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片名的归化翻译及限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0034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电影片名的归化翻译及限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电影片名的归化翻译及限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电影片名的归化翻译及限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电影片名的归化翻译及限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电影片名的归化翻译及限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论电影片名的归化翻译及限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论电影片名的归化翻译及限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论电影片名的归化翻译及限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电影片名的归化翻译及限度.docx

《论电影片名的归化翻译及限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电影片名的归化翻译及限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电影片名的归化翻译及限度.docx

论电影片名的归化翻译及限度

论电影片名的归化翻译及限度

  [摘要]电影片名是宣传影片的广告标语和了解影片的窗口。

本文探讨了劳伦斯?

韦努蒂提出的归化翻译策略在英文影片片名翻译中的应用,分析了片名归化翻译的限度,批判了过度归化的译名,并指出适度归化的译名应满足片名的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达到这三大功能的最佳匹配,这是翻译片名的最佳策略。

  [关键词]归化;异化;信息功能;美感功能;祈使功能

  

  ?

サ缬白魑?

独特的艺术形式,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有庞大的观众群和巨大的影响力。

外国影片作为文化传播的桥梁,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如钱绍昌教授所说,“如今译制片受众(观众)的数量远远超过翻译文学作品受众(读者)的数量。

”(钱绍昌,2000:

61)电影这种艺术的独特之处还在于追求一定的商业利益,看重票房成绩,为此需要尽力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它吸引观众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通过片名。

电影片名是影片的灵魂,浓缩了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也是片商宣传影片的广告标语和观众了解影片的窗口。

对于进入中国市场的英文影片来说,以上作用则是通过片名的翻译来完成的。

  ?

ビ泄仄?

名的翻译应该遵循什么标准,各执一词,并无定论。

笔者认为韦努蒂的归化翻译策略应为翻译片名的主导策略,但要把握其限度,避免过度归化。

适度归化的片名翻译应满足片名的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是这三大功能的最佳体现。

  ?

ヒ弧⑽づ?

蒂的归化翻译策略

  ?

ッ拦?

解构主义代表,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

韦努蒂(LawrenceVenuti)曾提出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两种翻译策略。

这两种翻译策略源于德国翻译家施莱尔马赫关于译者的两种选择:

让读者向原文作者靠拢,还是让原文作者向译文读者靠拢(Schleiermacher,1813/1992:

41-42)。

  ?

ノづ?

蒂的异化翻译策略是“让读者向原文作者靠拢”,尊重原文的异质性,贴近原文的语言和内容,常故意违反目的语的语言规范,保留原文中某些带有异国情调的东西,并将这些异质转移到译文中,是一种允许读者在目的语文化中体验异质性的翻译策略。

异化翻译对目的语规范的偏离表现在选择翻译一篇被本国文学规范排除在外的外语文本或用非主流的话语来翻译该文本。

(Venuti,1995:

20)简单地说,异化翻译表示不必绝对服从目的语语言和文本的限制,在适当情况下可以选择不流畅、晦涩难懂的风格,可以故意保留源语的独有特征,用这些“异质性的话语”来时时提醒读者这是一部外国作品的译本,而非原作。

  ?

ビ胫?

相对的是韦努蒂的归化翻译策略,是“让原文作者向译文读者靠拢”的选择,要求译文采取明白流畅的风格,通俗易读,将译文读者对外语文本的陌生感降到最低,在译文中看不见译者的痕迹,造成一种译文是透明的幻觉,如韦努蒂所描述的那样:

  ?

ト魏我氡?

无论散文还是诗歌、小说或非小说,读起来顺畅,因没有任何语言或风格上的独特之处而显得透明,看似反映了外国作者的个性、意图或外语文本的根本含?

┮濉?

―也就是说,译文看上去不是译文,而是“原作”。

只有这样的译本,多数出版商、评论者和读者才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Venuti,1995:

1)

  ?

ス榛?

的翻译是面向目的语及接受者的策略,旨在尊重和满足译文读者的需要,采取“通顺”的翻译策略,消除异质的痕迹,使其符合目的语常规的、通俗的用法,并带有目的语的价值观和文化特征,这样的译文才是“可以接受的”。

美国翻译家奈达(EANida)便是归化翻译策略的代表,他提出“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认为顺乎自然的译文要符合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特定信息的语境以及目的语接受者的需要,在语法和文体上不应该带有笨拙或陌生感,理想的译文没有翻译腔。

(Nida&Taber,1969:

12-13)

  ?

ザ?

、归化翻译策略在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

テ?

名翻译采用归化策略首先考虑的是文化因素。

源文本(原片名)和目的语文本(译名)并不是单纯的语言材料样本,而是产生于某个特定文化的特定情景中,每个文本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和观众群,字词只有相对于使用这些字词的文化才有意义,对源文本的理解也要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原片名中常带有与目的语文化不同的“异质”,如一些外国人名或地名,如果保留这些“异国情调”,会造成理解障碍,如把IndianaJones译作《印第安?

┠恰で硭埂坊虬血?

TristanandIsolde译作《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远比不上《夺宝奇兵》和《王者之心》浅显易懂,这些名称国内观众不熟悉,难以产生联想和共鸣。

有时当这些“异质”表现为与目的语文化截然相反的文化价值观或审美倾向,还会引起观众反感。

  ?

ゲ捎霉榛?

翻译策略还要考虑商业元素。

一部外语片要想吸引观众,其片名的翻译不仅要通俗易懂,还要像广告或商标那样,既要凸显其与众不同的特质和优势,又要迎合观众的口味,因此,在语言转换时,有一定的自由度,摒弃生涩的表达方式,代之以本国观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元素,使观众兴致勃勃,充满期待。

国内早期译制片的片名显示了明显的归化特征,如GonewiththeWind(《乱世佳人》)、BathingBeauty(《出水芙蓉》)、Rebecca(《蝴蝶梦》)等。

这些译名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原片名语言上的束缚,考虑了观众的期待、审美和接受能力,用“佳人”“芙蓉”“~梦”等字眼让观众浮想联翩,从商业角度是非常成功的。

  ?

ピ缙谝胫破?

AllaboutEve的中文译名就是基于文化和商业因素考虑而采用归化翻译策略的佳译。

影片揭示了舞台演艺圈内幕,讲述一位籍籍无名的叫伊芙的女子,如何在演艺圈不择手段登上明星宝座的经历。

若保留原片名的异质,将女主人公的名字直译,片名“关于伊芙的一切”如同嚼蜡。

而采用归化策略译作“彗星美人”则更为传神。

“彗星”一词表现演员成名之时如彗星般光彩夺目,但演艺圈新人辈出,任何荣耀光环也如彗星般转瞬即逝,正如主人公千方百计取代了昔日红星,影片结尾处又暗示她将会被新人所取代。

片名中的“美人”特指主人公伊芙,代替其名Eve,既刻画了她的美貌,又影射了其演员的职业,还可泛指在这个名利场中挣扎的所有女演员。

所以,“彗星美人”这个译名体现了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彰显了影片内涵,寓意深远。

  ?

ト?

、片名归化翻译的限度

  

(一)过度归化

  ?

ス榛?

的翻译遵循目的语文化和语言传统,以观众的接受作为重要指标,为获得自然流畅的译文,在表达上有一定自由度,甚至可进行适度改写,但这个“度”如何把握值得探讨。

有些译名为提高票房而归化过度,忽视影片的内容主题,毫无节制的发挥,只为标新立异,吸引观众,走向自由翻译的极端,如《不忠的美人》(优美却不忠实的翻译)(lesbellesinfidèles)。

  ?

ジ厶ǖ厍?

商业气氛浓厚,有特有的娱乐传统和成熟的娱乐产业,观众观影追求娱乐刺激居多,为投其所好,提高票房,港台一贯采用归化策略翻译片名,多有创新,不拘一格,其中有不少佳译,如TheGladiator(《帝国骄雄》)、TheMummy(《盗墓迷城》)等。

港台译名往往使用一些符合本地审美习惯和文化价值观的元素,在片名中添加“终极”“雷霆”“王牌”“激情”等字眼,以增强观赏性和娱乐性。

但由于没有把握好尺度,其中也不乏归化过度的译名,造成“神鬼”“麻雀”满天飞。

比如,但凡主人公勇猛无比,必冠以“神鬼”称号,如TheBourneIdentity(《神鬼认证》)、TheSaint(《神鬼至尊》),错误地传递了影片信息,使观众把这些动作片误以为带有魔幻色彩。

有些片名利用了汉语俗语“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于是诞生了灰姑娘类型的“麻雀”“凤凰”系列,如PrettyWoman(《麻雀变凤凰》)、PrincessDiaries(《麻雀变公主》),虽是利用汉语俗语,但颇有些俗不可耐。

  ?

ビ械囊朊?

在归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如把描述女画家弗里达一生传奇的Frida译作《挥洒烈爱》,把狄更斯小说改编的电影GreatExpectations译为《烈爱风云》,把讲述一个婴儿和三个绑匪周旋的故事BabysDayOut译为《超能塞豆隆》。

这些译名很大程度偏离了原片名,置影片的故事情节和主题于不顾,对观众一味迎合媚俗,哗众取宠。

  

(二)适度归化

  ?

ナ裁闯潭鹊墓榛?

才是适度的归化?

评判标准又是什么?

卡塔琳娜?

赖斯(KatharinaReiss)曾把基本文本类型分为关注内容的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text)、关注形式的表情型文本(expressivetext)和关注吁请效果的操作型文本(operativetext),主要基于布勒(KarlBühler)关于语言功能的三分法。

(Munday,2007:

105)这三种文本类型并非泾渭分明,同一文本可以具有不同的功能。

笔者认为具有广告特点的电影片名,同时具有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而片名归化翻译的“度”就要看这三个功能是否都得到发挥,能否达到最佳搭配。

  1.片名的信息功能。

文本的信息功能关注所描述的物体和事实,旨在译文中传递指示内容。

片名的信息功能体现在能概括影片的内容或主题、提示影片题材类别,使观众能准确理解获得的必要信息。

  ?

ピ诠榛?

的翻译中,译名对原片名的忠实首先体现在忠实地概括影片的内容和主题上,优先于对原片名语言形式的贴近,尤其当文化差异造成理解障碍的时候。

比如,中西影片在命名方面有一定差异,中文片名多注重故事的情节性,如《十月围城》《刺陵》等,即使采用人名和地名,也是本国观众耳熟能详的人物和地点,如《花木兰》《赤壁》等,不仅不会造成任何理解障碍,反而对提示主题、产生背景联想有所帮助。

英文片名更简洁直白,多用人名地名,如ThelmaandLouise、JerryMaquire等,若保留这些“异国情调”,国内观众不熟悉,难以产生联想和共鸣,便觉得索然无味。

因此,在对这些片名归化翻译时,不拘泥于原名的语言形式,用概括内容的片名来替代这些“异国”的名字,如把前者译作《末路狂花》,把后者译作《甜心先生》。

  ?

テ?

名的信息功能还体现在能提示影片的类型,简单说,警匪片要译得像警匪片,如StateofPlay(《国家要案》),爱情片要译得像爱情片,如ShakespeareinLove(《莎翁情史》),避免给观众错误的信息,如把间谍片TheBourneIdentity译成《神鬼认证》,让观众误以为是神怪奇幻影片,而把英雄史诗片BraveHeart译成象征浪漫爱情的《惊世未了缘》,其信息功能未能得到有效传达。

  2.片名的美感功能。

片名的美感功能关注片名的语言形式和美学特点,审美性为其语用维度,以观众为导向,提前预测观众的期待视野,考虑其审美情趣,寻找顺乎自然的译文,激发观众丰富的联想,使译名富有美感,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

ナ紫?

片名要考虑英语片名多简洁直白,汉语片名多化实为虚、笼统概括的语言特点,迎合汉语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认同,符合其欣赏水平,以下这段话最能描述片名的美感功能:

  ?

ヒ胝卟唤鲆?

译出眼泪,而且要译出悲哀;不仅要译出笑声,而且要译出快乐;不仅要译出拍案而起,而且要译出义愤填膺;不仅要译出效命疆场,而且要译出赤胆忠心;不仅要译出有形之事物,而且要译出无形之情操。

(埃文,2002:

93)

  ?

ゼ蜓灾?

根据中国的传统审美倾向,各种类型影片的片名遣词用句各有特点:

爱情片要译得浪漫动人,有“情”有“缘”,如Australia(《澳洲乱世情》)、YouveGotMail(《网络情缘》),或用“魂断”“遗梦”等突出爱情的缠绵悱恻和其中的“眼泪”与“悲哀”,如MoulinRouge(《梦断花都》)、TheBridgesinMadisonCounty(《廊桥遗梦》);动作片要译得惊险刺激,“生死”攸关,如Shooter(《生死狙击》)、Speed(《生死时速》);恐怖片要译得毛骨悚然,“惊魂”“夺命”,如TheScream(《夺命狂呼》)、Saw(《电锯惊魂》);动画片要译得生动活泼,常用“总动员”一词来表示齐心协力,烘托快乐的气氛,如WALL-E(《机器人总动员》)、Ratatouille(《美食总动员》)等。

  其次,汉语的一大特色是四字短语丰富,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沉淀,四字短语言简意赅,节奏感鲜明,朗朗上口,颇具音韵美感,还富含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寓意悠长。

在译名中多采用四字短语,符合汉语观众的审美,特别具有感染力。

以下译名很好地发挥了汉语这一优势,如TheHours(《此时此刻》)、OnceUponaTimeinAmerica(《美国往事》)、EnemyattheGates(《大敌当前》)、TheRemainsoftheDay(《去日留痕》)。

总而言之,译名的美感功能需讲求译名的“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和“艺术性”,做到雅俗共赏、文情并茂。

(包惠南,2001:

92)

  3.片名的祈使功能。

文本的祈使功能旨在呼吁或说服文本的接受者按某一方式行事。

片名的祈使功能指在片名的信息功能和美感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之后,最大限度激起观众的好奇心,使之浮想联翩,吸引观众观影。

按照归化策略翻译的片名并非只有惟一译名,而是多种译名各有千秋,但要强调的是要重视观众的反应和接受能力,根据观众的主观性和审美意识改进原文,将源语的干扰适当降低,将可理解性、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三者结合,以求在观众中取得与原片名类似的效果,使中国的观众产生共鸣。

为此,需要灵活变通,仔细推敲,力图找到最具吸引力的片名,使之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

影片的票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片名的祈使功能,国内部分片名的翻译忽略了此项功能,简单采取异化策略,一味直译,结果可想而知,影片ThePaintedVeil的中文译名《面纱》即是一例。

  2006年中美合拍爱情巨制《面纱》在美国上映时拥有极佳的口碑和票房,但在中国就遭遇了尴尬的票房成绩,除了目前文艺片题材不受观众青睐、错误选择在贺岁档登陆中国、放映场次尴尬等原因外,其中文译名也要负上一定责任。

影片根据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的小说《华丽的面纱》改编,讲述20世纪20年代一对英国夫妇来到中国乡村,经历了社会动荡、霍乱肆虐和情感波澜,最终领悟到爱与奉献的真谛,是一部好莱坞经典爱情片。

中文译名《面纱》根据原片名ThePaintedVeil直译,同时保留了原片名的喻意,暗示了隐藏在“面纱”下的爱情真面目。

遗憾的是,中国观众对毛姆的作品不熟悉,译名也没有提示影片的内容与题材,这个带有喻意的片名给注重故事情节和类别的中国观众造成了理解障碍,不符合观众对爱情类影片的审美期待,不仅难以取得在美国观众中的效果,反而错失了一批喜欢爱情片的观众,这就部分解释了影片登陆中国遇冷的窘境。

如果清楚点明影片的类型,转换成《爱之面纱》或如香港译名《爱在遥远的附近》,通俗易懂,主题突出,而且“在遥远的附近”还保留了“面纱”的部分喻意,在祈使功能上更胜一筹。

  ?

ニ摹⒔?

  ?

ゲ捎霉榛?

策略翻译片名,减少原片名的异质,采用流畅自然的表达,把原作者带进目的语文化,这是一种面向观众、注重效果的翻译策略,符合片名具有的广告特性。

在采用归化策略时不能随意发挥,用眼花缭乱的译名去吸引观众。

归化的译名仍然应该言简意赅地概括影片内容,揭示主题,发挥片名的信息功能,同时,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发挥汉语的语言优势,用隽永深长的表达激发观众的丰富联想,发挥片名的美感功能,在满足这两大功能的前提下,使观众产生观影的浓厚兴趣,实现其商业价值,达到三个功能的完美统一,这样的译名才是适度归化的译名,也是翻译片名的最佳策略。

  

  [参考文献]

  [1]埃文.翻译与情操[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MundayJeremy.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7.

  [4]NidaEugeneA,CharlesRTaber.The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on[M].Leiden,Netherlands:

E.J.Brill,1969.

  [5]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01).

  [6]SchleiermacherF.(1813)Onthedifferentmethodsoftranslating[A].RSchulte,JBiguenet(eds).TheoriesofTranslation[C].ChicagoandLondon:

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2.

  [7]VenutiLawrence.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M].London:

Routledge,1995.

  [作者简介]刘大燕(1974―),女,重庆人,四川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