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0052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docx

《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点总结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稳态部分

一、填空题

7、我国110kv及以上的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35kv及以下的系统中性点不接地。

二、简答题

生产,输送,消费电能各个环节所组成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

变压器的一次侧额定电压应等于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直接和发电机相联的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压应等于

5%。

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二次侧额定电压应较线路额定电压高10%。

只有漏抗很小的、二次直接与用电设

备相联的和电压特别高的变压器,其二次侧额定电压才可能较线路额定电压仅高

7、所谓过补偿是指感性电流大于容性电流时的补偿方式,欠补偿正好相反,实践中,一般采用欠补偿。

一、填空题

2、架空线路由导线、避雷线、杆塔、绝缘子和金具等构成。

3、电缆线路由导线、绝缘层、保护层等构成。

4.、导线主要由铝(Z))钢(G))铜(T)等材料构成。

5、线路电压超过220KV时为减小电晕损耗或线路电抗,采用扩径导线或分裂导线。

6、为了减少三相参数的不平衡采取架空线路的换位。

二、简答题

1、⑴普通钢芯、铝线,标号为LGJ,铝线和钢线部分截面积的比值为5.3〜6.0。

⑵加强型钢芯铝线,标号为LGJT,铝线和钢线部分截面积的比值为4.3〜4.4。

⑶轻型钢芯铝线,标号为LGJQ,铝线和钢线部分截面积的比值为8.0〜8.1。

2、整换位循环,指一定长度内,有两次换位而三相导线都分别处于三个不同位置,完成一次完整的循

环。

3、钢芯铝线的电阻,由于可只考虑主要载流部分一一铝线部分的载流作用,可认为与同样额定截面积的

铝线相同。

4、分裂导线的采用改变了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等效的增长了导线半径,从而减小了导线电抗。

5、单位长度钢导线的电抗就是单位长度外电抗和内点抗之和。

6、电缆线路的电阻路略大于相同面积的架空线路,而电抗则小得多,电抗不是因为电缆三相导体间的距

离远小于同样电压级的架空桥路。

7、所谓长线路是指在长度100〜300km之间的架空线路。

300km,对电缆线路,大约为

8、一般线路,指中等及中等以下长度线路,对架空线路,对长度大约为100km。

9、短线路是指长度超过100km的架空线路,线路电压不高时,这种线路电纳的影响一般不大,可略去。

10、电力系统负荷的运行特性广义分为负荷曲线和负荷特性,负荷曲线是指负荷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负

荷特性是指负荷随电压或频繁变化的规律。

11、综合用电负荷是将工业、农业、邮电交通、市政、商业以及城乡居民所消耗的相加功率,因而称电力

系统的供电负荷;

12、供电负荷再加各发电厂本身所消耗的功率一一厂用电,是系统中各发电机应发的功率,称电力系统中

的发电负荷。

13、平均额定电压是约定的,较线路额定电压约高5%的电压系列。

14、各个量基准值的关系:

Sbu^^UbIb,Ub=f3|bZb。

一、填空题

1、调整潮流的手段有:

串联电容、串联电抗、附加串联加压器。

2、串联电容的作用是以其电抗抵偿线路的感抗。

3、串联电抗的作用与串联电容相反,主要在限流,将其串联在重载线段上可避免该线段过载。

4、附加串联加压器的作用在于产生一环流或强制循环功率,使强制循环功率与自然分布功率的叠加可达

到理想值。

5、辐射形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分为辐射式、链式、干线式三种网络。

二、简答题

1、电压降落是指线路始末两端电压的相量差。

2、电压损耗是指线路始末两端电压的数量差。

3、电压调整是指线路末端空载与负载时的数量差。

4、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指一年中负荷消费的电能W除以一年中的最大负荷Pmax。

5、年负荷率指一年中负荷消费的电能w除以最大负荷Pmax与一年的8760h的乘积。

8760h的乘积。

6、年负荷损耗率指全年电能损耗除以最大负荷时的功率损耗与一年7、最大负荷损耗时间是指全年电能损耗除以最大负荷时的功率损耗。

8、线损率或网损率是指线路上损耗的电能与线路始端输入电能的比值。

11、辐射形网络中的潮流是不加控制也无法控制的,它们完全取决于各负荷点的负荷,环形网络中,环式

网络的潮流,如不采取附加措施,就按阻抗分布,因而也是无法控制的。

两端供电网络的潮流虽可借调整两端电源的功率或电压适当控制,但由于两端电源容量有一定的限

制,而电压调整的范围又要服从对电压质量的要求,调整幅度都不可能大。

12、辐射形配电网潮流计算的特点:

15、任意辐射形网络潮流计算的步骤:

网络中变电站较多时,先求出等值负荷功率或运算负荷,然后在

计算线路各支路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

而对既给定末端负荷有给定始端电压的情况,开始时由末端

新计算功率损耗。

简答题

1.节点导纳矩阵的特点

数。

3)、节点导纳矩阵的对角元就等于各该节点所连接导纳的总和。

1)、PQ节点:

注入功率Pi和Qi已知,节点电压的大小Ui和相位角待求,负荷节点或发固定功率的发电机节点,数量最多。

(2)、PV节点:

Pi和Ui已知,Qi和相位角待求,对电压有严格要求的节点,如电压中枢点。

3)、平衡节点:

Ui和相位角已知,Pi、Qi待求,只设一个。

3.设置平衡节点的目的

1)、在结果未出来之前,网损是未知的,至少需要一个节点的功率不能给定,用来平衡全网功率。

(2)、电压计算需要参考节点。

一.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1.电力系统的负荷构成

变动。

2.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分类及各自概念

可分为一次、二次、三次调整三种:

一次调整:

发电机的调速器进行的、对第一种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的调整。

二次调整:

发电机的调频器进行的、对第二种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的调整。

三次调整:

按最优化准则分配第三种有规律变动的负荷。

3.系统电源容量和备用容量的概念

系统电源容量:

可投入发电设备的可发功率之和。

备用容量:

系统电源容量大于发电负荷的部分。

4.备用容量的分类及各自概念

2%〜5%)o

按作用分:

.

1)负荷备用:

指调整系统中短时的负荷波动并担负计划外的负荷增加而设置的备用(

2)事故备用:

使电力用户在发电设备发生偶然性事故时不受严重影响,维持系统正常供电所需的备

用(5%〜10%)o

(3)检修备用:

使系统中的发电设备能定期检修而设置的备用。

(4)国民经济备用:

计及负荷的超计划增长而设置的备用。

按存在形式分:

(1)热备用:

指运转中的发电设备可能发的最大功率与系统发电负荷之差。

(2)冷备用:

指未运转的发电设备可能发的最大功率。

二.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1.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功率最优分配包括的内容及各自概念

包括:

有功功率电源的最优组合和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

有功功率电源的最优组合概念:

系统中发电设备和发电厂的合理组合。

包括:

机组的最优组合顺序,机组的最优组合数量,机组的最优开停时间。

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概念:

系统中的有功负荷在各个正在运行的发电设备或发电厂之间的合理分

2.发电机组的耗量特性

(1)

u=F/P

.概念:

反映发电机组单位时间内能量输入和输出关系的曲线。

(2).比耗量:

耗量特性曲线上某点的纵坐标和横坐标之比,及输入和输出之比:

(3).效率:

比耗量倒数:

n=P/F

(4).耗量微增率:

耗量特性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在该点的输入增量和输出增量之比:

a=dF/dP3.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有功负荷最优分配的目的:

在满足对一定量负荷持续供电的前提下,使发电设备在生产电能的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源最少。

(1).目标函数

系统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燃料(火电机组)

FE=F1(PG1)+F2(PG2)+-+Fn(PGn)=EFi(PGi),式中,Fi(PGi)表示某发电设备发出有功功率

PGi时单位时间内所需消耗的能源。

(2).约束条件

等式约束:

EPGi(min)=EPLDj+……PL为网络总损耗

不计网损时:

刀PGi(min)=XPLDj

不等式约束:

PGi(min)<=PGi<=PGi(max)

QGi(min)<=QGi<=QGi(max)

Ui(min)<=Ui<=Ui(max)

4.等耗量微增率准则

dF1/dPG1=dF2/dPG2

5.多个发电厂间的负荷经济分配(不计网损的有功最优分配)

(1)目标函数:

F=EFi(PGi)最小

(2)等式约束条件:

刀PGi-PLD=O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L=F-a(EPGi-PLD)求拉格朗日函数的无条件极值得:

dFi/dPGi=a(i=1,2,…,n)

3)功率上下限约束条件:

PGi(min)<=PGi<=PGi(max)

先不考虑该约束条件进行经济分配计算,若发现越限,越限的发电厂按极限分配负荷,其余发电厂再按经济分配。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1.电力系统频率变化的影响:

.对用户的影响:

1).对异步电机转速的影响:

纺织工业、造纸工业。

2).异步电机功率下降

3).对电子设备的准确度的影响

.对发电厂和电力系统的影响

2.负荷的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

当频率偏离额定值不大时,负荷的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用一条近似直线来表示。

直线的斜率为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

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

有名值:

KL=APL/^f

标幺值:

KL*=APLfN/PLNAf=KLfN/PLN

意义:

表示随频率的变化负荷消耗功率增加或减少的多少。

3.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

(1).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

发电机组原动机或电源频率特性的斜率。

KG=-APG/Af

KG*=-APGfN/PGNAf=KGfN/PGN

(2).发电机的调差系数:

单位调节功率的倒数。

x=-Af/APG

(3).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与调差系数的关系:

KG*=100/x%

KG=1/x=100PGN/fNx%

4.频率的一次调整

(1).概念:

由于负荷突增,发电机组功率不能及时变动而使机组减速,系统频率下降,同时,发电机组功率由于调速器的一次调整作用而增大,负荷功率因其本身的调节效应而减少,经过一个衰减的震荡过程,达到新的平衡。

(2).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

计及发电机和负荷的调节效应时,引起频率单位变化时的负荷增量。

对于系统有若干台机组参加一次调频:

Ks=EKG+KL=-APL0/Af

(3).注意:

取功率的增大或频率的上升为正;为保证调速系统本身运行的稳定,不能采用过大的单位调节功率;对于满载机组,不再参加调整。

5.频率的二次调整

(1).概念:

通过操作调频器,使发电机组的频率特性平行的移动,从而使负荷变化引起的频率偏移在允

许的波动范围内。

由于调速器的调整作用而增大的发电机组的功率-KGAf;

c.

由于负荷本身的调节效应而减少的负荷功率

KLAf。

(3).

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

对于系统有n台机组,且由第n台机组担负二次调频的任务时:

 

Ks无KG+KL=(APL0-APG0)/Af

(4).无差调节概念:

若APL0=APG0,即发电机组如数增发了负荷功率的原始增量,则Af=0,即所谓的无差调节。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1.频率调整和电压调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调频:

正常稳态运行时,全系统频率相同,频率调整集中在发电厂,调频手段只有调整原动机功率一种。

调压:

电压水平全系统各点不同,电压调整可分散进行,调压手段多种多样。

2.变压器和电力线路中的无功功率损耗是怎样的?

变压器:

分为两部分,即励磁支路损耗和绕组漏抗中损耗。

其中,励磁支路损耗的百分值基本上等于

空载电流的百分值,约为1%~2%;绕组漏抗中损耗,在变压器满载时,基本上等于短路电压的百分值,

约为10%。

因此,对一台变压器或一级变压的网络而言,在额定满载下运行时,无功功率损耗将达额定容量的13%。

对多电压级网络而言,变压器中无功功率损耗是相当可观的。

电力线路:

分为两部分,并联电纳和串联电抗中的无功功率损耗。

并联电纳中的损耗与线路电压的平

方成正比,呈容性;串联电抗中的损耗与负荷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呈感性。

因此,线路究竟消耗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不能肯定。

一般情况下,35kv及以下系统消耗无功功率;110kv及以上系统,轻载或空载时,成为无功电源,传输功率较大时,消耗无功功率。

3.无功功率电源有哪些?

各自特点?

发电机、同步调相机、静电电容器、及静止补偿器,后三种又称为无功补偿装置。

同步调相机:

相当于只能发无功功率的发电机。

在过励磁运行时,它向系统供给感性无功功率而起无功电源的作用,能提高系统电压;在欠励磁运行时从系统吸取感性无功功率而起无功负荷的作用,可降低系统电压。

静电电容器:

只能向系统供应感性无功功率,它所供给的感性无功功率与其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静止补偿器:

由静电电容器和电抗器并联组成。

电容器可发出无功功率,电抗器可吸收无功功率,两者结合起来,再配以适当的调节装置,就能够平滑的改变输出或吸收的无功功率。

4.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的基本要求:

系统中的无功电源可以发出的无功功率应该大于或至少等于负荷所需的无功功率和网络中的无功损耗。

刀QGC-刀QL-△QE=Qres

Qres>0表示系统中的无功功率可以平衡且有适量的备用;

Qres<0表示系统中的无功功率不足,应考虑加设无功补偿装置。

其中:

Qc。

电源供应的无功功率QGC由两部分构成,即发电机供应的无功功率QG和补偿设备供应的无功功率

即刀QGC=刀QG+刀Qc

无功功率损耗△Q刀包括三部分:

变压器中的无功功率损耗△Qt,线路电抗中的无功功率损耗^Qx,线

路电纳中的无功功率损耗△Qb,由于△Qb属容性,将其作为感性无功功率损耗论处,则应具有负值。

即^QE=^Qt+△Qx-△Qb5.无功不足应采取的措施:

1)、要求各类用户将负荷的功率因数提高到现行规程规定的数值。

2)、挖掘系统的无功潜力。

例如将系统中暂时闲置的发电机改作调相机运行;动员用户的同步电动机过

励磁运行等。

3)、根据无功平衡的需要,增添必要的无功补偿容量,并按无功功率就地平衡的原则进行补偿容量的分

配。

小容量的、分散的无功补偿可采用静电电容器;大容量的、配置在系统中枢点的无功补偿则宜采用同步调相机或静止补偿器。

二.电力系统无功功率的最优分布1.无功功率的最优分布包括:

无功功率电源的最优分布和无功功率负荷的最优补偿2.无功功率电源的最优分布.

优化无功电源分布的目的:

在有功负荷分布已确定的前提下,调整无功电源之间的负荷分布,使有功网损达到最小。

其中,网络的有功网损可表示为节点注入功率的函数。

目标函数:

网络的有功网损△PX(P1,P2,…,Pn,Q1,Q2,…,Qn)最小

等约束条件:

刀QGi-刀QLi-△QE=0

不等约束条件:

PGi(min)<=PGi<=PGi(max)

QGi(min)<=QGi<=QGi(max)

Ui(min)<=Ui<=Ui(max)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L=APX-a(刀QGi-△CE-刀QLi)=O

分别对QGi和a并令其等于零得到结果。

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

1).电压偏移过大对电力系统本身及用电设备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a.效率下降,经济性变差。

b.电压过高,照明设备寿命下降,影响绝缘。

c.电压过低,电机变热。

d.系统电压崩溃。

2).不可能使所有节点电压都保持为额定值。

a.设备及线路压降。

b.负荷波动。

c.运行方式改变。

d.

无功不足或过剩。

35kv及以上电压供电负荷:

-5%〜+5%

10kv及以下电压供电负荷:

-7%〜7%

低压照明负荷:

-10%~+5%

农村电网:

-10%〜+7.5%

注:

故障情况下,电压偏移较正常时再增大5%,但正偏移不能超过10%。

3.中枢点的电压管理

(1).什么是电压中枢点?

电压中枢点系值那些可反映系统电压水平的主要发电厂或枢纽变电所母线。

因很多负荷都由这些中

枢点供电,如能控制住这些点的电压偏移,也就控制住了系统中中大部分负荷的电压偏移。

于是,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问题也就转化为保证各电压中枢点的电压偏移不越出给定范围的问题。

(2).如何选择电压中枢点?

一般可选择下列母线作为电压中枢点

a.大型发电厂的高压母线;

b.枢纽变电所的二次母线;

c.有大量地方性负荷的发电厂低压母线。

(3)

.中枢点电压的允许波动范围

i电压应满足不等约束条件:

Ui(min)<=Ui<=Ui(max)

U(max)。

Ui(min)=U(min)+△U(max)

中枢点

i的在最高电压Ui(max)等于在地区负荷最小时某用户允许的最高电压

U(max)加上到中枢点的电

压损耗△

U(min)。

Ui(max)=U(max)+△U(min)

(4)。

中枢点电压调整的方式及各自定义

中枢点电压调整方式一般分为三类:

逆调压,顺调压和常调压。

暂态部分

所谓短路,是指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以外的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连接。

短路的类型:

三相短路、二相短路、二相接地短路和单相接地短路

绝缘被破坏(过电压、雷击;风、雪、鸟、兽等;绝缘老化、污染;设计、安装、维护不当,人为因

素)

引起发热:

10~20倍额定电流,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安

引起电动力效应:

传导体变形甚至损坏—机械稳定性

引起网络中电压降落

使稳定性遭到破坏

短路可能干扰通信系统

横向故障:

短路故障

纵向故障:

断线故障

二.标幺制

1.数学表达式

标幺值=有名值/基准值(与有名值同单位的物理量)

2.基准值的选取

Sb

一般先选定电压和功率的基准值,则电流和阻抗的基准值分别为:

Ib

Zb

EMBEDEquation.3^3Ib

3.

基准值改变时标幺值的换算

_Ur(%)Unlb

"100UbIn

4.不同电压等级电网中各元件参数标幺值的计算

选择一段作为基本段,其他将各段的参数按照变压器实际变比向这一段归算,然后选择功

率和电压基准值。

选择一段作为基本段,假定变压器的变比为各电压等级的额定电压的平均值之比,将其他将各段的参数向这一段归算。

三.无限大电源

电源的U,f恒定(Z=0,U=C8=^)

内阻抗为零,实际内阻<短路回路总阻抗10%即由无限个有限功率电源组成

短路前电路为空载

纯电感电路

初相角-41=900

短路电流在最恶劣短路情况下的最大瞬时值,用于校验电气设备的电动力稳定性

出现在短路发生经过半个周期即t=T/2时

以时刻t为中心的一个周期内,瞬时电流的均方根值,用于检验断路器的开断能力。

复杂电力系统中,只保留发动机电动势节点和短路点,经过化简消去其他中间节点,形成一个以短路

点位中心的辐射行网络,每个辐射支路只含有一个电源,经一个阻抗与短路点相连。

按照不同时刻已

经转移阻抗的大小查曲线求得短路电流,总合即为总的短路电流。

2.

计算步骤

XifxSNi/SB

查曲线,得到以发电机额定功率为基准值的各电源送至短路点电流的标么值

3.转移阻抗

任一复杂网络,经网络化简消去了除电源电势和短路点以外的所有中间节点,最后得到的各电源与短路

点之间的直接联系阻抗为转移阻抗。

4.计算电抗

将各电源的转移电抗按照该电源发电机的额定功率归算,即为计算电抗。

3.电力系统主要元件的各序参数

⑴同步发电机

同步发电机的负序电抗实用计算中取

-////\

Xd+Xq)/2

同步发电机的零序电抗变化范围为

//

Xf戸0.15〜0.6)Xd

s增大,接近于

异步电动机

故障时电动机端电压降低,负序电压产生制动转矩,使电动机的转速迅速下降,

//

1。

正序电抗为X

//

X

(2)止X

变压器

.双绕组变压器的零序电抗

(1)Y/△接线为零序电流提供了通道,三角中有环流

怎+—

X(0)XIXII"X

(1)

(2)丫。

/丫接线零序电流通道

x(0)

/Y接线中性点直接接地,构成回路

00一■

当二次绕组负载侧有接地中性点时:

£+—

X(0)XXII一X

(1)

当二次绕组负载侧有接地中性点时:

同Y0/Y

B.三绕组变压器的零序电抗

为消三次谐波影响,总有一个绕组接成三角形,通常的接线方式有

Yo/A/Y0

Yo/S

YoM/Y

c.自耦变压器的零序电抗

中性点接地,有电的直接联系,接线形式有:

Y。

/丫0;丫。

/丫。

/人

(4)输电线路

零序电抗与正序电抗比值:

无架空地线

>有铁磁导体的架空线路>

有良导体架空线路

五.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1.

单相接地短路

三序电压平衡方程:

EaZ旦0Ia

(1)~Ua

(1)

"ZV2)|

a

(2)—Ua

(2)

2.

3.

4.

边界条件:

化为序网:

两相短路

边界条件:

化为序网:

a(0)

=Ua(0)

两相接地短路

边界条件:

化为序网:

正序增广网络

Ua

(1)+Ua

a

(1)Ua⑵

Ub二Uc"I

(2)

+Ua(3)

=0

|b一|c

a

(1)Ia

(2)

Ua

(1)-Ua

(2)—Ua(0)Ia

(1)

Ia

(1)-Ia

(2)

|a(0)=0

=I

a(0)

+Ia

(2)Ia(0)=0

故障相短路电流的值和正序分量有一定关系,可用正序增广网,等值为正序网串一附加阻抗。

Z△为正

序增广网络中的附加阻抗;M为故障相短路电流对正序分量的倍数。

短路类型

 

三相短路

0

1

单相短路

Z2)+(ZE(0)+3Zf)

3

两相短路

Z心2)+Zf

两相短路接地

Z工

(2)/(Z0)+3Zf)

XF’XEG+sXf)

rX⑵)X^(0))3Xf)

(1)越靠近电源正序电压越高,越靠近短路点正序电压越低。

三相短路时,短路点电压为零,

两相短路时,正序电压降低的情况次之,单相接地时,正序电压降低最小。

(2)越靠近短路点,负序和零序电压有效值越高,相当于在短路点有负序和零序电源。

Y/△-11接线的变压器

Y/△-k接线的变压器(k为正序时三角形侧电压向量作为短时针所代表的钟点数)

正序分量三角形侧电压较星形侧超前30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