因此并没有介意。

后来经一段时间终于感化了那位学生。

自此,我帮他树立了学习的信心,经几个月的努力该生的成绩进入了前十名,成为了一名优秀生,像这样的学生还有曹立梦,她不是生活在亲生父母的家庭里,为此,缺少真正的父爱、母爱,思想压力很大;高世英她性格特别古怪,在学习中缺少伙伴,我都耐心地对他们进行开导,终于使她们都成为了班级的优秀学生。

不足一个月的时间,班级的面貌彻底改变了。

可见,师爱是德育之魂、育人之本。

走进名人,是引领孩子成长的有效方法

  

崇拜名人,模仿英雄是青少年的天性,名人,伟人那种油然而生的无形力量,会鼓舞他们终生去追求一种崇高的境界。

为此,我根据班里的实际,给学生讲名人传记的故事,学生开始听的津津有味,我借此机会让学生阅读了名人、伟人成长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做了大量的笔记。

随后又开展了“走进名人与伟人”的主题班队会。

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去,每个同学讲得头头是道,我把他们的讲演都进行了录音(整整用了两本磁带),不时地给他们播放,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时时受到鼓励、受到教育。

  

从此,学生们在学习上、在生活中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有了一定的吃苦精神,提高了自己的竞争意识。

使他们懂得了“逆境,是成才的最好环境”的道理。

并时时刻刻用名人的故事,激励着自己不断前进。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思

在孩子们的眼里什么都新鲜。

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如果不从正面积极引导,是很容易染上不良习惯的。

所以,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之外,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占领课外的时间和空间,使孩子们的身心、志趣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主动地发展。

这样做当然很辛苦,但是教师一人的辛苦换来的却是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

这是一种充满着幸福感和成就感的付出。

在我所担任的班级,课外活动是很多的。

有读书小组、写作小组、书法绘画小组、板报组、朗诵小组,有些人负责班内小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日记的管理工作,等等。

全班同学按照个人的特长、爱好,人人都有一份工作,谁也不闲着。

这些活动,既可以发挥孩子们的特长,使他们的精力、志趣有充分的用武之地,又可以使他们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协作精神和为他人、为集体的奉献精神,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就写作小组的同学来说吧。

我对他们的要求是不但自己要多读书,多观察,多写作文,而且还要帮助同学,搜集同学们的好作文、好日记。

同学们对工作非常上心。

他们在教室的后墙上办了一块作文园地,还取了个名字叫“苗苗”。

他们把同学中的优秀作文都用统一的纸让小作者们抄好,再画上红红绿绿的插图,整整齐齐地贴在作文园地里。

谁的作文能在这块园地里展览,那实在是一种莫大的光荣。

所以,这项工作对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有一天,组长姜鑫鑫问我:

“老师,我们都存了很多好作文了,怎么办呀?

”“你说呢?

你们小组商量商量,能不能想办法留下这成长的足迹?

”我笑着,用诱导的口吻请她们想办法。

几天后,组长兴冲冲地对我说:

“老师,我们几个人开会了。

咱们出一本作文专集怎么样?

”我故作惊奇地问:

“什么?

咱们也要出书?

想怎么出?

能详细地告诉老师吗?

”我的语气变得亲切而又有点神秘。

“老师,我们想好了:

就是把每期的作文都整理好然后您负责为我们打到蜡纸上,再印出来不就行了。

她说得很天真,也很轻松。

  

于是,她们就利用下午放学以后的时间在教室里整理学生们的作文,有时还在星期天忙碌。

因为有的作文还要重新抄写、修改。

她们还找来了有关美术字和插图的书,在文章题目和结尾的空白处画上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图画。

还让我给他们写了一篇“前言”。

我一有空就帮他们打字、排版。

打好以后,就到学校油印室帮助他们印刷。

印完后就发动全班同学折叠、装订,最后便成了一本本虽然粗糙,但却深受同学们喜爱的作文选集了。

为了鼓励同学们的写作热情,班委会还专门举行了作文集发放仪式。

当同学们拿到这本定名为“我们的作文选集”的时候,甭提多高兴了,一个个捧着‘书’,认真而又耐心地品读他们的作品。

最后作文小组的同学们还把自己的“书”自豪地送给主任和老师们。

这项活动,从开始到创意,到文章编选和装订,都是同学们独立完成的。

我的工作就是输入打印。

作文小组的成功,对同学们的影响很大。

谁不想让自己的作文也编入作文选集呢?

 所以,从那以后,同学们都在作文课上下起了大功夫,在写完作文后还互相评改,这既锻炼了同学们注意听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因此,课上课下的写作热情非常高。

在大家的要求下,我们决定每学期都有一本作文选出版问世。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我做为一名青年教师,教学生涯光辉而漫长,在讲奉献、求创新、促发展的教育园地上,我要锐意进取,大胆尝试,倾心付出,让明天的花朵开放得更艳、更美!

 

拿什么鼓励你,我的学生

汐子三中   田 丽

   

是由一片白云想到的,也不是非说不可,只是觉得若任由本是神圣的东西泛滥到乏味,实在是让人痛心的事-------是的,是应该想想我们该怎样鼓励我们的学生了,

该从那天学生对我的鼓励不以为然说起,那是一名我常常鼓励的学生,或许就是他的无所谓的表情与态度深深刺痛了我心深处的一片我从不曾亵渎的圣土,大发了一通脾气后气鼓鼓跑到操场上想放松一下心累,然后看见了那片云,是睛空下独有的一片,软绵绵的白,一卷一舒,轻盈而净洁,想到我的学生时代,那时候的鼓励很少,可以称之为吝啬,老师从不轻易鼓励学生,有太多时候我们能够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动力就是来源于教师的鼓励,我记得我得到的第一次记忆深刻鼓励已经是初一了,在作文中我把白云比喻成棉花,老师表扬了我,破格地在作文结尾处作评:

比喻有新意思路也很清晰,望再接再厉。

--------只是廖廖数语,亦让我激动了好久,自此再不敢胡乱应付所有的作文,我认为我应付了就会辜负了那几句鼓励的话,也正是这几句鼓励的话,让我喜欢上了写作文,每一次都想给老师一个惊奇,一句赞叹,而我的作文也逐渐让老师认可,常常做为范文来读。

常常与老同学提起学生时的被鼓励的事,大家总是兴奋不已,有人说那些鼓励让自己改掉了一些已成习惯的恶习,树立了正确的目标,也有人说那些鼓励的话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一想起来就会干劲十足,是一生都享用不尽的财富。

  或许是这些原因吧,在我当上老师的那天起,就想过要多鼓励我的学生,让他们在鼓励中奋进,去更有信心的挑战他们的学习生活,去勇敢而自信的直面前方。

  可为什么我的学生却对我的无动于衷?

是我的鼓励不够贴切不够份量,不足以引起他们的共鸣?

都不是,在我把心沉下去的同时,发现我心中神圣的鼓励已变成了对学生可怕的放纵,而且对学生而言,它来的如此轻易----------字写不漂亮但写工整有鼓励,写不工整没错字有鼓励,有错字那就写完也有鼓励······再下去我们怎么鼓励?

对学生的鼓励多到让他们以为那是安慰,事实上我们也确实已经把鼓励当成了一种安慰:

你怎样都将就,这就使得学生没了上进,没了激情,没了斗志,不珍视鼓励,不相信别人,爱应付,爱将就,时刻自我安慰,对一切事情、事物抱有侥幸心理,且经不起任何批评,经不起任何打击,试想一个被鼓励浸泡到胃里返酸的学生还能不能听进一句批评并且自省?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脆弱的学生,他们狭小的世界里没有苦难,没有贫穷,没有打击,他们认真或不认真地学着,有不小部分的学生心里只是想着会有怎样的奖励和夸耀,却不知道今天的学习在明天的生活中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在衣食无忧的情境里想象怎样应付老师的作业、考试,我常常想我们过多的鼓励给他们的不经意的伤害,穷其一生也追不回的少年,就这样在我们的鼓励中消殆---------我其实想说:

我们是在欺骗!

只是冠上鼓励的美名而已,真有那么一天,我们的学生被我们宠的一无是处,能否再找得出鼓励的语言?

  所以不要泛滥对学生的鼓励,要针对真正值得鼓励的事情或学生,应让他们记住鼓励的来之不易,珍视鼓励,让鼓励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一次不同寻常的辅导

汐子二中   刘振刚

新课程实施,给予了学生更多张扬个性的空间,但同时学生的管理,也向管理者——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次偶发的事件,使我深深感受到:

用心去理解和关爱学生,用冷静的心去看待学生,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记得那一天是周三,学生已经上晚自习,带班的我,照例巡视一下学生的自习情况。

当我来到初三三班教室门口时,不知谁“嗖”的从教室的窗户扔出一个纸团,这正是我任课的班级,对这个班级本来不满意的我,顿时怒发冲冠,一步跨入教室:

“是谁向窗外扔纸?

站起来!

”此时,安静的教室,空气变的凝固了。

学生面面相觑,不一会儿,在众目睽睽之下,站起来一个怯生生的女孩——员英花,我几步走到她面前,大声的呵斥:

“去!

把纸拣回来!

真没规矩!

”她满脸委屈的样子,默默的走出教室,回来时,手里攥着从窗外拣回来的纸团,低着头站在我的面前。

我余怒未消,继续训导:

“都初三学生了,还这样不懂事,到老也看不到后脑勺!

给你们班扣5分!

”一听扣分,员迎花满含泪水,央求着:

“老师,我不是故意的,要罚,您罚我吧!

”我坚决的说:

“就给班级扣分,也好让你们班主任好好收拾收拾你!

”“老师,我因为……”接着,我看见学生手中的纸团竟然打开:

原来是一道未作完的物理题。

这正是我教的学科。

我不仅一颤:

难道是我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冤枉了学生……是不是学生有了疑难,心情烦躁所至?

想到这,我怒气全消,对学生的态度慢慢的缓和了下来,什么也没说,拿过课桌上的纸和笔:

“来,我帮你把这道题解完。

”学生脸上露出了诧异的神色,既而心领神会听我讲解起来。

完毕,我悄悄的走出了教室,长出了一口气。

这件事,我想了很多:

假如我问一问,就会避免一分尴尬;假如我充分的了解学生,就会减少一分误解;假如我冷静的思考一下,就会对学生的自尊多一分保护……

 

 

 

 

 

 

一 封 迟 来 的 信

汐子二中 李素新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已从教十年有余了。

每天,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我是一名人民教师。

我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教他们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德、智、体等方面,让学生全面发展。

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任其自由发展。

鉴于此,从教以来,我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如同朋友一样无话不说,学生有什么心事也愿意与我说,我尽力的帮他们分忧解难,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位让学生信得过的教师,并引以为荣。

直到前几天,收到一封学生来信,才深深的意识到,我所能做到的一切,还不堪称为一名学生信得过的教师,甚至相差很远。

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尊敬的老师您好:

近来工作顺利吗?

身体状况怎样?

多少次抬起笔来想给您写信,都觉得自己没什么成绩向您汇报,很惭愧,不得不半途而费,今天我终于敢给您写信了。

因为我当上了一名经理,如愿以偿了……。

读完信,我的眼前浮现了我与该生的第一次相识。

“报告”一个腼腆的小女孩托着一摞高高的作业,站在办公室门口,我抬起头和蔼的说:

“快进来吧,放在桌上”。

小女孩将作业整齐的放在办公桌上,自我介绍:

我叫韩雪芳,是七年一班的英语课代表。

我又一次重新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小女孩—我的科代表,个头不大,但小巧玲珑,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真惹人喜爱。

“噢”,我急忙说:

“坐下,我有话问你”。

这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天,与学生的第一次谈话,从这次谈话起,我开始注意这位有个性的小女孩。

倔强而有主意,且不合群,有时因为一件小事,也要弄到办公室来,找我评论,同学们给她一个绰号“辩论家”。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晃我所带的班级就要中考了,为了鼓舞士气,我召开了一次特别的班会课,班会的主题是“我的理想”,我特意邀请了校长、主任、科任教师参加,同学们的兴趣都很浓,畅所欲言,我们做师长的听了这些学生的谈论,也为他们而自豪,这时,我发现独有韩雪芳同学默默的一言不发。

坐在墙角,像是有什么心事似的,我走过去,打趣的说:

“辩论家今天怎么不发表见解了?

”她慢慢的站起来,眼含着泪水说:

“我家里没钱(她父亲去逝了,母亲有病)供我念高中,毕业后,我就要回去照顾母亲、种地,我的理想怕是实现不了”。

大家都望着她,为她感到难过,她停了一下说:

“但我会尽力的,我的理想是当一位企业经理,那样,我会有很多钱,我会拿出一部分救助像我一样的学生”。

同学们流泪了,老师也流泪了,中考时,我为她付了中考费用。

她含泪说:

“老师,虽然我不能继续读书,但我会自己努力的,待我有成绩时,我会写信告诉你。

”我当时想,刚初中毕业,现状又不好,会有什么成绩可言呢,就含糊的说:

“但愿吧。

”面对我冷淡的态度,她眼含泪水,猛然抽身跑了,我为她的举动很懊悔,为什么不鼓励一下呢,事隔十年了,我早已把这件事淡忘了,直到收到这封信,才令我又想起该生,从学生信的内容上看,我的每一句话,都在深深的影响着她。

通过这件事,使我深刻的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学生,在你无意的言行中,就可能造就一个人才,也可损失一个人才,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不可忽视,我们一定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一定要慎重,特别是是学困生,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

对学困生,要有一定的耐心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提高其学习兴趣,万不可挖苦学生,对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我们应伸出援助之手,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对待自己的言行,使我们的学生能健康茁壮的成长,我想对韩雪芳同学,如果当初我不是含糊的回答,而是对她充满信心鼓励一下,这封信该早就收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