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0293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二课水壶里的水垢

主讲教师:

方建军

探究水垢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水垢的主要成分。

水垢在生产、生活中可能造成的危害,了解除水垢的简易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水垢或有水垢的保温瓶,实验室准备如下仪器用品:

试管、带胶塞的导气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

一、学生观察水垢,发现水垢较硬,不溶于水等

二、提出问题

(1)水壶里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水垢对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除去水垢

三、提出假设:

(教师辅导或查阅相关书籍)

(1)水垢的形成可能是水中溶解的某些物质在加热时产生了不溶物。

(2)水垢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酸钙

(3)水垢的形成可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四、实验探究与调查讨论(在教师协助下实施)

探究1、水垢的形成原因:

(1)取自然界水样适量于试管中,观察:

水样清澈

(2)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静置后观察:

水变浑浊

原假设

(1)成立

探究2、水垢的主要成分:

(1)查阅相关资料:

碳酸钙能使稀盐酸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将水垢放入下列装置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把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现象:

水垢溶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原假设

(2)成立

探究3、调查分析:

水垢的形成对生产生活有什么不良影响

通过收集资料、调查走访,讨论分析应有如下共识:

(1)水垢有毒(含重金属离子),不能食用,如不能用有水垢的保温瓶盛装酸性饮料等食物。

(2)水受热产生水垢会对我们生活产生不便,如热水器中的铜制水管腔附着水垢,影响使用效果等。

(3)工厂里,锅炉长了水垢后会浪费燃料,还有可能发生锅炉爆炸

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仅通过实验探究了水垢的形成原因与水垢的主要成分,提高了实验探究的能力,而且还认识到了水垢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危害,使学生更加懂得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第三课让我们的衣服更干净

让学生了解衣物上几种常见污物的洗涤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肥皂、洗衣粉、草酸、汽油、米饭、漂白粉、瓷盆或塑料桶

2、蓝墨水、红墨水、水彩颜料、蓝墨水、圆珠笔油、油漆、鸡血、白布条数条,并把它们分别涂在白布条上备用。

一、学生叙述自己衣物弄脏的“痛苦”经历及处理方法与效果怎样

二、提出问题:

手上、衣物上普通污垢用肥皂或洗衣粉就可以洗干净,可是如果沾上墨水、墨迹、汗渍、肉汤、铁锈、果汁、血迹、油漆、圆珠笔油等用肥皂洗就无济无事啦,怎么办呢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办法。

三、收集资料、寻找方法(教师协助)

(1)衣服上的蓝墨水、红墨水及水彩颜料立即用洗涤剂洗,再用清水漂洗几次就

可以,若白布上仍有残迹,使用漂白粉。

(2)衣服上的蓝黑墨水、铁锈、果汁、血迹,可用草酸来清洗,因为这些污渍中

含有铁质,在空气中氧化成铁锈形成锈斑,草酸能把铁锈还原成能溶于水的

物质。

(3)沾上血迹的的衣物,也可以用冷水浸泡,再用加酶洗衣粉洗,不能使用热水。

(4)墨和墨汁沾在衣物上,应立即浸在水里,用米饭粒搓洗,饭粒里的淀粉会搓

成又稠又粘的浆,把墨迹从纤维上粘下来。

(5)圆珠笔油、油漆、肉汤可用汽油溶解。

四、实验不同的洗涤方法与效果(教师指导)

将白布条上的各种污物用不同方法洗涤,比较洗涤效果,写出实验报告。

学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了解了衣服上各种污物的洗涤方法,培养了学生对实践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化学会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第四课实验探究学校不同地点空气中CO2含量的测定

通过测定空气中CO2含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CO2含量测定结果分析,使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怎样注意室内空气新鲜。

浓氨水蒸馏水酚酞试液500ml烧杯500ml细口瓶50ml注射器

(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了解到正常情况下空气中CO2含量为%,但我们生活周围有很多因素造成CO2含量增高。

空气中CO2的含量增多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用什么方法测定学校不同地点的空气中CO2的含量呢

(二)搜集、整理资料(教师协助)

上网查询,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整理出如下方案:

在稀氨水中加入酚酞试液后呈红色,该溶液吸收CO2后红色又会褪去,当氨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一定时,使红色褪去需要的空气体积与空气中CO2的含量成正比。

(三)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引导)

在多个实验方案中,典型的方案如下:

实验步骤:

(1)将2滴浓氨水滴入500ml蒸馏水中,制成稀氨水,再滴入1—2滴酚酞试液,使溶液呈红色,将得到的溶液保持在密闭的细口瓶中。

(2)用注射器吸取上述稀氨水10ml,到操场抽气到50ml刻度处(即抽气40ml),用食指堵住注射器的吸口,尽力振荡2—3分钟,然后将注射器的吸入口向上,小心排出气体,再如上述操作抽气振荡,如此反复进行,直到红色恰好褪去,记录抽气次数n1;

(3)同样方法在教室、宿舍两地点测出空气中CO2含量,记录抽气次数n2、n3;

数据分析处理:

农村空气中CO2的含量为%,作为步骤2中无污染的空气中CO2的含量,则教室、宿舍两地空气中CO2的含量分别为:

实验结论:

人群密集、空气流动差的地方,CO2的含量较高,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应该注意经常打开门窗、保持通风。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分析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课香烟烟雾中几种有害成分的简易测定

实验探究香烟的烟雾中的几种有害物质,使学生认识到吸烟对人体有害。

铁架台、试管、双孔塞、导管、香烟、95%酒精,氯化汞溶液蒸馏水,银氨溶液、动物血(新鲜)、注射器。

提出问题:

“吸烟有害健康”,那么香烟烟雾中有哪些有害物质呢

查找相关资料:

从网上查询,从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事先要求学生自己查找)

整理归纳:

从学生查得的资料中归纳整理如下:

(1)香烟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主要尼古丁,一氧化碳等。

(2)尼古丁与氯化汞溶液反应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3)一氧化碳与鲜血压计的血红蛋白化合,使血液颜色由血红色变成深褐色。

实验探究:

(1)尼古丁检验:

装置如图,试管中加入10ml95%酒精,点燃香烟,抽气,当酒精溶液变成褐色时取下试管,倒出2ml褐色液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汞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2)一氧化碳的检验

装置如图,试管中注入5ml鲜鸡血,点燃香烟,连续抽气,血液由血红色逐渐变成深褐色,证明有CO。

(3)相关资料

尼古丁对人的致死量为40——60毫克,相当于20支香烟的含量,烟焦油可诱发肺癌、喉癌等。

一氧化碳有毒,会使人感到头痛、恶心、记忆力减退等,吸入过多一氧化碳会使人窒息而死亡。

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并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香烟烟雾中的几种有害物质,培养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并主动要求有吸烟行为的家长戒烟,使自己的家庭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第六课检测面粉的新鲜度

聂晓玲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查找有关资料,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精神

一、提出问题

面粉是各类早餐食品的主要原料,但是面粉久存变质后,若被食用,对我们的身体将十分有害,那么怎样检测面粉的新鲜度呢

二、查找相关资料

同学们上网查找资料得知:

面粉久存后,由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和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会产生酸败的现象。

随着酸变的加速,产生有机酸增多,面粉就不能食用。

测试面粉中有机酸的含量,可以用NaOH溶液中和有机酸,根据NaOH的用量,推知有机酸的含量。

三、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用品:

面粉样品5g新鲜面粉5g10%的NaOH溶液蒸馏水锥形瓶滴定管酚酞试液

(1)在1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40ml蒸馏水,再加入5g新鲜的面粉,混合搅拌至完全溶解,且没有任何面团为止,配成面粉的悬浊液,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

(2)用10%的NaOH溶液滴定,边加边振动,直到悬浊液呈浅红色为止。

记下NaOH的(读数),体积数为V1。

(3)取要测定新鲜度的面粉5g,用同样的办法滴定面粉的酸度,记下消耗

NaOH的体积数为V2

(4)数据处理,分析得结论:

当V1≈V2时,说明面粉是新鲜的

当V1>

时,说明面粉已变质,不能食用。

活动小结:

本次活动主要由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结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七课验指纹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验指纹可作为侦破案件的一种手段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活动原理:

碘受热易升华,手上的油脂等分泌物能溶解碘而形成棕色指纹印迹,然后进行核对指纹。

二、活动过程:

1、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发现:

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指纹各不相同,要检测自己的指纹,可以利用手上的油脂等分泌物溶解碘而形成棕色指纹印迹来验证。

2、设计实验过程:

(1)实验材料:

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小烧杯干净的白纸少量碘粒

1、碘

2、烧杯

3、印有指纹的纸张

(2)班上的同学每2人分成一组,相互测验对方的指纹,然后比较两人的指纹是否相同,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3、实验结论:

同学们的指纹各不相同

4、活动小结:

利用每个人的指纹互不相同这一现象,可以用此方法来侦破许多案件

5、观看录像《405谋杀案》来了解指纹的显示技术在侦破方面的应用。

第八课化学刻花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铁片上花纹的刻制方法

一、活动目的:

在玻璃,铁片上刻划各种不同的图案,怎样才能把自己喜欢的图案刻到铁片上去呢

二、查找资料,设计实验:

1、学生经查阅资料获知:

铁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氢前面,因此铁能和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Fe+2HCl=FeCl2+H2↑

2、石蜡为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和浓盐酸不发生化学反应

3、设计实验步骤

(1)将全班同学分成几小组,每组发放一铁片,开始实验。

(2)将铁片除锈

(3)熔化石蜡:

把石蜡放入小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熔化,即得液态石蜡。

(4)涂蜡层:

在铁片上用毛刷均匀地涂一薄层石蜡

(5)刀刻图案:

待石蜡层冷却凝固后,用小刀在上面刻划出自己所喜爱的图案。

(6)化学显图:

在刻有图案的痕迹处,用滴管小心滴加浓盐酸,开始时反应迅速,待反应缓慢后用水冲去酸液重新滴加浓盐酸,使之与铁片露出部分反应,如此重复操作四、五次。

(7)除蜡层,把大烧杯中的水加热沸腾,然后用镊子将铁片放入其中,待蜡层除去后,取出铁片,用水洗净,即看到所刻的图案。

4、实验小结:

本次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在加热和滴加浓盐酸时要认真,注意安全,以防烫伤和烧伤。

第九课趣味化学实验两例

1、知识技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1、空盒生烟

硬纸盒表面皿2个浓氨水浓盐酸镊子脱脂棉

实验原理:

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微粒而形成白烟

NH3+HCl=NH4Cl

操作方法:

在硬纸盒的前侧开一个直径为8mm左右的圆孔,(可用钻孔器打孔),将表面皿放在盒底。

用镊子取两团脱脂棉分别蘸足浓氨水和浓盐酸,放在表面皿内,盖上盒盖,表演时,用四指在盒盖的中间部分轻轻拍打,只见一个个白色烟卷自圆孔中喷出,继续有节奏地拍打盒盖,烟圈一个接一个地从孔中滚出,颇为有趣。

2、烧不坏的手帕

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酒精(体积分数为70%)

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

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讨论:

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为什么没有使棉手帕着火呢

3、实验小结:

第十课生活中的化学常识

胡美云

1、知识与技能:

提高学生兴趣,开拓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发现、挖掘生活现象中蕴藏的化学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1、巧开锈锁法

化学原理:

石墨滑腻,可作润滑剂,铅笔芯是由石墨粉和粘土混合而成的

操作方法:

在锁孔内放适量铅笔末,摇动几下,即能开动。

2、喂鸡省粮法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生成其它物质,供动物生存。

空地挖一个坑,放入松木锯屑,将淘米水倒入,用泥将坑封好,几天后挖开,里面会长出很多又肥又嫩的虫子,鸡吃后长得又肥又省粮。

3、消灭老鼠巧法

干水泥遇水后变硬(凝固)

将面粉炒熟加点食油,然后拌上干水泥。

放在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

水泥无味,老鼠嗅到食物与油香便吃起来,然后喝水,造成梗阻而死亡。

4、擦玻璃镜污垢法

玻璃上的污垢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煤油或醋中。

操作过程:

小镜有污垢后,可用软布浸湿煤油或蘸醋擦试,切不可用水擦,用水擦不但镜面模糊不清,且易腐蚀玻璃。

5、保存鸡蛋不坏法

CO2+Ca(OH)2=CaCO3↓+H2O

用100斤水加入2斤生石灰,搅拌溶化后,静放沉淀,等石灰水澄清后,倒入缸中,将鸡蛋轻轻放进,石灰水要超出蛋面6—7寸,一般保持10个月不坏,大量保存鸡蛋是家庭致富的巧方法。

活动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第十一课废干电池的回收和利用

1、巩固和加深有关化学知识;

2、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

材料:

废干电池稀硫酸浓硫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淀粉碘化钾试纸品红试液烧杯玻璃棒蒸发皿过滤器酒精灯试管夹瓷质器皿坩埚电流计电源酒精喷灯

一、拆开废干电池观察干电池构造并回收有关物质

圆筒:

锌片作负极

筒内:

氯化铵氯化锌作电解质

筒中央:

炭粉二氧化锰插入碳棒压成碳包作正极

1、收集铜帽锌皮和碳棒

铜帽、锌皮与稀H2SO4反应来比较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碳棒可作溶液的导电性研究和电解饱和食盐水等的电板。

2、提取氯化铵

将电池里的黑色物质放在水里搅拌溶解并过滤,将部分滤液放在蒸发皿中蒸发,得白色固体,再加热,利用“升华”收集较纯的氯化铵。

氯化铵是一种金属焊接剂,还可作氮肥

3、制取锌粒

将锌筒剪下一块3cm宽的锌片留作下面实验用,其余剪成碎锌片,放在坩埚中强热(锌熔点419℃),熔化后小心地将液锌倒入冷水中,得锌粒

锌粒可用于实验室里制取氢气

二、利用上述原料进行下面实验

1、铜帽作实验

铜帽分别放入稀硫酸,浓硫酸中,加热,铜与浓H2SO4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另一试管中加浓HNO3,观察。

2、将上述过程2中滤液作实验

用3支试管分别取2—3毫升滤液

(1)滤液白↓白色沉淀

(2)滤液气体白色沉淀

(3)滤液气体变红色

3、将上述过程2中滤渣作实验

滤渣中加浓HCl,加热,放出气体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

4、碳棒、锌片作实验

将碳棒和锌片用导线连接,中间串联电流计,插入稀H2SO4中,观察指针偏转。

1、回收氯化铵,利用“升华”收集。

可参照碘的升华装置。

氯化铵在350℃分解成氯气和氯化氢。

而它们冷却又化合成氯化铵附着在烧杯壁上,用药匙刮下。

2、碎锌片置于坩埚中,用酒精喷灯加强热熔化,用坩埚钳夹住坩埚把液体小心倒入盛冷水泊瓷质器皿中。

3、铜帽跟氧化性酸反应注意环境保护

4、滤液中含有Zn2+、NH4+、Cl-等。

第十二课自制汽水

1、练习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等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的动

手能力。

2、让学生应用化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进一步意识到化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原理:

一般饮料都带气,携带的气体多为二氧化碳,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遇到酸或酸性物质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当小苏打与柠檬酸在溶液中剧烈反应时立即旋紧瓶盖,饮用时打开瓶盖,汽体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减小,因此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溶液中逸出。

材料:

托盘天平、1000ml量筒、1000ml大烧杯、玻璃棒、药匙、聚酯塑料大瓶(升)

过程:

1、称取11g柠檬酸和80g食糖,放入1000ml大烧杯中。

2、取1000ml量筒量取1000ml凉开水,然后倒入1000ml大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溶质全部溶解。

3、再滴4—5滴食用香精于大烧杯中搅拌均匀,将配得的溶液转移到聚酯塑料瓶中。

4、称取8g小苏打,将小苏打迅速倒入聚酯塑料瓶中,并立即旋紧瓶盖摇匀。

5、放入冰箱内的冷藏室中冷却后待用(或放入冰水中),其味酸甜清凉。

小结与说明:

1、柠檬酸又称构橼酸,学名2—羟基—1,2,3—丙烷三羧酸,CH2—COOH

其结构简式为:

HO—C—COOH

CH2—COOH

2、若制盐汽水,则可在“过程2”中加入适量食盐其味更佳,既有酸甜味,又有咸味。

3、放入冰箱中降温,可增大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饮用时打开瓶盖,将有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溶液中逸出。

4、聚酯塑料瓶可用雪碧塑料大瓶代替,也可用耐压的啤酒瓶等代替。

5、可用甜味剂(如糖精)、果味剂(如鲜桔汁、苹果汁、荔枝汁等)、香精等调味,以适饮者的口感。

6、参考配方:

桔汁25ml、白糖25g或少量糖精,小苏打,柠檬酸(或配酸、香精适量,冷开水450g左右,要多配可按此比例放大。

第十三课城市、社区垃圾的调查

主讲人:

通过调查,使同学们了解本地垃圾的组成,人均年排出量、处理的方法及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到垃圾处理和废物回收利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不随地乱扔、乱堆、乱烧垃圾的良好习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原理:

垃圾的成分主要是蔬菜根、叶、果皮、快餐包装物、纸、灰、渣、金属、玻璃、塑料等,且随季

节、地区不同,其成分和含量发生变化。

纤维袋铁锹火柴火钳

1、调查开始前,教师向学生介绍随便焚烧垃圾的危害性,国内外各大城市垃圾处理采用的方法和优缺点,未来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2、走访所在地的城建和环保部门,了解所在地区年(或日)收集和运送垃圾的量,所需人力和物力,处理垃圾的方法,本地区人口,并计算出每吨垃圾收集和运送的费用。

3、随机取样。

在居民小区、学校、厂矿和政府机关各处,分别选二至三个垃圾箱定期观察,按照表1所示粗略进行分类。

4、到当地垃圾处理场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及弊端(主要调查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的污染、土地的浪费,疾病的传染)。

5、走访当地废品收购部门,了解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成分及量。

6、点燃少量的废纸、废塑料等,观察燃烧现象,闻气味。

7、根据调查情况,填入表1,写一篇调查报告或以小论文的形式表述调查结果,以及自己对本地区垃圾处理的设想。

说明:

1、通过地球卫星摇感技术已知:

全世界许多城市都被垃圾包围着。

美国家庭每年倒掉的垃圾总共有2亿吨以上,处理垃圾每年要花300亿美元以上。

2、国内外许多城市垃圾已袋装化,这些地区取样时,可任选几袋进行分类。

3、垃圾处理的方法主要是:

填埋、焚烧、辐射、生物降解、压缩、堆肥、回收利用等。

我国主要采用填埋和回收废品的方法,发达国家主要采用焚烧的方法。

垃圾处理的方法的发展趋势是焚烧发电、化学加工、回收再利用等。

4、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是垃圾处理中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方法,它既节省了处理垃圾所消耗的大量资金,又提供了新的资源。

5、随机取样的垃圾箱分布要均匀,一般两人一组进行活动。

表1:

取分

快乐餐包装物

蔬菜根叶果皮

灰、渣

金属

玻璃

塑料

其它

居名小区

学校

厂矿

政府机关

第十四课化学冰袋和化学热袋的制作

研究化学反应溶解过程和聚集状态改变过程所伴随的热效应的化学分支学科为热化学。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是中学化学的基本要求。

根据化学反应过程的热效应在化学活动课中制作冰袋和热袋有利于拓宽和巩固热化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